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类型浮动车数据的高速公路路段速度修正模型 被引量:1
1
作者 孙威巍 何兆成 +1 位作者 陈锐祥 叶伟佳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8-96,共9页
考虑到存在多类型浮动车,且不同车型之间车辆性能等不同,为了获得更加准确的路段速度,本文区分车辆类型,使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对浮动车速度和高速公路路段速度进行了建模。利用广州机场高速上的浮动车数据进行验证,并与基于贝叶斯网络... 考虑到存在多类型浮动车,且不同车型之间车辆性能等不同,为了获得更加准确的路段速度,本文区分车辆类型,使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对浮动车速度和高速公路路段速度进行了建模。利用广州机场高速上的浮动车数据进行验证,并与基于贝叶斯网络的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修正前速度的平均绝对相对误差(MAPE)约为20%,平均绝对误差(ABS)约为8 km/h,修正后速度的平均绝对相对误差在10%以内,平均绝对误差在5 km/h以内,说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类型浮动车数据 路段速度修正 人工神经网络 高速公路路段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公路出口衔接城市路段交通风险时空动态识别研究
2
作者 胡立伟 杨灿 +4 位作者 周泽禹 潘江雄 陈家乐 龚麒 马思月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8-371,共14页
为更加准确地对高速公路出口衔接城市路段的交通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本文提出一种综合考虑风险接近水平(RNL)和风险严重程度(RSL)的换道时空风险指数(TRCI)。首先利用轨迹数据分析路段换道车辆的轨迹特性、换道位置特性和换道影响因素,... 为更加准确地对高速公路出口衔接城市路段的交通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本文提出一种综合考虑风险接近水平(RNL)和风险严重程度(RSL)的换道时空风险指数(TRCI)。首先利用轨迹数据分析路段换道车辆的轨迹特性、换道位置特性和换道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车辆换道相对位置集中分布在0.1~0.2和0.4~0.6区间;然后提出换道碰撞时间(LCTTC),将LCTTC与碰撞余量(MTC)映射得到RNL和RSL以描述换道时空风险特性,利用邓氏灰色关联度方法进行权重分析得到换道时空风险指数TRCI,使用累计频率法确定严重、较严重、一般与轻微冲突的阈值分别为0.30、0.51、0.67,对比TRCI与碰撞时间(TTC)、跟车时距(GAP)对换道冲突风险的识别情况;最后将高速公路出口衔接城市路段划分为32个区段和128个区块,进行换道冲突分布特性分析及风险等级评定。结果表明,车辆换道时空风险指数TRCI的风险有效识别率平均较TTC提升85.10%,平均较GAP提升49.75%;基于XGBoost算法构建的高速公路出口衔接城市路段车辆换道冲突严重性预测模型的性能更优,F1分数较梯度提升决策树模型(GBDT)和随机森林模型(RF)分别提升了11.28%和1.40%。研究路段中区段3~区段5、区段14~区段18以及区段21~区段23的冲突点最密集,区段4、区段5、区段15~区段18处于高风险状态,说明出口匝道、导向车道和地面道路的合流点是换道冲突风险最高的区域。本文可为高速公路出口衔接城市路段的交通运行安全分析及管理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换道风险评估 换道时空风险指数 高速公路出口衔接城市路段 风险等级评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公路隧道不同车辆实时跟驰风险影响因素分析
3
作者 林译峰 温惠英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98-310,共13页
为研究小型车和大型车两类车辆在高速公路隧道路段内的跟驰行为,本文使用“卡口相机结合激光雷达”的数据采集模式,采集广东省祈福隧道的车辆行驶轨迹,并分别提取两类车辆的跟驰轨迹数据;提出实时安全裕度偏差(Real-time Deviation of S... 为研究小型车和大型车两类车辆在高速公路隧道路段内的跟驰行为,本文使用“卡口相机结合激光雷达”的数据采集模式,采集广东省祈福隧道的车辆行驶轨迹,并分别提取两类车辆的跟驰轨迹数据;提出实时安全裕度偏差(Real-time Deviation of Safety Margin,RDSM)评估车辆实时跟驰风险水平,采用模糊C-均值聚类方法将风险水平划分为无风险或低风险、中风险及高风险;从跟驰前车类型、车辆在隧道内位置、驾驶环境、当前时刻的车辆驾驶和交互状态,以及历史的车辆驾驶和交互状态这5个方面,在数据中选取26项潜在影响因素,构建两类车辆的多项Logit模型和相关随机参数Logit模型,分析和比较各项因素对两类车辆的高速公路隧道实时跟驰风险的影响,揭示影响因素的异质性。结果表明:大型车在隧道内的实时跟驰风险受到更多因素的影响;跟驰车辆与其前车的车辆类型不同时,隧道实时跟驰风险会相对降低;前车驾驶状态的波动更容易导致跟驰高风险;平均边际效应显示,相比于在隧道进口段,小型车在隧道出口段实时跟驰风险为高风险的概率增加了0.0413,大型车在隧道内部路段实时跟驰风险为高风险的概率增加了0.0155;高风险状态下的跟驰间距标准差在两类车辆中均表现出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车辆实时跟驰风险 相关随机参数Logit模型 高速公路隧道路段 影响因素 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公路桥梁路段交通安全风险评价及影响要素挖掘 被引量:7
4
作者 赵晓华 杨海益 +4 位作者 姚莹 郭淼 亓航 戴义博 苏岳龙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637-1646,共10页
为了深入探究影响高速公路桥梁路段风险的显著因素,论文应用交通秩序指数综合评估交通安全风险,并以此为因变量,研究桥梁路段交通流、道路属性及外部环境等要素和交通安全风险间的关系。在构建安全风险识别模型的基础上,通过个体条件期... 为了深入探究影响高速公路桥梁路段风险的显著因素,论文应用交通秩序指数综合评估交通安全风险,并以此为因变量,研究桥梁路段交通流、道路属性及外部环境等要素和交通安全风险间的关系。在构建安全风险识别模型的基础上,通过个体条件期望图挖掘影响高速公路桥梁路段的安全风险关联因素。结果表明:相较于梯度提升决策树模型,随机森林模型对于交通安全风险识别的准确性更高;此外,在影响因素中,拥堵是影响桥梁路段安全风险的重要交通流因素;在能见度较低及不良天气情况下,交通风险较高;并且,跨河桥上、下游过渡段是高速公路桥梁路段中交通安全风险最高的区域。研究结果为高速公路桥梁路段的交通安全风险识别及影响要素挖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有助于交通管理部门精准实施靶向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安全 高速公路桥梁路段 风险识别 安全风险关联要素挖掘 个体条件期望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公路瓶颈路段运营通行能力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吴德华 邱志军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47-153,共7页
高速公路瓶颈路段在发生交通拥堵后会引起运营通行能力突变现象,为了更加准确揭示瓶颈路段运营通行能力变化规律,引入非对称驾驶行为理论,改进Newell跟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参数估计和应用分析.通过12个仿真场景及试验数据对比分析了改... 高速公路瓶颈路段在发生交通拥堵后会引起运营通行能力突变现象,为了更加准确揭示瓶颈路段运营通行能力变化规律,引入非对称驾驶行为理论,改进Newell跟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参数估计和应用分析.通过12个仿真场景及试验数据对比分析了改进模型和美国道路通行能力手册(2010)推荐模型的精确度,发现改进模型可以提高精度;分析了因车道减少导致的交通拥堵,发现关闭不同车道和车道数对运营通行能力影响结果不同,得出了相应的影响值;在一定交通量范围内,入口匝道和出口匝道交通量的增加都会导致主线拥堵路段运营通行能力的降低,并给出了最大降低幅度.研究结果可为缓解高速公路瓶颈路段交通拥堵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运营通行能力 仿真 高速公路瓶颈路段 非对称驾驶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有网联车队的高速公路通行能力分析 被引量:16
6
作者 常鑫 李海舰 +2 位作者 荣建 赵晓华 王益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42-148,共7页
智能网联环境下车辆跟车间距减小,连续行驶的网联车辆可以组建为柔性车队,车队内车辆可以保持更小的车头间距行驶,进而有效提高道路通行能力。文中针对高速公路基本路段传统车辆和网联车辆混行交通流,提出了交通流稳态条件下4种可能的... 智能网联环境下车辆跟车间距减小,连续行驶的网联车辆可以组建为柔性车队,车队内车辆可以保持更小的车头间距行驶,进而有效提高道路通行能力。文中针对高速公路基本路段传统车辆和网联车辆混行交通流,提出了交通流稳态条件下4种可能的车辆跟驰特性及其空间分布概率,进而建立了高速公路基本路段的基本图模型和车辆换算系数(PCE)计算方法,并进行了网联车辆渗透率和车队规模等参数的敏感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网联车辆渗透率的提高和车队规模的增加有利于提升通行能力和减小车辆换算系数,且网联车辆渗透率越大正面影响愈明显。另外,当车队规模大于4后,车队规模的增加对通行能力的提升和换算系数的降低作用明显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基本路段 混合交通流 网联车队 渗透率 车队规模 通行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层复杂网络的循环神经网络交通量预测模型 被引量:2
7
作者 温志勇 翁小雄 谢帮权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173-178,共6页
针对未安装车流量检测设备的高速公路路段进行短时交通量准确预测,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复杂网络的循环神经网络路段短时交通量预测模型。该模型以入口节点交通量为输入,输出路段动态预测交通量。模型由复杂网络、... 针对未安装车流量检测设备的高速公路路段进行短时交通量准确预测,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复杂网络的循环神经网络路段短时交通量预测模型。该模型以入口节点交通量为输入,输出路段动态预测交通量。模型由复杂网络、交通小区划分、循环神经网络三个模块组成。复杂网络由多层网络组成,是交通小区划分的基础;交通小区划分模块根据节点特征值,采用聚类方法将节点形成小区,使同小区内节点具有类似特征。最后,以交通小区为依据,将节点交通量合并为小区交通量,采用循环神经网络进行路段动态交通量的预测。通过模型示例并与其他模型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所提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准确地预测不同时长的交通量,MAPE为9.275%,相比于其他方法,预测精度更高且性能稳定,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量预测 高速公路路段 多层复杂网络 循环神经网络 交通小区划分 预测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