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限偶然的微节奏组织——鲁托斯拉夫斯基《弦乐四重奏》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刘永平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5-22,共8页
文章通过对鲁托斯拉夫斯基晚期作品《弦乐四重奏》的分析研究 ,指出了在有限偶然结构中微节奏织体的组织逻辑、结构方法以及整体结构的主要特征。
关键词 有限偶然 微节奏 鲁托斯拉夫斯基 组织形式 数理逻辑 排列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音程级原则的十二音和弦鲁托斯拉夫斯基晚期音乐作品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刘永平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42-47,共6页
20世纪以来的现代和声语言,大致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结构原则:一是用“紧张度”来控制十二半音;一是用“基本集合”来控制十二半音。通过研析鲁托斯拉夫斯基60年代以后的晚期音乐作品,本文提出鲁氏主要是用“音程级”来控制十二半... 20世纪以来的现代和声语言,大致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结构原则:一是用“紧张度”来控制十二半音;一是用“基本集合”来控制十二半音。通过研析鲁托斯拉夫斯基60年代以后的晚期音乐作品,本文提出鲁氏主要是用“音程级”来控制十二半音,并以此构成具有固定垂直面的十二音和弦。文章从部分实际作品中分析归纳了十二音和弦结构及其序进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托斯拉夫斯基 音程级 十二音 音乐作品 和声进行 《第二交响曲》 和弦结构 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 和声语言 音响色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鲁托斯拉夫斯基的宏节奏结构 被引量:5
3
作者 刘永平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47-53,共7页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作曲家对音乐结构的处理在观念上显得异常激进.许多作曲家在自己的作品中抛弃了传统写作方式,转而采用在演奏过程中依赖作曲家和演奏家、甚至依赖听众来完成音乐形体的开放曲式.与此相反,有些现代怍曲家,在音乐结构...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作曲家对音乐结构的处理在观念上显得异常激进.许多作曲家在自己的作品中抛弃了传统写作方式,转而采用在演奏过程中依赖作曲家和演奏家、甚至依赖听众来完成音乐形体的开放曲式.与此相反,有些现代怍曲家,在音乐结构上所进行的不懈努力和探索则是基于封闭曲式系则——即一首作品由开始朝一个方向发展,进入高潮后收尾,从而在时间上建立一个由作曲家控制音乐过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托斯拉夫斯基 节奏结构 传统音乐 音乐结构 作曲家 微节奏 弦乐四重奏 管弦乐 二十世纪 曲式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级控制论——鲁托斯拉夫斯基音乐中有控制偶然的作曲技法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刘永平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1988年第3期1-11,共11页
1960年某日,一个偶然的机会,维托德·鲁托斯拉夫斯基(Witold Lutoslwski1913——)从广播里听到了美国作曲家约翰·凯奇(John Cage)的《钢琴协奏曲》(1958)。正是那一时刻,决定性地改变了他以往的创作风格。其实,鲁托斯拉夫斯基... 1960年某日,一个偶然的机会,维托德·鲁托斯拉夫斯基(Witold Lutoslwski1913——)从广播里听到了美国作曲家约翰·凯奇(John Cage)的《钢琴协奏曲》(1958)。正是那一时刻,决定性地改变了他以往的创作风格。其实,鲁托斯拉夫斯基当时对凯奇在偶然音乐中完全放弃直接控制音乐材料和结构,采用事先无意图的音乐组织方式并不能完全接受,但初听这首作品无疑引起了他创作上的冲动,使他立刻意识到可朝着整体的方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程级 鲁托斯拉夫斯基 十二音 传统音乐 微节奏 音值 声部 控制论 作曲家 偶然音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托斯拉夫斯拉夫斯基有控制的偶然对位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刘永平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1987年第3期47-54,82,共9页
二次大战后,世界乐坛上出人意料的事情之一是一群波兰作曲家脱颖而出。其中,最早出现的就是鲁托斯拉夫斯基(1913一),他与后来的先锋派作曲家潘德列兹基一起,奠定了现代波兰乐派的基础,是当今世界上有代表性的现代作曲家,他的作品在欧美... 二次大战后,世界乐坛上出人意料的事情之一是一群波兰作曲家脱颖而出。其中,最早出现的就是鲁托斯拉夫斯基(1913一),他与后来的先锋派作曲家潘德列兹基一起,奠定了现代波兰乐派的基础,是当今世界上有代表性的现代作曲家,他的作品在欧美拥有广泛的影响。鲁托斯拉夫斯基的早期作品,深受德彪西、斯特拉文斯基、巴托克和瓦列兹的影响,同时也显示出他对音乐形式的严密控制——结构清晰、匀称、富有逻辑性。进入五十年代,他开始吸收序列音乐和先锋派技法。六十年代以后,经过不断探索和实验,在综合十二音主义、全面序列和偶然音乐作曲技法的基础上,鲁托斯拉夫斯基终于形成了自己的音乐风格和“有控制的偶然对位”这一技法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托斯拉夫斯基 十二音 作曲家 偶然性 音程级 间插段 节奏 对位 序列音乐 音乐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偶然对位及其定位结构——现代音乐复调技法系列研究之七 被引量:5
6
作者 刘永平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3-104,共12页
1980年代以来,国内学术界对"偶然音乐"的研究主要侧重作家作品、风格发展、以及美学观念等领域,而针对"偶然对位"这一技术理论的专题研究则大多零星散落在对其它问题的探讨中而不够集中和突出。如果说无调性的序列... 1980年代以来,国内学术界对"偶然音乐"的研究主要侧重作家作品、风格发展、以及美学观念等领域,而针对"偶然对位"这一技术理论的专题研究则大多零星散落在对其它问题的探讨中而不够集中和突出。如果说无调性的序列音乐都存在着特有的复调思维和技法,那么在无节拍的偶然音乐中理应含有独特且富艺术魅力的对位技术。有鉴于此,本文通过深入探讨偶然对位的内涵特征、产生发展、及其和声与旋律的定位结构等问题,进而揭示了这种现代音乐复调技法所特有的本质和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偶然对位 有限制的偶然 鲁托斯拉夫斯基 定位和声 定位旋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