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另一个世界——《新齐谐》所构建的鬼神世界
1
作者 孙雪梅 《社会科学家》 CSSCI 2006年第S1期232-233,共2页
《新齐谐》中对于鬼魂世界的描写基于人类对死亡恐惧而又希望死者继续活着的双重心理,死亡与鬼魂在被描写得阴森恐怖的同时,又把人物死后的生活描写得活灵活现。生与死在时间上的延续被转化为人间与冥间在空间上的旅行。死亡不再是生命... 《新齐谐》中对于鬼魂世界的描写基于人类对死亡恐惧而又希望死者继续活着的双重心理,死亡与鬼魂在被描写得阴森恐怖的同时,又把人物死后的生活描写得活灵活现。生与死在时间上的延续被转化为人间与冥间在空间上的旅行。死亡不再是生命的结束,而是一个阶段的终结。由此,他们走向了另一个世界——冥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袁枚 《新齐谐》 鬼神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殷商之上帝或非在天——三代鬼神世界观范式转换新探 被引量:2
2
作者 郭若愚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5-63,共9页
夏商周三代共出现了三种不同的鬼神世界观范式。第一种大致产生于仰韶文化时期,持续至殷商早中期。此时生业问题是主要问题,人们主要崇拜自然神,川泽山林被认为是鬼神世界之所在。第二种鬼神世界观范式在龙山时期出现,成熟于殷商早中期... 夏商周三代共出现了三种不同的鬼神世界观范式。第一种大致产生于仰韶文化时期,持续至殷商早中期。此时生业问题是主要问题,人们主要崇拜自然神,川泽山林被认为是鬼神世界之所在。第二种鬼神世界观范式在龙山时期出现,成熟于殷商早中期并结束在周灭商前后。在这一时期,阶级问题是主要问题,祖神地位逐渐居于自然神之上并进而融合自然神。而鬼神世界之所在也从川泽山林转移到宗庙中。上帝是祖先世界的最高神明,他只与其后裔殷人交流,商王室以此有了不移的天命。第三种鬼神世界观范式是周人宗教改革的结果,周人将上帝与鬼神世界高升于天,以天地分割了人神世界,使上帝不能以祖神的身份居于殷人的宗庙中,以此打破殷人对于天命的垄断。也就是说,三代鬼神世界观经历了一个范式转换的过程,上帝绝非一开始就在天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鬼神世界 人神关系 天命垄断 宗教改革 “帝”“天”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畜混杂,阴阳并存的叙事结构及其意义 被引量:24
3
作者 陈思和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2-111,共10页
关键词 叙事结构 混杂 阴阳 《生死疲劳》 人的世界 小说文本 鬼神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卜辞所见河岳神之地位 被引量:4
4
作者 林志强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2期57-60,共4页
本文根据卜辞材料,运用比较的方法考察河神和岳神在殷人鬼神世界中的地位问题,共分三个部分:一、河岳神在地 系统中的地位;二、河岳神与帝神之比较;三、河岳神与祖先神之比较。本文认为,河岳神的地位不比帝神低,但比不上祖先神... 本文根据卜辞材料,运用比较的方法考察河神和岳神在殷人鬼神世界中的地位问题,共分三个部分:一、河岳神在地 系统中的地位;二、河岳神与帝神之比较;三、河岳神与祖先神之比较。本文认为,河岳神的地位不比帝神低,但比不上祖先神;就地 系统而言,河神为水神之统帅,岳神为山神之统帅,它们可为地 之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祖先神 殷墟卜辞 鬼神世界 甲骨文合集 四方神 土地神 黄河之神 殷人 殷代 农业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探秦兵马俑的成因 被引量:2
5
作者 范仲远 《文博》 1994年第5期101-105,共5页
近年在秦陵东侧发现的兵马俑,引起了世界很大震动.它以恢弘的场面,磅礴的气势,冶炼技术的炉火纯青,雕塑艺术的精湛,无一不令人叹服,神往,这颗中华民族文化璀璨的明珠。
关键词 秦兵马俑 宗教意识 秦人 秦文化 《史记·秦始皇本纪》 鬼神世界 宗教观念 军队 传统葬俗 屈肢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魏晋南北朝志怪文学和山水文学表现倾向和社会功能的一致性
6
作者 聂雄前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S1期14-20,共7页
中国历史发展到魏晋时期,开始步入一个少有的乱世。受时代思潮的冲击,社会生活的影响,中国固有的传统文学发生了巨大的裂变。一方面,称述神道灵异的志怪文学风靡朝野;另一方面,以大自然的美妙景色为描写对象的山水文学异军崛起。志怪文... 中国历史发展到魏晋时期,开始步入一个少有的乱世。受时代思潮的冲击,社会生活的影响,中国固有的传统文学发生了巨大的裂变。一方面,称述神道灵异的志怪文学风靡朝野;另一方面,以大自然的美妙景色为描写对象的山水文学异军崛起。志怪文学与山水文学在当时发展的势头之猛,产生的影响之大,无可争辩地表明,它们是传统文学裂变的两大主要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志怪文学 山水文学 魏晋南北朝志怪 对象化 社会功能 鬼神世界 作家 自我走向 山水自然 一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祥林嫂问魂灵有无到底说明了什么?
7
作者 唐家恒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79年第3期99-100,共2页
对于鲁迅小说《祝福》中的祥林嫂在临死前问魂灵的有无,不少文章都认为,这是祥林嫂对神权的怀疑,表现了祥林嫂力求摆脱非人命运的反抗精神,是她警醒、觉悟的标志。有的评论文章甚至大唱赞歌,说:“这是祥林嫂对‘鬼神世界’的怀疑,也是... 对于鲁迅小说《祝福》中的祥林嫂在临死前问魂灵的有无,不少文章都认为,这是祥林嫂对神权的怀疑,表现了祥林嫂力求摆脱非人命运的反抗精神,是她警醒、觉悟的标志。有的评论文章甚至大唱赞歌,说:“这是祥林嫂对‘鬼神世界’的怀疑,也是对封建人世的怀疑,是祥林嫂思想中新的闪光,是发人深思的精神火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论文章 祥林嫂 鲁迅小说 鬼神世界 反抗精神 心情 怀疑 神权 封建礼教 觉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