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橐驼西来:魏晋隋唐时期墓葬壁画中骆驼图像的本土化演变
1
作者 王江鹏 张武雪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72-81,共10页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墓葬壁画中骆驼图像大致可分为庄园经济生活、商旅驼队、宗教艺术、出行仪卫、胡人牵驼五类题材。魏晋十六国时期河西多见牧驼图,反映墓主人庄园经济生活。北朝时期商旅驼队图逐渐流行,骆驼兼有祆教色彩。另一方面,...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墓葬壁画中骆驼图像大致可分为庄园经济生活、商旅驼队、宗教艺术、出行仪卫、胡人牵驼五类题材。魏晋十六国时期河西多见牧驼图,反映墓主人庄园经济生活。北朝时期商旅驼队图逐渐流行,骆驼兼有祆教色彩。另一方面,传统升仙题材中也出现骆驼图像,但骆驼的宗教性只是该时段中外文化融合过程中的短暂现象。唐代在商旅驼队图的基础上,内化出胡人牵驼图,并加入出行仪卫题材中,完成了本土化。骆驼图像的本土化演变反映出丝绸之路上中外文化的交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骆驼壁画 魏晋隋唐 丝绸之路 本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融合过程中道德的交互影响及其意义——以魏晋隋唐时期的道德生活为例 被引量:3
2
作者 关健英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1-74,共4页
在魏晋隋唐时期,汉民族与其他少数民族之间往来频繁,在文化上日益互相影响。民族间冲突、对抗、融合的过程,也是各民族道德交互影响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各民族的道德既保留着本民族特性的一面,又表现出相互吸收、彼此接纳和认同的一面... 在魏晋隋唐时期,汉民族与其他少数民族之间往来频繁,在文化上日益互相影响。民族间冲突、对抗、融合的过程,也是各民族道德交互影响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各民族的道德既保留着本民族特性的一面,又表现出相互吸收、彼此接纳和认同的一面,造就了中华民族共同的道德心理和道德观念。魏晋隋唐时期民族间不同的习俗及道德,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融合 夷夏之别 夷夏之辨 魏晋隋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魏晋隋唐时期与文艺复兴时期绘画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对比研究
3
作者 辛艳蓉 赵思源 《艺术家》 2019年第10期28-28,共1页
纵观历史的发展与变迁,中国的魏晋隋唐时期与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诸多艺术家的绘画作品都以女性形象为载体。就魏晋隋唐的人物画和文艺复兴时期的肖像画而言,它们有着一定的相似性,两者都同样注重女性形体的表现与画面传递的内心情感。... 纵观历史的发展与变迁,中国的魏晋隋唐时期与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诸多艺术家的绘画作品都以女性形象为载体。就魏晋隋唐的人物画和文艺复兴时期的肖像画而言,它们有着一定的相似性,两者都同样注重女性形体的表现与画面传递的内心情感。画面都有女性形象的表现、形体结构的变化及传递出画家表达的背景内涵与画面的故事性,但也有诸多不同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绘画作品 人物画 魏晋隋唐 形体结构 背景内涵 肖像画 故事性 文艺复兴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魏晋至隋唐时期几个佛教故事的历史化 被引量:4
4
作者 王青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121-126,共6页
魏晋至隋唐正史中的很多记载往往源于佛经中的虚构故事,这些故事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被本土化之后,载入这一时期的正史。论文举出一些个案,如王戎识果、陶母剪发待宾、武后驯马等著名的史实都不是他们本人的行为,很可能是本人或记录者对... 魏晋至隋唐正史中的很多记载往往源于佛经中的虚构故事,这些故事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被本土化之后,载入这一时期的正史。论文举出一些个案,如王戎识果、陶母剪发待宾、武后驯马等著名的史实都不是他们本人的行为,很可能是本人或记录者对佛教故事的转述或模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故事 魏晋南北朝隋唐 历史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魏晋南北朝隋唐儒家民族思想研究
5
作者 张刚 《船山学刊》 CSSCI 2010年第4期108-110,共3页
魏晋南北朝隋唐儒家民族思想是广博多元的。《徙戎论》尖锐地指出民族矛盾将是导致中国政权更迭的根本原因。王通打破了儒家以种族论正统的传统,转以王道与民心所向作为正统的标准,而不分种族出身。唐儒则把儒家民族思想引向文化层面的... 魏晋南北朝隋唐儒家民族思想是广博多元的。《徙戎论》尖锐地指出民族矛盾将是导致中国政权更迭的根本原因。王通打破了儒家以种族论正统的传统,转以王道与民心所向作为正统的标准,而不分种族出身。唐儒则把儒家民族思想引向文化层面的儒佛之争,最终逐步消解了华夏文化中心论。这些思想在儒学史上都具有首创意义,并在今后思想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承前启后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隋唐 儒家 民族 夷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学发展历史简述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学智 《船山学刊》 2017年第3期83-90,共8页
本文以通俗的方式,分六经概述、儒学与先秦诸子的融会、两汉与魏晋隋唐儒学、宋明理学四个部分简要介绍了儒学发展的历史,特别注意提揭各个时期儒学的特点,及各历史时期前后思想承接脉络。对儒学与经学、文学、史学的关系,儒学对各时代... 本文以通俗的方式,分六经概述、儒学与先秦诸子的融会、两汉与魏晋隋唐儒学、宋明理学四个部分简要介绍了儒学发展的历史,特别注意提揭各个时期儒学的特点,及各历史时期前后思想承接脉络。对儒学与经学、文学、史学的关系,儒学对各时代政治哲学、伦理思想、社会思潮的影响,儒学在中国文化核心价值的树立上所起的作用,儒学与佛家、道家的互相吸收、互相影响的关节点,也作了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经 儒学 先秦诸子 魏晋隋唐儒学 宋明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丝绸之路墓葬图像中的葡萄组合纹样演变 被引量:2
7
作者 郭萍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5期93-98,共6页
葡萄组合纹样在魏晋隋唐时期除大量出现在织物和器物上,还可见于墓葬棺椁装饰中。葡萄纹自西向东沿丝绸之路传播过程中,在图案中与各种鸟兽组合,这些组合物既有流行于中古西亚、中亚异域民族喜好的动物,也有汉地民族喜闻之祥物,它们记... 葡萄组合纹样在魏晋隋唐时期除大量出现在织物和器物上,还可见于墓葬棺椁装饰中。葡萄纹自西向东沿丝绸之路传播过程中,在图案中与各种鸟兽组合,这些组合物既有流行于中古西亚、中亚异域民族喜好的动物,也有汉地民族喜闻之祥物,它们记载着文化艺术交流的进程。本文通过对近几十年古丝绸之路东段墓葬遗址中的葡萄图像组合元素的溯源,从葡萄种植和加工技术的东传考证,识读和分析该图像构成和寓意演变中粟特人充当的重要角色,认为葡萄组合纹样的汉化记录了粟特人汉化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隋唐 葡萄纹 粟特 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论儒家传统道德本体论的建构
8
作者 李培超 《船山学刊》 CSSCI 1995年第2期81-90,101,共11页
本体论亦称形而上学,是关于宇宙最高存在的理论形态。道德本体论则回答道德存在的最高形式,关注道德的终极价值和最高范畴的规定,即对道德问题进行形而上的思考。回溯儒家传统伦理思想,在先秦至明清的宏阔时空跨度中,道德本体论的建构... 本体论亦称形而上学,是关于宇宙最高存在的理论形态。道德本体论则回答道德存在的最高形式,关注道德的终极价值和最高范畴的规定,即对道德问题进行形而上的思考。回溯儒家传统伦理思想,在先秦至明清的宏阔时空跨度中,道德本体论的建构是一条贯穿始终的理论主线。从先秦孔、孟、荀对最高道德范畴进行规定始,到两汉儒家建构神学目的论的道德体系,经魏晋至隋唐儒、道、释兼综互补,最终在宋明道学的理论体系中,道德本体卓然而立。儒家传统道德本体论的建构过程展示了其伦理思想的发展轨迹,了解这个过程有助于把握传统文化的主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本体论 儒家传统 伦理思想 先秦儒家 神学目的论 道德体系 宋明道学 传统文化 “天” 魏晋隋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域佛教与文化”学术讨论会在乌鲁木齐召开
9
作者 周立凡 《五台山研究》 1990年第4期46-47,共2页
经过一年准备,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世界宗教研究所,上海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佛教协会共同举办的“西域佛教与文化”学术讨论会,于1990年9月2日至4... 经过一年准备,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世界宗教研究所,上海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佛教协会共同举办的“西域佛教与文化”学术讨论会,于1990年9月2日至4日在汉唐时期的西域中心乌鲁木齐市举行。9月初的边城乌鲁木齐正是金风送爽、瓜果飘香的时节,来自全国各地的36名代表聚集一堂,共同交流西域佛教的研究成果,向大会提交28篇论文。自魏晋隋唐以来,人们常把印度看作“西天佛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域佛教 中国佛教文化 世界宗教研究 魏晋隋唐 学术讨论会 汉唐时期 佛教学者 研究成果 佛教艺术 佛教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书法艺术教学研究
10
作者 张荣 《江苏教育》 2018年第85期43-45,共3页
我国当前中小学书法教育严重缺失已是不争的事实。在现有初中历史教师书法知识相对匮乏的师资条件下,在书法史教学中如何顺应教育规律和达成课标要求,应成为当前历史教学研究的重点。文章对如何在师资水平不足的情况下进行初中历史书法... 我国当前中小学书法教育严重缺失已是不争的事实。在现有初中历史教师书法知识相对匮乏的师资条件下,在书法史教学中如何顺应教育规律和达成课标要求,应成为当前历史教学研究的重点。文章对如何在师资水平不足的情况下进行初中历史书法艺术的教学进行了探讨,在指导思想、教学思路、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提出了诸多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历史 书法艺术 魏晋隋唐 时代背景 社会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十年前草堂会议的记忆
11
作者 薛天纬 《杜甫研究学刊》 2021年第1期4-4,8,共2页
1981年4月下旬,我在西北大学中文系师从傅庚生、安旗先生读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方向的研究生,一天忽然接到系上通知,要我随武复兴老师去成都杜甫草堂参加"成都杜甫研究学会首届年会"。会议邀请函是发给傅先生和安先生的。... 1981年4月下旬,我在西北大学中文系师从傅庚生、安旗先生读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方向的研究生,一天忽然接到系上通知,要我随武复兴老师去成都杜甫草堂参加"成都杜甫研究学会首届年会"。会议邀请函是发给傅先生和安先生的。傅先生是知名杜甫研究专家,有《杜甫诗论》《杜诗散绎》《杜诗析疑》等著作行世。1962年,是杜甫诞生1250周年,国内文化界、学术界空前热烈地开展了纪念"世界文化名人"杜甫的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杜甫草堂 世界文化名人 杜甫研究 傅庚生 杜诗析疑 安旗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 杜甫诗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书法艺术的丰碑──介绍《明清名家书法大成》
12
作者 沈培方 《中国美术》 1994年第6期44-46,共3页
明清书法艺术的丰碑──介绍《明清名家书法大成》沈培方书法篆刻新出版的《明清名家书法大成》是一部一帙八卷、大八开豪华本、中日文两种版本的断代书法作品专辑。它很像一块明清城墙的城砖,堆垒起来,仿佛是一座明清书法艺术的丰碑... 明清书法艺术的丰碑──介绍《明清名家书法大成》沈培方书法篆刻新出版的《明清名家书法大成》是一部一帙八卷、大八开豪华本、中日文两种版本的断代书法作品专辑。它很像一块明清城墙的城砖,堆垒起来,仿佛是一座明清书法艺术的丰碑。近十几年来,随着神州大地“书法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帙 吴门书派 张瑞图 馆阁体 沈培 帖学 碑学 文化涵义 魏晋隋唐 藏书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学与西学
13
作者 杨卓新 《船山学报》 1934年第2期23-27,共5页
学也者立国之具治世之经其应乎历史与社会情状而不能无变易者学之用也其大经大义亘万古而常新埏学之体也吾国学术贯澈天人推崇德性语其功效则在独善兼善已立立人惟于格致之术少有研求制器尚象诸端不免退居泰西各国之后先见之士惄然忧之... 学也者立国之具治世之经其应乎历史与社会情状而不能无变易者学之用也其大经大义亘万古而常新埏学之体也吾国学术贯澈天人推崇德性语其功效则在独善兼善已立立人惟于格致之术少有研求制器尚象诸端不免退居泰西各国之后先见之士惄然忧之于是改变学制思以欧美科学弥缝吾国之短其用意初非欲吾国人士尽弃其学而学也吾昔游欧美时尝与彼邦人士纵谈中外掌故其深解吾华文物者恒谆以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人 兼善 学之 邦人 魏晋隋唐 器尚 吾圃 周公之 吾土 天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