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鲈鳜主要病毒性病原三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1
作者 谭红连 韦剑成 +5 位作者 李莉萍 童桂香 苏美珍 韦信贤 杨明伟 陈静 《南方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651-2661,共11页
【目的】建立能同时检测鲈鳜虹彩病毒(RanaV)、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SKNV)和鲈形目鱼类弹状病毒(PFRV)的三重荧光定量PCR,为鲈鳜养殖过程中的RanaV、ISKNV、PFRV检疫、监测及临床诊断等提供简便且高效的检测方法。【方法】分别根据RanaV... 【目的】建立能同时检测鲈鳜虹彩病毒(RanaV)、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SKNV)和鲈形目鱼类弹状病毒(PFRV)的三重荧光定量PCR,为鲈鳜养殖过程中的RanaV、ISKNV、PFRV检疫、监测及临床诊断等提供简便且高效的检测方法。【方法】分别根据RanaV-MCP基因、ISKNV-MCP基因、PFRV-G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扩增引物和TaqMan-MGB探针,将目的基因片段克隆至pGM-T载体上构建重组质粒pGM-T-MCP^(RanaV)、pGM-T-MCP^(ISKNV)和pGM-T-G^(PFRV),其中,pGM-T-MCP^(RanaV)、pGM-T-MCP^(ISKNV)分别作为RanaV和ISKNV的标准品DNA,pGM-T-G^(PFRV)则以SalⅠ酶切后经体外转录获得PFRV标准品RNA;以标准品为模板进行三重荧光定量PCR反应条件优化及标准曲线制定,并分别进行敏感性、特异性、重复性及临床应用试验。【结果】优化后的三重荧光定量PCR反应体系30.0μL:2×Fast One Step Probe RT-qPCR Mix 15.0μL,引物RanaV-qF/RanaV-qR(10μmol/L)、ISKNV-qF/ISKNV-qR(10μmol/L)、PFRV-qF/PFRV-qR(10μmol/L)各0.6μL,探针RanaV-qP(5μmol/L)0.9μL,探针ISKNV-qP(5μmol/L)0.9μL,探针PFRV-qP(5μmol/L)1.2μL,核酸模板3.0μL,灭菌DEPC水补足至30.0μL。建立的三重荧光定量PCR对RanaV、ISKNV和PFRV标准品均具有较高的扩增效率(Eff.>95.0%),其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RSq≥0.999),可实现对RanaV、ISKNV和PFRV的同步定量分析;对RanaV、ISKNV、PFRV标准品的检测灵敏度可达10 copies/反应,对鲈鳜组织样品的检测灵敏度为10 copies/mg;与草鱼呼肠孤病毒(GCRV)、罗非鱼湖病毒(TiLV)、鲤春病毒血症病毒(SVCV)等鱼类常见病原均无交叉反应;检测RanaV、ISKNV、PFRV的组内及组间重复试验的C_t值变异系数均低于2.00%。采用建立的三重荧光定量PCR对采自广西各地养殖场的鲈鳜样品(大口黑鲈95份,鳜68份)进行检测,结果发现,RanaV阳性检出率为19.0%,ISKNV阳性检出率为14.7%,PFRV阳性检出率为4.3%。【结论】基于TaqMan-MGB探针建立的三重荧光定量PCR能同时检测RanaV、ISKNV和PFRV,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准确可靠、操作简单、快速高效的特点,可为鲈鳜的苗种检疫、疫情监测及临床诊断提供更简便、更高效的技术手段。RanaV、ISKNV和PFRV感染在广西鲈鳜养殖中已流行,大口黑鲈以RanaV感染为主,鳜则以ISKNV感染为主,且存在混合感染及无临床症状的潜伏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口黑鲈 虹彩病毒(RanaV) 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SKNV) 鲈形目鱼类弹状病毒(pfrv) 三重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州鲈鱼弹状病毒病流行特点及综合防控技术 被引量:5
2
作者 雷燕 《当代水产》 2015年第5期76-,共1页
加州鲈鱼原名大口黑鲈,属鲈形目,太阳鱼科。是一种肉质鲜美、抗病力强、生长迅速、易起捕、适温较广的名贵肉食性鱼类。我国于1983年引进加州鲈鱼苗,并于1985年人工繁殖成功,鱼苗被广泛养殖,均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但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 加州鲈鱼原名大口黑鲈,属鲈形目,太阳鱼科。是一种肉质鲜美、抗病力强、生长迅速、易起捕、适温较广的名贵肉食性鱼类。我国于1983年引进加州鲈鱼苗,并于1985年人工繁殖成功,鱼苗被广泛养殖,均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但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加州鲈鱼的病害问题日益凸显,如烂鳃病、溃疡病、诺卡氏菌病、车轮虫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州鲈 弹状病毒 诺卡氏菌病 大口黑鲈 虹彩病毒 肉食性鱼类 车轮虫病 烂鳃病 鲈形目 人工繁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