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频瞬变涡动反馈强迫对东亚/太平洋事件演变过程的作用 被引量:2
1
作者 施宁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87-1198,共12页
本文通过位势倾向方程研究了高频瞬变涡动反馈强迫(TEFF)对东亚/太平洋型在低频时间尺度上(8天以上)的演变过程(EAP事件)的影响。一个重要的发现是,无论正位相还是负位相的EAP事件,在对流层中低层上,TEFF对其中、高纬度两个异常中心的... 本文通过位势倾向方程研究了高频瞬变涡动反馈强迫(TEFF)对东亚/太平洋型在低频时间尺度上(8天以上)的演变过程(EAP事件)的影响。一个重要的发现是,无论正位相还是负位相的EAP事件,在对流层中低层上,TEFF对其中、高纬度两个异常中心的演变均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高纬度中心,在对流层中层,TEFF异常在盛期前可解释其增强部分的50%左右;盛期之后则起着减缓其减弱的作用。TEFF异常可分解为由高频涡动热量通量的辐合辐散引起的TEFFheat异常和高频涡动涡度通量引起的TEFFvor异常。两者在对流层上层相互抵消、下层相互叠加,导致TEFF异常在对流层上层(低层)的作用要弱(强)于对流层中层。就TEFFheat和TEFFvor的相对贡献而言,正位相的EAP事件中,TEFFvor的贡献较大;但在负位相EAP事件中,TEFFheat的贡献则增大至与TEFFvor相当的程度。这种TEFFheat作用在负事件中的增强可能是与贝加尔湖以东地区对流层低层上斜压性的加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P 高频瞬变涡动 反馈强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季南极涛动对欧亚大陆地表气温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张乐英 徐海明 施宁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69-881,共13页
基于1962~2011年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本文研究了北半球冬季南极涛动(Antarctic Oscillation,AAO)对欧亚大陆地表气温的影响及其物理过程。线性回归结果表明,在扣除冬季ENSO信号后,1月AAO与2月欧亚大陆地表气温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当... 基于1962~2011年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本文研究了北半球冬季南极涛动(Antarctic Oscillation,AAO)对欧亚大陆地表气温的影响及其物理过程。线性回归结果表明,在扣除冬季ENSO信号后,1月AAO与2月欧亚大陆地表气温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当1月AAO处于正位相时,东南太平洋出现显著的位势高度正异常,这对应着南半球副热带高压的增强。该高度正异常在空间上从南半球向北扩展至北半球东太平洋地区,在时间上可一直持续到2月,它在南北半球相互作用过程中起重要作用。2月,北半球东太平洋高度正异常随高度向北倾斜,在对流层上层位于美国西南侧,该位置对应着北大西洋风暴轴入口处。进一步的相关分析表明,美国西南侧的高度正异常与地中海西北侧的瞬变波活动显著正相关,进而对应着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地区的高度负异常的形成。该负异常通过向下游频散波能量,引起贝加尔湖西侧高度正异常,形成典型的负位相斯堪的纳维亚环流型。该环流型对应60°N附近的西风异常,抑制了北侧冷空气南下,进而引起欧亚大陆地表气温正异常,反之亦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涛 地表气温 高频瞬变涡动反馈强迫 波作用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