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鱿鱼墨黑色素及黑色素铁定量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高翔 李国云 +3 位作者 王静凤 薛长湖 王玉明 李兆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73-176,共4页
采用高速离心法从北太平洋鱿鱼(Ommastrephes bartrami)墨囊中提取鱿鱼黑色素,并通过黑色素与FeCl3螯合制备了Fe(Ⅲ)含量为7%的黑色素铁。采用H2O2氧化降解及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测定黑色素两种降解产物2,3-二羧酸吡咯(PDCA)和2,3,5-三... 采用高速离心法从北太平洋鱿鱼(Ommastrephes bartrami)墨囊中提取鱿鱼黑色素,并通过黑色素与FeCl3螯合制备了Fe(Ⅲ)含量为7%的黑色素铁。采用H2O2氧化降解及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测定黑色素两种降解产物2,3-二羧酸吡咯(PDCA)和2,3,5-三羧酸吡咯(PTCA)对鱿鱼墨黑色素及黑色素铁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以H2O2氧化降解黑色素产物PDCA和PTCA为基础的鱿鱼墨黑色素定量方法效果良好。利用该方法对黑色素铁进行定量仅检测出40%的黑色素,盐酸脱铁后检出量上升至75%。常规的鱿鱼墨黑色素的定量方法不适用于黑色素铁的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鱿鱼墨黑色素 鱿鱼墨黑色素 定量分析 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鱿鱼墨黑色素铁对大鼠缺铁性贫血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7
2
作者 雷敏 王玉明 +4 位作者 王静凤 高森 马琴 杨珊珊 薛长湖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39-543,共5页
目的:探讨鱿鱼墨黑色素铁对缺铁性贫血(IDA)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低铁饲料并辅以尾静脉定期放血法建立IDA模型,灌胃给予不同剂量的鱿鱼墨黑色素铁,分别检测IDA大鼠外周血血红蛋白(Hb)含量、红细胞(RBC)数、红细胞压积(HCT)、... 目的:探讨鱿鱼墨黑色素铁对缺铁性贫血(IDA)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低铁饲料并辅以尾静脉定期放血法建立IDA模型,灌胃给予不同剂量的鱿鱼墨黑色素铁,分别检测IDA大鼠外周血血红蛋白(Hb)含量、红细胞(RBC)数、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和血清铁(SI)含量及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FEP)浓度。结果:鱿鱼墨黑色素铁能够显著提高IDA大鼠Hb、RBC、HCT、MCV和SI数量,有效降低FEP浓度,显著促进IDA大鼠贫血症状的恢复。与无机铁剂相比,生物利用度高且不影响大鼠正常生长。结论:鱿鱼墨黑色素对IDA大鼠贫血症状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鱿鱼墨黑色素 缺铁性贫血 红系造血 血清铁含量 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鱿鱼墨黑色素的免疫调节作用 被引量:16
3
作者 雷敏 赵梦醒 刘淇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97-400,共4页
探讨鱿鱼墨黑色素对小鼠免疫机能的调节作用。用不同剂量的鱿鱼墨黑色素灌胃氢化可的松所致免疫机能低下模型小鼠28d,分别检测正常及模型小鼠的脾和胸腺指数,血清溶血素水平(HC50),小鼠迟发性变态反应(DTH)及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小鼠NK... 探讨鱿鱼墨黑色素对小鼠免疫机能的调节作用。用不同剂量的鱿鱼墨黑色素灌胃氢化可的松所致免疫机能低下模型小鼠28d,分别检测正常及模型小鼠的脾和胸腺指数,血清溶血素水平(HC50),小鼠迟发性变态反应(DTH)及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小鼠NK细胞活性、碳廓清指数、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率及吞噬指数。结果表明,鱿鱼墨黑色素可显著提高免疫低下模型小鼠的脾及胸腺指数、血清溶血素水平(HC50),小鼠迟发性变态反应及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显著促进小鼠NK细胞活性及巨噬细胞吞噬能力。提示鱿鱼墨黑色素对机体特异性及非特异性免疫机能具有显著调节作用,且中、高剂量组效果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鱿鱼墨黑色素 免疫调节 血清溶血素 迟发性变态反应 巨噬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鱿鱼墨黑色素铁对缺铁性贫血大鼠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王芙蓉 谢中国 +3 位作者 叶兴乾 邓尚贵 陈士国 胡亚芹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6-91,共6页
为了研究鱿鱼墨黑色素铁对缺铁性贫血大鼠的影响。采用56只断乳SD大鼠,随即选取8只饲喂正常饲料,另外48只饲喂低铁饲料28 d,造成缺铁性贫血模型后随即分为6组。其中3组分别灌胃不同剂量的鱿鱼墨黑色素铁(分别为6,12,18 mg/kg)21 d,阳性... 为了研究鱿鱼墨黑色素铁对缺铁性贫血大鼠的影响。采用56只断乳SD大鼠,随即选取8只饲喂正常饲料,另外48只饲喂低铁饲料28 d,造成缺铁性贫血模型后随即分为6组。其中3组分别灌胃不同剂量的鱿鱼墨黑色素铁(分别为6,12,18 mg/kg)21 d,阳性组分别灌胃硫酸亚铁和氯化铁(6 mg/kg),缺铁模型组和对照组分别每天灌胃等体积的去离子水共21 d。测定各组大鼠血液指标、脏器指数、血清铁、肝脏和脾脏的铁含量、抗氧化性能指标、血红细胞生成素、转铁蛋白受体和铁蛋白含量。结果表明,鱿鱼墨黑色素铁各剂量组和阳性组均可提高大鼠血红蛋白含量,提高血清、肝脏和脾脏铁含量、提高血清铁蛋白和促红细胞生成素含量,提高血清和肝脏抗氧化能力,降低血清总铁结合力和转铁蛋白受体含量,改善缺铁性贫血,比FeSO4和FeCl3的效果更佳。因此,鱿鱼墨黑色素铁可作为潜在的有效的补铁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鱿鱼墨黑色素 大鼠 缺铁性贫血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物理处理法对鱿鱼墨黑色素理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袁丽 高瑞昌 +1 位作者 郭雪霞 马海乐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6-38,57,共4页
以鱿鱼墨黑色素为原料,利用紫外可见光谱仪、红外光谱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超高压、亚临界和超声波处理对黑色素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超高压处理对黑色素理化特征变化影响最小,而亚临界和超声波处理可以引起黑色素发生较大变化,... 以鱿鱼墨黑色素为原料,利用紫外可见光谱仪、红外光谱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超高压、亚临界和超声波处理对黑色素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超高压处理对黑色素理化特征变化影响最小,而亚临界和超声波处理可以引起黑色素发生较大变化,导致黑色素发生脱氨反应并且破坏亚氨基与金属离子螯合作用,但对于黑色素的特征结构,5,6-二羟基吲哚(DHI)并没有造成显著影响;超声波和亚临界处理对黑色素颗粒物理形态均有一定的破坏作用,超声波处理可使黑色素颗粒破碎生成更小的颗粒和碎片,经处理后直径100nm的颗粒数目比例提高至25%,比原料多了24.5%,其破碎效果大于亚临界处理。超声波处理可作为黑色素可溶性活性物质萃取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鱿鱼墨黑色素 超高压 亚临界萃取 超声波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鱿鱼墨黑色素铁对缺铁性贫血大鼠造血调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柳东 王静凤 +3 位作者 张小哲 龙腾腾 王玉明 薛长湖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317-322,共6页
目的:探究鱿鱼墨黑色素铁对缺铁性贫血(IDA)模型大鼠造血调控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低铁饲料喂养辅以尾静脉定期放血建立IDA模型,用鱿鱼墨黑色素铁灌胃30d,观察其对IDA大鼠外周血红细胞(RBC)数、血红蛋白(Hb)含量、红细胞压积(HCT)、红... 目的:探究鱿鱼墨黑色素铁对缺铁性贫血(IDA)模型大鼠造血调控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低铁饲料喂养辅以尾静脉定期放血建立IDA模型,用鱿鱼墨黑色素铁灌胃30d,观察其对IDA大鼠外周血红细胞(RBC)数、血红蛋白(Hb)含量、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和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含量的影响;分别制备大鼠肺条件培养液(LCM)、脾条件培养液(SCM)和腹腔巨噬细胞条件培养液(PMΦCM),采用MTT法检测其对正常大鼠骨髓造血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单层半固体培养法检测其对粒单系祖细胞(CFU-GM)、红系祖细胞(CFU-E)和巨核系祖细胞(CFU-Meg)集落形成的影响;采用RT-PCR技术检测IDA大鼠骨髓细胞粒/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EPOR)和血小板生成素(TPO)mRNA的表达。结果:鱿鱼墨黑色素铁能提高IDA大鼠RBC、Hb、HCT、MCV值,增加血清EPO含量;经鱿鱼墨黑色素铁体内诱导所制备的LCM、SCM条件培养液可促进正常大鼠骨髓细胞增殖,增加CFU-GM、CFU-E的集落形成;鱿鱼墨黑色素铁上调骨髓细胞GM-CSF和EPOR mRNA的表达。结论:鱿鱼墨黑色素铁可能诱导机体产生GM-CSF、EPO等造血细胞因子,促进粒单系、红系造血细胞的增殖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铁性贫血 鱿鱼墨黑色素 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 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EPOR) 血小板生成素(TP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