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化学复杂型金属间化合物的创新设计与未来发展
1
作者 甘杰 周子修 +2 位作者 肖博 周英豪 杨涛 《中国材料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30,123,124,共18页
金属间化合物因其原子的长程有序排列及原子间的强键合而具备介于金属和陶瓷之间的独特性质,尤其是最近兴起的化学复杂型金属间化合物在结构和功能特性方面取得了显著突破,并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得益于有序超点阵结构与多种元素化学性质... 金属间化合物因其原子的长程有序排列及原子间的强键合而具备介于金属和陶瓷之间的独特性质,尤其是最近兴起的化学复杂型金属间化合物在结构和功能特性方面取得了显著突破,并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得益于有序超点阵结构与多种元素化学性质的协同调节作用,这些化学复杂型金属间化合物有望表现出超越传统金属间化合物的非凡性质与性能。主要针对化学复杂型金属间化合物的晶体结构、材料设计、成形工艺和各方面性能进行了总结,重点关注材料设计中涉及的元素占位偏好、亚点阵高熵效应和晶界纳米无序等问题,并对当前这一新型金属间化合物材料的先进制备工艺、结构和功能性能的最新进展进行了概述。最后,对化学复杂型金属间化合物的未来发展方向作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化合物 晶体结构 化学复杂性 熵合金 材料设计 成形工艺 力学性能 功能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b-TiAl金属间化合物研究现状 被引量:10
2
作者 闫蕴琪 王文生 +2 位作者 张振祺 罗国珍 周廉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15-17,共3页
论述了Nb-TiAl系金属间化合物在高温强度及抗氧化性方面已取得的进展。高熔点组元Nb提高了合金的熔点和有序温度.从而使合金的使用温度达到900℃以上。该体系合金显示出来的潜力具有代替Ni基合金的趋势。
关键词 nb-tial金属化合物 温强度 抗氧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载量PtNi金属间化合物的氧还原电催化性能 被引量:2
3
作者 黄庆红 邹亮亮 +3 位作者 周毅 邹志青 张校刚 杨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961-1968,共8页
采用改进的多元醇法制备了PtNi(原子比1∶1)质量分数为60%的高金属载量碳载PtNi合金(PtNi/C),通过在450℃下退火处理获得了碳载PtNi金属间化合物氧还原电催化剂.该催化剂对氧还原的质量比活性和面积比活性分别是商业化Pt/C(JMPt/C)催化... 采用改进的多元醇法制备了PtNi(原子比1∶1)质量分数为60%的高金属载量碳载PtNi合金(PtNi/C),通过在450℃下退火处理获得了碳载PtNi金属间化合物氧还原电催化剂.该催化剂对氧还原的质量比活性和面积比活性分别是商业化Pt/C(JMPt/C)催化剂的1.66和2.3倍;并且加速耐久性测试后PtNi金属间化合物催化剂的质量比活性仍与Pt/C的初始性能相当,耐久性得到了大幅提升.PtNi/C金属间化合物催化剂氧还原活性和稳定性的提高归因于PtNi的有序原子排布结构及催化剂表面零价金属含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还原 PtNi金属化合物 电催化剂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mCo_(5)型中熵、高熵金属间化合物的结构与磁性 被引量:3
4
作者 郭新鹏 郭永权 +1 位作者 王京南 殷林瀚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9,共9页
以SmCo_(5)为原型,设计了3种中熵金属间化合物(Sm_(1/3)Ce_(1/3)Pr_(1/3))Co_(5)、(Sm_(1/3)Ce_(1/3)Nd_(1/3))Co_(5)、(Sm_(1/3)Pr_(1/3)Nd_(1/3))Co_(5)和1种高熵金属间化合物(Sm_(1/4)Ce_(1/4)Pr_(1/4)Nd_(1/4))Co_(5),并采用原子半... 以SmCo_(5)为原型,设计了3种中熵金属间化合物(Sm_(1/3)Ce_(1/3)Pr_(1/3))Co_(5)、(Sm_(1/3)Ce_(1/3)Nd_(1/3))Co_(5)、(Sm_(1/3)Pr_(1/3)Nd_(1/3))Co_(5)和1种高熵金属间化合物(Sm_(1/4)Ce_(1/4)Pr_(1/4)Nd_(1/4))Co_(5),并采用原子半径差和混合焓预测了形成单相结构的可能性.应用真空电弧熔炼技术成功制备了4种金属间化合物.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能谱仪(EDS)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表征了样品的物相、成分和磁学性能.结果表明:4种化合物均为单相,具有六方CaCu5结构,空间群为P6/mmm,稀土原子占据1a位置;稀土位置上的原子浓度为等原子比;化合物的室温磁化行为遵循Langevin模型,磁化强度依赖于化合物的成分;磁价模型计算证实了化合物(Sm_(1/3)Ce_(1/3)Pr_(1/3))Co_(5)、(Sm_(1/3)Ce_(1/3)Nd_(1/3))Co_(5)和(Sm_(1/4)Ce_(1/4)Pr_(1/4)Nd_(1/4))Co_(5)中的Ce为+4价,对磁矩没有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Co_(5) 金属化合物 单相 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铸造中熵金属间化合物FeCoNi_(2)Al组织、力学性能及工艺性
5
作者 高威 宗骁 +3 位作者 孔凡涛 张凤祥 丁贤飞 南海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5-182,共8页
为进一步推动中/高熵金属间化合物的工程化应用,以FeCoNi_(2)Al中熵金属间化合物为研究对象,制备了16 kg级大尺寸合金铸锭,细致研究和分析了铸态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并采用熔模精密铸造技术浇注了特征结构元件,评价了合金的铸造工... 为进一步推动中/高熵金属间化合物的工程化应用,以FeCoNi_(2)Al中熵金属间化合物为研究对象,制备了16 kg级大尺寸合金铸锭,细致研究和分析了铸态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并采用熔模精密铸造技术浇注了特征结构元件,评价了合金的铸造工艺性能。结果表明,大尺寸FeCoNi_(2)Al中熵金属间化合物铸锭具有良好的成分均匀性,铸态合金由具有树枝状形貌的B2初生相和枝晶间具有片层结构的L1_(2)+B2相共晶组织构成,室温下铸态合金抗拉强度达1115 MPa,伸长率为4.6%,650℃下合金抗拉强度为434 MPa,伸长率可达14.6%,FeCoNi_(2)Al中熵金属间化合物熔体的流动性低于TC4合金,优于TiAl-4822合金。当特征结构元件壁厚为2 mm时,板状试样出现欠铸且内部存在大量缩松型铸造缺陷,熔体以端部固相质点聚集堵塞为主的方式停止流动。相关研究结果为中/高熵金属间化合物熔模精铸成形工艺优化和工程化应用奠定一定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熵合金 金属化合物 熔模精密铸造 共晶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质γ-TiAl金属间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3
6
作者 林均品 张来启 +2 位作者 宋西平 叶丰 陈国良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2010年第2期1-8,共8页
γ-TiAl金属间化合物是一种新型轻质的高温结构材料,是当代航空航天工业、民用工业等领域的优秀候选高温结构材料之一,具有重要的工程化应用潜力。介绍了γ-TiAl基金属间化合物的发展过程,以及成分-组织-性能-制备关系,产业化和应用状... γ-TiAl金属间化合物是一种新型轻质的高温结构材料,是当代航空航天工业、民用工业等领域的优秀候选高温结构材料之一,具有重要的工程化应用潜力。介绍了γ-TiAl基金属间化合物的发展过程,以及成分-组织-性能-制备关系,产业化和应用状况。特别指出,北京科技大学发展的高Nb-TiAl金属间化合物为国内外TiAl基金属间化合物发展的重点方向。最后总结了TiAl基金属间化合物的国家需求和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AL金属化合物 高nb-tial金属间化合物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Al基金属间化合物的发展 被引量:75
7
作者 林均品 陈国良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2009年第1期31-37,共7页
介绍了普通TiAl基金属间化合物的发展过程,特别是北京科技大学开发的高Nb-TiAl金属间化合物的成分-组织-性能-制备关系,Nb对TiAl合金相关系和抗氧化性的影响,Nb的强化机理和工程合金的制备和性能。最后简单总结了TiAl基金属间化合物的... 介绍了普通TiAl基金属间化合物的发展过程,特别是北京科技大学开发的高Nb-TiAl金属间化合物的成分-组织-性能-制备关系,Nb对TiAl合金相关系和抗氧化性的影响,Nb的强化机理和工程合金的制备和性能。最后简单总结了TiAl基金属间化合物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AL金属化合物 高nb-tial金属间化合物 抗氧化性 强化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熵合金中典型金属间化合物 被引量:4
8
作者 黄煜博 徐宁 +1 位作者 李时磊 王沿东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98-110,共13页
高熵合金作为一种新型金属材料,因其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而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在高熵合金中,金属间化合物从最初追求单相固溶体以避免形成有害相,发展到可作为有益的析出强化相或合金基体相(有序固溶体),丰富了高熵合金的组... 高熵合金作为一种新型金属材料,因其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而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在高熵合金中,金属间化合物从最初追求单相固溶体以避免形成有害相,发展到可作为有益的析出强化相或合金基体相(有序固溶体),丰富了高熵合金的组织调控策略,提升了高熵合金的力学性能。同时,也为高熵合金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从高熵合金中相的形成规律出发,综述了高熵合金中典型金属间化合物及有序固溶体的研究现状,主要包括合金元素和热处理工艺等对典型金属间化合物形成规律和高熵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对高熵合金中金属间化合物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熵合金 金属化合物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熔点金属间化合物NiAl单晶制备及其性能
9
作者 李强 李成红 +1 位作者 张一玲 王为民 《人工晶体学报》 CSCD 1991年第3期277-277,共1页
采用MCGS-3多功能单晶生长系统(英国)所附带的提拉法冷坩埚技术,我们合成了高纯度(>99.9%)NiAl金属间化合物,制备出尺寸为15×60mm NiAl<110>,<111>取向的单晶体,最大拉速2mm/min,最大转速20r/min。通过适合的功率... 采用MCGS-3多功能单晶生长系统(英国)所附带的提拉法冷坩埚技术,我们合成了高纯度(>99.9%)NiAl金属间化合物,制备出尺寸为15×60mm NiAl<110>,<111>取向的单晶体,最大拉速2mm/min,最大转速20r/min。通过适合的功率控制及拉速变化,解决了冷坩埚粘料和液面抖动问题。采用淘汰法反复缩颈,以减少生长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点金属化合物 冷坩埚 MCGS-3 提拉法 NIAL 单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型金属间化合物材料
10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5-25,共1页
香港城市大学博士后杨涛、赵怡潞等在材料科学家刘锦川院士指导下,基于“晶界纳米无序化”的设计思路,开发出一种高强度、高塑性、高热稳定性的新型金属间化合物材料(NDI-SMs)。这种独特的“晶界纳米无序层”结构与理念有望应用于更多... 香港城市大学博士后杨涛、赵怡潞等在材料科学家刘锦川院士指导下,基于“晶界纳米无序化”的设计思路,开发出一种高强度、高塑性、高热稳定性的新型金属间化合物材料(NDI-SMs)。这种独特的“晶界纳米无序层”结构与理念有望应用于更多的合金体系,尤其是多组元金属间化合物合金系,为新型高强、高韧、耐高温的结构材料及合金的开发提供了全新的设计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化合物材料 无序化 材料科学家 热稳定性 香港城市大学 合金体系 金属化合物合金 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熵合金中间层对TiNi/TC4电子束焊接头组织及性能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孟凡刚 王严 +1 位作者 谢吉林 陈玉华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0-137,共8页
目的解决TiNi/TC4异种金属的焊接问题,扩大此2种金属的结合应用。方法选用3 mm×40 mm×0.5 mm的FeCoCrNiMn高熵合金薄片作为中间层,采用电子束焊接方法焊接TiNi/TC4。对形成的接头进行宏观分析,采用电子显微镜以及X射线衍射仪... 目的解决TiNi/TC4异种金属的焊接问题,扩大此2种金属的结合应用。方法选用3 mm×40 mm×0.5 mm的FeCoCrNiMn高熵合金薄片作为中间层,采用电子束焊接方法焊接TiNi/TC4。对形成的接头进行宏观分析,采用电子显微镜以及X射线衍射仪对其微观组织进行表征;通过拉伸和硬度测试,分析该接头的力学性能。结果接头宏观成形存在裂纹缺陷,观察微观组织发现,在焊接接头中只形成了AlTi_(3)相和Ni_(0.35)Al_(0.30)Ti_(0.35)相,没有形成Ti_(2)Ni相。接头的抗拉强度为81.8 MPa,伸长率为4.38%,平均显微硬度为HV661,断口呈脆性断裂特征。结论将高熵合金作为中间层焊接TiNi/TC4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可以成功实现异种金属的焊接,中间层的存在可以有效调控焊缝中的析出相种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种金属 熵合金 电子束焊接 金属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熵合金应用于异种金属焊接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12
12
作者 吴正刚 李熙 李忠涛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17031-17036,共6页
近年来,基于国内外对降低能耗的需求,“轻量化”在制造工业中受到广泛的重视。异种金属焊接可以综合发挥不同材料的性能优势,成为实现“轻量化”的有效途径。然而,在多数异种金属连接接头处会形成硬而脆的金属间化合物(IMC),严重降低焊... 近年来,基于国内外对降低能耗的需求,“轻量化”在制造工业中受到广泛的重视。异种金属焊接可以综合发挥不同材料的性能优势,成为实现“轻量化”的有效途径。然而,在多数异种金属连接接头处会形成硬而脆的金属间化合物(IMC),严重降低焊接接头的强度和韧性。高熵合金兼具高熵效应与迟滞扩散效应,使其具有作为中间层材料或者钎料应用于异种金属连接以改善IMC带来的问题的巨大潜力。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将高熵合金作为异种金属焊接中间层材料/钎料的相关探索性研究,重点关注高熵合金对焊接界面IMC的产生、微观组织和焊接接头力学性能的影响。综合分析相关研究,结合分析作为金属基复合材料增强体以及与铝合金、钢和钛合金等传统材料的异种金属焊接时所产生的高熵合金/传统金属界面组织特征,指出高熵合金确有作为中间层材料/钎料应用于不同类型异种金属焊接的潜力。为了推进高熵合金在这一方向上的应用,需要开展更加系统和深入的机理性研究以揭示高熵合金改善界面组织的机理,并针对不同异种金属体系优化出高熵合金中间层材料/钎料成分;此外,有必要开展“放大”研究以模拟实际工况下的作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种金属焊接 熵合金 层材料 金属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丝电弧增材制造研究现状 被引量:1
13
作者 孟美情 韩俭 +4 位作者 朱瀚钊 梁哲滔 蔡养川 张欣 田银宝 《材料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6-62,共17页
多丝电弧增材制造技术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等优势,尤其在成分设计与调控方面具有高度的灵活性,成为制备大型金属结构件的主流技术之一。多个丝材(同种或异种)同时进给,在熔池中实现原位合金化,该方法为复杂成分的先进金属材料的制备过程... 多丝电弧增材制造技术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等优势,尤其在成分设计与调控方面具有高度的灵活性,成为制备大型金属结构件的主流技术之一。多个丝材(同种或异种)同时进给,在熔池中实现原位合金化,该方法为复杂成分的先进金属材料的制备过程提供了可行性路径。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多丝电弧增材制造制备高性能钛合金、铝合金、不锈钢等传统材料以及功能梯度材料、高熵合金、金属间化合物等先进金属材料的研究进展。针对多丝电弧增材制造成形构件微观组织不均匀、力学性能存在各向异性以及成形精度不足等问题进行讨论。提出了建立多丝电弧增材制造工艺窗口、多种工艺耦合以及建立成形过程监测和控制系统等发展方向,为多丝电弧增材制造工艺改进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丝电弧增材制造 功能梯度材料 熵合金 金属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熵合金及其他高熵材料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34
14
作者 王晓鹏 孔凡涛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9,共19页
高熵材料是一类由多种元素以等摩尔比或近等摩尔比组成的新型多主元材料,打破了传统的材料设计理念。 高熵材料以其独特的晶体结构特征,表现出许多不同于传统材料的组织和性能特点。目前国内外已经研发出多种 高熵材料,在力学、物理和... 高熵材料是一类由多种元素以等摩尔比或近等摩尔比组成的新型多主元材料,打破了传统的材料设计理念。 高熵材料以其独特的晶体结构特征,表现出许多不同于传统材料的组织和性能特点。目前国内外已经研发出多种 高熵材料,在力学、物理和化学性能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在很多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已经成为国际材料 学术界的重要研究热点之一。本文从高熵材料的设计理念出发,主要综述了高熵合金、高熵陶瓷、高熵金属间化合 物等高熵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总结了不同高熵材料的结构特征、组织性能及强化机制,并对高熵材料的发展趋势 进行了展望。高通量计算与制备将成为设计这类多主元材料的重要快捷手段,随着材料的进步,高熵材料成形加 工技术必将快速发展以满足其多元化应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熵材料 熵合金 显微组织 性能 金属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相AlCrNiCuSi_(x)激光熔覆涂层设计及其减摩耐磨特性研究
15
作者 黄华 尹存宏 +2 位作者 吴家柱 张大斌 刘西霞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52-163,203,共13页
目的研究不同Si含量对AlCrNiCuSi_(x)激光熔覆涂层组织结构及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规律,为提高Ti-6Al-4V合金表面的摩擦磨损性能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基于价电子浓度和混合焓相结构形成理论,设计AlCrNiCuSi_(x)高熵合金涂层。将金属粉末按照... 目的研究不同Si含量对AlCrNiCuSi_(x)激光熔覆涂层组织结构及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规律,为提高Ti-6Al-4V合金表面的摩擦磨损性能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基于价电子浓度和混合焓相结构形成理论,设计AlCrNiCuSi_(x)高熵合金涂层。将金属粉末按照AlCrNiCuSi_(x)(x为0、0.1、0.3、0.5)实验设计的物质的量之比混合,并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制备涂层。采用具有能谱和EBSD模块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及X射线衍射仪对涂层的组织进行分析,利用显微硬度计测试涂层截面的显微硬度分布,并使用多功能摩擦磨损实验机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测试表征涂层的摩擦磨损特性。结果Si0涂层含有BCC1、BCC2、FCC相,Si元素的添加使得Si0.1涂层中的Cr、Cu元素逐渐溶解,同时涂层晶界处开始析出Cr_(3)Si相,分布不均匀;Si0.3涂层的Cr_(3)Si相和富Cu相变得十分细小而弥散,组织变得致密;Si0.5涂层中Ti的溶解量增加,在基体相中析出了大量的Cr_(3)SiTi_(2)相。AlCrNiCuSi_(x)涂层的最高平均显微硬度为683.07HV0.5,最低平均摩擦因数为0.3253,最低磨损率为6.761×10^(−6)mm^(3)/(N·m)。结论加入适量的Si能够明显提高涂层的显微硬度和耐磨性。然而,加入过量的Si会导致涂层中金属间化合物偏析和长大,从而降低涂层的性能。Si0.3涂层具有最佳的耐磨性能,其主要磨损机制为氧化磨损和轻微的磨粒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AlCrNiCuSi_(x)熵合金涂层 三相组织 金属化合物 摩擦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CoCrFeNiV高熵合金涂层制备及力学性能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楠楠 郝德喜 +2 位作者 马永亮 金冰倩 李德元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41-645,共5页
为了加强机械零部件的表面耐磨防护,采用等离子喷涂后激光重熔方法在Q235钢基体上制备了不同V含量的AlCoCrFeNiV_(X)高熵合金涂层,测试了涂层的硬度和耐磨性.结果表明:合金涂层呈现出典型的枝晶和枝晶间组织,且在枝晶间组织附近出现了条... 为了加强机械零部件的表面耐磨防护,采用等离子喷涂后激光重熔方法在Q235钢基体上制备了不同V含量的AlCoCrFeNiV_(X)高熵合金涂层,测试了涂层的硬度和耐磨性.结果表明:合金涂层呈现出典型的枝晶和枝晶间组织,且在枝晶间组织附近出现了条状CrV相;V含量较低时,合金涂层为FCC+BCC双相结构;随着V含量的增加,合金涂层转变为单相BCC结构;在V含量升高的同时,合金涂层的硬度和耐磨性都随之提高;当V摩尔值为1.0时,涂层平均硬度达到了627.43 HV,此时涂层磨损失重最小,磨损机制表现为磨料磨损以及轻微氧化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喷涂 激光重熔 熵合金 CrV相 金属化合物 晶格畸变 磨料磨损 氧化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火温度对Al_(x)Ti_(x)Ni_(x)CoCrCu_(0.5)FeMo高熵合金涂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黄元盛 温立哲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2-46,共5页
在40Cr钢表面激光熔覆Al_(x)Ti_(x)Ni_(x)CoCrCu_(0.5)FeMo(x=4,5,6,7,8,9,物质的量比)高熵合金涂层,并进行300~900℃退火处理,研究了退火温度对涂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未退火及300℃退火处理的高熵合金涂层均为单一的体心立方... 在40Cr钢表面激光熔覆Al_(x)Ti_(x)Ni_(x)CoCrCu_(0.5)FeMo(x=4,5,6,7,8,9,物质的量比)高熵合金涂层,并进行300~900℃退火处理,研究了退火温度对涂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未退火及300℃退火处理的高熵合金涂层均为单一的体心立方(BCC)相结构,500~900℃退火后合金涂层中生成类AlTi结构金属间化合物相;当退火温度升高至500℃时,晶内耐腐蚀性变差,且涂层耐腐蚀性随退火温度升高而下降;随着退火温度升高,高熵合金涂层的硬度呈先下降后升高再下降的趋势,700℃退火处理的Al_(4)Ti_(4)Ni_(4)CoCrCu_(0.5)FeMo合金硬度最大,为1 019 H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熵合金 显微组织 金属化合物 硬度 耐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铈与钢中低熔点金属铅的作用研究
18
作者 魏可媛 张金柱 邓海亮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15-17,共3页
通过熔渗实验研究了铈与铅在钢中的作用机理。OM、EPMA和XRD分析表明,Ce与Pb在钢中有较强的化学亲和力,易形成CePb和Ce5Pb3高熔点金属间化合物,从而改善和消除杂质元素铅对钢性能的危害;采用Miedema模型计算Ce-Pb固态合金的生成焓,从热... 通过熔渗实验研究了铈与铅在钢中的作用机理。OM、EPMA和XRD分析表明,Ce与Pb在钢中有较强的化学亲和力,易形成CePb和Ce5Pb3高熔点金属间化合物,从而改善和消除杂质元素铅对钢性能的危害;采用Miedema模型计算Ce-Pb固态合金的生成焓,从热力学上证明了实验分析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熔点金属化合物 Ce5Pb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熵合金粉末对铝钢激光点焊接头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肖睿 杨瑾 +2 位作者 刘红兵 赵一璇 邓沛然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22年第6期1-5,共5页
通过设计高熵合金铺粉厚度,研究了高熵合金粉末对铝钢激光点焊接头的力学性能影响,对铝/钢激光铺粉深熔点焊接头的力学性能、金属间化合物以及断裂行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添加HEAs粉末的接头与未添加粉末的相比,力学性能得到了明显... 通过设计高熵合金铺粉厚度,研究了高熵合金粉末对铝钢激光点焊接头的力学性能影响,对铝/钢激光铺粉深熔点焊接头的力学性能、金属间化合物以及断裂行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添加HEAs粉末的接头与未添加粉末的相比,力学性能得到了明显增强。平均拉伸载荷随铺粉厚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铺粉深度为0.3 mm时,接头平均拉伸断裂载荷达到最大值为1580 N。粉末的添加吸收了大量热输入,使得焊缝处生成了锥形熔化区,实现了冶金结合和机械联锁的双重耦合,提高接头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深熔点焊 熵合金 金属化合物 机械性能 拉伸载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度Mg合金制造技术
20
作者 范爱国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1-71,共1页
日本专利JP2006 176802公布了一种通过氢化一脱氢固相反应来制备高强度Mg合金材料的技术。其主要制备工序是:在氢气氛条件下对Mg-Y金属间化合物合金(Mg24Y5、Mg2Y或MgY)、Mg和Zn的混合物进行球磨加工,直至Mg被完全氢化;对生成的氢... 日本专利JP2006 176802公布了一种通过氢化一脱氢固相反应来制备高强度Mg合金材料的技术。其主要制备工序是:在氢气氛条件下对Mg-Y金属间化合物合金(Mg24Y5、Mg2Y或MgY)、Mg和Zn的混合物进行球磨加工,直至Mg被完全氢化;对生成的氢化物进行脱氢处理(脱氢温度不超过400℃);模压成型;烧结。采用该技术制备的Mg合金具有较高的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技术 MG合金 强度 脱氢处理 金属化合物 制备工序 日本专利 合金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