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钛渣添加量对Al_(2)O_(3)-SiC-C浇注料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邹泽辉 童胜利 朱子云 《耐火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6-81,共6页
为了进一步改善高炉出铁沟用Al_(2)O_(3)-SiC-C浇注料的性能,以棕刚玉、碳化硅、球沥青等为主要原料,高钛渣为添加剂,制备了Al_(2)O_(3)-SiC-C浇注料。研究了高钛渣添加量(加入质量分数分别为0、1%、2%、3%和4%)和热处理温度(1 200和1 ... 为了进一步改善高炉出铁沟用Al_(2)O_(3)-SiC-C浇注料的性能,以棕刚玉、碳化硅、球沥青等为主要原料,高钛渣为添加剂,制备了Al_(2)O_(3)-SiC-C浇注料。研究了高钛渣添加量(加入质量分数分别为0、1%、2%、3%和4%)和热处理温度(1 200和1 500℃保温3 h)对浇注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相较于1 200℃,经1 500℃保温3 h热处理后,试样中生成TiC,同时烧结状态得到改善,试样性能得到提升;2)高钛渣的引入促进了试样的烧结,随着高钛渣添加量的增加,试样的体积密度、常温抗折强度、常温耐压强度、抗氧化性和抗渣侵蚀性均先提升后下降;3)当高钛渣添加量为3%(w)时,经1 500℃保温3 h后,试样的综合性能最佳,其体积密度、显气孔率、常温抗折强度和常温耐压强度分别为2.97 g·cm^(-3)、17.6%、7.4 MPa和45.7 MPa,抗氧化性和抗渣侵蚀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_(2)o_(3)-SiC-C浇注料 钛渣 抗氧化性 抗渣侵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Al_(2)O_(3)型高炉渣系脱硫速度及铁水残硫量预测 被引量:2
2
作者 张保志 郑海燕 +3 位作者 丁亚强 周先润 马腾飞 沈峰满 《材料与冶金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0-37,共8页
为了研究高Al_(2)O_(3)型高炉渣系的脱硫行为,依据1 500℃条件下的黏度测定试验和脱硫试验结果并结合拉曼光谱分析,探讨了高Al_(2)O_(3)型高炉渣系成分碱度、镁铝比、Al_(2)O_(3)含量对炉渣黏度、铁水残硫量和脱硫速度的影响及制约关系... 为了研究高Al_(2)O_(3)型高炉渣系的脱硫行为,依据1 500℃条件下的黏度测定试验和脱硫试验结果并结合拉曼光谱分析,探讨了高Al_(2)O_(3)型高炉渣系成分碱度、镁铝比、Al_(2)O_(3)含量对炉渣黏度、铁水残硫量和脱硫速度的影响及制约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炉渣的脱硫速度与炉渣的黏度和成分均有关;随着炉渣黏度的增大,脱硫速度减慢;随着炉渣碱度和镁铝比的增加,SiO_(4)^(4-)和AlO_(4)^(5-)四面体结构发生解聚反应,炉渣结构简单化,表现为黏度降低、脱硫速度增加;随着Al_(2)O_(3)含量的增加,SiO_(4)^(4-)和AlO_(4)^(5-)四面体结构发生聚合反应,且炉渣中更易生成高熔点化合物(镁铝尖晶石),炉渣结构变复杂,表现为黏度增加、脱硫速度降低;确定了铁水残硫量与炉渣的成分和黏度之间的关系式,可较好地预测铁水残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_(2)o_(3)炉渣 黏度 铁水残硫量 脱硫速度 拉曼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制备Al_(2)O_(3)-SiO_(2)气凝胶及其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张皇帅 朱震庭 +3 位作者 杨子豪 陈哲 马毓 张航 《耐火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9-154,共6页
综述了近年来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Al_(2)O_(3)-SiO_(2)气凝胶的多种工艺研究进展,深入分析气凝胶的干燥方法和Al、Si物质的量比对气凝胶在极端高温下热稳定性的影响,以及复合材料中增强相的掺杂策略,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关键词 al_(2)o_(3)-Sio_(2)气凝胶 温热稳定性 溶胶-凝胶法 温相变 复合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Al_(2)O_(3)对炉渣性能的影响及670m^(3)高炉应对实践
4
作者 张明星 吴磊 杜屏 《炼铁》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3-56,共4页
利用正交试验、四元相图及等黏度图等热力学工具,研究了Al_(2)O_(3)升高对炉渣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炉渣Al_(2)O_(3)在15%~17%,碱度为R_(2)、镁铝比为MA时Al_(2)O_(3)每升高1%,通过降低碱度△R_(2)'=0.2385-0.1454R_(2),可... 利用正交试验、四元相图及等黏度图等热力学工具,研究了Al_(2)O_(3)升高对炉渣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炉渣Al_(2)O_(3)在15%~17%,碱度为R_(2)、镁铝比为MA时Al_(2)O_(3)每升高1%,通过降低碱度△R_(2)'=0.2385-0.1454R_(2),可以保持炉渣熔化性温度稳定,通过提高镁铝比△MA=0.2454MA-0.0811,可以保证1500℃的黏度稳定。基于上述结果,某厂670m^(3)高炉在炉渣Al_(2)O_(3)由15%最高升至16.63%的过程中,通过合理调整碱度、镁铝比,实现了高炉利用系数的小幅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炉渣 al_(2)o_(3) 镁铝比 碱度 熔化性温度 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Mo/Al_(2)O_(3)-TiO_(2)高芳烃催化油浆选择性加氢催化剂的实验研究
5
作者 张孔远 李永浩 +3 位作者 吴建民 何金康 马亮 刘晨光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72-1283,共12页
以氢氧化铝干胶和偏钛酸为主要原料制备Al_(2)O_(3)-TiO_(2)载体,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不同TiO_(2)含量的CoMo/Al_(2)O_(3)-TiO_(2)催化剂,采用BET、XRD、TPD、Py-IR、XPS、HRTEM等方法对所制备的催化剂进行表征,并以高芳烃催化油浆为原... 以氢氧化铝干胶和偏钛酸为主要原料制备Al_(2)O_(3)-TiO_(2)载体,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不同TiO_(2)含量的CoMo/Al_(2)O_(3)-TiO_(2)催化剂,采用BET、XRD、TPD、Py-IR、XPS、HRTEM等方法对所制备的催化剂进行表征,并以高芳烃催化油浆为原料,采用100 mL固定床评价装置对催化剂进行选择性加氢脱硫活性评价。结果表明:所制备的CoMo/Al_(2)O_(3)-TiO_(2)催化剂同时存有γ和δ相Al_(2)O_(3)、锐钛矿和金红石相的TiO_(2);随着TiO_(2)含量的增加,CoMo/Al_(2)O_(3)-TiO_(2)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降低,平均孔径增加;催化剂表面既有Lewis(L)酸又有Bronsted(B)酸,含TiO_(2)催化剂的总酸量随着TiO_(2)含量的增加逐渐增多,B酸基本没有变化;随着TiO_(2)含量的增加,硫化态CoMo/Al_(2)O_(3)-TiO_(2)催化剂的硫化度和CoMoS相占比增大,催化剂表面MoS_(2)片层平均堆垛层数增加。TiO_(2)质量分数为10%时,CoMo/Al_(2)O_(3)-TiO_(2)催化剂高芳烃催化油浆加氢脱硫选择性因子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状焦 芳烃催化油浆 CoMo/al_(2)o_(3)-Tio_(2)催化剂 选择性加氢脱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负载量Cu_(1)/Al_(2)O_(3)单原子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对AP热分解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郭腾龙 唐南方 +2 位作者 王庭鹏 张箭 徐德祝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811-818,I0005,共9页
为了提高高氯酸铵(AP)的热分解性能,采用蒸发诱导自组装的方法制备了Cu_(1)/Al_(2)O_(3)单原子催化剂。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ICP⁃OES)、透射电镜(TEM)、X射线吸收光谱(XAS)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催化剂... 为了提高高氯酸铵(AP)的热分解性能,采用蒸发诱导自组装的方法制备了Cu_(1)/Al_(2)O_(3)单原子催化剂。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ICP⁃OES)、透射电镜(TEM)、X射线吸收光谱(XAS)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催化剂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热重分析法(TG)研究了其对AP热分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性金属铜以Cu—O键形式稳定在载体表面,呈现均匀的单原子分散状态,Cu负载量高达8.7%质量分数;当Cu_(1)/Al_(2)O_(3)单原子催化剂用量为质量分数5%时,AP的高温分解峰温为319℃,与纯AP相比提前了85℃,催化效果明显优于前驱体Cu(NO_(3))_(2)·3H_(2)O以及常见的nano⁃CuO催化剂,表明Cu_(1)/Al_(2)O_(3)单原子催化剂对AP的热分解具有优异的催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载量 单原子催化 Cu_(1)/al_(2)o_(3) 氯酸铵 热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料种类对铁水包用Al_(2) O_(3)-SiC-C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高东升 聂建华 +2 位作者 蔡曼菲 梁永和 张晓存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24,共6页
骨料作为耐火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材料的各项性能。分别以粒度均为5~3、3~1和≤1 mm的高铝矾土、电熔棕刚玉、板状刚玉为骨料,以电熔白刚玉(≤0.045 mm)、SiC(≤0.075 mm)、活性α-Al_(2)O_(3)微粉(≤0.045 mm)和鳞片石墨(≤0.15 ... 骨料作为耐火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材料的各项性能。分别以粒度均为5~3、3~1和≤1 mm的高铝矾土、电熔棕刚玉、板状刚玉为骨料,以电熔白刚玉(≤0.045 mm)、SiC(≤0.075 mm)、活性α-Al_(2)O_(3)微粉(≤0.045 mm)和鳞片石墨(≤0.15 mm)等为基质,以热固性酚醛树脂为结合剂制备了Al_(2)O_(3)-SiC-C砖,研究了骨料种类(高铝矾土、电熔棕刚玉、板状刚玉)对Al_(2)O_(3)-SiC-C砖常温力学性能、高温力学性能和抗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板状刚玉为骨料时,由于其较高的致密度和较低的杂质含量,使得Al_(2)O_(3)-SiC-C砖具有最优的高温力学性能和抗渣性能;以高铝矾土为骨料时,由于其较高的气孔率和杂质含量,导致试样高温力学性能和抗渣性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矾土 电熔棕刚玉 板状刚玉 al_(2)o_(3)-SiC-C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bMoWTa-Al_(2)O_(3)固体润滑复合材料的宽温域摩擦磨损性能
8
作者 裴旭辉 杜银 +2 位作者 王瀚铭 胡明川 王海丰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124,共14页
通过高能球磨和放电等离子烧结方法制备了新型NbMoWTa难熔高熵合金基固体润滑复合材料。系统研究了纳米Al_(2)O_(3)作为固体润滑剂对NbMoWTa难熔高熵合金宽温域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Al_(2)O_(3)颗粒在具有BCC结构的NbMoWTa... 通过高能球磨和放电等离子烧结方法制备了新型NbMoWTa难熔高熵合金基固体润滑复合材料。系统研究了纳米Al_(2)O_(3)作为固体润滑剂对NbMoWTa难熔高熵合金宽温域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Al_(2)O_(3)颗粒在具有BCC结构的NbMoWTa难熔高熵合金基体相晶界和晶内均匀分散,强烈的弥散强化显著提升了NbMoWTa的显微硬度。纳米Al_(2)O_(3)颗粒在室温至800℃范围内降低摩擦因数和磨损方面有显著作用。室温下,由于复合材料的显微硬度显著提升,添加足量的纳米Al_(2)O_(3)实现了复合材料耐磨性的提升。在中高温下,复合材料表面形成的连续致密氧化摩擦层对提升摩擦学性能起着关键作用。纳米Al_(2)O_(3)颗粒协助氧化摩擦层承载更大的载荷,提高其致密性及稳定性,从而更有效地保护基体。此外,在800℃下纳米Al_(2)O_(3)颗粒的存在能够抑制MoO_(3)的过度挥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熔熵合金 固体润滑复合材料 氧化摩擦层 纳米al_(2)o_(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O-SiO_(2)-MgO-Al_(2)O_(3)四元渣系Al2O3活度预测模型 被引量:3
9
作者 郭永春 郑海燕 +1 位作者 胡心光 沈峰满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52-657,共6页
高炉渣系各组元活度对高炉冶炼和产品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基于分子-离子共存理论,建立CaO-SiO 2-MgO-Al2O3四元渣系Al2O3活度预测模型;结合试验测定值对其进行验证与修正,最终建立了修正的CaO-SiO 2-MgO-Al2O3四元渣系Al2O3活度预... 高炉渣系各组元活度对高炉冶炼和产品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基于分子-离子共存理论,建立CaO-SiO 2-MgO-Al2O3四元渣系Al2O3活度预测模型;结合试验测定值对其进行验证与修正,最终建立了修正的CaO-SiO 2-MgO-Al2O3四元渣系Al2O3活度预测模型;同时,依据模型计算结果探究R(w(CaO)/w(SiO2)),w(MgO)/w(Al2O3)和w(Al2O3)对Al2O3活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修正后的CaO-SiO 2-MgO-Al2O3四元渣系Al2O3活度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能够很好地预测熔渣Al2O3活度;当w(MgO)/w(Al2O3)=0.40,w(Al2O3)=20%时,随着R增加,Al2O3活度逐渐减小;当R=1.25,w(Al2O3)=20%时,随着w(MgO)/w(Al2O3)增加,Al2O3活度逐渐减小;当w(MgO)/w(Al2O3)=0.40,R=1.25时,随着w(Al2O3)增加,Al2O3活度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离子共存理论 质量浓度 炉渣 预测模 al_(2)o_(3)活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锈钢冶炼用铁水包Al_(2)O_(3)-SiC-C内衬砖的性能与侵蚀机理 被引量:1
10
作者 程艳俏 赵惠忠 +3 位作者 潘料庭 余俊 谈利强 刘丛平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29-337,共9页
铁水包内衬材料长期服役于间隔周期较长的高、低温交替环境,极易发生剥落与侵蚀损毁。为了探索影响铁水包内衬材料使用寿命的主要因素,对市面上四种铁水包Al_(2)O_(3)-SiC-C内衬砖的化学成分、物相组成、物理性能和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 铁水包内衬材料长期服役于间隔周期较长的高、低温交替环境,极易发生剥落与侵蚀损毁。为了探索影响铁水包内衬材料使用寿命的主要因素,对市面上四种铁水包Al_(2)O_(3)-SiC-C内衬砖的化学成分、物相组成、物理性能和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并以高炉渣为侵蚀介质,重点研究了不锈钢冶炼用铁水包Al_(2)O_(3)-SiC-C内衬砖的侵蚀机理。结果表明:铁水包Al_(2)O_(3)-SiC-C内衬砖中Al_(2)O_(3)含量越高,高温下制品的液相量越低,越有利于提高耐火砖的高温力学性能;随着含碳量的增加,铁水包Al_(2)O_(3)-SiC-C内衬砖的抗渣性得到明显改善,但抗氧化性及高温抗折强度呈下降趋势;高炉渣中CaO、MgO向耐火砖中渗透,与耐火砖中的Al_(2)O_(3)、SiO 2发生反应形成高熔点的镁铝尖晶石及低熔点的钙长石等,生成的低熔相会加剧耐火砖的侵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锈钢冶炼 铁水包 al_(2)o_(3)-SiC-C内衬砖 炉渣 抗渣性 抗氧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F_(3)掺杂对LiNi_(0.88)Co_(0.10)Al_(0.02)O_(2)单晶正极材料电性能的影响
11
作者 裴东 周双双 +1 位作者 李文升 许国峰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105-1107,共3页
采用固相烧结方法制备出YF_(3)掺杂的LiNi_(0.88)Co_(0.10)Al_(0.02)O_(2)高镍单晶三元材料,研究了Y、F阴阳离子共掺杂不同掺杂量对单晶形貌及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掺杂YF_(3)后显著提升了材料的比容量、倍率性能及循环性能。与未掺... 采用固相烧结方法制备出YF_(3)掺杂的LiNi_(0.88)Co_(0.10)Al_(0.02)O_(2)高镍单晶三元材料,研究了Y、F阴阳离子共掺杂不同掺杂量对单晶形貌及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掺杂YF_(3)后显著提升了材料的比容量、倍率性能及循环性能。与未掺杂的样品相比,YF_(3)掺杂量为0.5%时,材料电性能最佳,首次放电比容量由未掺杂样品的192 mAh/g提升至198.99 mAh/g,3 C/0.2 C容量保持率由79.29%提升至90.97%,循环50圈后材料的容量保持率由92.88%提升至9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单晶正极材料 LiNi_(0.88)Co_(0.10)al_(0.02)o_(2) YF_(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_(2)O_(3)含量对玻璃熔体黏度和熔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艺慈 王一帆 +3 位作者 王瑞鑫 赵凤光 柴轶凡 罗果萍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518-2523,2541,共7页
为了保证玻璃液顺利浇注成型,并为高炉渣和铬铁合金渣协同制备CaO-MgO-Al_(2)O_(3)-SiO_(2)-Cr_(2)O_(3)体系建筑微晶玻璃提供基础的工艺技术参数,采用FactSage7.1热力学软件绘制CaO-MgO-Al_(2)O_(3)-SiO_(2)-Cr_(2)O_(3)玻璃体系的五... 为了保证玻璃液顺利浇注成型,并为高炉渣和铬铁合金渣协同制备CaO-MgO-Al_(2)O_(3)-SiO_(2)-Cr_(2)O_(3)体系建筑微晶玻璃提供基础的工艺技术参数,采用FactSage7.1热力学软件绘制CaO-MgO-Al_(2)O_(3)-SiO_(2)-Cr_(2)O_(3)玻璃体系的五元相图,并通过试验探究基础玻璃熔体的黏度和熔化特性。结果表明,在FactSage7.1绘制的相图中,随着Cr_(2)O_(3)含量的增加,相图的液相区范围不断缩小,表明玻璃的进一步熔化受到阻碍。晶核剂Cr_(2)O_(3)的质量分数由0.85%增加到2.05%的过程中,玻璃熔体黏度逐渐减小,熔化性温度逐渐升高,在采用熔融法制备CaO-MgO-Al_(2)O_(3)-SiO_(2)-Cr_(2)O_(3)体系基础玻璃时应使熔融温度高于1469℃。Cr_(2)O_(3)含量增加会使基础玻璃熔化温度升高,具体表现为各组试样的软化温度、半球温度和流动温度均不断升高,因此应尽量降低基础玻璃原料配比中Cr_(2)O_(3)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微晶玻璃 Cr_(2)o_(3) 黏度 熔化特性 炉渣 铬铁合金渣 FactSage热力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道激光熔覆高熵合金工艺优化及复合涂层耐冲蚀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魏新龙 戴凡昌 +2 位作者 付二广 班傲林 张超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97-203,共7页
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在0Cr13Ni5Mo水电用不锈钢表面制备了陶瓷增强高熵合金涂层。以显微硬度和稀释率作为指标,设计了三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确定了单道最佳熔覆工艺为激光功率2500 W、扫描速度200 mm/min、送粉速度9.5 g/min。采用上述最... 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在0Cr13Ni5Mo水电用不锈钢表面制备了陶瓷增强高熵合金涂层。以显微硬度和稀释率作为指标,设计了三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确定了单道最佳熔覆工艺为激光功率2500 W、扫描速度200 mm/min、送粉速度9.5 g/min。采用上述最佳工艺参数,并选择50%搭接率,制备了AlCoCrFeNi-1%Ni(质量分数,下同)包Al_(2)O_(3)复合涂层,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显微硬度仪等分析表征复合涂层的微观组织、物相和显微硬度。通过射流式冲蚀试验装置研究850℃、保温2 h热处理对复合涂层耐冲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处理后复合涂层微观组织未发生相变,复合涂层依然由体心立方结构(BCC)的单相固溶体相所组成,但晶粒尺寸显著细化。高熵合金-1%Ni包Al_(2)O_(3)复合涂层的显微硬度从热处理前的504HV 0.3提高到545HV 0.3。当冲蚀时间为30 min时,热处理前后涂层的质量损失分别为63.5 mg和50.5 mg,当冲蚀时间为120 min时,热处理前后涂层的质量损失分别为178.5 mg和146.9 mg,热处理后的复合涂层表现出更好的耐冲蚀性。热处理后,涂层在低冲蚀角度下由液、固双相流微切削作用的“犁沟”形貌为主,随着冲蚀角度的提高,涂层表面从单一“犁沟”形貌渐变为微切削和冲击破碎协同作用的“犁沟”“唇片”“凹坑”的复合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熵合金 Ni包al_(2)o_(3) 正交实验 耐冲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生氧化铝颗粒增强高熵复合涂层的制备及其减摩性能的研究
14
作者 唐秋逸 纪秀林 +2 位作者 段峻 王辉 张映桃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18-225,242,共9页
目的研究铝含量对内生氧化铝颗粒增强高熵复合涂层的组织结构及其摩擦学性能的影响。方法在激光熔覆过程中,利用铝热反应将金属氧化物还原,并沉积在Q235钢表面,制备内生Al_(2)O_(3)陶瓷颗粒增强的Al_(x)CoCrFeNi(x=0,0.3,1,1.5,2)高熵... 目的研究铝含量对内生氧化铝颗粒增强高熵复合涂层的组织结构及其摩擦学性能的影响。方法在激光熔覆过程中,利用铝热反应将金属氧化物还原,并沉积在Q235钢表面,制备内生Al_(2)O_(3)陶瓷颗粒增强的Al_(x)CoCrFeNi(x=0,0.3,1,1.5,2)高熵复合涂层。通过XRD、SEM、EDS、XPS、RAMAN及摩擦磨损测试仪等检测方法,研究高熵复合涂层的组织结构及其摩擦学性能。结果涂层中含有大量弥散分布的纳米级Al_(2)O_(3)陶瓷颗粒。随着Al含量的增加,高熵复合涂层逐渐由FCC与BCC共存的形式转变为单相BCC的显微组织。同时,载荷为10 N时,高熵复合涂层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均随着Al含量的上升而下降。Al_(2)CoCrFeNi具有最低的平均滑动摩擦系数(0.15)和最低的磨损率(1.01×10^(–6) mm^(3)/(N·m)),分别为Q235钢基体的1/4和1/38。当Al_(x)CoCrFeNi系涂层中,当x增加至2时,磨痕表面的逐层剥落现象消失。涂层的主要磨损形式由氧化磨损和疲劳磨损转变为轻微的磨粒磨损。载荷为20 N时,Al_(2)CoCrFeNi涂层的平均摩擦系数上升至0.325。结论增加复合涂层中Al元素的含量可以稳定BCC相,并细化组织。同时,过量Al元素有抑制Fe元素氧化、降低摩擦表面Fe_(2)O_(3)含量、提高Fe_(3)O_(4)含量的作用,从而显著降低复合涂层的摩擦系数,并提高其减摩和耐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熵复合涂层 al_(2)o_(3) 耐磨性 摩擦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贫化过程铜熔渣型变化对炉衬侵蚀的特性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杨 胡建杭 王华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02-509,共8页
Al_(2)O_(3)和MgO构成的耐火材料已被广泛运用到铜冶炼生产中。但由于熔池熔炼过程中高温及熔渣特性,耐火材料易被侵蚀和老化,尤其是耐火材料与铜熔渣直接接触处。本实验研究了Al_(2)O_(3)坩埚和30%MgO-65%SiO_(2)-5%Al_(2)O_(3)坩埚对... Al_(2)O_(3)和MgO构成的耐火材料已被广泛运用到铜冶炼生产中。但由于熔池熔炼过程中高温及熔渣特性,耐火材料易被侵蚀和老化,尤其是耐火材料与铜熔渣直接接触处。本实验研究了Al_(2)O_(3)坩埚和30%MgO-65%SiO_(2)-5%Al_(2)O_(3)坩埚对炉渣的抗侵蚀能力,探究了熔渣中碱度、Al_(2)O_(3)含量对耐火材料侵蚀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渣中金属夹杂物是引起耐火材料侵蚀加剧的关键因素,可利用浮选的金属夹杂物的变化量来表征侵蚀程度。随着铜熔渣碱度由0.605升高到0.706,单位时间内的侵蚀速率P_(Q)从11.198%降至1.637%;随着铜熔渣中Al_(2)O_(3)含量由4.17wt%升高到6.1wt%,P_(Q)从9.08%降至1.057%,Al_(2)O_(3)耐火材料对铜熔渣表现出的耐侵蚀能力要比MgO-SiO_(2)-Al_(2)O_(3)耐火材料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熔渣贫化 Mgo-Sio_(2)-al_(2)o_(3)坩埚 al_(2)o_(3)坩埚 侵蚀行为 熔点难熔物相沉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