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临床分离高黏液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及基因组特征分析
1
作者 李兵兵 陈大伟 +5 位作者 刘靓 孙敏 李双姝 李洁 杨鹏飞 邢亚东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3-120,共8页
目的分析临床分离高黏液肺炎克雷伯菌(hmKp)的耐药情况及基因组特征。方法收集2019—2023年分离自淮安市国家致病菌识别网哨点医院临床标本的肺炎克雷伯菌,使用VITEK 2 Compact对菌株进行鉴定,拉丝试验判断黏液表型,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h... 目的分析临床分离高黏液肺炎克雷伯菌(hmKp)的耐药情况及基因组特征。方法收集2019—2023年分离自淮安市国家致病菌识别网哨点医院临床标本的肺炎克雷伯菌,使用VITEK 2 Compact对菌株进行鉴定,拉丝试验判断黏液表型,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hmKp的耐药性。应用全基因组测序技术进行分子分型,并对菌株携带的毒力和耐药基因进行注释。结果共收集hmKp 60株,主要分离自痰标本(33.33%)和血标本(28.33%)。60株菌株基因组平均大小为5.6 Mb,平均GC含量为57.09%。多位点序列分型(ST)显示,有28种ST型,优势ST型为ST11(11.67%)、ST15(11.67%)和ST412(10.00%)。核心基因组多位点序列分型(cgMLST)分析发现,部分菌株高度同源,未发现暴发菌株。多重耐药菌株占60.00%,耐亚胺培南菌株占28.33%。共携带64种耐药基因,其中84.38%的耐药基因位于可移动原件上,磷霉素相关耐药基因、超广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相关耐药基因在菌株中携带率较高,分别为100%、98.33%。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blaKPC-2,21.67%由ST11、ST1和ST15菌株携带;blaNDM-5基因3.33%由ST76菌株携带。共携带101种毒力基因,其中Colibactin和Ⅵ型分泌系统相关毒力基因种类最多。所有菌株均携带荚膜合成调节相关基因(rcsA、rcsB)、外排泵相关基因(acrA、acrB)和肠杆菌素相关基因(entABCEF、fepABCDFG、fes)。结论淮安地区临床分离的hmKp呈现多重耐药,优势ST型为ST11、ST15和ST412,携带多种能够进行水平转移的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应加强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黏液肺炎克雷伯菌 耐药性 耐药基因 毒力基因 全基因组测序 毒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青霉烯耐药高黏液肺炎克雷伯菌K2-ST375中前噬菌体的诱导及环化结构分析
2
作者 刘和兰 陈泽慧 +3 位作者 李明哲 周永雯 黎瑞 王勇祥 《生物技术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64-274,共11页
【目的】分析和研究临床碳青霉烯耐药高黏液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resistant hypermucoviscous Klebsiella pneumoniae,CR-HMKP)K2-ST375中前噬菌体的分布、可诱导前噬菌体的遗传结构及其编码基因特征,为深入研究CR-HMKP中前噬菌体... 【目的】分析和研究临床碳青霉烯耐药高黏液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resistant hypermucoviscous Klebsiella pneumoniae,CR-HMKP)K2-ST375中前噬菌体的分布、可诱导前噬菌体的遗传结构及其编码基因特征,为深入研究CR-HMKP中前噬菌体的生物学功能奠定重要基础。【方法】利用Prophage Hunter预测CR-HMKP K2-ST375中前噬菌体的分布,使用丝裂霉素C对前噬菌体进行诱导并通过环化引物进行验证。综合运用RAST等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可诱导前噬菌体Prophage-4进行基因注释并对其编码的内溶素理化性质、结构特征及遗传信息进行分析。【结果】Prophage Hunter预测结果表明,CR-HMKP K2-ST375染色体上携带Prophage-1-Prophage-4共4个前噬菌体。经丝裂霉素C诱导,Prophage-4可从宿主染色体上剪切下来形成环化结构。序列分析结果表明,Prophage-4与宿主染色体存在40 bp同源重复序列。基因注释结果表明,Prophage-4的编码基因主要参与噬菌体结构和组装、DNA复制和调控、溶源周期以及裂解等生物学功能。Prophage-4编码的内溶素与肠杆菌科噬菌体P21的内溶素蛋白具有相同的保守结构域;在遗传进化上,二者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显示,Prophage-4与克雷伯菌烈性噬菌体BUCT541位于同一进化分支,表明Prophage-4具有潜在的裂解能力。【结论】临床CR-HMKP K2-ST375中携带的Prophage-4经丝裂霉素C诱导,在40 bp同源重复序列介导下从宿主菌染色体上剪切下来形成环化结构;其编码的内溶素与噬菌体P21编码的内溶素蛋白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青霉烯耐药高黏液肺炎克雷伯菌 前噬 诱导 环化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牛乳中高黏液型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毒力及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慧 高茂桉 孙晓红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654-2664,共11页
【目的】评估分离自生牛乳及其环境中高黏液型肺炎克雷伯菌(hypermucoviscous Klebsiella pneumoniae,hmKP)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及耐药毒力风险,对其可能引起的潜在风险提出警示,进而为肺炎克雷伯菌(KP)的科学防治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目的】评估分离自生牛乳及其环境中高黏液型肺炎克雷伯菌(hypermucoviscous Klebsiella pneumoniae,hmKP)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及耐药毒力风险,对其可能引起的潜在风险提出警示,进而为肺炎克雷伯菌(KP)的科学防治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药敏纸片法鉴定32株hmKP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表型,以半定量结晶紫法检测其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并通过PCR对hmKP携带的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进行检测分析。【结果】从32株hmKP中共鉴定出ESBLs阴性菌株(non-ESBLs-KP)24株(占75.00%)、ESBLs阳性菌株(ESBLs-KP)8株(占25.00%),均可形成生物被膜,其中,10株具有强生物被膜形成能力,17株具有中等生物被膜形成能力,5株表现为弱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在10株具有强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hm KP中有7株来自生牛乳样本,且ESBLs-KP中具有强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菌株检出率(37.50%)高于non-ESBLs-KP中的检出率(29.17%)。所有hmKP至少携带4种以上的耐药基因,其耐药风险排序依次为四环素类=氨基糖苷类>β-内酰胺类>磺胺类>喹诺酮类>氯霉素类,其中ESBLs-KP均携带8种以上的耐药基因;32株hmKP共表现出30种基因谱类型,无明显的优势耐药基因谱类型。在32株hmKP中共检出wabG、fimH、mrkD、entB和ybtS等5种毒力基因,其中,wabG、entB、fimH和mrkD基因检出率均为100.00%,ybtS基因检出率为21.88%,未检出rmpA和iutA基因;存在2种毒力基因谱型(fimH-mrkD-wabG-entB和fimH-mrkD-wabG-entB-ybtS),二者的区别在于是否携带ybtS基因;虽然ESBLs-KP和non-ESBLs-KP间在毒力基因检出率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但ESBLs-KP中的ybtS基因检出率高于non-ESBLs-KP。【结论】生牛乳中hmKP存在高毒力和多重耐药风险,是临床KP感染的主要潜在来源,建议居民切勿直接饮用生牛乳,且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牛乳中hmKP的耐药及毒力监测,兼顾其分布规律,以便对其潜在风险进行精准防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牛乳 黏液肺炎克雷伯(hmKP) 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 耐药基因 毒力基因 生物被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黏液型肺炎克雷伯菌毒力基因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刘淑敏 杜艳 毕建蝶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72-677,共6页
目的分析临床分离的高黏液型肺炎克雷伯菌(hypermucoviscous Klebsiella pneumoniae,HMKP)的耐药性、毒力基因及其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防治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hypervirulent Klebsiella pneumoniae,HVKP)的克隆传播提供依据。方法... 目的分析临床分离的高黏液型肺炎克雷伯菌(hypermucoviscous Klebsiella pneumoniae,HMKP)的耐药性、毒力基因及其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防治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hypervirulent Klebsiella pneumoniae,HVKP)的克隆传播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拉丝试验收集非重复HMKP菌株。采用PCR检测毒力基因、荚膜血清型及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分别比较K1型和K2型菌株毒力基因携带模式的差异,以及毒力基因rmpA或rmpA2阳性组与阴性组毒力基因的携带情况。结果共收集HMKP菌株42株,标本来源以痰液为主(88.10%),主要的疾病分布为肿瘤(26.19%)、呼吸系统疾病(21.43%)、脑部疾病(21.43%)。荚膜血清型以K1(28.57%)和K2(33.33%)型为主,85.71%的菌株携带高毒力基因rmpA/rmpA2和iucA/iutA。MLST以ST23(21.43%)、ST86(19.05%)最常见。K1型和K2型有不同的毒力基因携带模式,K1型携带的毒力基因数多于K2型。rmpA或rmpA2阳性组的毒力基因rmpA2或rmpA、iucA、iutA携带率高于其阴性组(P<0.05)。结论本院HMKP以K1、K2荚膜血清型为主,ST型主要为ST23、ST86,85.71%的菌株为携带高毒力基因rmpA/rmpA2和iucA/iutA的HVK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液肺炎克雷伯 毒力基因 分子流行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