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在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TBI)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损伤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30例重型TBI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在伤后6、24、48 h留取外周静脉血标本,对照组于...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在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TBI)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损伤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30例重型TBI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在伤后6、24、48 h留取外周静脉血标本,对照组于健康体检时留取外周静脉血标本,离心留取血清标本,集中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ELISA)检测血清炎症反应指标[HMGB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D-Lac)及内毒素(LPS)]。比较观察组伤后6 h与对照组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及血清炎症反应指标;比较观察组伤后6、24、48 h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和血清炎症反应指标;分析重型TBI患者伤后6 h血清HMGB1与TNF-α、IL-1β、IL-6及DAO、D-Lac、LPS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伤后6 h DAO、D-Lac、LPS分别为(52.35±16.80)pg/ml、(280.82±69.50)μg/L、(25.01±9.96)n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1.81±16.30)pg/ml、(223.82±86.47)μg/L、(14.60±8.16)n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伤后24及48 h DAO、D-Lac、LPS分别为(92.14±30.21)pg/ml、(474.07±112.27)μg/L、(38.44±16.28)ng/L和(88.50±28.89)pg/ml、(456.12±131.02)μg/L、(37.05±14.71)ng/L,均高于伤后6 h的(52.35±16.80)pg/ml、(280.82±69.50)μg/L、(25.01±9.96)n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伤后24 h与48 h DAO、D-Lac、LPS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伤后6 h HMGB1(17.19±10.37)μg/L、TNF-α(19.63±8.70)ng/L、IL-1β(297.04±85.50)pg/ml及IL-6(24.23±8.37)ng/L均高于对照组的(11.40±8.62)μg/L、(13.57±7.87)ng/L、(234.67±50.50)pg/ml、(18.11±7.44)n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伤后24及48 h HMGB1、TNF-α、IL-1β、IL-6分别为(23.07±9.53)μg/L、(36.30±13.55)ng/L、(406.15±88.96)pg/ml、(63.64±22.75)ng/L和(24.53±9.78)μg/L、(37.55±11.34)ng/L、(400.69±95.95)pg/ml、(61.42±20.30)ng/L,均高于伤后6 h的(17.19±10.37)μg/L、(19.63±8.70)ng/L、(297.04±85.50)pg/ml、(24.23±8.37)n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伤后24 h与48 h HMGB1、TNF-α、IL-1β、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TBI患者伤后6 h血清HMGB1与TNF-α呈正相关(r=0.597,P<0.05),与IL-1β无相关性(r=0.210,P>0.05),与IL-6呈正相关(r=0.651,P<0.05)。重型TBI患者伤后6 h血清HMGB1与DAO呈正相关(r=0.488,P<0.05),与D-Lac呈正相关(r=0.407,P<0.05),与LPS呈正相关(r=0.466,P<0.05)。结论重型TBI患者在伤后早期出现的炎症反应可能参与了肠黏膜屏障功能损伤的发生机制,而HMGB1可能在炎症反应介导的肠黏膜屏障功能损伤发生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展开更多
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B1,HMGB1)为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内与DNA结合的一种非组蛋白,参与基因的转录、DNA的重组和修复、核小体结构的构建和稳定等。HMGB1可通过活化细胞的主动分泌和坏死损伤细胞的被动释放而进入...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B1,HMGB1)为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内与DNA结合的一种非组蛋白,参与基因的转录、DNA的重组和修复、核小体结构的构建和稳定等。HMGB1可通过活化细胞的主动分泌和坏死损伤细胞的被动释放而进入细胞外,细胞外HMGB1与胞膜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eceptor for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RAGE)、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等结合而引发胞内信号转导,介导炎症反应和细胞的增殖、分化、迁移等。近年研究表明,肝癌、结直肠癌、胃癌、胰腺癌等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组织中HMGB1表达增强和释放增多,并与肿瘤的发生、生长、浸润和转移等密切相关。恶性肿瘤的HMGB1靶向治疗研究已受到重视,目前HMGB1抑制剂主要有抗HMGB1抗体、丙酮酸乙酯、可溶性晚期RAGE和小干扰RNA等,文中就HMGB1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展开更多
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B1,HMGB1)为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与DNA结合的一种非组蛋白,具有多种核内功能。近年诸多研究发现,细胞外HMGB1作为一种重要的晚期炎性递质参与炎症免疫反应和肿瘤的生长、浸润、转移。HMGB...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B1,HMGB1)为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与DNA结合的一种非组蛋白,具有多种核内功能。近年诸多研究发现,细胞外HMGB1作为一种重要的晚期炎性递质参与炎症免疫反应和肿瘤的生长、浸润、转移。HMGB1通过活化细胞的主动分泌和坏死损伤细胞的被动释放而进入细胞外,细胞外HMGB1可诱导单核/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树突状细胞等表达分泌多种炎性递质。细胞外HMGB1与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Toll样受体2、Toll样受体4等胞膜受体结合,激活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Janus激酶/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核转录因子-κB等信号转导通路而发挥其生物学效应。HMGB1靶向治疗将可能为炎症、癌症、氧化应激、无菌损伤等疾病开辟一个新的治疗途径。文中就HMGB1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外分泌和释放、信号传导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展开更多
肺纤维化是全球肺部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尚无有效的防治措施。近年研究显示,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B1,HMGB1)在肺纤维化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若干HMGB1拮抗剂可以减轻动物肺纤维化。文...肺纤维化是全球肺部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尚无有效的防治措施。近年研究显示,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B1,HMGB1)在肺纤维化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若干HMGB1拮抗剂可以减轻动物肺纤维化。文中就HMGB1的结构、功能和胞内信号转导、HMGB1在肺纤维化中的表达改变及其作用以及肺纤维化的HMGB1靶向治疗等具体内容和具体作用进行综述,以期对肺纤维化的临床治疗提供借鉴。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在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TBI)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损伤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30例重型TBI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在伤后6、24、48 h留取外周静脉血标本,对照组于健康体检时留取外周静脉血标本,离心留取血清标本,集中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ELISA)检测血清炎症反应指标[HMGB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D-Lac)及内毒素(LPS)]。比较观察组伤后6 h与对照组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及血清炎症反应指标;比较观察组伤后6、24、48 h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和血清炎症反应指标;分析重型TBI患者伤后6 h血清HMGB1与TNF-α、IL-1β、IL-6及DAO、D-Lac、LPS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伤后6 h DAO、D-Lac、LPS分别为(52.35±16.80)pg/ml、(280.82±69.50)μg/L、(25.01±9.96)n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1.81±16.30)pg/ml、(223.82±86.47)μg/L、(14.60±8.16)n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伤后24及48 h DAO、D-Lac、LPS分别为(92.14±30.21)pg/ml、(474.07±112.27)μg/L、(38.44±16.28)ng/L和(88.50±28.89)pg/ml、(456.12±131.02)μg/L、(37.05±14.71)ng/L,均高于伤后6 h的(52.35±16.80)pg/ml、(280.82±69.50)μg/L、(25.01±9.96)n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伤后24 h与48 h DAO、D-Lac、LPS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伤后6 h HMGB1(17.19±10.37)μg/L、TNF-α(19.63±8.70)ng/L、IL-1β(297.04±85.50)pg/ml及IL-6(24.23±8.37)ng/L均高于对照组的(11.40±8.62)μg/L、(13.57±7.87)ng/L、(234.67±50.50)pg/ml、(18.11±7.44)n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伤后24及48 h HMGB1、TNF-α、IL-1β、IL-6分别为(23.07±9.53)μg/L、(36.30±13.55)ng/L、(406.15±88.96)pg/ml、(63.64±22.75)ng/L和(24.53±9.78)μg/L、(37.55±11.34)ng/L、(400.69±95.95)pg/ml、(61.42±20.30)ng/L,均高于伤后6 h的(17.19±10.37)μg/L、(19.63±8.70)ng/L、(297.04±85.50)pg/ml、(24.23±8.37)n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伤后24 h与48 h HMGB1、TNF-α、IL-1β、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TBI患者伤后6 h血清HMGB1与TNF-α呈正相关(r=0.597,P<0.05),与IL-1β无相关性(r=0.210,P>0.05),与IL-6呈正相关(r=0.651,P<0.05)。重型TBI患者伤后6 h血清HMGB1与DAO呈正相关(r=0.488,P<0.05),与D-Lac呈正相关(r=0.407,P<0.05),与LPS呈正相关(r=0.466,P<0.05)。结论重型TBI患者在伤后早期出现的炎症反应可能参与了肠黏膜屏障功能损伤的发生机制,而HMGB1可能在炎症反应介导的肠黏膜屏障功能损伤发生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文摘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B1,HMGB1)为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内与DNA结合的一种非组蛋白,参与基因的转录、DNA的重组和修复、核小体结构的构建和稳定等。HMGB1可通过活化细胞的主动分泌和坏死损伤细胞的被动释放而进入细胞外,细胞外HMGB1与胞膜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eceptor for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RAGE)、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等结合而引发胞内信号转导,介导炎症反应和细胞的增殖、分化、迁移等。近年研究表明,肝癌、结直肠癌、胃癌、胰腺癌等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组织中HMGB1表达增强和释放增多,并与肿瘤的发生、生长、浸润和转移等密切相关。恶性肿瘤的HMGB1靶向治疗研究已受到重视,目前HMGB1抑制剂主要有抗HMGB1抗体、丙酮酸乙酯、可溶性晚期RAGE和小干扰RNA等,文中就HMGB1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文摘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B1,HMGB1)为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与DNA结合的一种非组蛋白,具有多种核内功能。近年诸多研究发现,细胞外HMGB1作为一种重要的晚期炎性递质参与炎症免疫反应和肿瘤的生长、浸润、转移。HMGB1通过活化细胞的主动分泌和坏死损伤细胞的被动释放而进入细胞外,细胞外HMGB1可诱导单核/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树突状细胞等表达分泌多种炎性递质。细胞外HMGB1与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Toll样受体2、Toll样受体4等胞膜受体结合,激活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Janus激酶/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核转录因子-κB等信号转导通路而发挥其生物学效应。HMGB1靶向治疗将可能为炎症、癌症、氧化应激、无菌损伤等疾病开辟一个新的治疗途径。文中就HMGB1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外分泌和释放、信号传导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文摘肺纤维化是全球肺部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尚无有效的防治措施。近年研究显示,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B1,HMGB1)在肺纤维化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若干HMGB1拮抗剂可以减轻动物肺纤维化。文中就HMGB1的结构、功能和胞内信号转导、HMGB1在肺纤维化中的表达改变及其作用以及肺纤维化的HMGB1靶向治疗等具体内容和具体作用进行综述,以期对肺纤维化的临床治疗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