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58篇文章
< 1 2 14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干燥条件对魔芋葡甘聚糖基乳液膜成膜过程、膜结构与膜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刘毅 朱晶玉 +2 位作者 程宇航 余翔 姜发堂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48-256,共9页
[目的]探究由干燥诱导的油脂分布状态对魔芋葡甘聚糖基乳液膜结构与理化性质的影响机制。[方法]构建魔芋葡甘聚糖—果胶—罗勒精油成膜乳液(K-P-OG),探究了不同干燥温度(25,30,35,40℃)对K-P-OG膜理化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激光扫描共聚焦... [目的]探究由干燥诱导的油脂分布状态对魔芋葡甘聚糖基乳液膜结构与理化性质的影响机制。[方法]构建魔芋葡甘聚糖—果胶—罗勒精油成膜乳液(K-P-OG),探究了不同干燥温度(25,30,35,40℃)对K-P-OG膜理化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CLS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核磁共振成像分析仪(LF-NMR),追踪了乳液膜干燥成膜过程中液滴状态和水分分布,并用流变仪分析了成膜过程中乳液膜各组分间的相互作用。[结果]干燥温度为30℃时,罗勒精油(OG)在成膜液中均匀分散,稳定性最高,膜结构最为致密有序,理化性能最优,其拉伸强度为84.8 MPa,断裂伸长率为12.9%,水接触角为97°。随着干燥时间的延长,紧密结合水和轻度结合水之间相互渗透,成膜乳液中大分子链间的纠缠程度和氢键作用增强。[结论]适宜的干燥条件有助于维持成膜乳液在成膜过程中的稳定,促进膜基质的相互作用,形成均匀致密的膜结构,显著提高乳液膜的力学和阻隔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芋葡甘聚糖 乳液膜 干燥温度 成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冷凉地区小麦盖魔芋套种玉米栽培技术
2
作者 程加省 赵德宏 +6 位作者 刘列 王志伟 乔祥梅 王志龙 黄廷芝 程耿 于亚雄 《耕作与栽培》 2025年第3期128-130,共3页
为在云南冷凉地区有限土地上实现粮食—饲料—经济协同发展,利用小麦耐寒抗旱及小麦与魔芋、玉米、辣椒、马铃薯生长季不同的特点,通过在魔芋上面浅播小麦,精细玉米、辣椒、马铃薯墒宽,形成魔芋上面种小麦,轮间作玉米、辣椒、马铃薯的... 为在云南冷凉地区有限土地上实现粮食—饲料—经济协同发展,利用小麦耐寒抗旱及小麦与魔芋、玉米、辣椒、马铃薯生长季不同的特点,通过在魔芋上面浅播小麦,精细玉米、辣椒、马铃薯墒宽,形成魔芋上面种小麦,轮间作玉米、辣椒、马铃薯的粮经协同栽培技术,提高土地利用率,降低病虫害发生率,实现粮食供应,同时增加农户收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魔芋 玉米 轮间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西双版纳珠芽黄魔芋棒孢霉叶斑病病原鉴定
3
作者 刘一贤 孔祥东 岩香甩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3-317,共5页
为明确云南西双版纳橡胶林下珠芽黄魔芋Amorphophallus muelleri上新发生的一种叶斑病的病原菌,本研究采用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菌分离,有伤接种和无伤接种两种方法进行致病性测定,通过形态学观察结合rDNA-ITS和tef1序列联合构建系统发育... 为明确云南西双版纳橡胶林下珠芽黄魔芋Amorphophallus muelleri上新发生的一种叶斑病的病原菌,本研究采用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菌分离,有伤接种和无伤接种两种方法进行致病性测定,通过形态学观察结合rDNA-ITS和tef1序列联合构建系统发育树明确病原种类。结果表明,该病原菌为多主棒孢Corynespora cassiicola,是珠芽黄魔芋叶斑病病原菌新记录种,本研究结果为后续珠芽黄魔芋叶斑病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芽黄魔芋 叶斑病 多主棒孢 病原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光生境模式下珠芽黄魔芋光合特征及产量的比较研究
4
作者 原慧芳 李金威 +3 位作者 徐素素 阮彦伟 陈明惠 岩香甩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16-1428,共13页
为探究不同光生境模式下珠芽黄魔芋(Amorphophallus muelleri)光合特征及产量的变化特征,设置3种魔芋间作模式7种光生境处理:修剪橡胶树间作模式T_(1)[林中心(T_(1M))和林边缘(T_(1S))]、巨菌草行间间作模式T_(2)[林中心(T_(2M))和林边... 为探究不同光生境模式下珠芽黄魔芋(Amorphophallus muelleri)光合特征及产量的变化特征,设置3种魔芋间作模式7种光生境处理:修剪橡胶树间作模式T_(1)[林中心(T_(1M))和林边缘(T_(1S))]、巨菌草行间间作模式T_(2)[林中心(T_(2M))和林边缘(T_(2S))]、搭建50%透光率遮荫网下单作模式(T_(3M))、无修剪橡胶树为对照(CK)[林中心(CK_(M))、林边缘(CK_(S))],观测不同光生境内光照强度(Lux)和光合有效辐射(PAR)的日变化规律情况,并测定不同光生境处理下珠芽黄魔芋3个时期(换头期、膨大期、成熟期)的光合参数[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_(i))、蒸腾速率(T_(r))]、叶绿素荧光参数[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YII)、最大电子传递速率(ETR_(max))、半饱和光强(Ik)]、光合色素参数[叶绿素a(Chl a)、叶绿素b(Chl b)、总叶绿素(Chl a+b)、叶绿素a/b(Chl a/b)],比较各光生境模式下球茎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各光生境模式下Lux和PAR的日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均呈“单峰型”。各光生境模式处理的光合参数(P_n、G_(s)、T_(r)、C_(i))差异显著,与CK处理相比较,3个时期T_(3M)处理的P_n、G_(s)、T_(r)均显著最高,其次换头期和膨大期T_(1)、T_(2)处理的P_n、G_(s)、T_(r)均显著高于CK处理;各光生境模式处理的叶绿素荧光参数(F_(v)/F_(m)、YII、ETR_(max)和IK)均显著高于CK处理;各光生境模式处理的光合色素参数(Chl a、Chl b、Chl a+b、Chl a/b)变化不规律,3个时期T_(2)、CK处理的Chl a、Chl b、Chl a+b均高于T_(1)和T_(3)处理,各处理的Chl a/b均显著高于CK处理。从各间作模式处理下林中心和林边缘的光照强度及产量比较来看,林中心高于林边缘。经比较,各间作模式处理均提高了魔芋光合特性及产量,而修剪橡胶树模式T_(1)处理最明显,达到了人工搭建遮荫网下单作相近的效果。因此,生产中针对橡胶林或巨菌草行间种植魔芋,需要对橡胶树树冠采取修剪或其他措施改善光照条件,同时,巨菌草行间间作模式需要增加施肥量及合理配置作物种植距离和方向,才能有效缓解日光直射对魔芋植株的灼伤,并有效促进魔芋生长和提高光合效率,进而提高作物产量和土地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生境模式 橡胶林 间作模式 珠芽黄魔芋 光合特征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遮阳网下不同覆盖物对珠芽魔芋生长发育及生理指标的影响
5
作者 邵显会 袁玮 钟程 《园艺与种苗》 2025年第8期9-11,共3页
[目的]探索不同覆盖物对珠芽魔芋生长指标、生理生化指标及产量的影响。[方法]研究了遮阳网下无覆盖模式(WFG)、覆盖松针模式(FSZ)、覆盖地膜模式(FDM)对珠芽魔芋出苗情况、生长指标、生理生化指标、产量的影响。[结果]FDM模式下珠芽魔... [目的]探索不同覆盖物对珠芽魔芋生长指标、生理生化指标及产量的影响。[方法]研究了遮阳网下无覆盖模式(WFG)、覆盖松针模式(FSZ)、覆盖地膜模式(FDM)对珠芽魔芋出苗情况、生长指标、生理生化指标、产量的影响。[结果]FDM模式下珠芽魔芋出苗时间最早,生长周期最长,叶柄长度、叶柄直径、叶片直径最大;各项生理生化指标最高,总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根系活力分别是WFG的1.18倍、1.05倍、1.40倍、1.74倍;3种模式中FDM的产量最高。[结论]珠芽魔芋进行适当的覆盖种植,可以促进其产量的增加以及品质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芽魔芋 覆盖种植 生理指标 生长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魔芋葡甘聚糖添加量对黑荞麦面条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周松超 隋勇 +5 位作者 熊添 蔡芳 范凯 梅新 施建斌 蒋修军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1-98,共8页
为提高黑荞麦面条的品质,本文系统研究了魔芋葡甘聚糖(konjac glucomannan,KGM)添加对黑荞麦混合面粉溶剂保持力(solvent retention capacity,SRC)、混合特性和面条的质构、蒸煮、消化特性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KGM添加黑荞麦混... 为提高黑荞麦面条的品质,本文系统研究了魔芋葡甘聚糖(konjac glucomannan,KGM)添加对黑荞麦混合面粉溶剂保持力(solvent retention capacity,SRC)、混合特性和面条的质构、蒸煮、消化特性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KGM添加黑荞麦混合粉的SRC呈上升的趋势,面团的吸水率、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也呈上升的趋势,但弱化度C1-C2值和淀粉回生特性C5-C4值呈下降的趋势,在3%时分别下降了0.18 N·m和1.14 N·m。黑荞麦面条的蒸煮时间、断条率和蒸煮损失率随KGM添加呈下降的趋势,而拉伸强度和剪切力总体呈上升的趋势,在添加量2.5%时最大,分别为31.11 g和426.07 g。此外,添加KGM后黑荞麦面条的巯基含量总体无明显差异,二硫键含量显著提高(P<0.05)。在消化特性的研究中发现,KGM添加后黑荞麦面条的淀粉水解率、RS含量和eGI值无明显差异,与常规工艺制备的黑荞麦面条相近。综合各指标,黑荞麦面团的品质在KGM添加量3%时最佳,因为在此添加量下混合面粉的SRC和混合特性最佳;而面条的品质在KGM添加量为2.5%时提升最大,在此添加量下面条的蒸煮和质构等特性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荞麦粉 魔芋葡甘聚糖 混合特性 蒸煮特性 质构特性 消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魔芋软腐病的病原检测及治理策略 被引量:1
7
作者 马晓冉 金鑫 +4 位作者 韩茜 牛义 马冠华 郑阳 陈国康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20,共11页
魔芋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可以大量合成葡甘聚糖。魔芋软腐病是魔芋生产上最为严重的土传病害,对魔芋产量造成重大的损失,严重制约了我国魔芋产业的发展。因此,魔芋软腐病的防治是魔芋生产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主要从魔芋软腐病... 魔芋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可以大量合成葡甘聚糖。魔芋软腐病是魔芋生产上最为严重的土传病害,对魔芋产量造成重大的损失,严重制约了我国魔芋产业的发展。因此,魔芋软腐病的防治是魔芋生产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主要从魔芋软腐病病原检测技术、防治策略等方面进行综述,除常规PCR检测技术外,还阐述新的检测技术在魔芋软腐病上的应用,并概述了目前主要防治魔芋软腐病方法,例如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农业防治等,以期为魔芋软腐病的病原快速检测和综合防控提供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芋软腐病 病原菌 鉴定方法 综合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甲基环丙烯结合魔芋葡甘聚糖/κ-卡拉胶涂膜处理对梨货架期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怡 王佳艺 +6 位作者 黄雯 张映曈 凌军 李鹏霞 程顺昌 杨青松 周宏胜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49-256,共8页
为探究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MCP)结合魔芋葡甘聚糖/κ-卡拉胶(konjac glucomannan/κ-carrageenan,KGM/KC)涂膜处理对梨的保鲜效果,以‘苏翠1号’梨为实验材料,研究清水(对照组)、1-MCP、KGM/KC涂膜、1-MCP+KGM/KC涂膜... 为探究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MCP)结合魔芋葡甘聚糖/κ-卡拉胶(konjac glucomannan/κ-carrageenan,KGM/KC)涂膜处理对梨的保鲜效果,以‘苏翠1号’梨为实验材料,研究清水(对照组)、1-MCP、KGM/KC涂膜、1-MCP+KGM/KC涂膜4种处理对梨货架期品质和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1-MCP和KGM/KC涂膜处理均可以延缓梨货架期品质下降;与单独处理相比,1-MCP+KGM/KC涂膜处理可更有效地降低梨果实采后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速率,提高梨果实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等抗氧化酶活性,降低超氧阴离子生成速率,减少过氧化氢和丙二醛积累,延缓梨果实硬度、抗坏血酸、可溶性糖和可滴定酸含量下降。综上,KGM/KC涂膜可以保持梨的货架期品质,1-MCP+KGM/KC涂膜处理可以更有效地延缓梨品质下降、延长梨的货架期,为其在梨采后保鲜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甲基环丙烯 魔芋葡甘聚糖 Κ-卡拉胶 涂膜 货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蛋白酶酶解魔芋飞粉工艺优化 被引量:1
9
作者 付镓榕 马尚玄 +5 位作者 黄克昌 兰秀华 徐文婷 杨悦雪 魏元苗 郭刚军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4-79,共6页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蛋白酶对魔芋飞粉的酶解效果。采用液态法酶解魔芋飞粉,以酶解液中多肽含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优化不同蛋白酶(木瓜蛋白酶、中性蛋白酶、酸性蛋白酶、碱性蛋白酶、菠萝蛋白酶)的酶解工艺,对比最优酶解条...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蛋白酶对魔芋飞粉的酶解效果。采用液态法酶解魔芋飞粉,以酶解液中多肽含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优化不同蛋白酶(木瓜蛋白酶、中性蛋白酶、酸性蛋白酶、碱性蛋白酶、菠萝蛋白酶)的酶解工艺,对比最优酶解条件下不同蛋白酶的酶解液中多肽含量。结果显示,不同蛋白酶的最适条件、酶解效果均存在差异,通过优化酶解工艺能够显著提高酶解效果。酸性蛋白酶的对魔芋飞粉的酶解效果优于其他4种蛋白酶,最优酶解条件为酶解温度65℃、pH值1.5、酶解时间3.0 h、加酶量3600 U/g,其酶解液中多肽含量为7.51g/L。研究表明,酸性蛋白酶酶解有助于实现魔芋飞粉在饲料产业中的高值化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芋飞粉 蛋白酶 酶解液 工艺优化 多肽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麻籽胶和魔芋胶对豌豆分离蛋白乳液凝胶3D打印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白从瑾 郭京京 +3 位作者 王一凡 李振荣 焦博 代蕾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3-91,共9页
为了开发适合吞咽困难患者食用的植物蛋白3D打印食品,本文将亚麻籽胶和魔芋胶按照质量比2:3进行复配形成复合多糖,并与豌豆分离蛋白(Pea protein isolate,PPI)进行剪切处理,探究了不同浓度的复合多糖(0.5%、0.7%、0.9%、1.1%和1.3%)对... 为了开发适合吞咽困难患者食用的植物蛋白3D打印食品,本文将亚麻籽胶和魔芋胶按照质量比2:3进行复配形成复合多糖,并与豌豆分离蛋白(Pea protein isolate,PPI)进行剪切处理,探究了不同浓度的复合多糖(0.5%、0.7%、0.9%、1.1%和1.3%)对乳液凝胶粒径、流变学特性和3D打印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国际吞咽障碍标准化倡议(IDDSI)对乳液凝胶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复合多糖改善乳液凝胶的效果不同。粒径测试表明随着复合多糖浓度的增加,PPI乳液凝胶的粒径呈现减小的趋势。流变学特性表明多糖的加入使PPI乳液凝胶具有粘弹性,且所有的乳液凝胶样品均显示出G'>G''。当复合多糖浓度为1.1%时,乳液凝胶的粒径最小,G'和G''值最高,粘弹性最好,打印的产品具有最清晰的纹理、最稳定的结构和较好的印刷适应性。IDDSI测试表明添加1.1%和1.3%浓度复合多糖的乳液凝胶可归类为Ⅳ级过渡性食品。综上所述,1.1%浓度的复合多糖对豌豆分离蛋白乳液凝胶3D打印性能的改善最显著,这为开发植物基3D打印油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豌豆分离蛋白(PPI) 魔芋 亚麻籽胶 乳液凝胶 3D打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魔芋甘露寡糖对高脂饮食诱导高脂血症小鼠脂质代谢紊乱的改善作用
11
作者 花朋朋 李延啸 +3 位作者 栗君谊 闫巧娟 刘海杰 江正强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161-169,共9页
目的:研究魔芋甘露寡糖(konjac mannan oligosaccharides,KMOS)对高脂血症脂质代谢紊乱的调节及其作用机理。方法:采用KMOS干预高脂血症小鼠12周,观察小鼠体质量和血清脂质变化、肝脏和脂肪组织的病理形态变化,同时测定肝脏中腺苷酸活... 目的:研究魔芋甘露寡糖(konjac mannan oligosaccharides,KMOS)对高脂血症脂质代谢紊乱的调节及其作用机理。方法:采用KMOS干预高脂血症小鼠12周,观察小鼠体质量和血清脂质变化、肝脏和脂肪组织的病理形态变化,同时测定肝脏中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denosine monophosphate-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binding protein-1,SREBP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α,PPARα)脂质代谢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及蛋白的表达。结果:KMOS(1200 mg/kg)干预可有效降低高脂膳食诱导的高脂血症小鼠体质量增量(26.8%),和高脂饮食组相比,可显著降低血清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34.5%、22.4%和51.8%),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29.3%),有效改善肝脏和附睾脂肪的组织形态,激活肝脏AMPK/SREBP1/PPARα信号通路,提高肝脏内脂质代谢。结论:KMOS具有作为抗高脂血症功能性食品配料的潜力,为其作为抗高脂血症的功能性食品配料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芋甘露寡糖 高脂血症 脂质代谢 信号通路 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人工林下魔芋根际可培养微生物群落特征及防病菌筛选
12
作者 蒙盼盼 陈娟 +6 位作者 孟桂花 汤夏安 辛珂绪 袁莹珂 鲁周民 刘列平 王春燕 《微生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3-38,共16页
利用可培养法分析刺槐和泡桐林下三年连作魔芋(Amorphophallus konjac)健康和患病植株根际土壤可培养微生物的群落特征,以期阐明刺槐林下魔芋软腐病发病率低的原因。采用三种传统培养基分离纯化细菌和真菌,通过16S rDNA和18S rDNA基因... 利用可培养法分析刺槐和泡桐林下三年连作魔芋(Amorphophallus konjac)健康和患病植株根际土壤可培养微生物的群落特征,以期阐明刺槐林下魔芋软腐病发病率低的原因。采用三种传统培养基分离纯化细菌和真菌,通过16S rDNA和18S rD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进行菌种鉴定,并通过平板对峙筛选病原拮抗菌。结果表明,从12个根际土壤样品中共分离出细菌166株,隶属于4门8纲16目22科39属99种;分离出真菌111株,隶属于2门5纲13目27科42属79种。与泡桐林下相比,从刺槐林下患病魔芋根际土壤中分离出的菌株数、物种数最多,可培养微生物的多样性指数高。泡桐林下与刺槐林下健康魔芋根际土壤微生物组分存在差异,刺槐林下健康魔芋根际土壤特有的或富集的微生物包括赖氨酸芽孢杆菌属(Lysinibacillus)、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红球菌属(Rhodococcus)和青霉属(Penicillium)。此外,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和被孢霉属(Mortierella)在刺槐林下的相对丰度和分离出的菌株数均大于泡桐林下。功能预测表明与泡桐林下相比,刺槐林下微生物的功能类群更加稳定。进一步平板对峙实验表明,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对软腐病病原菌拮抗效果较好。总之,刺槐林下更稳定的微生物环境可能会增强植物抵御病原菌侵染的能力,且植株感病前的微生物类群对植物抵御病原菌更加重要,这强调了在魔芋人工种植前期预防措施的重要性。此外拮抗菌的筛选也为魔芋软腐病的防治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生防菌株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芋软腐病 根际土壤 可培养微生物 微生物多样性 人工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制备方法对魔芋飞粉蛋白质结构及功能特性的影响
13
作者 何怀叶 孔令辉 +4 位作者 裴迅 周望庭 吴慕慈 张瑞 何静仁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9-59,共11页
魔芋飞粉是魔芋精粉加工的主要副产物,富含丰富的蛋白质。为提高飞粉蛋白质利用率,本研究采用碱溶酸沉、低共熔溶剂(Deep Eutectic Solvents,DESs)-透析法和DESs-醇沉法制备3种飞粉蛋白质,并利用SDSPAGE电泳、扫描电镜、紫外与红外光谱... 魔芋飞粉是魔芋精粉加工的主要副产物,富含丰富的蛋白质。为提高飞粉蛋白质利用率,本研究采用碱溶酸沉、低共熔溶剂(Deep Eutectic Solvents,DESs)-透析法和DESs-醇沉法制备3种飞粉蛋白质,并利用SDSPAGE电泳、扫描电镜、紫外与红外光谱等方法探究制备方法对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方法制备的蛋白质纯度为67.8%~85.3%,且主要由10~55 kDa的低分子量亚基组成。与传统的碱溶酸沉法相比,DESs提取的飞粉蛋白质分子量组成并未发生改变,但二级结构相对含量发生显著变化。热重分析曲线显示3种飞粉蛋白质在300℃左右均发生热降解,其中DESs-透析法的飞粉蛋白质热稳定性最佳(316℃)。此外,DESs提取的蛋白质功能特性均优于碱溶酸沉法,其中DESs-透析的蛋白质具有更好的持水持油性和乳化性能。本研究将为拓展魔芋飞粉蛋白在食品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芋飞粉 蛋白质 低共熔溶剂(DESs) 结构特征 功能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魔芋粉对油炸挂糊山药条品质的影响
14
作者 张懿 熊双丽 +3 位作者 李凤 冯小平 易宇文 彭毅秦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9-119,共11页
为探究魔芋粉添加量对油炸挂糊山药条糊料性质、食用品质和风味特性的影响,以糊料的持水性、凝沉性、粘度、挂糊率和油炸挂糊山药条的水油含量、色泽、质构为指标,结合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进行感官评价,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 为探究魔芋粉添加量对油炸挂糊山药条糊料性质、食用品质和风味特性的影响,以糊料的持水性、凝沉性、粘度、挂糊率和油炸挂糊山药条的水油含量、色泽、质构为指标,结合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进行感官评价,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Head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对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随着魔芋粉添加量的增加,糊料的持水性、稳定性以及挂糊率显著提高(P<0.05)。当魔芋粉添加范围为0.3%~0.5%时,油炸挂糊山药条整体硬度适中,内芯柔软,油腻感减弱,并呈现出让人富有食欲的金黄色泽。且当添加量为0.3%时,其感官评分值最高,表现出良好的食用品质。HS-SPME-GC-MS结果显示,魔芋粉添加量超过0.4%时,油炸挂糊山药条的挥发性风味物质总数量呈下降趋势。通过相对气味活度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分析出25种关键风味物质,并对ROAV≥1的13种关键风味物质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结果显示魔芋粉添加量为0.2%时,油炸挂糊山药条的关键挥发性风味物质为(E,E)-2,4-癸二烯醛、苯乙醛、正辛醛,其坚果、油脂味、蘑菇香味较为突出。添加量为0.3%和0.4%时,其关键性风味组成较为相似,主要为月桂醇、芳樟醇、戊醇、2-乙基-3,5-二甲基吡嗪、3-乙基-2,5-二甲基吡嗪,其坚果味、脂香和花果香较为突出。添加量为0.5%时,其主要风味贡献物质为正壬醛、癸醛、(E)-2-癸烯醛、(E)-2-壬烯醛,其油脂、青草、果香和花香味较为突出;魔芋粉添加量为0.6%的样品与原始风味接近,主要成分是(E,E)-2,4-壬二烯醛,其脂香和花香味较明显。综合油炸挂糊山药条的食用品质、感官评分和风味特性,魔芋粉的最佳添加量为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芋 糊料 油炸挂糊山药条 模糊数学评价法 挥发性风味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豆蛋白对魔芋葡甘聚糖基山茶油乳液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江军 刘思佳 +4 位作者 李志雄 朴建航 王月荷 许文琳 陈凯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7-125,共9页
为改善魔芋葡甘聚糖(konjac glucomannan,KGM)基山茶油(camellia oil,CO)乳液膜的结构和性能,添加绿豆蛋白(mung bean protein,MBP)构建KGM/可得然胶(curdlan,Cur)/MB P-CO乳液体系(KC M-CO)。KC M-CO乳液的粒径分布结果表明,MBP与K C-C... 为改善魔芋葡甘聚糖(konjac glucomannan,KGM)基山茶油(camellia oil,CO)乳液膜的结构和性能,添加绿豆蛋白(mung bean protein,MBP)构建KGM/可得然胶(curdlan,Cur)/MB P-CO乳液体系(KC M-CO)。KC M-CO乳液的粒径分布结果表明,MBP与K C-CO体系相容性良好,乳化液滴平均粒径下降约35.1%,K_(54) C_(40) M_(6)-CO的平均粒径最小,达32.73μm,分布均匀;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分析表明,KC M-CO乳液膜的微观结构连续且致密,MBP乳化液滴均匀分布于KGM/Cur(KC)多糖网络中,以氢键相结合;MBP的添加导致乳液膜的断裂伸长率提升了27%,但拉伸强度显著下降;乳液膜表面疏水性液滴的分散性以及粗糙度的增大,导致水接触角显著提高,最高为101.4°,表现为强疏水性。随着MBP的添加,KC M-CO乳液膜的水蒸气和氧气阻隔性能显著提升,水蒸气透过系数和过氧化值分别下降了43%和52.9%,这有利于抑制果蔬贮运期间的呼吸代谢。KC M-CO乳液膜的透光率下降,有利于提升食品包装的阻光性能。KC M-CO乳液膜在食品保鲜领域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芋葡甘聚糖 可得然胶 绿豆蛋白 山茶油 乳液膜 阻隔性能 保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rnL-trnF基因序列鉴别魔芋属核心种质资源
16
作者 王孟 杨朝柱 +1 位作者 覃宇 赵青华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5期93-95,105,共4页
采用株芽魔芋(A.mueller)、甜魔芋(A.paeoniifolius‘Yellow’)、滇魔芋(A.yunnesis)、勐海魔芋(A.kachinensis)、攸乐魔芋(A.yuleon-sis)、梳毛魔芋(A.sinensis)、西盟(A.krausei)、A.asterostigmatus、白魔芋(A.albus)、花魔芋(A.konj... 采用株芽魔芋(A.mueller)、甜魔芋(A.paeoniifolius‘Yellow’)、滇魔芋(A.yunnesis)、勐海魔芋(A.kachinensis)、攸乐魔芋(A.yuleon-sis)、梳毛魔芋(A.sinensis)、西盟(A.krausei)、A.asterostigmatus、白魔芋(A.albus)、花魔芋(A.konjac)、杂交魔芋等24个魔芋属植物作为鉴别的种内、种间植物。利用叶绿体基因trnL-trnF对样本DNA进行PCR扩增,采用双向测序,测序结果使用BioEdit进行校对,其序列在NCBI比对,最后利用MEGA 8.0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24种魔芋属的DNA扩增效率为100%,在NCBI的最高一致性在96.31%~100%,均属于魔芋属。表明trnL-trnF引物通用性好,特异性高,其引物可用于鉴别物种,分析其亲缘关系,为研究魔芋杂交育种中亲本选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芋 TRNL-TRNF 系统进化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魔芋软腐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有效防治药剂筛选
17
作者 赵青华 邱俊杰 +3 位作者 赵晴晴 张宇溪 周洁 吴金平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8-124,共7页
为了明确杂交魔芋软腐病致病菌,从湖北4个杂交魔芋主产区采集病样,利用柯赫氏法则对分离所得的菌株进行致病性检测,结合16S rDNA序列分析及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对病原菌进行分类鉴定,并探究乙蒜素乳油、四霉素水剂和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 为了明确杂交魔芋软腐病致病菌,从湖北4个杂交魔芋主产区采集病样,利用柯赫氏法则对分离所得的菌株进行致病性检测,结合16S rDNA序列分析及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对病原菌进行分类鉴定,并探究乙蒜素乳油、四霉素水剂和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等11种杀菌剂对病原菌的室内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分离到的病原菌为海芋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 aroidearum);11种杀菌剂中,80%乙蒜素乳油抑菌效果最好(EC50为1.32μg·mL^(-1)),其次是3%噻霉酮可湿性粉剂(EC50为3.45μg·mL^(-1)),80%波尔多液可湿性粉剂的抑菌效果最差(EC50为518.82μg·m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芋 软腐病 病原菌分离 菌种鉴定 药剂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魔芋胶提高挤压山药淀粉中抗性淀粉含量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郝梦爽 冀晓龙 +1 位作者 史苗苗 闫溢哲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1-45,91,共6页
抗性淀粉作为一种健康成分,对人体健康有着诸多积极影响,包括控制血糖和胰岛素水平、促进肠道健康、控制体重。挤压技术作为一种高温、短时、连续的多功能热机械技术,集混合、搅拌、剪切、加热、熟化和成型于一体,且具有高效环保的特点... 抗性淀粉作为一种健康成分,对人体健康有着诸多积极影响,包括控制血糖和胰岛素水平、促进肠道健康、控制体重。挤压技术作为一种高温、短时、连续的多功能热机械技术,集混合、搅拌、剪切、加热、熟化和成型于一体,且具有高效环保的特点。水分含量、挤压温度和螺杆转速是影响挤压效果的重要因素。该研究以抗性淀粉(RS)含量为响应值,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法,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实验确定了水分含量、挤压温度和螺杆转速的最佳组合。研究结果显示,在山药淀粉和魔芋胶的挤压过程中,水分含量为30%、挤压温度为90℃、螺杆转速为180 r/min时,抗性淀粉含量高达42.58%。该研究为山药淀粉的利用和产品开发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芋 山药淀粉 抗性淀粉 挤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魔芋葡甘露寡糖诱导水稻对纹枯病抗性的研究
19
作者 温金璇 高晋 +3 位作者 李悝悝 李曙光 王文霞 尹恒 《陕西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71-78,共8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KGMOS在水稻抵御纹枯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结果表明,KGMOS处理能显著抑制R.solani菌丝生长及其引起的水稻纹枯病病情发展和真菌定殖,表现出良好的生物防治效果。进一步分析发现,相较于对照组,KGMOS处理显著上调了水杨酸含... 本研究旨在探讨KGMOS在水稻抵御纹枯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结果表明,KGMOS处理能显著抑制R.solani菌丝生长及其引起的水稻纹枯病病情发展和真菌定殖,表现出良好的生物防治效果。进一步分析发现,相较于对照组,KGMOS处理显著上调了水杨酸含量,同时水杨酸合成相关基因OsPAL和水杨酸受体基因OsNPR1表达量均显著上调,表明其可通过激活水杨酸信号途径增强水稻对纹枯病的抗性,本研究揭示了KGMOS在激发水稻免疫反应中的潜力及其可能的信号转导机制,为开发基于KGMOS的环保型水稻纹枯病防治剂提供了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纹枯病 魔芋葡甘露寡糖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魔芋葡甘聚糖对南湾鳙鱼丸凝胶特性和贮藏品质的影响
20
作者 夏南 徐丹鹤 +2 位作者 付文军 张艳芳 涂剑秋 《保鲜与加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9-24,共6页
为探究外源添加魔芋葡甘聚糖(KGM)对鱼丸品质的影响,以南湾鳙鱼为原料制作鱼丸,以鱼丸凝胶特性和贮藏期间的品质变化为评价指标,考察不同KGM添加量(0.5%、1.0%、1.5%、2.0%和2.5%)对鱼丸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KGM的鱼... 为探究外源添加魔芋葡甘聚糖(KGM)对鱼丸品质的影响,以南湾鳙鱼为原料制作鱼丸,以鱼丸凝胶特性和贮藏期间的品质变化为评价指标,考察不同KGM添加量(0.5%、1.0%、1.5%、2.0%和2.5%)对鱼丸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KGM的鱼丸持水性显著提升,蒸煮损失率显著下降,其中添加1.0%KGM的鱼丸具有最低的蒸煮损失率((4.36±0.19)%)且感官评分最高。在贮藏期内,KGM处理组鱼丸的挥发性盐基氮、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和菌落总数均低于对照组,大大延长了南湾鳙鱼丸的贮藏期限,抑制了微生物的生长和品质劣变速度。本研究可为南湾鳙鱼丸的贮藏品质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湾鳙鱼 鱼丸 魔芋葡甘聚糖 凝胶特性 贮藏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