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塑造生境条件下中华倒刺鲃的栖息偏好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刘瀚 林俊强 +5 位作者 王先政 班学君 王东胜 张迪 彭期冬 靳甜甜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4-142,共9页
为了促进受水电工程影响河段鱼类资源的恢复,选择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依托大型生态试验场,人工塑造多种近自然微地形生境,营造适宜鱼类栖息的水文水动力环境,研究其栖息行为偏好特性。设置0.3、0.6、1.0、1.5、2.0、3.0 m... 为了促进受水电工程影响河段鱼类资源的恢复,选择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依托大型生态试验场,人工塑造多种近自然微地形生境,营造适宜鱼类栖息的水文水动力环境,研究其栖息行为偏好特性。设置0.3、0.6、1.0、1.5、2.0、3.0 m^(3)/s共6种流量工况,分别进行多地形组合、沙洲地形局部偏好、深潭浅滩地形局部偏好鱼类栖息生境选择试验。采用PIT射频识别系统实时监测鱼类栖息行为,选取流速、涡量、湍流动能和床体切应力4个水动力指标,计算对应流场条件下的中华倒刺鲃栖息适宜度,并基于随机森林和CART算法筛选影响中华倒刺鲃栖息选择的主要水动力指标,探究其栖息行为的水动力选择机制。结果表明,深潭浅滩及沙洲河段的进出口是中华倒刺鲃喜好栖息场所,涡量和流速是影响其栖息的主要水动力指标。流速高于0.545 m/s、低于2.3 m/s,涡量高于0.72/m、低于15.7/m时的流场条件,为试验工况下中华倒刺鲃的最适宜栖息环境。研究结果为鱼类栖息地生态修复及生态调度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倒刺 微地形 水文水动力 鱼类行为 流速 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倒刺鲃和刺鲃营养需求研究进展
2
作者 邹华兰 向劲 +2 位作者 李成 程小飞 袁勇超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164-167,共4页
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和刺鲃(Spinibarbus caldwelli)是我国特有的淡水经济鱼类,因肉质肥美鲜嫩、营养价值高、抗病性强且易养殖的特点,深受消费者和养殖户喜爱。作为我国重要的养殖品种,近年来中华倒刺鲃和刺鲃的养殖规模... 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和刺鲃(Spinibarbus caldwelli)是我国特有的淡水经济鱼类,因肉质肥美鲜嫩、营养价值高、抗病性强且易养殖的特点,深受消费者和养殖户喜爱。作为我国重要的养殖品种,近年来中华倒刺鲃和刺鲃的养殖规模逐渐扩大。目前关于中华倒刺鲃和刺鲃营养饲料相关的研究相对较少,尤其是对脂肪和碳水化合物需求的相关研究十分缺乏,而开展营养需求研究对其人工配合饲料开发和产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文章对中华倒刺鲃和刺鲃的蛋白质、氨基酸和脂肪等营养需求,配合饲料中鱼粉替代以及饲料添加剂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其配合饲料的研发提供数据参考,促进其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倒刺 营养需求 蛋白质 氨基酸 脂肪 饲料添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中不同浓度菲对中华倒刺鲃几种血液学指标和肝胰脏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岳南南 王汨 +3 位作者 闫玉莲 李健 罗其勇 谢小军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04-311,共8页
以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幼鱼[初始体重为(42.80±0.32)g]为研究对象,在实验室条件下分别饲喂菲(PHE)含量为0、429.17、861.38和1289.87μg PHE/g的人工配合饲料16周,测定鱼体的血液学指标以及肝胰脏指数的变化,以检验... 以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幼鱼[初始体重为(42.80±0.32)g]为研究对象,在实验室条件下分别饲喂菲(PHE)含量为0、429.17、861.38和1289.87μg PHE/g的人工配合饲料16周,测定鱼体的血液学指标以及肝胰脏指数的变化,以检验中华倒刺鲃受到含PHE食物暴露胁迫后的毒理学反应。结果显示:血清中的红细胞数目、血红蛋白和总蛋白在各实验处理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血糖含量随PHE浓度的升高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各染毒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球蛋白含量在500μg PHE/g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白蛋白含量则在500μg PHE/g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这两个指标在其余含毒饲料组与对照组间均无显著差异;谷丙转氨酶活力随饲料中PHE浓度的升高表现出升高的趋势,仅在最高浓度组(1500μg PHE/g组)时与对照组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谷草转氨酶活力也随饲料中PHE浓度的升高而升高,在1000和1500μg PHE/g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肝糖原随饲料中PHE浓度的升高而降低,且各组间的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各实验处理组的肌糖原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3个染毒饲料组之间无显著差异;肝胰脏指数随饲料中PHE浓度的升高而升高,且各染毒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通过讨论我们认为:中华倒刺鲃受到含PHE食物胁迫后血糖升高,而糖原含量和血清蛋白降低的现象应当是动物受到胁迫后能量需求升高的适应性反应,肝胰脏指数的升高是鱼体对PHE食物暴露胁迫在器官水平上的代偿性反应,而两种转氨酶在有毒饲料处理组鱼体的升高则表明PHE对肝脏造成了细胞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饲料菲 鲃中华倒刺 血液学指标 糖原 肝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饥饿和温度驯化对中华倒刺鲃静止代谢和游泳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9
4
作者 庞旭 付世建 +1 位作者 曹振东 张耀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854-1860,共7页
为了探讨饥饿和温度驯化对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幼鱼维持代谢和游泳运动能力的影响,在不同温度(15、25℃)条件下分别测定了经0(对照)、1、2、4周饥饿后中华倒刺钯的静止代谢率(M_(O_2_(rest))和匀加速最大游泳速度(U_(CAT)... 为了探讨饥饿和温度驯化对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幼鱼维持代谢和游泳运动能力的影响,在不同温度(15、25℃)条件下分别测定了经0(对照)、1、2、4周饥饿后中华倒刺钯的静止代谢率(M_(O_2_(rest))和匀加速最大游泳速度(U_(CAT))。饥饿和低温对M_(o_2_(rest))和U_(CAT)均有负效应。在高温条件下,实验鱼经1周饥饿后其M_(o_2_(rest))和U_(CAT)均显著下降(P<0.05);但在低温条件下,仅4周饥饿组的M_(o_2_(rest))和U_(CAT)显著下降(P<0.05)。U_(CAT)与M_(o_2_(rest))在不同的饥饿周期具有相似的变化趋势;在低温条件下,前期饥饿阶段M_(o_2_(rest))和U_(CAT)变化较小,后期饥饿阶段变化较大;但在高温条件下则相反。无论是在低温还是在高温条件下,U_(CAT)与M_(o_2_(rest))之间均呈显著线性正相关(P<0.05),但低温组回归方程斜率显著高于高温组回归方程斜率(F_(1,4)=11.416,P=0.028)。在不同温度下,中华倒刺钯游泳运动能力对饥饿的反应不尽相同可能与维持代谢、生化反应速率、机体能量储存、代谢酶活性及底物利用类型等的差异相关,这种对策的差异可能是其对栖息地环境温度和食物资源季节性变化的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饥饿 温度 静止代谢 匀加速游泳能力 中华倒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饥饿对中华倒刺鲃仔鱼摄食、存活与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黄洪贵 胡振禧 +3 位作者 黄种持 叶小军 黄柳婷 吴妹英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31-235,共5页
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饥饿试验,研究饥饿胁迫下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仔鱼摄食、存活、生长发育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25±0.5)℃水温条件下,中华倒刺鲃仔鱼初次开口摄食的初次摄食率达86.7%,6~11日龄初次摄食率持续... 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饥饿试验,研究饥饿胁迫下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仔鱼摄食、存活、生长发育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25±0.5)℃水温条件下,中华倒刺鲃仔鱼初次开口摄食的初次摄食率达86.7%,6~11日龄初次摄食率持续达100%,12日龄开始下降,18日龄进入PNR。延迟1~6d投饵对仔鱼成活率的影响不显著,之后,开始显著下降(P<0.05)。完全饥饿条件下,累计死亡率超过50%发生在19日龄,22日龄全部死亡。饥饿对仔鱼全长、头长、眼径、体高和尾柄高5项形态学生长指标的影响不同步,分别在延迟投饵时间达6,7,5,3,4d起显著低于正常投饵组(P<0.05)。饥饿仔鱼鳍发育停滞,饥饿达7d以上仔鱼除出现头大身瘦,脊索弯曲,肠道萎缩等饥饿仔鱼的一般形态特征外,还出现"胸角"现象。中华倒刺鲃仔鱼开始投饵的最适时间建议在6~8日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倒刺 仔鱼 饥饿 摄食 存活 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中华倒刺鲃胚胎与仔鱼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8
6
作者 黄洪贵 胡振禧 +2 位作者 黄种持 黄柳婷 吴妹英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8-31,共4页
研究了温度对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胚胎与仔鱼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在21~29℃温度范围内,胚胎均能孵化出膜,孵化时间Y与温度Z成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Y=993017x^-3.0818,R^2=0.9614(P〈0.01);孵化积温Y与温度... 研究了温度对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胚胎与仔鱼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在21~29℃温度范围内,胚胎均能孵化出膜,孵化时间Y与温度Z成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Y=993017x^-3.0818,R^2=0.9614(P〈0.01);孵化积温Y与温度Z的关系式为Y=993017x^-2.0318,R^2=0.9179(P〈0.05)。胚胎发育的适宜温度范围为21~29℃,最适温度范围为23~27℃。仔鱼生长发育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仔鱼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范围为23~31℃,最适温度范围为25~31℃。结果表明,在适宜温度范围内,适当升温可以加快中华倒刺鲃胚胎与仔鱼发育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倒刺(Spinibarbus sinensis) 温度 胚胎发育 仔鱼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倒刺鲃肌肉溃烂病及其防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王贞琼 冯兴无 +3 位作者 江涛 唐洪玉 郑永华 刘雪梅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4-36,共3页
从患肌肉溃烂病的濒死中华倒刺鲃和草鱼体表病灶上分离并提纯培养得到3株细菌,经人工感染试验,出现与病鱼相同症状的肌肉溃烂病;用该细菌制备出抗原疫苗,其免疫成功率达到100%;对已感染该病的中华倒刺鲃鱼种进行药饵投喂治疗试验,取得... 从患肌肉溃烂病的濒死中华倒刺鲃和草鱼体表病灶上分离并提纯培养得到3株细菌,经人工感染试验,出现与病鱼相同症状的肌肉溃烂病;用该细菌制备出抗原疫苗,其免疫成功率达到100%;对已感染该病的中华倒刺鲃鱼种进行药饵投喂治疗试验,取得了一定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倒刺 肌肉溃烂病 防治 病原菌 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倒刺鲃生物学初步研究 被引量:34
8
作者 蔡焰值 何长仁 +1 位作者 蔡烨强 蒋君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6-18,共3页
中华倒刺鱼巴主要分布于长江水系中上游干支流水体 ,是一种大型淡水经济鱼类。生活于长江流水水温 0~ 36℃的中下层水体 ,摄食生长温度为 10~ 30℃。杂食性 ,以高等植物碎片、丛生藻类、水生昆虫、淡水壳菜等为食。 5龄个体可达 2 31... 中华倒刺鱼巴主要分布于长江水系中上游干支流水体 ,是一种大型淡水经济鱼类。生活于长江流水水温 0~ 36℃的中下层水体 ,摄食生长温度为 10~ 30℃。杂食性 ,以高等植物碎片、丛生藻类、水生昆虫、淡水壳菜等为食。 5龄个体可达 2 310 g以上 ,性成熟年龄 4龄以上 ,绝对怀卵量为 12~ 14粒 g体重 ,成熟卵直径 1.16~1.2 4mm ,产卵季节为 4~ 6月 ,产卵水温 19.5~ 2 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倒刺 生物学 形态特征 生活习性 生长 性成熟年龄 鲤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氧运动训练对中华倒刺鲃幼鱼形态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李秀明 王川 +3 位作者 于丽娟 曹振东 付世建 张耀光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21-26,共6页
为了考察有氧运动训练对中华倒刺鲃幼鱼形态特征的影响,在(25±0.5)℃水温条件下,将大小相当的144尾中华倒刺鲃幼鱼(19.52±0.03)g,(10.29±0.02)cm轻度麻醉后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1bl/s(体长/秒)训练组、2bl/s训练组和4bl/... 为了考察有氧运动训练对中华倒刺鲃幼鱼形态特征的影响,在(25±0.5)℃水温条件下,将大小相当的144尾中华倒刺鲃幼鱼(19.52±0.03)g,(10.29±0.02)cm轻度麻醉后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1bl/s(体长/秒)训练组、2bl/s训练组和4bl/s训练组,在相应流速下训练8周(18h/d)后,从各实验组中各随机挑选中华倒刺鲃,幼鱼12尾,测量并计算其形态特征参数.结果显示1bl/s训练组尾柄侧面积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2bl/s训练组的腹鳍前长、头长、叉长、尾柄侧面积及尾鳍面积等参数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而4bl/s训练组头高、体高、体高与体长比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其他形态参数较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有氧运动训练对中华倒刺鲃幼鱼的形态特征产生了显著影响;中华倒刺鲃幼鱼在不同流速下表现出的形态特征差异可能与其游泳速度和能量消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氧运动训练 水流速度 形态特征 中华倒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倒刺鲃鱼种耗氧率和窒息点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唐毅 罗莉 +4 位作者 郑永华 唐洪玉 刘雪梅 袁建明 刘建虎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3-26,共4页
在一定水温条件下 ,对中华倒刺鱼种 (1 5 5~ 7 2 8g)进行了耗氧率和窒息点的测定 ,结果表明 :耗氧率随鱼体体重的增加而降低。平均体长 4 35cm ,均重 1 5 5 g的个体 ,平均耗氧率为 0 42 0 2mg/g·h ,窒息点为0 441 2mg/L ,平... 在一定水温条件下 ,对中华倒刺鱼种 (1 5 5~ 7 2 8g)进行了耗氧率和窒息点的测定 ,结果表明 :耗氧率随鱼体体重的增加而降低。平均体长 4 35cm ,均重 1 5 5 g的个体 ,平均耗氧率为 0 42 0 2mg/g·h ,窒息点为0 441 2mg/L ,平均体长 7 2 2cm ,均重 7 2 8g的个体 ,平均耗氧率为 0 2 2 2 2mg/g·h ,窒息点为 0 8831mg/L。水温与耗氧率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倒刺 鱼种耗氧率 窒息点 水温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倒刺鲃幼鱼饲料蛋白质需求量的研究 被引量:29
11
作者 林小植 谢小军 罗毅平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74-681,共8页
以白鱼粉为蛋白源,设计了6个不同蛋白质含量(20.49%、26.48%、34.20%、41.02%、49.94%和55.86%,分别表示为D1、D2、D3、D4、D5和D6)的等能饲料,采用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在水温为(27.5±0.5)℃的条件下对中华倒刺鲃幼鱼进行10周的养... 以白鱼粉为蛋白源,设计了6个不同蛋白质含量(20.49%、26.48%、34.20%、41.02%、49.94%和55.86%,分别表示为D1、D2、D3、D4、D5和D6)的等能饲料,采用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在水温为(27.5±0.5)℃的条件下对中华倒刺鲃幼鱼进行10周的养殖实验,探讨中华倒刺鲃幼鱼对饲料蛋白质的需求量。每个处理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12尾鱼。结果显示:干物质摄食率(FRdm)随饲料蛋白质含量升高呈先降低然后稳定的趋势;蛋白质摄食率(FRp)与饲料蛋白质含量呈正相关关系(r=0.982,p<0.01)。干物质表观消化率随饲料蛋白质含量增加而降低,蛋白质消化率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随饲料蛋白质含量由D1逐渐增加至D4,体重特定生长率(SGRw)、能量特定生长率(SGRe)和饲料效率(FE)均显著增高(p<0.05),而D4、D5和D6组间无显著差异,其中D4组的三个指标值均最高,分别为(0.97±0.04)%/d、(0.87±0.04)%/d、(68.96±3.00)%。蛋白质效率(PER)、蛋白质累积率(PPV)和能量累积率(EPV)在各饲料组间均存在显著差异。以SGRw、SGRe和FE为指标,采用折线模型分析表明,中华倒刺鲃幼鱼的最适饲料蛋白质含量为39.6%—4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需求量 生长 饲料效率 蛋白质效率 中华倒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茜素红S对中华倒刺鲃幼鱼不同组织抗氧化酶活性和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被引量:10
12
作者 吴金明 霍来江 +3 位作者 杜浩 辛苗苗 张磊 危起伟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72-1177,共6页
以中华倒刺鲃幼鱼[平均体长(12.3±0.6)cm,平均体重(41.8±3.6)g]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不同浓度茜素红S溶液(ARS)浸泡24h后肝脏、脑和鳃组织中抗氧化酶(SOD、CAT、GSH-Px)的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评估ARS对中华倒刺鲃幼鱼的生... 以中华倒刺鲃幼鱼[平均体长(12.3±0.6)cm,平均体重(41.8±3.6)g]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不同浓度茜素红S溶液(ARS)浸泡24h后肝脏、脑和鳃组织中抗氧化酶(SOD、CAT、GSH-Px)的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评估ARS对中华倒刺鲃幼鱼的生理生化影响。结果表明:除脑组织GSH-Px随着ARS浓度的升高而不断升高外,肝脏、鳃和脑组织的抗氧化酶活性均表现为低浓度被诱导而高浓度受抑制的规律,与ARS浓度呈抛物线型剂量效应关系。肝脏、鳃、脑组织抗氧化酶活性达到最大值所对应的浓度分别是300、300和400 mg/L。除鳃部MDA含量随着茜素红S浓度升高不断升高外,脑和肝脏组织的丙二醛含量随着ARS浓度的升高呈现出先降低后上升趋势。根据试验的结果,推荐120—200 mg/L为ARS染色标记中华倒刺鲃幼鱼(体长10 cm)的适宜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茜素红S 中华倒刺幼鱼 抗氧化酶 丙二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氧水平对鳊鱼、中华倒刺鲃幼鱼游泳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1
13
作者 赵文文 曹振东 付世建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14-320,共7页
在(25±1)℃条件下,以鳊鱼(Parabramis pekinensis)[体重(4.70±0.11)g,n=32]、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sinensis)[体重(3.26±0.06)g,n=32]幼鱼为研究对象,采用鱼类游泳代谢测定仪在水体溶氧为8、4、2、1 mgO2/L条件下分别... 在(25±1)℃条件下,以鳊鱼(Parabramis pekinensis)[体重(4.70±0.11)g,n=32]、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sinensis)[体重(3.26±0.06)g,n=32]幼鱼为研究对象,采用鱼类游泳代谢测定仪在水体溶氧为8、4、2、1 mgO2/L条件下分别测定其临界游泳速度(Ucrit)和游泳代谢率(MO2),并计算出静止代谢率(MO2rest)、最大游泳代谢率(MO2max)、代谢范围(MS)及单位位移能耗(COT)等相关参数。结果显示,随着溶氧水平的下降,鳊鱼、中华倒刺鲃幼鱼的Ucrit均逐渐下降,除中华倒刺鲃幼鱼的值在4与8 mgO2/L下没有显著性差异外,其他各组均差异显著(P<0.05);在同一溶氧水平下的中华倒刺鲃Ucrit显著大于鳊鱼(P<0.05)。两种鱼的MO2max和MS均随DO的下降而显著下降,但MO2rest在溶氧水平低于1 mgO2/L才显著下降(P<0.05)。研究还发现鳊鱼、中华倒刺鲃幼鱼的MO2在同一游泳速度下随溶氧水平下降而降低,而在相同溶氧水平下随游泳速度的上升而显著升高(P<0.05);COT随游泳速度上升而显著降低(P<0.05),但在高游泳速度下相对稳定,在同一游泳速度下随着DO的下降有所减小。中华倒刺鲃的COT整体上小于鳊鱼,且在低游泳速度下差异更大。87.5%(1—8mgO2/L)溶氧水平的下降导致两种鱼类相似的Ucrit变化(53%vs.50%),但溶氧水平由8降到4 mgO2/L时,鳊鱼32%MO2max的下降导致Ucrit下降13%,但同样的溶氧水平下降虽然导致中华倒刺鲃的MO2max下降20%,但由于MO2rest和COT的下降,其Ucrit并没有显著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溶氧水平对不同鱼种游泳能力的影响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与其代谢对策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鳊鱼 中华倒刺 溶氧水平 临界游泳速度 游泳能力 代谢率 适应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饥饿与再投喂对中华倒刺鲃幼鱼生长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周兴华 向枭 +3 位作者 向桢 欧仁建 陈俊 冉龙虎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0-54,73,共6页
在室内水温23~26℃的条件下,将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幼鱼分装于6个饲养桶中,试验设计分为两组,每组3个平行,并依次编号为A、B、C、D、E、F,将两组同时饥饿20 d,分别在饥饿0、3、5、10、15、20 d对A、B、C取样。而D、E、F饥... 在室内水温23~26℃的条件下,将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幼鱼分装于6个饲养桶中,试验设计分为两组,每组3个平行,并依次编号为A、B、C、D、E、F,将两组同时饥饿20 d,分别在饥饿0、3、5、10、15、20 d对A、B、C取样。而D、E、F饥饿20 d后进行16 d的恢复投喂,并在再投喂3、7、12、16 d进行取样,分别测定其体质量、肥满度、肝脏指数以及肝胰脏、前后肠消化酶(胰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1)在饥饿过程中,中华倒刺鲃幼鱼体质量、肥满度、肝脏指数均呈下降趋势;恢复投喂后,三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2)肝胰脏蛋白酶活性在饥饿过程中呈下降趋势,并在20 d降到最低,恢复投喂后其活性逐步回升到正常水平;而肠蛋白酶活性饥饿过程中先升高,并在5 d达到最高值而后呈下降趋势,恢复投喂后达到正常水平。(3)饥饿过程中,肝胰脏和前后肠脂肪酶活性迅速升高,在10 d达到最值,并显著高于饥饿前的水平,而后逐步下降,恢复投喂后脂肪酶活性仍持续维持在较高的水平。(4)肝胰脏和前后肠淀粉酶活性在饥饿过程中逐步下降,恢复投喂后其活性恢复至正常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倒刺(Spinibarbus sinensis) 饥饿 再投喂 生长 消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患肌肉溃烂病中华倒刺鲃血清生化指标变化 被引量:9
15
作者 黄林 赵海鹏 +1 位作者 金丽 张耀光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7-70,共4页
采集嘉陵江网箱养殖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 Bleeker)病鱼和健康鱼,测定二者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KP)、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血糖(GLU)、肌酐(CREA)、尿素(UREA)、总蛋白(TP)、白蛋白(A... 采集嘉陵江网箱养殖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 Bleeker)病鱼和健康鱼,测定二者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KP)、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血糖(GLU)、肌酐(CREA)、尿素(UREA)、总蛋白(TP)、白蛋白(ALB)、血清氯(Cl-)、血清钙(Ca2+)等指标并进行对比。结果显示,相对于健康鱼,病鱼ALT、AST、Cl-和Ca2+显著升高(P<0.05);AKP、TP、ALB显著降低(P<0.05);TG、GLU、CREA和UREA虽未体现显著差异(P>0.05),但两组间有较大差别。整体而言,肌肉溃烂病引起中华倒刺鲃肌肉、肝、肾等多种重要组织器官病变,相应血清指标出现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倒刺(Spinibarbus SINENSIS Bleeker) 肌肉溃烂病 血清 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倍子对中华倒刺鲃幼鱼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郭海燕 于丽娟 +4 位作者 王川 黄自豪 陈幕飞 陈冬明 张耀光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2-48,共7页
采用单次口灌给药方式,研究了水温(25±0.5)℃条件下,中华倒刺鲃幼鱼被灌以没食子酸剂量20 mg/kg(鱼体质量)的五倍子药液1h,12h,24h和48h后(分别称为1h组、12h组、24h组和48h组,另取未给药实验鱼为对照,称为对照组),其红细胞数、白... 采用单次口灌给药方式,研究了水温(25±0.5)℃条件下,中华倒刺鲃幼鱼被灌以没食子酸剂量20 mg/kg(鱼体质量)的五倍子药液1h,12h,24h和48h后(分别称为1h组、12h组、24h组和48h组,另取未给药实验鱼为对照,称为对照组),其红细胞数、白细胞数、血红蛋白质量浓度和红细胞压积等血液生理指标,钠(Na^+)、钾(K^+)、钙(Ca^(2+))、镁(Mg^(2+))、氯(Cl^-)、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糖(GLU)、总蛋白(TP)、球蛋白(GLB)、白蛋白(ALB)、尿素(UREA)、尿酸(UA)、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KP)等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随着给药后时间的延长,生理指标方面:红细胞数、红细胞压积和血红蛋白质量浓度降低,白细胞数升高;生化指标方面:血糖、尿酸、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均先升后降,蛋白质、甘油三酯水平下降,其他生化指标相对变化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水温(25±0.5)℃条件下,单次口灌五倍子药液对中华倒刺鲃幼鱼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有一定的影响,随着体内药物质量浓度的降低,影响亦逐渐消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倍子 中华倒刺 生理指标 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氧运动训练和摄食对中华倒刺鲃幼鱼力竭运动后代谢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李秀明 袁建明 +1 位作者 张耀光 付世建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77-284,共8页
为了探讨有氧运动训练和摄食对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幼鱼力竭运动后代谢特征的影响,在(25±0.5)℃条件下,将120尾实验鱼[体重(21.35±0.05)g,体长(10.21±0.03)cm]随机分成4组,即:对照组、1、2和4 BL/s(体长/秒... 为了探讨有氧运动训练和摄食对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幼鱼力竭运动后代谢特征的影响,在(25±0.5)℃条件下,将120尾实验鱼[体重(21.35±0.05)g,体长(10.21±0.03)cm]随机分成4组,即:对照组、1、2和4 BL/s(体长/秒,body length/s)训练组,分别放置于不同流速下处理8周。随后测定各实验组心脏和鳃指数以及禁食或摄食(轻度麻醉灌喂体重1.5%的饵料)状态下的力竭运动后过量耗氧。结果发现:4 BL/s训练组的心脏和鳃指数都显著高于其他实验组(P<0.05);无论摄食与否,3个训练组运动前代谢率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而各实验组过量耗氧均没有显著差异;在禁食状态下,仅4 BL/s训练组的运动代谢峰值和代谢率增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在摄食状态下,3个训练组的运动代谢峰值和代谢率增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5)。与禁食组相比,摄食导致各处理组的运动前代谢率显著上升(P<0.001),但对运动代谢峰值没有显著影响;另外,摄食对照组代谢率增量和力竭运动后过量耗氧显著低于禁食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1)有氧运动训练显著提高了中华倒刺鲃幼鱼的有氧代谢能力,这可能与其呼吸和循环系统功能的改善有关;(2)力竭运动能够诱导出中华倒刺鲃幼鱼的最大有氧代谢率;(3)摄食削弱了中华倒刺鲃幼鱼无氧代谢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氧运动训练 摄食 运动后过量耗氧 代谢率 中华倒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饲料蛋白水平对中华倒刺鲃幼鱼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唐洪玉 郑永华 +2 位作者 王笛 刘建虎 刘昊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9-62,共4页
用4种不同蛋白水平(26%、30%、34%和36%)的等能半精制的浮性颗粒试验配合饲料,对平均初始体重为(25.0±1.5)g的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幼鱼进行了为期87d的培育试验,研究了中华倒刺鲃对饲料中蛋白质的需求量。结果显示,... 用4种不同蛋白水平(26%、30%、34%和36%)的等能半精制的浮性颗粒试验配合饲料,对平均初始体重为(25.0±1.5)g的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幼鱼进行了为期87d的培育试验,研究了中华倒刺鲃对饲料中蛋白质的需求量。结果显示,中华倒刺鲃的体重增重以30%蛋白组最高,其次是34%、36%蛋白组,最后是26%蛋白组;饵料系数以30%蛋白组最低,其次是34%、36%蛋白组,最后是26%蛋白组;绝对增重率以30%蛋白组最高,其次是34%、36%蛋白组,最后是26%蛋白组;特定生长率以30%蛋白组最快,其次是34%、36%蛋白组,最后是26%蛋白组;试验各蛋白组成活率均为100%;各试验组间的终体重、绝对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饵料系数均达到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中华倒刺鲃饲料中蛋白水平以30%比较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倒刺(Spinibarbus sinensis) 幼鱼 蛋白水平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倒刺鲃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被引量:16
19
作者 蔡焰值 蔡烨强 何长仁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5-38,共4页
中华倒刺亲鱼在池塘培育条件下 ,用含粗蛋白质 37%~ 38%的人工配合饲料为主并辅以其它动植性饲料饲养可达性腺成熟 ,其性成熟年龄雌鱼为 4龄、雄鱼 3龄。适宜产卵水温为 2 0~ 2 8 5℃ ,最佳产卵水温为 2 3 5~ 2 6 5℃。水温 2 0~... 中华倒刺亲鱼在池塘培育条件下 ,用含粗蛋白质 37%~ 38%的人工配合饲料为主并辅以其它动植性饲料饲养可达性腺成熟 ,其性成熟年龄雌鱼为 4龄、雄鱼 3龄。适宜产卵水温为 2 0~ 2 8 5℃ ,最佳产卵水温为 2 3 5~ 2 6 5℃。水温 2 0~ 2 8 5℃时产卵效应时间为 10~ 14h ,孵化出膜时间为 39~ 4 8h。孵化出膜稚鱼体长 6 83~ 7 38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倒刺 产卵 水温 孵化 人工配合饲料 性腺成熟 人工繁殖技术 年龄 适宜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刺激性渔药对中华倒刺鲃幼鱼的急性毒性试验 被引量:12
20
作者 孙翰昌 耿晓修 张芬 《南方水产》 2006年第6期59-62,共4页
采用静态及半静态方法,研究了强氯精、高锰酸钾、甲醛对中华倒刺鲃幼鱼的急性毒性。实验结果(静态和半静态96 h LC_(50))显示,这3种刺激性渔药中强氯精对中华倒刺鲃幼鱼的毒性最强(1.50、1.13 mg·L^(-1)),其次是高锰酸钾(1.76、... 采用静态及半静态方法,研究了强氯精、高锰酸钾、甲醛对中华倒刺鲃幼鱼的急性毒性。实验结果(静态和半静态96 h LC_(50))显示,这3种刺激性渔药中强氯精对中华倒刺鲃幼鱼的毒性最强(1.50、1.13 mg·L^(-1)),其次是高锰酸钾(1.76、1.24 mg·L^(-1)),最小的是甲醛(39.91、36.72 mg·L^(-1));它们在静态和半静态条件下的安全浓度分别为0.53、0.34,0.55、0.39,7.13、6.77 mg·L^(-1)。结果表明:含氯类(强氯精)、氧化剂类(高锰酸钾)、醛类(甲醛)对中华倒刺鲃幼鱼均具有一定的毒性,但是毒性较小,依然可以作为渔药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倒刺 强氯精 高锰酸钾 甲醛 急性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