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舟山近海常见鱼类分类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6
- 1
-
-
作者
王业辉
胡成业
宋娜
王晓艳
高天翔
-
机构
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
浙江海洋大学水产学院
浙江海洋大学国家海洋设施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出处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88-494,共7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776171,41806180)。
-
文摘
为揭示舟山近海常见鱼类分类多样性,以及更合理地保护和利用舟山近海渔业资源,根据舟山近海鱼类资源调查与文献数据资料,基于Nelson分类系统对鱼类物种进行了系统整理,利用分类阶元包含指数(TINCLi)、分类多样性指数(Δ^(+)和Λ^(+))、属间-科间多样性指数(G-F指数)和相对丰富度指数(Rr)等,从不同分类阶元分析了舟山近海常见鱼类的分类多样性。结果表明:舟山近海常见鱼类共16目63科118属154种,其中,鲈形目种类占绝对优势;鱼类组成目所拥有的科、属、种平均值分别为3.88、7.38、9.63,科所拥有的属、种平均值分别为1.90、2.48,属所拥有的种平均值为1.31,在目、科级水平的分类阶元包含指数值高于唐山湾与东山湾,但低于大亚湾与东海大陆架;舟山近海常见鱼类的平均分类差异指数(Δ^(+))和分类差异变异指数(Λ^(+))分别为60.0和340.8,Δ^(+)值低于唐山湾、东山湾、大亚湾、东海大陆架4个研究海域,而Λ^(+)值则高于上述研究海域;G-F指数分析显示,G指数为4.67,F指数为23.44,G-F指数为0.80,均高于浙江近海的杭州湾、象山湾、三门湾、台州湾、乐清湾等5个海湾;相对丰富度指数结果显示,目级水平上鲈形目最高(462.5),科级水平上虾虎鱼科最高(26.98)。研究表明,舟山近海常见鱼类种类组成较为集中,亲缘关系较近,分类均匀程度较低,在科、属水平上的多样性较高。
-
关键词
舟山近海
分类阶元包含指数
鱼类分类多样性
G-F指数
相对丰富度指数
-
Keywords
Zhoushan coastal water
inclusion index at taxonomic level
fish taxonomic diversity
G-F diversity index
relative abundance
-
分类号
S931.1
[农业科学—渔业资源]
-
-
题名南海北部沿岸鱼类分类学多样性的空间格局
被引量:5
- 2
-
-
作者
麦广铭
陈志劼
王学锋
肖雅元
李纯厚
-
机构
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湛江)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南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
-
出处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8-47,共10页
-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0YFD0901103)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湛江)资助项目(ZJW-2019-06)
+2 种基金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CXXL2017001)
海之帆起航计划(qhjh2017zr10)
优秀本科生进实验室项目(SCXY2017019)。
-
文摘
鱼类分类学多样性是鱼类多样性保护和群落稳定性分析的基础。采用2014—2017年在南海北部沿岸7处海域的渔业资源监测数据和相关文献资料,运用分类学多样性指数、分类学相异性指数和聚类分析等方法研究了鱼类的种类组成和分类学多样性的空间格局。结果表明:1)7处海域共出现鱼类1105种,以珠江口最多(958种),南澳岛最少(94种);2)研究海域可划分为2个类群:类群Ⅰ为雷州湾、珠江口、大亚湾,分类学多样性水平高;类群Ⅱ为陵水湾、南澳岛、海陵湾和防城港,多样性较低;3)总体平均分类差异指数(Average taxonomic distinctness index,Δ^(+))变化幅度较小(54.3~61.04),随纬度的增加而变大,但趋势不明显;4)陵水湾、海陵湾和防城港的Δ^(+)均落在漏斗外。综上,在较大尺度上,研究海域鱼类物种热带-亚热带特征明显,Δ^(+)总体呈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的趋势;陵水湾、海陵湾和防城港有生境退化的迹象,因此定期进行渔业监测研究十分必要。
-
关键词
鱼类分类学多样性
空间格局
南海北部
-
Keywords
Fish taxonomic diversity
Spatial pattern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
分类号
S932.4
[农业科学—渔业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