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速公路合流区主要参数对自动驾驶车辆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梁国华 石权 +3 位作者 李瑞 陈亦新 王宝杰 苏晓智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62-68,共7页
为探究现有高速公路合流区对自动驾驶车辆的适应性,分析现有高速公路合流区加速车道长度和通视三角区角度对自动驾驶交通流的影响规律,并与传统交通流进行对比。依据自动驾驶车辆在感知、跟驰和换道行为以及与周围车辆的协作方面更迅速... 为探究现有高速公路合流区对自动驾驶车辆的适应性,分析现有高速公路合流区加速车道长度和通视三角区角度对自动驾驶交通流的影响规律,并与传统交通流进行对比。依据自动驾驶车辆在感知、跟驰和换道行为以及与周围车辆的协作方面更迅速安全等特点,改进了Krauss跟驰模型和LC2013换道模型以适应自动驾驶车辆特征。依据车辆换道可接受间隙建立车辆跟驰间距计算公式,在满足换道安全的基础上对跟驰模型参数进行改进。结果表明:在现有的高速公路合流区平面设计参数条件下,自动驾驶交通流的安全性、效率及稳定性均优于传统交通流,与传统交通流相比,自动驾驶交通流冲突数减少了100%,平均延误降低了60%~71%,平均车速提高了近20%且更稳定;在不同平面设计参数下,自动驾驶车辆的冲突数均为0,平均延误保持在0.65 s左右,平均车速稳定在33~34 m/s。现有的高速公路合流区平面设计参数在安全、效率和稳定性方面均能较好地适应自动驾驶车辆,且参数的取值对自动驾驶车辆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合流区 自动驾驶车辆 加速车道 通视三角 车头时距 跟驰间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xiD的高速公路合流汇入特性与安全性研究
2
作者 温惠英 黄坤火 +3 位作者 陈喆 赵胜 胡宇晴 黄俊达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0-60,共11页
高速公路合流区的车辆换道频繁、驾驶环境复杂、交通冲突严重,是交通事故的多发区域,准确理解高速公路合流区车辆运行状态与交通安全之间的关系,能够为实时预判事故风险、构建交通安全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本研究基于德国ExiD车辆轨迹数据... 高速公路合流区的车辆换道频繁、驾驶环境复杂、交通冲突严重,是交通事故的多发区域,准确理解高速公路合流区车辆运行状态与交通安全之间的关系,能够为实时预判事故风险、构建交通安全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本研究基于德国ExiD车辆轨迹数据,根据车辆进入加速车道到汇入主线过程中主线外侧车辆的相对位置变化,对高速公路合流区车辆汇入模式进行划分。为系统刻画汇入行为所带来的安全风险,引入碰撞时间(TTC)理论,构建了汇入风险表征体系。该体系包括两个层面的指标:一是基于二维TTC的汇入时刻风险指标,用于评估车辆在汇入瞬间的潜在冲突程度;二是基于碰撞暴露时间的汇入过程风险指标,用于评估整个汇入过程中的累积风险水平。在模型构建方面,采用XGBoost、LightGBM、GBDT和RF 4种机器学习算法,建立高速公路合流区车辆汇入风险判别模型,并通过SHAP(SHapley Additive exPlanations)理论对高速公路合流区车辆汇入风险致因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基于XGBoost的高速公路合流区的汇入风险判别模型表现最优,总体准确率达95.52%,其准确率、精确率、召回率和F1分数方面均优于其他模型。此外,模型对比结果表明:考虑了汇入持续时间和汇入紧迫度的风险识别模型准确率更高。SHAP的分析进一步揭示:合流区车辆汇入风险与主线前车速度差平均值、速度差最大值、距离平均值、汇入持续时间、汇入过程纵向加速度标准差、汇入车辆速度等因素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安全 高速公路合流区 交通冲突 风险识别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公路分合流区潜在事故风险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孟祥海 林兰平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64-170,共7页
为深入研究高速公路分合流区的安全性,分析其事故风险,针对多车道高速公路出入口处车辆的分、合流行为,将后侵入时间(PET)作为评价指标,分别找出分流区与合流区PET数据的分布规律,进而以50%分位值作为危险PET阈值。在此基础上,建立概率... 为深入研究高速公路分合流区的安全性,分析其事故风险,针对多车道高速公路出入口处车辆的分、合流行为,将后侵入时间(PET)作为评价指标,分别找出分流区与合流区PET数据的分布规律,进而以50%分位值作为危险PET阈值。在此基础上,建立概率风险和速度风险等2类基于PET的潜在事故风险模型,并结合单因素方差分析法(ANOVA),对分合流区及其主要影响车道的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高速公路分合流区的PET样本均服从伽马分布,危险PET的阈值分别为1.42和2.44 s;分流区与合流区具有相同水平的安全性,驾驶员在分合流区主要影响区域的不同车道上行车承受的事故风险没有显著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合流 后侵入时间(PET) 潜在事故风险 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 安全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降雨强度异质性的合流区可变限速动态控制
4
作者 马飞 郭雅茹 +3 位作者 杨治杰 张玉洁 马壮林 徐玉凤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25年第7期57-66,共10页
为缓解不同降雨强度诱发的高速公路合流区交通拥堵问题,提出一种考虑降雨强度异质性的合流区可变限速动态控制(RVSL)方法。综合考虑通行能力下降及车辆换道概率对合流区交通流状态的影响,并探究降雨强度异质性与车辆自由流速度的动态关... 为缓解不同降雨强度诱发的高速公路合流区交通拥堵问题,提出一种考虑降雨强度异质性的合流区可变限速动态控制(RVSL)方法。综合考虑通行能力下降及车辆换道概率对合流区交通流状态的影响,并探究降雨强度异质性与车辆自由流速度的动态关系;在此基础上,基于元胞传输模型(CTM)构建合流区交通流预测模型,兼顾总行程时间和总周转量,构建可变限速优化模型;考虑降雨强度异质性对可变限速值求解的影响,利用粒子群算法求解得到最优RVSL方法,仿真分析降雨强度异质性影响下实施不同限速控制方法时高速公路交通流的演化过程。结果表明:实施考虑降雨强度异质性影响下的RVSL,当降雨强度为小雨、中雨和大雨时,对比可变限速控制(VSL),其目标函数分别减少8.41%、40.57%和32.91%;对比固定限速控制(FSL),其目标函数分别减少17.48%、55.14%和44.69%,RVSL能够有效缓解拥堵并提高高速公路的通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强度异质性 高速公路合流区 可变限速动态控制(RVSL) 元胞传输模型(CTM) 模型预测控制(MP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