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春末夏初莱州湾浮游动物生物量谱及潜在鱼类生物量的估算 被引量:5
1
作者 彭荣 左涛 +4 位作者 万瑞景 林群 李显森 王俊 金显仕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16,共7页
分析了2008年春末夏初(5月和6月)利用浮游生物网(孔径160和500μm)采集的莱州湾浮游动物样品,对此季莱州湾浮游动物的生物量——个体粒级分布和生产力进行研究,构建了莱州湾浮游动物的标准生物量谱,并应用生物量谱理论Borgmann模型(1987... 分析了2008年春末夏初(5月和6月)利用浮游生物网(孔径160和500μm)采集的莱州湾浮游动物样品,对此季莱州湾浮游动物的生物量——个体粒级分布和生产力进行研究,构建了莱州湾浮游动物的标准生物量谱,并应用生物量谱理论Borgmann模型(1987)对莱州湾的渔业资源现存量进行了初步的估算。结果表明,5月和6月莱州湾浮游动物个体粒级(Log2含碳量)分布范围为-3~10。浮游动物的Sheldon型生物量谱的特征为:5月生物量高,表现为由双刺纺锤水蚤和中华哲水蚤、强壮箭虫构成的双峰曲线;6月生物量低,表现为由中华哲水蚤、强壮箭虫构成的单峰曲线。浮游动物混合粒级的日生产力和日周转率P/B值:5月为75mgC/m2·d和0.20,6月为24mgC/m2·d和0.16。5月的标准生物量谱线性方程y=-0.9629x+14.893(R2=0.60),6月y=-0.9063x+12.832(R2=0.80)。基于Borgmann模型的估算,5月粒级为14~16的渔业生物的生物量为0.57gC/m2,6月粒级12~25的渔业生物的生物量为0.1g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动物 生物量 潜在鱼类生物量估算 莱州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鱼类生物量法的河道生态需水过程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欧阳丽 诸葛亦斯 +1 位作者 温世亿 杜强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2-67,共6页
河流水资源开发利用与河流生态保护之间矛盾日益突出,开展生态需水研究已迫在眉睫。提出了一种基于鱼类生物量的河道内生态需水过程确定方法。通过对鱼类栖息地的适宜性分析,建立了单一目标鱼种特定生命史生物量与河道流量间的关系,用... 河流水资源开发利用与河流生态保护之间矛盾日益突出,开展生态需水研究已迫在眉睫。提出了一种基于鱼类生物量的河道内生态需水过程确定方法。通过对鱼类栖息地的适宜性分析,建立了单一目标鱼种特定生命史生物量与河道流量间的关系,用于计算维持处于特定生命史的目标鱼种一定生物量时的需水量,同时构建了多目标鱼种和鱼种生命史间的权重关系。针对所有目标鱼种各个生命史所需河道流量,通过匹配相应的鱼种间、鱼种内权重系数,要把研究区域河道内鱼类生态需水过程。以雅砻江锦屏河湾减水河段为例,计算了维持河段鱼类生物量稳定的生态需水量,并获得对应不同鱼类生物量保护目标的系列生态需水过程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需水过程 栖息地 鱼类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要气侯因子对东中国海主要经济鱼种生物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王继隆 李继龙 +1 位作者 杨文波 王国伟 《湖南农业科学》 2010年第5期142-147,共6页
对1956~1984年主要气候因子季风、台风、海表温度、径流和东中国海主要经济鱼种渔获量残差、渔获量比例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季风、台风、海表温度对中上层鱼类起负面影响,而季风、台风、海表温度、径流4个气候因子对中下层鱼... 对1956~1984年主要气候因子季风、台风、海表温度、径流和东中国海主要经济鱼种渔获量残差、渔获量比例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季风、台风、海表温度对中上层鱼类起负面影响,而季风、台风、海表温度、径流4个气候因子对中下层鱼类起到积极作用,相关系数的P值均小于0.05。中上层鱼类受到气候变化的直接影响,而中下层鱼类则受到间接影响,滞后时间范围为:0~5年,并具有多年连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中国海 气候变化 鱼类生物量 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江下游适宜生态流量研究
4
作者 倪雅茜 陈春梅 +1 位作者 朱远生 姜海萍 《人民珠江》 2011年第6期32-34,共3页
针对珠江水系西江下游鱼类资源丰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分布较多的特点,从鱼类资源的生存状况出发,提出应用鱼类生物量法计算西江下游的适宜生态流量,为珠江的鱼类资源和水资源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适宜生态流量 鱼类生物量 西江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