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代青铜器选择性腐蚀机理及其内纯铜组织的成因
1
作者 王云鹏 刘芳志 +2 位作者 蔡友振 王雪凝 马清林 《腐蚀与防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3-53,共11页
通过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仪(SEM-EDS)对山东地区青铜文物样品开展研究,发现铜镜类样品中α相优先腐蚀现象较为常见,非铜镜类样品则多表现为δ相优先腐蚀,少数样品中两类腐蚀同时存在。古铜镜表面通常较为光滑,在土壤、海水、大气... 通过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仪(SEM-EDS)对山东地区青铜文物样品开展研究,发现铜镜类样品中α相优先腐蚀现象较为常见,非铜镜类样品则多表现为δ相优先腐蚀,少数样品中两类腐蚀同时存在。古铜镜表面通常较为光滑,在土壤、海水、大气中易发生吸氧腐蚀,其他类型青铜器表面大多较为粗糙,表面缺陷处易发生闭塞电池腐蚀。闭塞电池内溶液会因金属离子水解而呈强酸性,强酸环境会造成α相与δ相电位逆转。模拟腐蚀试验结果证明在酸碱性不强的埋藏环境中,青铜腐蚀由α相开始,强酸条件下青铜腐蚀由δ相开始。闭塞电池内δ相为阳极,发生氧化反应产生铜离子,α相为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生成纯铜晶粒。因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扩散速度缓慢,腐蚀电池内部电流因浓差极化而时断时续,生成的铜晶粒中有时会出现孪晶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锡青铜器 电化学腐蚀 闭塞区 纯铜晶粒 孪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