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悬浮物对鱼卵仔稚鱼的影响分析及其损失评估——以厦漳跨海大桥工程为例 被引量:9
1
作者 罗冬莲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39-443,共5页
以厦漳跨海大桥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为例,分析工程施工期产生的悬浮物对鱼卵仔鱼的影响。依据2007年5月评价水域渔业资源调查资料,定量估算施工期悬浮物对九龙江口鱼卵仔稚鱼资源的损失量。结果表明,厦漳跨海大桥施工期悬浮物造成鱼卵资源... 以厦漳跨海大桥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为例,分析工程施工期产生的悬浮物对鱼卵仔鱼的影响。依据2007年5月评价水域渔业资源调查资料,定量估算施工期悬浮物对九龙江口鱼卵仔稚鱼资源的损失量。结果表明,厦漳跨海大桥施工期悬浮物造成鱼卵资源损失量为14.0t;仔稚鱼资源损失量为96.8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卵仔稚鱼 影响分析 损失量 评估 厦漳跨海大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莱州湾春季鱼卵仔稚鱼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 被引量:13
2
作者 高彦洁 吕振波 +3 位作者 杨艳艳 王育红 任中华 丛旭日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6565-6573,共9页
于2007—2010年春季(5月)利用大型浮游生物网对莱州湾海域位置相同的12个站位进行4个航次拖网调查,研究分析了该海域鱼卵仔稚鱼群落组成、优势种、空间分布及其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4个航次共获得鱼卵、仔稚鱼26种,隶属于6目16科24属,... 于2007—2010年春季(5月)利用大型浮游生物网对莱州湾海域位置相同的12个站位进行4个航次拖网调查,研究分析了该海域鱼卵仔稚鱼群落组成、优势种、空间分布及其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4个航次共获得鱼卵、仔稚鱼26种,隶属于6目16科24属,1种衔科鱼卵鉴定到科,另有1种鱼卵未能鉴定种类。鱼卵、仔稚鱼分布不均匀,莱州湾西部还湾底海域分布较多。斑鰶(Konosiruspunctatus)为该海域鱼卵的第一优势种;鳀(Engraulisjaponicus)在2007年和2008年作为仔稚鱼的第一优势种出现,而2009年和2010年仔稚鱼的第一优势种则是虾虎鱼。调查期间该海域鱼卵、仔稚鱼的均匀度指数和生物多样性指数变化趋势一致,均表现为从2007年开始随年代递减的趋势;种类数和丰富度指数则从2008年开始呈现随年代递减的趋势。2007—2010年4a鱼卵仔稚鱼聚类结果显示,2007年和2008年鱼卵仔稚鱼群落结构相似,与2009年和2010年均有差异。与1982年山东省近岸调查结果相比,莱州湾海域鱼卵仔稚鱼群落结构发生明显变化,斑鰶取代鳀成为第一优势种,小黄鱼等经济鱼类数量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州湾 鱼卵仔稚鱼 种类组成 数量分布 生物多样性 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臼港近岸海域春季鱼卵仔稚鱼调查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王尽文 黄娟 +3 位作者 陶卉卉 吴风从 宿凯 屈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21期91-94,共4页
[目的]探明石臼港近岸海域春季鱼卵仔稚鱼的种类组成、优势种、数量组成和分布情况,分析其群落结构的年际变化趋势。[方法]于2016年5月(春季)在石臼港区近岸海域用大型浮游生物网拖网所采集的鱼卵仔稚鱼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海域的鱼卵仔... [目的]探明石臼港近岸海域春季鱼卵仔稚鱼的种类组成、优势种、数量组成和分布情况,分析其群落结构的年际变化趋势。[方法]于2016年5月(春季)在石臼港区近岸海域用大型浮游生物网拖网所采集的鱼卵仔稚鱼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海域的鱼卵仔稚鱼的种类组成和生态类型特征;结合历史调查数据,分析该海域鱼卵仔稚鱼的演替趋势。[结果]此次调查该海域共采集到鱼卵13种,其中鲈形目(Perciformes)6种,鲱形目(Clupeiformes)3种,鲽形目(Pleuronectiformes)2种,鲻形目(Mugiliformes)、鮋形目(Scorpaeniformes)各1种;所获仔稚鱼2种,鲻形目和鲈形目各1种。调查海域鱼卵平均密度为0.30 ind./m^3,仔稚鱼平均密度为0.01 ind./m^3,鱼卵优势种为绯衔(Callionymus beniteguri),仔稚鱼优势种为鮻(Liza haematocheilus)。[结论]与历史资料相比,此次调查海域鱼卵仔稚鱼的种类组成和优势种变化较大,资源量大幅度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照港 鱼卵仔稚鱼 种类组成 优势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莱州湾春季鱼卵、仔稚鱼生物多样性的年代际变化 被引量:31
4
作者 王爱勇 万瑞景 金显仕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9-24,共6页
通过对1982、1993、2003和2008年渤海莱州湾海域位置相同的12个站位的鱼卵、仔稚鱼调查资料分析,研究了该海域鱼卵、仔稚鱼的种类组成及生物多样性的年代际变化。结果表明,莱州湾鱼卵、仔稚鱼种类大幅减少,由1982年的27种减少到2003年... 通过对1982、1993、2003和2008年渤海莱州湾海域位置相同的12个站位的鱼卵、仔稚鱼调查资料分析,研究了该海域鱼卵、仔稚鱼的种类组成及生物多样性的年代际变化。结果表明,莱州湾鱼卵、仔稚鱼种类大幅减少,由1982年的27种减少到2003年的12种和2008年的14种。鱼卵、仔稚鱼个体资源数量下降趋势明显,2008年个体数量分别为1982、1993和2003年的31.58%、0.61%和5.77%。种类组成相似性分析表明,莱州湾鱼卵、仔稚鱼种类组成年代际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有变动加快的趋势。生物多样性指数1993年最低,之后呈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稚鱼 生物多样性 年代际变化 莱州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NA条形码技术的珠江口春季鱼卵和仔稚鱼种类组成和分布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孔啸兰 张帅 +3 位作者 陈作志 林昭进 蒋佩文 江艳娥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2-65,共14页
采用线粒体COⅠ和12S rRNA基因片段作为DNA条形码,分析珠江口春季鱼卵和仔稚鱼种类组成和分布特征,并探究两种条形码在鱼卵和仔稚鱼种类鉴定中的适用性。研究共扩增样本391个,成功鉴定的鱼卵和仔稚鱼共7目25科42属60种(2种未鉴定到种)... 采用线粒体COⅠ和12S rRNA基因片段作为DNA条形码,分析珠江口春季鱼卵和仔稚鱼种类组成和分布特征,并探究两种条形码在鱼卵和仔稚鱼种类鉴定中的适用性。研究共扩增样本391个,成功鉴定的鱼卵和仔稚鱼共7目25科42属60种(2种未鉴定到种)。其中,以鲈形目(Perciformes)种类和数量最多,种类数占比为51.6%,数量占比为47.91%;其次为鲱形目(Clupeiformes),种类数占比为25%,数量占比为34.56%。优势种10种,其中凤鲚(Coilia mystus)优势度最高,为0.071;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最低,为0.014。COⅠ和12S rRNA基因片段扩增结果显示,鱼卵和仔稚鱼12S rRNA基因片段扩增成功率(95.60%)明显高于COⅠ基因(43.22%)。遗传距离和ABGD分析显示,COⅠ基因种内遗传距离为0~0.005(平均0.003),种间遗传距离为0.061~0.376(平均0.253),两者间存在明显的“条形码间隙”,ABGD划分结果与数据库比对结果一致;12S r RNA基因种内遗传距离为0~0.011(平均0.007),种间遗传距离为0.007~0.487(平均0.283),龟(Chelon haematocheila)和前鳞龟(Chelon affinis)种间遗传距离与种内遗传距离不形成“条形码间隙”,ABGD将其划分为同一种。系统发育分析显示,在种的分类阶元,所有物种均能聚为独立分支,得到有效区分。综上,线粒体COⅠ和12S rRNA条形码可有效鉴定珠江口大多数鱼卵和仔稚鱼,但是COⅠ基因扩增成功率较低,12S rRNA基因部分近缘物种存在区分困难的情况,两种基因结合使用更能提高鱼卵和仔稚鱼种类鉴定的成功率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Ⅰ基因 12S rRNA基因 稚鱼 DNA条形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东山湾春、夏季鱼卵和仔稚鱼丰度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9
6
作者 郑惠东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7-94,共8页
根据2011年5月(春季)、8月(夏季)福建东山湾海域生态环境调查资料,对东山湾鱼卵和仔稚鱼的生态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春、夏两季共鉴定出鱼卵和仔稚鱼34种,隶属4目15科22属,其中鲈形目种类最多,共19种;鯡形目... 根据2011年5月(春季)、8月(夏季)福建东山湾海域生态环境调查资料,对东山湾鱼卵和仔稚鱼的生态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春、夏两季共鉴定出鱼卵和仔稚鱼34种,隶属4目15科22属,其中鲈形目种类最多,共19种;鯡形目次之,共9种;鲽形目4种;鲀形目1种.其生态类型主要为近岸中上层鱼类、近岸底层鱼类、沿岸浅水中下层鱼类和港湾河口型鱼类4个生态类型.春、夏两季鱼卵和仔稚鱼优势种变化不明显,但丰度变化较大,春季丰度为夏季的2.3倍.丰度平面分布呈现湾顶、湾中高而湾口低的分布特点.鱼卵和仔稚鱼丰度平面分布与水温无相关性(p>0.05);鱼卵丰度平面分布与盐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而仔稚鱼丰度平面分布与盐度无相关性(p>0.05);春季,鱼卵和仔稚鱼丰度平面分布与浮游动物存在极显著相关性(p<0.01).东山湾鱼类繁殖的关键时期为春季,关键区域为大霜屿附近海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稚鱼 生态分布 回归分析 东山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卵和仔稚鱼鉴定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金雨婷 蒋日进 +2 位作者 赵进 刘志坚 管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15期18-20,39,共4页
鱼卵和仔稚鱼是鱼类繁殖的早期幼体形态,其分布、数量和种类对于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生物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鱼卵和仔稚鱼鉴定是这一研究的重要环节。鱼卵和仔稚鱼的鉴定先后历经了形态学鉴定和分子鉴定两个技术发展阶段。简述鱼卵... 鱼卵和仔稚鱼是鱼类繁殖的早期幼体形态,其分布、数量和种类对于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生物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鱼卵和仔稚鱼鉴定是这一研究的重要环节。鱼卵和仔稚鱼的鉴定先后历经了形态学鉴定和分子鉴定两个技术发展阶段。简述鱼卵和仔稚鱼鉴定在渔业资源普查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以及2种主要鉴定技术的研究进展,为鱼卵和仔稚鱼鉴定研究提供基础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稚鱼 物种鉴定 形态学 分子鉴定 DNA条形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威近岸海域鱼类早期资源群落结构及适宜产卵生境 被引量:2
8
作者 张雨轩 卞晓东 +2 位作者 单秀娟 金显仕 王惠宾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8-167,共20页
烟威近岸海域是历史上重要的鲐(Scomber japonicus)产卵场之一,或囿于对其“过路渔场”的认知,近年来对该海域鱼类产卵场的研究相对较少。为了解烟威近岸海域鱼类产卵场现状,于2020年4—9月对该海域开展逐月产卵场调查,基于鱼卵、仔稚... 烟威近岸海域是历史上重要的鲐(Scomber japonicus)产卵场之一,或囿于对其“过路渔场”的认知,近年来对该海域鱼类产卵场的研究相对较少。为了解烟威近岸海域鱼类产卵场现状,于2020年4—9月对该海域开展逐月产卵场调查,基于鱼卵、仔稚鱼及环境数据,运用空间插值、聚类分析、非度量多维标度排序、相似性分析和冗余分析(RDA)等方法对该海域鱼类早期资源时空分布、群落结构月度更替及主要种类适宜产卵生境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显示,2020年4—9月于烟威近岸海域采集到鱼类早期资源种类52种,包括33种鱼类的337038粒鱼卵和28种鱼类的2122尾仔稚鱼;5—6月为主要产卵期,共有21种鱼卵出现,鱼卵数量占全年鱼卵总数的98.32%,主要产卵场位于烟台套子湾至威海鸡鸣岛北部海域,主要产卵种类为鳀(Engraulis japonicus)、鲐、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nius)、高眼鲽(Cleisthenes herzensteini)、黄条(Seriola lalandi)、绯■(Callionymus beniteguri)、少鳞(Sillago japonica)、黑鲷(Acanthopagrus schlegelii)、短吻红舌鳎(Cynoglossus joyneri)、长蛇鲻(Saurida elongata)等;烟威近岸海域鱼卵与仔稚鱼群落结构年内变化明显,除产卵末期(8—9月)外,各月间种类更替率不低于50%,鱼卵与仔稚鱼群落月间平均相异性不低于73%;海表温度(SST)、海底温度(SBT)、海表盐度(SSS)和深度(DEP)是显著影响4—9月主要鱼种产卵选择的环境因子。研究表明,烟威近岸海域为黄渤海规模较大的鱼类产卵场之一,需在鱼类早期生活史研究与产卵场养护策略制定时得到足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威近岸海域 鱼卵仔稚鱼 群落结构 RD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30年渤海鱼类种群早期补充群体群聚特性和结构更替 被引量:28
9
作者 卞晓东 万瑞景 +2 位作者 金显仕 单秀娟 关丽莎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5,共15页
基于30余年渤海鱼卵、仔稚鱼历史调查资料的整理分析并结合产卵场补充调查,以1982~1983年周年逐月调查资料为本底,采用多元统计学方法分析30余年渤海鱼类种群早期补充群体群聚特性(物种多样性和关键种群)的季节变化和年代际变化,并掌握... 基于30余年渤海鱼卵、仔稚鱼历史调查资料的整理分析并结合产卵场补充调查,以1982~1983年周年逐月调查资料为本底,采用多元统计学方法分析30余年渤海鱼类种群早期补充群体群聚特性(物种多样性和关键种群)的季节变化和年代际变化,并掌握结构更替过程中优势种和重要种协同消长规律。分析结果显示,渤海各调查季节(冬季除外)鱼卵、仔稚鱼种类数以及资源丰度指数呈先降后升变动趋势。当前鱼卵种类数仅为20世纪80年代1/2左右,资源丰度不足20世纪80年代的1/10;仔稚鱼种类数和资源丰度仅为20世纪80年代的3/4左右,但冬季仔稚鱼种类数和资源丰度指数呈现上升趋势。各调查时期相同季节鱼卵优势种变化不明显,但仔稚鱼优势种变化幅度超过鱼卵,底层重要经济种类早期补充群体优势度急剧下降;鱼卵和仔稚鱼物种多样性水平在升温季节较高而在降温季节较低,调查期内各季主要呈现先降后升变动趋势。鱼类早期补充群体种类更替现象明显,近年来种类更替率呈现明显加快趋势。各调查时期相同季节各适温类型产卵亲体种数均呈现先降后升变动趋势,但各适温类型种数所占比例和全年综合各适温类型种数所占比例基本稳定。各调查时期相同季节各主要栖所类型产卵亲体种类数也均呈现先降后升变动趋势,全年综合陆架浅水中上层鱼类种数所占比例升高,中底层和底层鱼类所占比例有所下降。近30年在多重外来干扰作用下,渤海鱼类早期补充过程各个关键环节已随其栖息地(产卵场)生境要素发生不可逆变化或变迁。渤海鱼类种群早期补充群体群聚特性和结构更替是环境-捕捞胁迫下鱼类群落内多重生态位的交替失调和渔业资源结构性衰退的具体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 鱼卵仔稚鱼 早期补充 群聚特性 结构更替 年际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综合科学调查的中西太平洋菲律宾以东公海渔业资源初步分析
10
作者 淡雅婷 刘必林 +1 位作者 叶旭昌 刘志良 《海洋渔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8-201,共14页
为了解中西太平洋海域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状况,基于2021—2023年上海海洋大学远洋渔业资源调查船“淞航号”开展的远洋渔业资源综合科学调查,对中西太平洋菲律宾以东公海延绳钓渔获物、鱼卵仔稚鱼和浮游动植物等资源的数量、丰度、种类... 为了解中西太平洋海域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状况,基于2021—2023年上海海洋大学远洋渔业资源调查船“淞航号”开展的远洋渔业资源综合科学调查,对中西太平洋菲律宾以东公海延绳钓渔获物、鱼卵仔稚鱼和浮游动植物等资源的数量、丰度、种类等进行初步分析。结果显示:共成功完成257个站点的资源调查,其中使用延绳钓的资源调查累计渔获量5178.13 kg、364尾,渔获物21种,主要经济种类为蓝枪鱼(Makaira mazara)、长鳍金枪鱼(Thunnus alalunga)、大眼金枪鱼(T.obesus)、黄鳍金枪鱼(T.albacares)和鲣(Katsuwonus pelamis)。鱼卵和仔稚鱼资源调查发现,在纬度较高海域鱼卵和仔稚鱼丰度较高,其中丰度最高的调查站点分别为97枚·1000 m^(-3)和3359尾·1000 m^(-3)。浮游植物调查发现,其总丰度随着纬度的升高而升高,靠近西北侧的调查海域中浮游植物丰度高于东南侧的调查海域。受极端气候影响,2023年混合层溶解氧饱和度低于其他年份,而海表温度、盐度和最大叶绿素a浓度高于其他年份。研究结果可为西太平洋海洋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以及科学管理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绳钓 鱼卵仔稚鱼 浮游动植物 渔业资源 水文环境 独立于渔业的调查 中西太平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象山港附近海域渔业资源特征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铁军 丁跃平 +2 位作者 郭远明 张玉荣 薛彬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3期222-226,232,共6页
2010年4月对象山港附近海域渔业资源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4个站位采集到鱼卵,分别为斑鰶、白姑鱼、带鱼,平均密度为4.58个/m2。10个站位采集到仔稚鱼,分别为脂眼鲱、青麟鱼、斑鰶、油魣、鮻鱼、少鳞鱚、白姑鱼、日本金线鱼、蝦虎鱼科,... 2010年4月对象山港附近海域渔业资源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4个站位采集到鱼卵,分别为斑鰶、白姑鱼、带鱼,平均密度为4.58个/m2。10个站位采集到仔稚鱼,分别为脂眼鲱、青麟鱼、斑鰶、油魣、鮻鱼、少鳞鱚、白姑鱼、日本金线鱼、蝦虎鱼科,平均密度为30.83尾/m2;在港顶部区域的拖网几乎没有渔获物,港中部和港口外岛礁附近海域渔获物重量组成最高的分别为鱼类和虾类,各占81.11%和46.77%,尾数组成均是虾类最高,分别占75.43%和92.77%。港中部和港口外岛礁附近海域渔获物相对重量密度分别为1.04 t/km2和127.2 t/km2、相对尾数密度分别为18.5万尾/km2和3 487万尾/k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山港 渔业资源 鱼卵仔稚鱼 拖网渔获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