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鱼类生物能量学模型研究及应用进展
1
作者 张先炳 秦依雯 +5 位作者 杨威 李耕 胡玉鹏 杨胜发 胡江 李文杰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3-61,共9页
鱼类生物能量学在渔业资源管理和可持续利用方面至关重要。文章综述了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进展,重点关注生物能量学模型的发展,探讨了水温和水流等环境因子对鱼类能量收支的影响。在生产实践中,鱼类生物能量学模型可用于预测自然鱼类资... 鱼类生物能量学在渔业资源管理和可持续利用方面至关重要。文章综述了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进展,重点关注生物能量学模型的发展,探讨了水温和水流等环境因子对鱼类能量收支的影响。在生产实践中,鱼类生物能量学模型可用于预测自然鱼类资源的动态变化以及养殖鱼类污染物的排放等,为渔业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但在应对复杂的环境变化时,模型的适应性和精确性仍有待提升。此外,现有模型常忽视了影响因子之间的交互作用。未来的研究应专注于多学科数据融合、先进技术的应用以及个体化模型的创新,从而促进鱼类生物能量学模型的不断完善,朝着精确化、实用化和可持续管理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生物能量 生物能量模型 能量收支 关键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类生物能量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林祥日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5-79,共5页
近年,鱼类生物能量学方面的研究空前活跃。一方面通过研究摄食水平、温度、盐度、体重等因素对鱼类生长的影响,建立能量收支方程和能量分配模型,为改革水产养殖生产工艺和调整管理技术提供有用的技术参数;另一方面,可以评估鱼类种群在... 近年,鱼类生物能量学方面的研究空前活跃。一方面通过研究摄食水平、温度、盐度、体重等因素对鱼类生长的影响,建立能量收支方程和能量分配模型,为改革水产养殖生产工艺和调整管理技术提供有用的技术参数;另一方面,可以评估鱼类种群在整个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研究鱼类能量收支,建立能量分配模型,预测水域生产力,是水生生物研究中的热门课题之一。本文就鱼类生物能量学研究进展作扼要的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生物能量 生物能量模型 生长 生化组成 能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鲇的鱼体能量密度及其预测模型 被引量:17
3
作者 曹振东 谢小军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8-74,共7页
于 1 992年和 1 993年 2— 4月由嘉陵江收集的野生南方鲇雌、雄成鱼各 2 0尾 ;1 996年 1— 4月取得了不同摄食水平处理的幼鱼 1 9尾 ,饥饿处理的幼鱼 1 8尾 ,测定了这 4个样本的鱼体能量密度及化学组成。结果表明 ,各样本能量密度均分... 于 1 992年和 1 993年 2— 4月由嘉陵江收集的野生南方鲇雌、雄成鱼各 2 0尾 ;1 996年 1— 4月取得了不同摄食水平处理的幼鱼 1 9尾 ,饥饿处理的幼鱼 1 8尾 ,测定了这 4个样本的鱼体能量密度及化学组成。结果表明 ,各样本能量密度均分别与干物质和脂肪含量呈显著的直线相关关系 ;幼鱼 2个样本的能量密度与蛋白质含量的正相关关系也达到显著性 ,而雌、雄成鱼样本的能量密度与蛋白质含量的相关不显著 ;各样本的能量密度与灰分的相关均不显著。通过对 4个样本的能量密度分别与干物质 (DM:% B.W.)的直线回归方程的协方差分析 ,可将雌雄成鱼群体的两个回归方程合并为公共的成鱼能量密度 (EA:k J/g)方程 :EA=- 1 .6 7+0 .3 0 2 DM;将不同营养状况幼鱼的两个回归方程合并为公共的幼鱼能量密度 (EJ:k J/g)方程 :EJ=- 2 .2 6 +0 .3 1 9D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能量学 能量密度 身体组成 预测模型 南方鲇 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鳍鳠鱼体能量密度及其预测模型 被引量:15
4
作者 张昊星 谢小军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96-401,共6页
于 2 0 0 0年 11月至 2 0 0 1年 10月由嘉陵江收集野生大鳍鳠成鱼 10 0尾 ,其中冬季 (12月 )、春季 (3月 )、繁殖前 (6月 )、繁殖后 (8月 )、秋季 (10月 )雌雄各 10尾。测定了这 10个样本的鱼体能量密度及生化组成。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 于 2 0 0 0年 11月至 2 0 0 1年 10月由嘉陵江收集野生大鳍鳠成鱼 10 0尾 ,其中冬季 (12月 )、春季 (3月 )、繁殖前 (6月 )、繁殖后 (8月 )、秋季 (10月 )雌雄各 10尾。测定了这 10个样本的鱼体能量密度及生化组成。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鱼体各生化成分含量 ,能量密度的性别间差异在各个季度均不显著。在雌性群体中 ,秋季样本的蛋白质含量(16 2 3% ) ,脂肪含量 (5 84 % ) ,干物质含量 (2 6 6 7% )和能量密度 (6 14kJ/g)显著高于其余各样本的相应指标。春季样本中鱼体脂肪含量和能量密度最低 (2 39% ,4 5 5kJ/g)。在雄性群体中 ,秋季样本的蛋白质含量 (16 34% )与能量密度 (5 85kJ/g)最高 ;春季样本中脂肪含量 (1 31% )、干物质含量 (2 2 4 9% )、能量密度 (4 16kJ/g)最低。各样本能量密度均分别与干物质和脂肪含量呈显著的直线相关关系。通过协方差分析 ,将雌性群体中冬季、春季、秋季以及繁殖后样本共 4个样本的能量密度与干物质含量的公共回归方程作为以干物质含量 (D)预测大鳍鳠雌性群体在非繁殖期能量密度 (E)的预测模型 :E =- 5 5 73+0 4 37D ;将繁殖前雌性样本的能量密度与干物质含量的回归方程作为预测大鳍鳠雌性群体在繁殖期的能量密度的预测模型 :E =- 0 6 0 5 +0 2 5 0D ;将冬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鳍鳠 鱼类能量学 能量密度 生化组成 预测模型 鲇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鲇继饥饿后的恢复生长 被引量:133
5
作者 邓利 张波 谢小军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67-173,共7页
1996年1月至4月在27.5℃条件下,对南方鲇幼鱼(初始体重:73.65±9.82g)进行了不同时间的饥饿处理后再供食的恢复生长实验。实验鱼饥饿60d后,鱼体比能值、蛋白质含量及脂肪含量明显下降,灰分含量及含水量明显上升。分别将饥... 1996年1月至4月在27.5℃条件下,对南方鲇幼鱼(初始体重:73.65±9.82g)进行了不同时间的饥饿处理后再供食的恢复生长实验。实验鱼饥饿60d后,鱼体比能值、蛋白质含量及脂肪含量明显下降,灰分含量及含水量明显上升。分别将饥饿处理0(对照)、10、20、30、40、50和60d的南方鲇再恢复喂食,在饱足摄食水平下生长20d。各饥饿处理组的鱼体化学组成及比能值均接近,并恢复到对照生长组水平。饥饿处理50d组的干重及能量生长率,湿重、干重及能量摄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相应值。通过讨论认为:(1)饥饿处理50d的南方鲇在恢复生长过程中产生了显著的补偿效应;(2)该补偿现象主要因摄食水平显著升高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能量学 饥饿 恢复生长 南方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鲇的饥饿代谢研究 被引量:66
6
作者 张波 谢小军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80-484,共5页
于 1 996年 1月 9日— 6月 1 2日 ,在西南师范大学鱼类能量学实验室 ,对南方鲇幼鱼( 61 7— 92 3g)进行了 2 7 5℃条件下的饥饿耐受性实验 ,并采用连续流水式呼吸仪测定了实验鱼在此期间的静止代谢率。结果表明 ,饥饿至 1 56d时 ,50 ... 于 1 996年 1月 9日— 6月 1 2日 ,在西南师范大学鱼类能量学实验室 ,对南方鲇幼鱼( 61 7— 92 3g)进行了 2 7 5℃条件下的饥饿耐受性实验 ,并采用连续流水式呼吸仪测定了实验鱼在此期间的静止代谢率。结果表明 ,饥饿至 1 56d时 ,50 %的实验鱼死亡。饥饿鱼代谢水平的变化可分为 4个阶段 :( 1 )饥饿 1— 2 0d ,代谢率随饥饿时间延长而呈直线下降 ;( 2 )饥饿2 1— 81d ,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 3)饥饿 81— 91d ,代谢率再度明显下降 ;( 4 )饥饿 91— 1 56d ,代谢率在一个更低水平又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直至半数死亡。作者认为南方鲇在饥饿过程中代谢率出现的高低两个相对稳定期是南方鲇适应食物缺乏环境的能量生态学对策 ,并把高稳定期称为“饥饿适应代谢” ,低稳定期称为“存活代谢”。在 2 7.5℃条件下 ,南方鲇的这两个特征值分别为 66.6mgO2 / (kg·h)和 52 .9mgO2 / (kg·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鲇 鱼类能量学 饥饿 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鲇的排粪量及消化率同日粮水平、体重和温度的关系 被引量:37
7
作者 谢小军 孙儒泳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627-633,共7页
于1988年2月—1989年2月测定了南方鲇幼鱼的排粪量,从而估算其消化率。结果表明,当水温为25℃时,在日粮水平分别是体重的1%,2%,4%和达饱食的条件下,平均消化率分别为摄入食物能量的80.32%,84.94%,88.40%和87.27%;在平均初始体重... 于1988年2月—1989年2月测定了南方鲇幼鱼的排粪量,从而估算其消化率。结果表明,当水温为25℃时,在日粮水平分别是体重的1%,2%,4%和达饱食的条件下,平均消化率分别为摄入食物能量的80.32%,84.94%,88.40%和87.27%;在平均初始体重分别为8.72,25.43,45.16,78.18和127.5g的实验组中,平均消化率分别为86.59%,81.15%,90.38%,86.91%和81.14%。当初始体重相近时(43.84—47.19g),在温度分别为15,20,25和30℃的条件下,平均消化率分别为78.07%,81.98%,85.23%和90.03%。采用回归分析,建立了由摄食量(C:J/d)、体重(W:g)、和温度(T:℃)预测该种鱼的排粪量(F:J/d)的模型: F=0.868C^(0.981+0.0346lnW-0.100lnT)通过讨论认为:温度对于南方鲇净能转化效率的正效应,主要是通过温度作用于消化率的机制而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能量学 消化 排粪量 南方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