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古代青铜器选择性腐蚀机理及其内纯铜组织的成因
- 1
-
-
作者
王云鹏
刘芳志
蔡友振
王雪凝
马清林
-
机构
山东省文物保护修复与鉴定中心
山东大学环境与社会考古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金属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
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出处
《腐蚀与防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3-53,共11页
-
基金
金属文物保护国家重点科研基地(中国国家博物馆)开放课题(2024JSBH006)。
-
文摘
通过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仪(SEM-EDS)对山东地区青铜文物样品开展研究,发现铜镜类样品中α相优先腐蚀现象较为常见,非铜镜类样品则多表现为δ相优先腐蚀,少数样品中两类腐蚀同时存在。古铜镜表面通常较为光滑,在土壤、海水、大气中易发生吸氧腐蚀,其他类型青铜器表面大多较为粗糙,表面缺陷处易发生闭塞电池腐蚀。闭塞电池内溶液会因金属离子水解而呈强酸性,强酸环境会造成α相与δ相电位逆转。模拟腐蚀试验结果证明在酸碱性不强的埋藏环境中,青铜腐蚀由α相开始,强酸条件下青铜腐蚀由δ相开始。闭塞电池内δ相为阳极,发生氧化反应产生铜离子,α相为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生成纯铜晶粒。因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扩散速度缓慢,腐蚀电池内部电流因浓差极化而时断时续,生成的铜晶粒中有时会出现孪晶结构。
-
关键词
高锡青铜器
电化学腐蚀
闭塞区
纯铜晶粒
孪晶
-
Keywords
high-tin bronze
electrochemical corrosion
occlusion area
copper grain
crystal twinning
-
分类号
TG174.4
[金属学及工艺—金属表面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