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汉末魏晋诗歌的生命情结 被引量:2
1
作者 阳建雄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84-187,共4页
汉末魏晋时期,文人的主体生命意识觉醒,一直不被文学关注的生死问题,已开始受到文人的普遍重视。汉末魏晋文人在死亡的阴影中,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有关死亡和命运的忧思,他们叹惋生命的无常、伤感人生的短暂、探寻生存的意义、期盼生命的... 汉末魏晋时期,文人的主体生命意识觉醒,一直不被文学关注的生死问题,已开始受到文人的普遍重视。汉末魏晋文人在死亡的阴影中,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有关死亡和命运的忧思,他们叹惋生命的无常、伤感人生的短暂、探寻生存的意义、期盼生命的自由律动、悲悯民生的疾苦与不幸……“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于是这一时期的诗歌创作就充满了一种普遍的生命情结和深邃的生命气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末魏晋诗歌 生命情结 生命气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音乐意象看魏晋诗歌与音乐的关系 被引量:2
2
作者 刘志伟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2期116-122,共7页
本文通过对“清商”曲与“慷慨”情的细致考察,讨论了“清商”乐与五言诗的深层契合关系,对“慷慨”之音激昂、急骤、短促、回旋往复的旋律、节奏特点作出了明确界定;文章认为,以曹植侧重借音乐意象象征审美主体自我形象的表达方式... 本文通过对“清商”曲与“慷慨”情的细致考察,讨论了“清商”乐与五言诗的深层契合关系,对“慷慨”之音激昂、急骤、短促、回旋往复的旋律、节奏特点作出了明确界定;文章认为,以曹植侧重借音乐意象象征审美主体自我形象的表达方式与曹丕侧重于审美感受和具体描摹音乐表现的表达方式,代表了建安时代以音乐与美女形象组合象征审美理想的创作倾向;以嵇、阮为代表的正始之音具有明显的沉思倾向,更富于哲学气息和艺术情调,是理性主义与艺术审美的有机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意象 魏晋诗歌 审美主体 音乐表现 审美理想 生命表 建安时代 建安诗人 自我形象 以悲为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人合一:山水诗歌的最佳心灵境界——魏晋诗歌山水意象论 被引量:2
3
作者 马宝记 《湛江海洋大学学报》 2005年第5期76-81,共6页
在魏晋诗人笔下,山川河流已不纯粹是大自然的产物,而是成为了包含着诗人复杂情感的有生命、有性格的载体,其表现了诗人对茫茫宇宙的无穷探索及对个人短暂生命价值的无限追求,山的崇高伟大与水的深邃绵邈融汇成了作者的主体人格意识,这... 在魏晋诗人笔下,山川河流已不纯粹是大自然的产物,而是成为了包含着诗人复杂情感的有生命、有性格的载体,其表现了诗人对茫茫宇宙的无穷探索及对个人短暂生命价值的无限追求,山的崇高伟大与水的深邃绵邈融汇成了作者的主体人格意识,这种物对人的异化具有异常丰富的内涵,是天人合一传统思想在诗歌领域的革新, 无论自觉与否,作者都在力图达到这种物我两融的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诗歌 山水意象 天人合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魏晋诗歌中的“比目鱼”意象
4
作者 冯立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6-91,124,共7页
文章在对"鱼鸟对举"意象做文献学梳理的基础上,分析由"鱼鸟对举"意象衍生出的"比目鱼"意象的起源和意义,揭示了促使魏晋时期上层文人在诗歌中启用"比目鱼"意象的动因。文章指出,作为长江下游... 文章在对"鱼鸟对举"意象做文献学梳理的基础上,分析由"鱼鸟对举"意象衍生出的"比目鱼"意象的起源和意义,揭示了促使魏晋时期上层文人在诗歌中启用"比目鱼"意象的动因。文章指出,作为长江下游和东海沿海地区的特产,在东汉魏晋南北朝的动荡时期,"比目鱼"作为上层文人抒发前朝忧思的象征,既包含了世人对爱情美满、家庭团聚的向往,又体现出贤臣对明君的赤胆忠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诗歌 比目鱼 鱼鸟对举 爱情美满 君臣之道 前朝忧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诗十九首》中的青年精神形象初论——魏晋诗歌精神历程漫论之一
5
作者 安琪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2期108-111,共4页
汉末至魏晋六朝,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重要阶段。汉末文人感于政治动乱,民生凋蔽,仕途偃蹇,往往用源于民间乐府的五言诗歌形式,反映苦难的现实,抒发忧愤的情怀,使五言诗成为这一时期重要的文学现象,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古诗十九首》 青年精神 魏晋诗歌 精神历程 “人的觉醒” 诗人们 精神形象 五言诗 汉末 中华民族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魏晋诗人的家国情怀
6
作者 连晓雨 张明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104-106,共3页
中国古代诗歌源远流长,家国情怀的书写是中国古典诗歌永恒的主题。魏晋是中国历史上较为动荡的时期,魏晋诗歌中的家国情怀书写并未因动荡的时代而止歇,反倒是表现得更为强烈和显明。魏晋诗人亲历乱离,无论是辗转羁旅下的乡关之思,还是... 中国古代诗歌源远流长,家国情怀的书写是中国古典诗歌永恒的主题。魏晋是中国历史上较为动荡的时期,魏晋诗歌中的家国情怀书写并未因动荡的时代而止歇,反倒是表现得更为强烈和显明。魏晋诗人亲历乱离,无论是辗转羁旅下的乡关之思,还是现实喟叹下的立功之志,内在都有着家国情怀的驱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诗歌 诗人心态 家国情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魏晋南朝诗歌中的感兴意象
7
作者 祝菊贤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84-88,共5页
魏晋南朝诗歌中的感兴意象表现为两种类型,这就是即目写心的感兴意象与临空构景的感兴意象。感兴意象来自诗人在非自觉意识中主体情感与物象的异质同构,意象生成的无意识投射使感兴意象具有深隐曲婉、多义而开放的审美空间。感兴意象一... 魏晋南朝诗歌中的感兴意象表现为两种类型,这就是即目写心的感兴意象与临空构景的感兴意象。感兴意象来自诗人在非自觉意识中主体情感与物象的异质同构,意象生成的无意识投射使感兴意象具有深隐曲婉、多义而开放的审美空间。感兴意象一般在空间的组合中结构意象,空间性增加了诗歌意象的视觉特征和绘画性。魏晋诗风向南朝诗风转变的突出标志就是诗歌意象从音乐性向绘画性的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朝诗歌 感兴意象 即目写心 临室构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诗品》看屈骚对魏晋南朝诗歌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毛庆 《江汉论坛》 1983年第11期42-47,共6页
屈骚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然勿庸置疑。但是,人们对这种影响,抽象肯定的多,切实研究的少。尤其具体到某一时期、某一文学体裁时,更是如此。譬如魏晋南朝诗歌在哪些方面受到屈骚的影响?受到怎样的影响?产生这些影响的原因是什么... 屈骚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然勿庸置疑。但是,人们对这种影响,抽象肯定的多,切实研究的少。尤其具体到某一时期、某一文学体裁时,更是如此。譬如魏晋南朝诗歌在哪些方面受到屈骚的影响?受到怎样的影响?产生这些影响的原因是什么?诸如此类的问题,似乎还没有很好地回答。笔者试图作一点粗浅的尝试。魏晋南朝的诗歌,以五言为主流,这是文人们从民间学来的形式,它与句法参差错落的《楚辞》也不是直系亲属。另一方面,魏晋南朝虽有过中原动乱(八王之乱),且是半壁河山(东晋南朝),但由于此时玄言的烟雾弥漫诗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朝诗歌 诗经 东晋南朝 八王之乱 曹操 屈骚 山海经 象征手法 白马 楚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五六十年代魏晋南北朝诗歌研究的特点
9
作者 钱志熙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43-243,共1页
《20世纪五六十年代魏晋南北朝诗歌研究的初步评述》指出,梳理20世纪五六十年代学术形态中的魏晋南北朝诗歌史研究,可以作为研究五六十年代古代文学的一种个案。从学术自身的发展态势来看,这一时期仍是20世纪前半期学术的延续,却是... 《20世纪五六十年代魏晋南北朝诗歌研究的初步评述》指出,梳理20世纪五六十年代学术形态中的魏晋南北朝诗歌史研究,可以作为研究五六十年代古代文学的一种个案。从学术自身的发展态势来看,这一时期仍是20世纪前半期学术的延续,却是在新的政治体制、学术体制与意识形态背景中延续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评 书介绍 作者 《20世纪五六十年代魏晋南北朝诗歌研究的初步评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鸟意象穿翔魏晋诗赋的衍变历程 被引量:12
10
作者 魏耕原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5-33,共9页
在魏晋文学自觉时代,建安文学的群鸟乱飞,衍变为阮籍苦闷的模糊鸟,再发展到个性化的陶诗田园自由鸟。飞鸟意象由先秦两汉诗的群体性、类别性,至此成为带有诗人明显的主体性。其间诗赋的交流,则使飞鸟意象别开生面。
关键词 建安文学 阮籍 魏晋诗歌 陶渊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仇之心与功业之念──魏晋六朝“年少慕侠”心态略探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立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4期58-61,共4页
魏晋南北朝以武勇名世的人才借复仇犯禁屡屡脱颖而出,法禁私自复仇,而“礼”和民俗心态、人才价值观却鼓励褒扬。史传传扬与诗歌歌咏,使汉人移孝于忠的模式,在义酬知遇的深微层次上完成侠义复仇向酬恩建功的历史性转换。“年少慕侠... 魏晋南北朝以武勇名世的人才借复仇犯禁屡屡脱颖而出,法禁私自复仇,而“礼”和民俗心态、人才价值观却鼓励褒扬。史传传扬与诗歌歌咏,使汉人移孝于忠的模式,在义酬知遇的深微层次上完成侠义复仇向酬恩建功的历史性转换。“年少慕侠”焕发了侠之个性与侠文化非正统倾向中的积极质素,“斗将难得”的人才价值观为侠在功能上正名,为文人入世进取精神注入了侠之血勇,以此为核心还形成了诗歌史上首次咏侠高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仇主题 侠文化 魏晋诗歌 心态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末魏晋诗人的时空慨叹 被引量:2
12
作者 田彩仙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48-152,共5页
汉末魏晋诗歌重思辨,善于从时空的高度探讨人生的意义,追寻生命的本源。从《古诗十九首》到建安、正始诗歌,诗中充满了对人生苦短、时流倏忽的慨叹,诗歌风格苍凉而幽愤。及至东晋,王羲之、陶渊明用对自然人生的彻悟和特有的审美观... 汉末魏晋诗歌重思辨,善于从时空的高度探讨人生的意义,追寻生命的本源。从《古诗十九首》到建安、正始诗歌,诗中充满了对人生苦短、时流倏忽的慨叹,诗歌风格苍凉而幽愤。及至东晋,王羲之、陶渊明用对自然人生的彻悟和特有的审美观稀释了人生短暂带来的痛苦,时空意识逐渐趋向和谐、宁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末魏晋诗歌 时空慨叹 《古诗十九首》 阮籍 陶渊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1年篇目辑览
13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4期129-130,共2页
文艺学夏承焘《张子野年谱》辨误 姜书阁1.1鲍照和汤惠休何尝贬颜 谌东飙1.6试论王维诗“诗中有画”的主体内涵 ——兼与文达三同志商榷 赵玉桢1.9简论“左联”时期的女性文学 莲子1.14文艺主体是实践—精神主体 黄颇1.19中西交汇的“... 文艺学夏承焘《张子野年谱》辨误 姜书阁1.1鲍照和汤惠休何尝贬颜 谌东飙1.6试论王维诗“诗中有画”的主体内涵 ——兼与文达三同志商榷 赵玉桢1.9简论“左联”时期的女性文学 莲子1.14文艺主体是实践—精神主体 黄颇1.19中西交汇的“象征”说 吕永2.97论《世说新语》品评人物的美学理想 熊国华2.104《古诗十九首》中的青年精神形象初论 ——魏晋诗歌精神历程漫论之一 安琪2.108党的领导和作家的追求 何益明3.30论劳伦斯关于妇女解放的思想 罗婷3.137鲁迅论文艺与政治的辩证关系 周森甲4.83略论骈文发生发展的深层原因 谢国荣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姜书阁 政论文学 魏晋诗歌 主体内涵 青年精神 “左联”时期 “诗中有画” 文艺与政治 精神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志学散记
14
作者 钱志熙 《现代中文学刊》 1997年第1期16-20,44,共6页
《中文自学指导》编辑部约我谈谈治学体会。我从事学术研究的时间并不长,治学道路也正在摸索之中;但我想也不妨借这个机会回顾一下自己的求学经历,或许对象我一样有志于学问的人有些参考价值。
关键词 黄庭坚 陶渊明 诗歌艺术 文学史研究 古典文学研究 作家研究 文学遗产 魏晋诗歌 魏晋南北朝 李商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