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学科协作在提升医护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清洁度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
作者 胡慧芳 郭金凤 +3 位作者 孔立 李玉森 王娟 刘宏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51-354,共4页
目的通过多学科协作提升医护高频接触物体表面的清洁度。方法某院2015年第四季度医院感染专职人员开展基线调查(基线调查阶段),2016年第一季度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联合医务处、护理部开展多部门协作,共同干预(干预阶段),2016年第二季度... 目的通过多学科协作提升医护高频接触物体表面的清洁度。方法某院2015年第四季度医院感染专职人员开展基线调查(基线调查阶段),2016年第一季度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联合医务处、护理部开展多部门协作,共同干预(干预阶段),2016年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为干预措施执行的效果评价阶段,比较不同阶段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清洁度。结果基线调查时医疗组荧光标记的合格率为44.25%,护理组为61.61%,多部门联合干预后,医疗组荧光标记的合格率提升至89.83%,护理组荧光标记的合格率提升至87.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基线调查阶段医院感染发病率为1.22%,实施干预后效果评价3阶段医院感染发病率为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学科协作能有效整合医院管理资源,使医务处、护理部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有效提升医护高频接触物体表面的清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学科协作 医生 护士 高频接触物体表面 清洁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外科监护病房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消毒频次的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张晶 周晶 +3 位作者 田洋洋 宋岩 于鸿源 纪微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31-334,共4页
目的通过对神经外科监护病房(ICU)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消毒现状的调查,探讨最佳消毒频次。方法选取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ICU内的床栏、微量泵、监护仪按钮、洗手液按压开关、鼠标、病历的物体表面共6项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消毒后2、4、6... 目的通过对神经外科监护病房(ICU)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消毒现状的调查,探讨最佳消毒频次。方法选取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ICU内的床栏、微量泵、监护仪按钮、洗手液按压开关、鼠标、病历的物体表面共6项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消毒后2、4、6、8 h进行采样,培养48 h后读取菌落数。比较不同消毒后时间点的菌落数。结果床栏和监护仪按钮消毒后不同时间点采样菌落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平均菌落数均<5 CFU/cm^2。微量泵、洗手液按压开关、鼠标、病历消毒后不同时间点采样菌落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该四类物体表面消毒后8 h的菌落数均高于消毒后6 h(均P<0.05)。结论 ICU内不同高频接触物体表面的污染情况存在一定差异,应根据高频接触物体表面的实际情况制定最佳的消毒频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接触物体表面 神经外科 重症监护病房 消毒 频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U高频接触物体表面多重耐药菌感染及控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3
作者 梁江淑渊 曾妃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930-1934,共5页
主要对重症监护室高频接触物体表面多重耐药菌的污染现状、危害及其清洁、消毒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得出可在前期研究基础上,针对特定感染群体或目标多重耐药菌进一步深入探索,并构建标准化高频接触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流程,以有效控制... 主要对重症监护室高频接触物体表面多重耐药菌的污染现状、危害及其清洁、消毒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得出可在前期研究基础上,针对特定感染群体或目标多重耐药菌进一步深入探索,并构建标准化高频接触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流程,以有效控制多重耐药菌的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室 高频接触物体表面 多重耐药菌 清洁 消毒 医院感染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院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清洁依从性的干预效果 被引量:8
4
作者 陈琳 杨静 +3 位作者 王津雨 李武殷 张艳华 李睿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54-257,共4页
目的评估某医院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清洁现状及干预措施效果。方法运用荧光标识法调查干预前后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清洁的依从性,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干预前后共调查病房400间,6 800个调查项目,干预前医院物体表面清洁依... 目的评估某医院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清洁现状及干预措施效果。方法运用荧光标识法调查干预前后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清洁的依从性,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干预前后共调查病房400间,6 800个调查项目,干预前医院物体表面清洁依从率为14.71%,干预后依从率为54.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普通病房和特殊病房干预前后物体表面清洁依从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干预后病房内及卫生间物体表面清洁依从率较干预前均提高,提高幅度分别为41.57%、33.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干预后各物体表面清洁依从率也较干预前提高,提高幅度在21.50%~52.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科学、有效的干预措施可提高高频接触物体表面的清洁效果,是提升医院环境质量的有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接触物体表面 环境质量 清洁 荧光标识法 依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理论模型提升保洁人员对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清洁度 被引量:12
5
作者 沈益 李丽娟 周琪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92-95,共4页
目的提升保洁人员对临近患者区域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清洁消毒工作的重视程度和物品表面清洁度。方法应用跨理论模型对张家港市某三级中医医院88名保洁人员进行工作行为干预,干预小组团队成员采用行为阶段性改变评估问卷对保洁人员进行测评... 目的提升保洁人员对临近患者区域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清洁消毒工作的重视程度和物品表面清洁度。方法应用跨理论模型对张家港市某三级中医医院88名保洁人员进行工作行为干预,干预小组团队成员采用行为阶段性改变评估问卷对保洁人员进行测评,针对保洁人员所处的不同阶段分为5个小组,给予各期相对应的培训指导。比较干预前和干预后6个月保洁人员的行为阶段分布情况、临近患者区域高频接触物体表面荧光标记清除率和物体表面三磷酸腺苷(ATP)生物荧光检测合格率。结果干预后6个月,保洁人员行为阶段分布情况、临近患者区域高频接触物体表面荧光标记清除率和物体表面ATP生物荧光检测合格率均较干预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培训和干预可提高保洁人员对临近患者区域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清洁工作的重视程度,从而改变工作态度和行为,更规范地做好清洁消毒工作,提高清洁有效度,减少物体表面菌落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理论模型 医院感染 高频接触物体表面 清洁消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标记法在感染高风险部门物体表面清洁效果评价的应用 被引量:9
6
作者 赵洪武 高喆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17期13-14,24,共3页
目的探讨荧光标记法在医院感染高风险部门物体表面清洁效果监测的作用。方法应用荧光标记法对医院手术室、产房、母婴同室、透析室、导管室、口腔科6个感染高风险部门的高频接触物体表面进行标记,监测荧光清除率,并针对监测结果采取改... 目的探讨荧光标记法在医院感染高风险部门物体表面清洁效果监测的作用。方法应用荧光标记法对医院手术室、产房、母婴同室、透析室、导管室、口腔科6个感染高风险部门的高频接触物体表面进行标记,监测荧光清除率,并针对监测结果采取改进措施。结果改进措施实施后,科室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清洁合格率显著提高,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施后手术室、口腔科、导管室物体表面清洁合格率均为100%,产房、母婴同室及透析室分别为90.0%、92.5%、88.3%。结论荧光标记法能快速、客观地对医院感染高风险部门环境清洁质量进行评价和反馈,有利于临床及时加强物体表面清洁质量改进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清洁 荧光标记法 高频接触物体表面 清洁 消毒 医院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