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战略升级视域下京津冀高质量一体化的内涵、挑战与实践路径
1
作者 叶堂林 王雪莹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2-62,共11页
从“谋篇布局”到“精耕细作”,京津冀协同发展正经历由量变到质变的历史性跨越,肩负着“努力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重要使命。高质量一体化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深化与升级,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 从“谋篇布局”到“精耕细作”,京津冀协同发展正经历由量变到质变的历史性跨越,肩负着“努力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重要使命。高质量一体化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深化与升级,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举措。推进京津冀高质量一体化要求区域协同发展机制从单个政策创新向制度生态重构转变,协同发展模式从“机械协作”向“有机共生”转变,通过深化制度型开放协同、加强要素市场化改革、推动协同创新与产业协作共同体建设、完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及优化区域空间结构等,提升各领域“功能耦合度”,实现区域发展从单一领域功能提升向系统性优化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一体化 京津冀 利益共同体 现代化首都都市圈 “十五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产业集群效应:2000-2023
2
作者 赵春艳 刘志彪 《浙江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7-197,240,共12页
产业集群是区域经济的重要引擎,为长三角地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空间载体和动力源泉。本文基于2000—2023年长三角41个城市的样本数据,对区域内的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展开测度,并探讨了产业集群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在长... 产业集群是区域经济的重要引擎,为长三角地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空间载体和动力源泉。本文基于2000—2023年长三角41个城市的样本数据,对区域内的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展开测度,并探讨了产业集群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在长三角地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过程中,产业集群效应主要体现在显著推动创业活跃度、产业数字化水平和产业结构高级化三个方面,并且结论稳健。渠道效应显示,城市经济密度、金融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和劳动力池效应在产业集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中起中介作用。创新质量、“链长制”和地方政府财政支持对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具有显著调节作用。研究结论为充分发挥产业集群效应,推动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地区 高质量一体化 产业集群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造业和服务业深度融合: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的战略新选择 被引量:11
3
作者 江静 丁春林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4期33-42,共10页
长三角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而后者归根到底是产业一体化和市场一体化。制造业和服务业深度融合是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的重要路径。基于投入和产出两个层面构建融合率指标,利用2002—2017年上海、江苏、浙江和安徽... 长三角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而后者归根到底是产业一体化和市场一体化。制造业和服务业深度融合是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的重要路径。基于投入和产出两个层面构建融合率指标,利用2002—2017年上海、江苏、浙江和安徽投入产出表及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对长三角地区内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长三角地区与区域外的产业关联进行测度。研究发现:第一,样本期间长三角融合率经历了先降后升的发展阶段,上海、安徽装备制造业融合率较高,江苏、浙江传统制造业有较高的融合率;第二,上海龙头扩散效应不太显著但在不断增强,安徽尚未深度融入长三角;第三,长三角区域内产业关联较为紧密,但与区域外各地区产业关联程度较小。通过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来实现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需要从五个方面推进:实现市场对要素配置的决定性作用、重塑长三角产业链、推动服务要素顺畅流动、优化制度设计和推进产学研一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 高质量一体化 制造业 服务业 深度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失时机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被引量:11
4
作者 陈建军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1-47,共7页
区域一体化发展包括政府间合作与市场的一体化两个侧面,长三角一体化在实践五大发展理念、推动改革开放、构建大都市群和创新国家治理模式方面具有示范效应,但在政府合作行为与企业推动的一体化进程之间的契合、协同创新的创出等方面依... 区域一体化发展包括政府间合作与市场的一体化两个侧面,长三角一体化在实践五大发展理念、推动改革开放、构建大都市群和创新国家治理模式方面具有示范效应,但在政府合作行为与企业推动的一体化进程之间的契合、协同创新的创出等方面依旧存在短板,其主要原因来自一体化内在动力机制中的体制性悖论,即市场化和"区域-行政"层级体系间的矛盾导致了一体化和区隔化的一体两面的同时存在。为此,建议在长三角核心区域的沪苏浙三角地带打造超"区域-行政"边界的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试验区,将政府间的区域合作行为与不同属地的企业面对面的合作竞争置于同一空间。构筑起有实体空间依托的协同创新平台,同时也为突破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制度障碍提供试验性实践基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一体化 动力机制 实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智慧城市群建设探讨——促进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被引量:12
5
作者 王剑 李锐 《上海城市规划》 2019年第2期11-17,共7页
长三角是我国开放度最高、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新形势下,推动长三角地区实现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关键是要打造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通过分析城市群发展趋势,结合长三... 长三角是我国开放度最高、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新形势下,推动长三角地区实现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关键是要打造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通过分析城市群发展趋势,结合长三角地区的最新发展进展,梳理智慧城市、智慧城市群建设的发展动向;并从智慧城市群建设的视角,针对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目标和要求,提出“战略规划、IT基础设施、行动领域”3个维度的思考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 智慧城市群 高质量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若干议题的理论思考 被引量:19
6
作者 韦伟 《区域经济评论》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8-22,共5页
随着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区域经济一体化再度成为热门话题。综观学术理论界关于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理解以及在此基础上所提出的各类政策主张,存在着诸多差异,影响了对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问题的理解和推进。所以,... 随着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区域经济一体化再度成为热门话题。综观学术理论界关于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理解以及在此基础上所提出的各类政策主张,存在着诸多差异,影响了对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问题的理解和推进。所以,需要从理论上厘清一些基本理论问题,诸如为什么要区域经济一体化、长三角推进区域经济高质量一体化的缘由、谁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体、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地方政府的角色及定位等。从实践上来讲,区域经济一体化需要通过具体的行动来推进,在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活动中,逐步打破区域行政壁垒,建立企业主体在区域间的自我联合、自我协调和自我发展机制,在此基础上建立企业与政府、企业与市场、企业与社会的良性互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 高质量一体化 区域经济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融入长江三角洲高质量一体化测度与提升路径 被引量:3
7
作者 方大春 裴梦迪 《区域经济评论》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5-43,共9页
把握安徽融入长江三角洲高质量一体化水平及特征,能够充分发挥安徽融入主动性,有利于实现长江三角洲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基于“高质量一体化”和“融入”内涵,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测度安徽融入长江三角洲高质量一体化水平。结果... 把握安徽融入长江三角洲高质量一体化水平及特征,能够充分发挥安徽融入主动性,有利于实现长江三角洲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基于“高质量一体化”和“融入”内涵,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测度安徽融入长江三角洲高质量一体化水平。结果显示,安徽融入长江三角洲高质量一体化整体水平稳步提升,社会一体化具有良好基础,协同一体化程度较高但仍需提升,市场一体化和空间一体化水平呈稳步增长态势,经济一体化变化平缓,创新一体化水平落后。针对上海“龙头效应”不足、安徽“洼地效应”不足、经济发展动能不足以及发展战略差异化不足等制约因素,安徽深度融入长江三角洲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路径要以产业共生夯实深度融合根基,以城市功能互补构筑深度融合载体,以创新驱动增强深度融合动力,以要素配置空间耦合提高深度融合效率,以协同治理落实深度融合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 长江三角洲高质量一体化 测度 提升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常态下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研究 被引量:35
8
作者 郭湖斌 邓智团 《经济与管理》 CSSCI 2019年第4期22-30,共9页
在归纳总结区域经济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基本内涵的基础上,基于长三角地区1991—2017年统计数据,从经济总规模、经济增长率变异系数、产业升级和制造业结构变动三个维度,深入分析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特征。研究发现:新常态下长... 在归纳总结区域经济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基本内涵的基础上,基于长三角地区1991—2017年统计数据,从经济总规模、经济增长率变异系数、产业升级和制造业结构变动三个维度,深入分析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特征。研究发现:新常态下长三角区域核心城市经济总量与上海的差距逐渐降低,多中心匀质化发展趋势明显;区域经济增长率变异系数逐年降低,一体化趋同性特征显著;从产业升级及制造业结构变动趋势看,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质量逐步提升。促进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高质量发展需明确政府职责、完善制度建设、注重科技创新、细化产业分工和鼓励平等竞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区域经济 一体化质量发展 空间分化 新常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发展格局下长三角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新机制和路径研究 被引量:21
9
作者 韩坚 熊璇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03-112,共10页
长三角区域高质量发展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突破口和着力点。新发展格局是根据中国发展阶段条件变化、适应国内经济社会发展逻辑与理论逻辑而提出的,是国家经济发展中长期战略规划的路径选择。长三角区域作为我国经济发展... 长三角区域高质量发展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突破口和着力点。新发展格局是根据中国发展阶段条件变化、适应国内经济社会发展逻辑与理论逻辑而提出的,是国家经济发展中长期战略规划的路径选择。长三角区域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区域之一,率先探索形成新发展格局意义重大。目前长三角区域面临要素市场壁垒、制度障碍、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欠缺等问题,需要创新高质量发展的机制与路径。长三角区域应积极主动地推动要素资源自由有序地流动,科学布局产业链价值链,提升全球价值链供应链的地位,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打造长三角区域“小循环”枢纽,促进国内“大循环”,助力国内国际“双循环”,共同构建新发展格局,更好地服务国家重大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循环 新发展格局 长三角 高质量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横向税收竞争、官员更替与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基于长三角41个城市的面板证据 被引量:4
10
作者 田时中 胡福龙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3-33,共11页
文章基于2008—2020年长三角4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超效率SBM模型测度41个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从税收总量和税制结构双重视角,构建面板Tobit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横向税收竞争、官员更替对长三角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多... 文章基于2008—2020年长三角4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超效率SBM模型测度41个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从税收总量和税制结构双重视角,构建面板Tobit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横向税收竞争、官员更替对长三角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多重影响。研究表明:从税收总量来看,横向税收竞争促进了长三角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从税制结构来看,增值税竞争和企业所得税竞争均显著促进了长三角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调节效应检验显示,官员更替能够显著增强横向税收竞争对长三角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而门槛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政府公共支出规模扩大弱化了横向税收竞争对长三角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 横向税收竞争 官员更替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高质量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港口群与城市群协调发展分析 被引量:27
11
作者 余思勤 孙佳会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335-1344,共10页
为研究长三角港口群与城市群协调发展水平,构建了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发展质量和港口群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引力模型测算港口群内各港口对于城市群的辐射能力,在此基础上使用耦合度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衡量长三角港口群—城市群复... 为研究长三角港口群与城市群协调发展水平,构建了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发展质量和港口群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引力模型测算港口群内各港口对于城市群的辐射能力,在此基础上使用耦合度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衡量长三角港口群—城市群复合系统的协调发展水平,并测度了港口群各港口间协调发展水平用于分析港口竞合策略对于港口群—城市群系统协调水平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已初步形成港口群—城市群协调发展的布局,正在向高水平的协调发展水平不断迈进。港口群向错位竞争、积极合作的发展方式转变能够提升港口群一体化协同发展水平,推动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城市群 长三角港口群 耦合度 耦合协调度 高质量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