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联合高选择迷走神经切断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被引量:4
1
作者 杨兴武 王幼黎 +3 位作者 王建华 王旗 杨毅 张家墉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10期997-998,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联合高选择迷走神经切断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近期疗效。方法腹腔镜下修补溃疡穿孔,电刀游离迷走神经并进行高选择性切断。结果15例手术成功,无中转开腹手术,手术时间80-120 min,平均100 min;术中出血量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联合高选择迷走神经切断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近期疗效。方法腹腔镜下修补溃疡穿孔,电刀游离迷走神经并进行高选择性切断。结果15例手术成功,无中转开腹手术,手术时间80-120 min,平均100 min;术中出血量150-300 ml,平均225 ml。15例术后随访12-36个月,平均29个月,13例术后1年复查胃镜溃疡消失,1例术后2年出现幽门梗阻保守治疗后好转出院,1例术后3年溃疡复发,经口服药物治疗易控制。结论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联合高选择迷走神经切断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效果肯定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高选择迷走神经切断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Nissen胃底折叠术联合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与传统腹腔镜Nissen胃底折叠术治疗胃食管返流病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5
2
作者 张宏 鲁鹤臻 +3 位作者 李志宏 王凯忠 任平 付彤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80-1284,共5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Nissen胃底折叠术(LNF)联合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HSV)(LNFHSV)与传统LNF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临床效果,为LNFHSV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实施LNFHSV的GERD 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同期实施LNF的36例GERD患... 目的:比较腹腔镜Nissen胃底折叠术(LNF)联合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HSV)(LNFHSV)与传统LNF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临床效果,为LNFHSV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实施LNFHSV的GERD 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同期实施LNF的36例GERD患者作为对照,比较2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术后恢复进食时间和术后主要并发症发生率、烧心严重程度评分和术后Demeester评分等临床指标。结果:2组患者术中平均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术后恢复进食时间和术后主要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NFHSV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长于LNF组(P<0.05);LNFHSV组患者术后烧心严重程度评分和Demeester评分明显优于LNF组(P<0.05)。结论:LNFHSV是治疗GERD,尤其是伴有高胃酸分泌的GERD患者的有效手术方式,其治疗效果优于LN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胃底折叠术 胃食管返流性疾病 高选择迷走神经切断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远期疗效评价(附61例报告) 被引量:2
3
作者 肖平 刘耀祖 陆小川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027-1028,共2页
目的:探讨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highly selective vagotomy,HSV)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远期疗效和术中内窥镜刚果红试验(endoscopic congo red test,ECRT)的临床价值。方法:1985年1月至1995年12月间共施行HSV92例,对其中随访10.0~21.8... 目的:探讨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highly selective vagotomy,HSV)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远期疗效和术中内窥镜刚果红试验(endoscopic congo red test,ECRT)的临床价值。方法:1985年1月至1995年12月间共施行HSV92例,对其中随访10.0~21.8年的6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在61例中,分为术中未采用ECRT、传统ECRT和改良ECRT3组,并比较和分析其远期疗效。结果:在61例随访病例中,未采用ECRT14例,溃疡复发者3例(21.43%);传统ECRT25例,3例溃疡复发(12%);改良ECRT22例,1例溃疡复发(4.55%)。结论: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远期疗效令人满意。ECRT,尤其是改良ECRT对术中判断迷走神经分枝切断的完整性,是有效安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溃疡 选择迷走神经切断术 刚果红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联合Nissen胃底折叠术:效果如何?——腹腔镜Nissen迷走神经切断术治疗胃食管返流
4
作者 Eldo E.Frezza Sharmila Dissanaike +1 位作者 Mitchell S.Wachtel 宫轲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6期561-563,共3页
背景:Nissen胃底折叠术(Nissen fundoplication,NF)已不是治疗胃食管返流性疾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的唯一、有效的方法。对于能降低胃酸的手术方式来讲,如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highly selective vagot... 背景:Nissen胃底折叠术(Nissen fundoplication,NF)已不是治疗胃食管返流性疾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的唯一、有效的方法。对于能降低胃酸的手术方式来讲,如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highly selective vagotomy,HSV),也不仅仅是一种辅助治疗方法。对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联合Nissen胃底折叠术(Nissen fundoplication with highly selective vagotomy,NFHSV)治疗GERD的作用目前尚无完整的评价。方法:2003年6月~2005年6月8例女性病人接受NFHSV,8例均有6个月GERD病史,经药物治疗症状无缓解,有餐前痛、消化性溃疡或严重的胃炎。平均随访时间12个月,术前、术后进行烧心严重程度评分测定(heart burn severity score,HSS)。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10min,无手术并发症。1例术后须用质子泵抑制剂,术后经戒烟5个月后停药。8例术后症状和烧心严重程度评分测定有明显改善。结论:NFHSV是有效的联合手术方式,尚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证实这一联合术式的完全有效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胃底折叠术 胃食管返流性疾病 消化性溃疡 高选择迷走神经切断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痉挛性脑瘫患儿行高选择性周围神经切断术的手术配合 被引量:2
5
作者 宋知宁 段宏银 +1 位作者 刘英楠 李君 《护理学杂志》 2007年第20期44-45,共2页
总结78例痉挛性脑瘫患儿手术配合要点,提出认真做好术前准备和心理护理,熟练掌握手术流程及特殊仪器的使用方法,是保证手术顺利完成的关键。
关键词 痉挛性脑瘫 周围神经切断术 选择 手术中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式电生理监测在痉挛型脑瘫患者高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8
6
作者 张文瑞 何百祥 +1 位作者 廉海平 高巍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53-358,共6页
目的探讨多模式电生理监测技术在痉挛型脑瘫患者高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本院神经外科接受SPR的痉挛型脑瘫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术中应用脑电双频指数(BIS)、体感诱发电位(SEP)和... 目的探讨多模式电生理监测技术在痉挛型脑瘫患者高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本院神经外科接受SPR的痉挛型脑瘫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术中应用脑电双频指数(BIS)、体感诱发电位(SEP)和肌电图(EMG)联合监测麻醉深度、脊髓功能、多组肌群的刺激反应,记录并总结术中电生理监测异常、术后离院时手术疗效和并发症情况,以及术后6个月痉挛缓解情况和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8例患者术中BIS参数为60~75,EMG波幅异常1例(5.6%),SEP波幅下降1例(5.6%)。术前双下肢肌张力平均为3.6级,术后为1.4级,下降了2.2级。长期随访有16例(88.9%),其中12例(75%)痉挛完全缓解,4例(25%)明显改善,步态功能改善率100%,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多模式电生理监测技术是SPR提高手术成功率的有效方法,可提高脊神经后根切除比例的准确率,降低脊髓受损风险,改善不良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型脑瘫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肌电图 体感诱发电位 脑电双频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生理监测下选择性舌咽神经根丝切断术治疗舌咽神经痛 被引量:3
7
作者 张文豪 陈敏洁 +1 位作者 柴盈 张伟杰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12期1121-1124,共4页
目的:通过电生理监测下选择性舌咽神经切断术(selective rhizotomy of glossopharyngeal nerve,SRGN)治疗舌咽神经痛,以提高有效率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2009年12月~2012年5月对8例舌咽神经痛患者进行舌咽神经切断术,均采... 目的:通过电生理监测下选择性舌咽神经切断术(selective rhizotomy of glossopharyngeal nerve,SRGN)治疗舌咽神经痛,以提高有效率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2009年12月~2012年5月对8例舌咽神经痛患者进行舌咽神经切断术,均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术中首先刺激舌咽神经,分别在软腭和环甲肌得到一个波形,记录波幅Aa和Ab,其次,刺激最下方的迷走神经,即最远离舌咽神经的迷走神经根丝,在软腭和环甲肌各得到一个波形,记录波幅Am和An。再次,刺激最邻近舌咽神经下方的混合根丝,在软腭和环甲肌分别得到一个波形,记录波幅Ax和Ar若A,/An〈50%,则予以切断,若A,/A.〉50%,则予以保留。结果:A.平均为(54±8.3)uV(40~80uV),A.平均为(138±18.9)uV(120~160uV),Am平均为(192±8.1)肛V(180~200uV),Ab平均为(12±9.5)肛V(10~30uV),Ay平均为(22±5.5)肛V(20~30弘V),An平均为(36±7.2)弘V(30~50uV)。8例患者经3月~3年的随访,有效率为100%,并发症发生率0%。7例(87.5%)疼痛完全缓解(优),其中6例术后即刻缓解;1例术后1月完全缓解。1例(12.5%)中度缓解,卡马西平600mg/d可控制(良)。7例疗效为”优”的患者未发生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及饮水呛咳等并发症。1例疗效为”良”的患者却有呛咳症状,术后2月缓解。结论:术中刺激舌咽、迷走神经及其交通支,在软腭及环甲肌记录的监测方法可获得一个量化标准,提高SRGN有效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咽神经 电生理监测 选择性舌咽神经切断术 迷走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迷走神经在下胸段食管和膈裂孔处的分布 被引量:3
8
作者 沈时镛 陈以慈 +1 位作者 吴孟欣 严伟新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1986年第2期73-76,124-125,共6页
在118例标本上,借助放大镜对迷走神经在食管下胸段和膈裂孔处的分布进行解剖,结合外科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的需要提出探讨。
关键词 迷走神经 食管 选择迷走神经切断术 Harkin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迷走神经在膈下食管和胃的分布及命名
9
作者 沈时镛 陈以慈 +1 位作者 吴孟欣 严伟新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1986年第3期132-136,188,共6页
在118例标本上,借助放大镜对迷走神经在膈下和胃的分布进行解剖,结合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的需要,重点观察了胃底支、罪恶支、胃主神经、肝支和腹腔支。对迷走神经在胃的分支命名提出探讨。
关键词 迷走神经 选择迷走神经切断术 罪恶支 肝支 腹腔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液分泌试验中应正确使用胰岛素及高糖
10
作者 尹如兰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1989年第4期64-65,共2页
随着迷走神经切断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开展,胃液分泌试验已成为一项必不可少的检查。本科自1979年2月~1988年6月做胃液分泌试验260例,其中胰岛素低血糖刺激胃酸最大分泌试验(IMAO)要求血糖降低到50mg/dl以下。
关键词 胃液分泌 胰岛素剂量 迷走神经切断术 胃酸分泌 血糖变化 胃泌素 中枢兴奋 普通胰岛素 血糖过 空腹血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