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鲁西地区中小地震震源参数特征分析
1
作者 陈亚红 廖发圣 +4 位作者 张正帅 徐芳芳 申茂正 蔡璐 董春勇 《地震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1-350,共10页
利用2013年1月—2023年7月山东地震台网记录到的鲁西地区的地震波形资料,基于高频截止震源模型,使用稳健的最小二乘方法拟合研究区内的震源谱,得到了236个中小地震的震源参数。结果显示:(1)地震矩M_(0)为10^(11)~10^(14)N·m,与近... 利用2013年1月—2023年7月山东地震台网记录到的鲁西地区的地震波形资料,基于高频截止震源模型,使用稳健的最小二乘方法拟合研究区内的震源谱,得到了236个中小地震的震源参数。结果显示:(1)地震矩M_(0)为10^(11)~10^(14)N·m,与近震震级M_(L)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lgM_(0)=0.956M_(L)+10.421;拐角频率为2~15 Hz,拐角频率与矩震级之间有较好的相关关系,震级越大,拐角频率越低。(2)鲁西地区地震视应力为0.01~1.630 4 MPa,平均视应力为0.30 MPa。(3)地震多发生在视应力高值区域和高、低值过渡区域,鲁西地区的视应力高值主要分布在聊考断裂带的中北段、长清断裂以西和苍山—尼山断裂带附近的微山地区,菏泽、聊城、微山地区为低b值,低b值区域与视应力高值区域分布较为接近,反映出较高的背景应力水平,表明这些区域可能是鲁西地区中强地震的潜在震源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源参数 高频截止模型 拐角频率 视应力 应力降 B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沂沭断裂带小震震源参数特征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李翠芹 张正帅 +1 位作者 郑建常 戴宗辉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74-283,共10页
利用山东台网记录的2010-2020年沂沭断裂带范围内的地震波形资料,基于高频截止模型,以理论震源谱对观测震源谱之间的最小绝对残差值作为目标函数,使用稳健的最小二乘法估计模型参数,得到93个地震震源谱的特征参数和震源参数,对不同震源... 利用山东台网记录的2010-2020年沂沭断裂带范围内的地震波形资料,基于高频截止模型,以理论震源谱对观测震源谱之间的最小绝对残差值作为目标函数,使用稳健的最小二乘法估计模型参数,得到93个地震震源谱的特征参数和震源参数,对不同震源参数之间的定标关系及视应力的时空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高频截止模型的理论震源谱对观测震源谱有较好的拟合效果,能够明显改善拐角频率识别效果,因此该模型更适用于观测震源谱;沂沭断裂带中小地震的拐角频率为2~15 Hz,与矩震级有较好的相关关系,震级越大,拐角频率越低;地震矩M_(0)与震级M_(L)在单对数坐标系下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利用稳健函数线性拟合,可表示为logM_(0)=1.096M_(L)+9.78;地震视应力的时间分布特征表明,沂沭断裂带2012-2014年地震视应力偏高,地震强度和频次明显增加,2016年后地震视应力有所降低,地震强度和频次有所降低;沂沭断裂带地震多发生在高视应力内部和边缘地区,断裂带中南部的莒南-临沂和断裂带北段的安丘段存在明显高视应力集中区,这些区域为沂沭带未来可能发生中强地震的潜在震源区,有必要对高视应力区的地球物理特征进行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沂沭断裂带 高频截止模型 拐角频率 视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