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智能赋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高质量发展:核心要素、逻辑机理与实践进路 被引量:2
1
作者 王丽莹 王安全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31,共10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性、战略性教育工程。数字智能如何有效赋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需要进一步开展理论探索和实践分析。本文以教育目标、教育资源、教育内容、教育场...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性、战略性教育工程。数字智能如何有效赋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需要进一步开展理论探索和实践分析。本文以教育目标、教育资源、教育内容、教育场域为基点,从主导、引擎、规制、形塑方面深入分析数字智能赋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机理。数字智能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高质量发展夯实了基础,同时,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高质量发展,能够为社会各领域发展凝聚强大精神力量,为数字智能化发展筑牢坚实的精神根基,助力数字智能实现新的跃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智能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数字化教学实践共同体关键要素和运行机制 被引量:6
2
作者 穆肃 陈孝然 +2 位作者 杨捷 毛宗检 沈芸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5-52,68,共9页
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数字化教学实践共同体以推动数字技术教学深度融合创新为目标,在促进学校、区域教学与教研数字化实践与变革、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教育部自2018-2023年接连五年开... 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数字化教学实践共同体以推动数字技术教学深度融合创新为目标,在促进学校、区域教学与教研数字化实践与变革、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教育部自2018-2023年接连五年开展基于实践共同体的信息化教学应用模式形成和推广项目,力图找出支持实践共同体构成的关键要素,提炼出共同体能持续活动和发展的多样化机制。文章通过对G省三年培育后评选出的22个优秀信息化教学实践共同体进行剖析,综合使用扎根理论与共词聚类研究方法,找出优秀共同体构成的共有关键要素,归纳出他们各有特色的有效运行机制,包括三维多元的协同发展机制、共同体文化引领机制、系统的活动组织与参与机制、内外双驱的动力机制、多元评价机制等。提出的核心要素和运行机制将为以促进教学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的各类教学实践共同体和各类教学教研团队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质量发展 教育数字化转型 实践共同体 教师专业发展 关键要素 运行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赋能中国社会治理共同体高质量发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刘琼莲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89-103,共15页
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的广泛应用,数字化赋能中国社会治理共同体、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成为时代潮流。全国各地都在积极探索政府规制、市场机制、网络化服务、技术创新等工具,积极构建价值-工具型社会治理共同体。社... 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的广泛应用,数字化赋能中国社会治理共同体、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成为时代潮流。全国各地都在积极探索政府规制、市场机制、网络化服务、技术创新等工具,积极构建价值-工具型社会治理共同体。社会治理领域要针对权责不对等、信息不对称、社会联动实践技术创新不足、环境政策执行偏差、评价机制滞后等现象,从创新治理价值、治理结构、治理工具、治理过程、治理环节等方面入手,探索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发展样态与基本方式,突破基层治理困局。为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社会治理创新迫切需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持续平衡利益-权力伦理,夯实制度-市场伦理,遵循边界-生态伦理,筑牢志愿-社会伦理,加快数字化转型,赋能社会治理共同体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治理共同体 质量发展 伦理 工具 赋能型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何以促进共同富裕——基于系统论视角的分析
4
作者 陈佳薇 祁占勇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9-14,共6页
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是挖掘人力资源优势的必然要求、深化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均衡公共服务供给的重要载体、服务重大发展战略的关键力量。立足新发展阶段,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有着全方位的规划引导、坚强... 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是挖掘人力资源优势的必然要求、深化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均衡公共服务供给的重要载体、服务重大发展战略的关键力量。立足新发展阶段,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有着全方位的规划引导、坚强的制度保障、丰富的资源支撑和强大的人才驱动力,可通过锚定“方向标”、筑牢“组织网”、打造“新引擎”、架构“人才库”、拓宽“空间域”,积极推动长远规划与短期目标相结合、宏观治理与微观治理相统一、创新服务与数智赋能相驱动、五育融合与协同育人两手抓、区域协调与集群发展相适应,为推进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和实现共同富裕开拓行动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质量发展 共同富裕 长远规划与短期目标 宏观治理与微观治理 创新服务与数智赋能 五育融合与协同育人 区域协调与集群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博弈困境与纾解 被引量:2
5
作者 杨茂庆 伍辉燕 《现代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42,共12页
加强家校社协同育人是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要途径,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家校社协同育人的价值旨归。在以往的家校社协同育人实践中,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分别陷入了不同程度的博弈困境,呈现家庭... 加强家校社协同育人是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要途径,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家校社协同育人的价值旨归。在以往的家校社协同育人实践中,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分别陷入了不同程度的博弈困境,呈现家庭教育缺位、学校教育错位和社会教育越位等错综复杂的局面,进而影响教育高质量发展。为有效纾解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博弈困境,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应创设家校社协同育人条件,确保家庭、学校、社会三方信息共享和权责明晰;激发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协同育人的主动性,使其履行各自职责;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过程评价体系,推动家校社协同育人高效有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务教育 教育质量发展 家校社协同育人 博弈困境 教育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逻辑脉络、困境与路径纾解 被引量:3
6
作者 孙宇杰 杨卫安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8-33,共6页
新时代需要发展高质量乡村教育,而数字技术的赋能为乡村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新契机。近年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得到了显著加强,在理论逻辑、价值逻辑、实践逻辑等方面呈现新格局,使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从“... 新时代需要发展高质量乡村教育,而数字技术的赋能为乡村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新契机。近年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得到了显著加强,在理论逻辑、价值逻辑、实践逻辑等方面呈现新格局,使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从“外在式”发展转向了“内涵式”发展。然而,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仍面临新基建设施不完善、数字技术治理能力欠缺、数字技术素养不高等问题。深化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加强乡村数字技术在地化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乡村学校管理者的数字治理能力,完善乡村教育参与主体的数字技术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教育 数字技术 质量发展 乡村振兴 乡村学校 数字技术素养 数字治理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职业教育促进经济社会均衡高质量发展的国际经验与本土实践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利俊 陈浊 《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5-93,共9页
社区职业教育对促进经济社会均衡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价值与意义。世界各国及国际组织在此方面积累了大量可供参考的经验做法,可被归纳为:通过社区职业教育提升基层治理水平、激发产业活力、提高人力资本,形成共建现代化社区、共创现代... 社区职业教育对促进经济社会均衡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价值与意义。世界各国及国际组织在此方面积累了大量可供参考的经验做法,可被归纳为:通过社区职业教育提升基层治理水平、激发产业活力、提高人力资本,形成共建现代化社区、共创现代化新局和共享现代化成果的趋势。我国的实践经验表明,社区职业教育对促进乡村振兴和提升社区治理效能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数字化改革是社区职业教育发展的时代因应。未来,我国社区职业教育需通过数字化改革服务高素养劳动者队伍建设,提升区域内人力资本水平和社区居民综合素质,推动实现共同富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社区职业教育 质量发展 基层治理 乡村振兴 数字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学高质量发展筑基教育强国建设:逻辑理路、时代要求与推进路径
8
作者 杨正宇 刘世清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7-126,共10页
教育强国建设是一项系统性跃迁、整体性变革、全方位提升的重大工程。教学作为教育系统良性运作的基础性、本体性生态单元,其发展效果与实践成效筑基教育强国建设。从历史逻辑来看,提质增效的教学改革是世界各国教育奋发图强的重要举措... 教育强国建设是一项系统性跃迁、整体性变革、全方位提升的重大工程。教学作为教育系统良性运作的基础性、本体性生态单元,其发展效果与实践成效筑基教育强国建设。从历史逻辑来看,提质增效的教学改革是世界各国教育奋发图强的重要举措,充当着世界教育中心变迁的核心动力;从理论逻辑来看,教育强国的本质属性是促进人的现代化,需要持续深化教学改革;从实践逻辑来看,教学高质量发展内嵌于教育强国建设过程中并与之形成螺旋上升、互推互促的复合发展结构。建设教育强国的时代任务给教学带来新挑战、新要求,要求教学理念从大规模的标准化培养转向高度精细的个性化创生;教学目标从以智为主的知能并重转向立德为先的全面发展;教学方法从机械被动的讲授主导转向灵动自主的启发探究;教学生态从单一主体控制转向多元智能民主。面对教育强国建设的新时代要求,迫切需要坚持个性化理念,尊重多元差异,推动教学创新性发展;坚持立德树人,回归育人传统,促进教学纵深化发展;注重启发诱导,创设和谐情境,支持教学可持续发展;构建智能共同体,坚持民主多元,实现教学协同性发展,主动为教育强国建设筑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强国 教学质量发展 立德树人 个性化教学 智能学习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现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质量理念更新与共同体重构 被引量:16
9
作者 龚放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1,共11页
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不仅意味着“质量提升”取代“数量增长”成为首要目标,也不仅仅是更突显了追求卓越、创建一流的意涵,还具有了面向未来,重构大学人才培养理念、教学范式、课程体系与专业形态的“质”的飞跃。中国... 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不仅意味着“质量提升”取代“数量增长”成为首要目标,也不仅仅是更突显了追求卓越、创建一流的意涵,还具有了面向未来,重构大学人才培养理念、教学范式、课程体系与专业形态的“质”的飞跃。中国的大学应当改弦更张,面对社会需求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挑战,尽快地切入新的赛道。这"新的赛道"主要体现在两个“深度融合”,即多学科交叉与深度融合,以及大学与社会的深度融合,通过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来满足社会发展对大学人才培养与智力支撑的需求。质量理念的转换与思想解放,以及大学运行与发展所依赖的"共同体"的拓展与重构,是实现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两个主要切入点和着力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质量发展 新赛道 大学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中心治理视域下高质量职教教师教育体系建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童汝根 林丽思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6-73,共8页
我国职教教师教育目前存在教师来源渠道受限,企业兼职教师数量不充足;教师教育层次失衡,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衔接不到位;治理体系结构不健全,治理主体单一化;兼职教师聘用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经费投入总量不足等问题。因此,在探讨国际职... 我国职教教师教育目前存在教师来源渠道受限,企业兼职教师数量不充足;教师教育层次失衡,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衔接不到位;治理体系结构不健全,治理主体单一化;兼职教师聘用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经费投入总量不足等问题。因此,在探讨国际职教教师教育体系建设的经验举措的基础上,基于多中心治理理论,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提出创建多渠道、灵活的职教教师供给体系;建设一体化、开放化的职教教师培养体系;健全多元化、数字化的职教教师教育治理体系;建立公平的、可持续的职教教师教育保障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教师教育体系 质量 多中心治理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共同富裕:内在机理与实践策略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亮 叶明裕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24,共12页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更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对美好生活的价值追求。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旨在以高等教育之强筑牢命运共同体的实质自由,它与共同富裕在目标、价值和路径上存在深度耦合,能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筑牢...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更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对美好生活的价值追求。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旨在以高等教育之强筑牢命运共同体的实质自由,它与共同富裕在目标、价值和路径上存在深度耦合,能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筑牢人民立场、解放新质生产力汇聚奋斗能量。从赋能机理看,高等教育通过全链条知识生产拯救“赢家通吃”的消费社会,通过多态性组织竞合净化“有限游戏”的教育生态,通过高质量人才培养消弭“功绩社会”的精英傲慢,为未来的共同富裕提供持久强劲内驱力和新质生产力。从实践策略看,高等教育通过创新产学研共通共融制度驱动协同发展,通过创新学术组织驱动持续发展,通过培育人的创新基因驱动自由发展,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以此实质性推动全体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迈向共同富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质量发展 共同富裕 实质自由 新质生产力 命运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体育治理共同体构建的逻辑与路径 被引量:8
12
作者 成会君 郝怀霞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共7页
构建乡村体育治理共同体是新时代推进体育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为构建乡村体育治理共同体提供创新动能。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在梳理理论内涵的基础上,系统探究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体育治理共同体构建的逻辑,深... 构建乡村体育治理共同体是新时代推进体育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为构建乡村体育治理共同体提供创新动能。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在梳理理论内涵的基础上,系统探究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体育治理共同体构建的逻辑,深入挖掘现实困境,并提出创新路径。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体育治理共同体构建的逻辑表现为新质生产力通过科技进步、模式创新及利益联结等治理要素,推动乡村体育治理共同体的主体共建、行动共治及价值共享。在新质生产力赋能过程中仍面临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与数字素养不高、数字协同机制未建立与数据管理制度有待完善、场景创新不足与利益联结薄弱等困境。基于此,提出针对性路径:提升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数字素养,增强共同体治理能力;完善数字协同机制和数据管理制度,提高共同体行动效能;锚定数字场景创新和体育利益联结,增进共同体体育福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乡村振兴 体育治理共同体 体育强国 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何为、难为与可为——整体性治理理论的视角 被引量:5
13
作者 朱胜晖 《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16,共7页
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的整体性治理本质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当前,统筹“三教”协同创新面临“一次性教育”的思维定式、滞后的终身教育制度体系、教育资源共享的多层壁垒、较低水平的学习成果互认机制等... 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的整体性治理本质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当前,统筹“三教”协同创新面临“一次性教育”的思维定式、滞后的终身教育制度体系、教育资源共享的多层壁垒、较低水平的学习成果互认机制等碎片化问题。因此,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三教”协同创新,不断优化“三教”协同机制、整合机制、信任机制,共建高质量教育治理共同体,走出一条中国式“三教”协同创新发展的整体性治理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教”协同创新 整体性治理 碎片化 高质量教育治理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与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胡春宏 张晓明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41-447,共7页
[目的]中国水土流失治理已由“全面治理,重点治理”迈向“系统治理,攻坚克难”的新阶段。分析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的内涵、准则及其与水土保持的关系,旨在丰富新时代水土保持理论体系,引领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方法]在长期理论探索... [目的]中国水土流失治理已由“全面治理,重点治理”迈向“系统治理,攻坚克难”的新阶段。分析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的内涵、准则及其与水土保持的关系,旨在丰富新时代水土保持理论体系,引领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方法]在长期理论探索和实践验证的基础上,梳理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理念的发展过程,阐明其内涵、目标与实践准则。[结果]水土流失长期治理实践总结提升形成的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技术路线是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系统思想最朴素的实践体现。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系统性主要体现为治理对象的系统协调,总体布局的系统统筹,治理措施的系统考量,治理成效的多效益兼顾,实施和管理的多部门协同和多主体参与的共治共享6个方面。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实践需要遵循的基于系统治理理念的具体举措包括:利用系统思维理解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要求,精准诊断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短板及其控制性要素,构建山水林田湖草沙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防控体系,构筑完备的水土保持管理与技术保障体系。[结论]在新的历史时期,应该完整准确理解并全面贯彻落实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的理念,探索整体提升水土保持学术研究水平和治理效能的新路径、新模式、新机制。同时应结合区域或流域实际,对农田、水利、牧业、林业及生产建设活动进行全面综合系统的规划和治理,推动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林田湖草沙 系统治理 生命共同体 水土保持 理论体系 小流域综合治理 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转型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运作逻辑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29
15
作者 祁占勇 吴仕韬 《教育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27,共8页
数字化转型为我国职业教育塑造新优势与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时代契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以全面提升育人质量为目标,以激发跨界动力为手段,以实现教育善治为诉求的发展阶段。数字化转型内蕴数字技术助推职业教育教法革新、数字区块... 数字化转型为我国职业教育塑造新优势与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时代契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以全面提升育人质量为目标,以激发跨界动力为手段,以实现教育善治为诉求的发展阶段。数字化转型内蕴数字技术助推职业教育教法革新、数字区块协调职业教育资源整合、数字空间促使职业教育场域延伸的变革动力,遵循着以数字交互实现职业教育育人提质增效的育人逻辑,以泛在社会形塑职业教育跨界共在体的共生逻辑,以数据循证助推职业教育治理向善局面的治理逻辑,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未来,还需从加强数字部署,统筹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规划;构筑数字环境,转变职业教育做学分离的育人范式;开展数字协同,形塑职业教育智慧共享的治理善态;警惕数字风险,打造职业教育人技和谐的生态场域等方面着手,铺设数字化转型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畅通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职业教育数字化 职业教育质量 数字技术 数字空间 数字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的内涵与路径 被引量:4
16
作者 蒲蕊 沈胜林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45,共7页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新发展阶段,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被进一步提上日程,高等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必须彰显中国特色。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基本内涵表现在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秉持新发展理念、以人民为...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新发展阶段,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被进一步提上日程,高等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必须彰显中国特色。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基本内涵表现在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秉持新发展理念、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以立德树人为终极目标。推进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必须确保党在高等教育治理中的核心领导地位,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等教育治理新发展,确立以人民为中心的高等教育治理体系改革导向,优化高等教育治理的权责配置,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创新高等教育治理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治理体系现代化 中国特色 质量发展 内涵与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教专硕研究生教育的本质特征、问题表征与整体治理
17
作者 郑世良 张军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5-51,共7页
职教专硕研究生教育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生层次职教教师培养的重要途径,对助推职业教育服务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职教专硕研究生教育具有教育性、技术性、学术性、职业性“四维一体”的本质特征,但在职教专硕研究生教育实践... 职教专硕研究生教育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生层次职教教师培养的重要途径,对助推职业教育服务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职教专硕研究生教育具有教育性、技术性、学术性、职业性“四维一体”的本质特征,但在职教专硕研究生教育实践中存在“教育性”特征错位、“技术性”特征失位、“学术性”特征偏位、“职业性”特征离散等割裂和分化本质特征的现象。为此,应以整体性治理的理论视角探讨推进职教专硕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路径,具体是建立职教专硕研究生教育“G-U-E-S”整体治理框架,以整体观的育人理念推进职教专硕研究生培养“学用结合”,以协调机制促进职教专硕研究生教育治理结构优化,以整合机制增强职教专硕研究生教育治理能力,以信任机制增进职教专硕研究生教育治理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教专硕研究生教育 质量发展 教育 技术性 职业性 学术性 整体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文化服务共同体:理论坐标、实践表征与未来进路
18
作者 胡税根 刘娟 结宇龙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32,共12页
公共文化服务共同体作为一种多元协同合作机制,是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等利益相关者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文化服务需要,通过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划、跨虚实空间等协同方式提供高质量公共文化服务的治理创新模式。公共文化服务... 公共文化服务共同体作为一种多元协同合作机制,是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等利益相关者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文化服务需要,通过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划、跨虚实空间等协同方式提供高质量公共文化服务的治理创新模式。公共文化服务共同体建设呈现共同生产、文旅深度融合、区域竞合、数字赋能等实践表征。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共同体的发展,以顶层设计与区域试点双轨护航共同体建设,以多元激励机制培植公共文化服务共同体社群,以数智技术构筑公共文化服务共同体骨架,以敏捷绩效管理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共同体质效,以共同精神价值增强公共文化服务共同体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公共服务 公共文化服务共同体 公共服务治理 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质量教材建设规划的价值意蕴、核心向度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一飞 李广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34,共7页
高质量教材建设规划是实现教育强国的关键环节,是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战略举措,是落实教材建设国家事权的重要支撑。高质量教材建设规划是围绕构建国家、社会与人共同发展的愿景体系,搭建合理分工与有效协作的共治体系,建成统一性与灵活... 高质量教材建设规划是实现教育强国的关键环节,是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战略举措,是落实教材建设国家事权的重要支撑。高质量教材建设规划是围绕构建国家、社会与人共同发展的愿景体系,搭建合理分工与有效协作的共治体系,建成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制度体系,以及建设人、财、物相统一的保障体系等核心向度展开的。打造高质量教材建设规划,要绘制中国特色的教材建设规划愿景,健全充满活力的教材规划组织体系,构建纵横衔接的现代教材治理体系,建设经济合理的教材规划保障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强国 质量教材 教材建设规划 教材治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生理论视域下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构建的现实困境与推进方略 被引量:5
20
作者 朱秋月 林涵 《现代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9-128,共10页
深化产教融合是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途径,建设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的重要内容。以共生理论包括的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共生环境三要素作为分析框架,审思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情况,目前还面临多主体协同共... 深化产教融合是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途径,建设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的重要内容。以共生理论包括的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共生环境三要素作为分析框架,审思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情况,目前还面临多主体协同共治局面尚未形成、能量分配均衡格局尚未真正达成、积极正向的共生环境尚未完全建立的现实困境。提升当前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的建设成效,需要优化多维协同共生机制,激发其共生单元要素的参与动力;构建一体化和对称性的互惠共生模式,探索其利益的均衡基点;营造绿色发展共生环境,促进其对新质生产力的赋能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生理论 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 产教融合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