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稳定段曝气时间对高负荷接触稳定法碳捕获影响及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孙剑平 王奥乾 +1 位作者 李绍峰 于明远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29-835,共7页
为探究高负荷接触稳定法(HiCS)中稳定段曝气时间(ts)对废水碳捕获的影响,分析不同ts下HiCS系统的碳捕获率及污泥性质的差异,同时分析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结果表明:当ts为1.0、2.0、3.0 h时,碳捕获率分别为43.0%、42.4%、39.2%,显著高... 为探究高负荷接触稳定法(HiCS)中稳定段曝气时间(ts)对废水碳捕获的影响,分析不同ts下HiCS系统的碳捕获率及污泥性质的差异,同时分析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结果表明:当ts为1.0、2.0、3.0 h时,碳捕获率分别为43.0%、42.4%、39.2%,显著高于ts为0.5、4.0 h的20.3%和25.3%;污泥粒径较小且分布集中、微观结构粗糙多孔,有利于污泥和有机物接触絮凝。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表明,与接种污泥相比,ts为0.5 h的HiCS污泥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的相对丰度由24.7%、25.8%上升至40.0%、30.8%。FAPROTAX功能预测结果显示,与碳循环代谢相关的微生物丰度最高,占比达到60%以上,其相对丰度受ts影响显著,在1.0~3.0 h时高于0.5、4.0 h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负荷接触稳定法 稳定段曝气时间 碳捕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强化高负荷接触稳定工艺碳捕获的效果研究
2
作者 孙剑平 周佳迪 +1 位作者 李绍峰 刘婉怡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361-2371,共11页
为了进一步提升高负荷接触稳定法(High-rate Contact-Stabilization, HiCS)的碳捕获能力,开展了污泥基生物炭强化HiCS工艺碳捕获及其对微生物群落影响的研究,并通过多种分析手段考察生物炭投加量对HiCS系统的COD捕获效率和NH+4-N去除率... 为了进一步提升高负荷接触稳定法(High-rate Contact-Stabilization, HiCS)的碳捕获能力,开展了污泥基生物炭强化HiCS工艺碳捕获及其对微生物群落影响的研究,并通过多种分析手段考察生物炭投加量对HiCS系统的COD捕获效率和NH+4-N去除率的影响。同时,考察生物炭投加量对污泥性质、胞外聚合物和微生物丰度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投加60 mg/L生物炭的碳捕获率最高为58%,较对照组提高15百分点。NH+4-N的去除效率在生物炭为80 mg/L时达到最高,为55.1%,较对照组提高了29.9百分点。此外,生物炭作为载体可以富集大量功能微生物,提高整体的生物量,通过对污泥粒径及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投加生物炭后的污泥粒径有所减小且粒径分布较为集中,且污泥表面产生较多孔隙并更加粗糙,这使得污泥具有更强的捕获能力。通过测定Zeta电位发现,随着生物炭投加量的增加,污泥的Zeta电位的绝对值在6~8 mV内逐渐减小,这表明污泥絮凝能力得到了提升。污泥的ρ(MLVSS)/ρ(MLSS)也随着生物炭的投加而增加,表明投加生物炭增强了系统内的生物活性。生物炭的投加也促进了胞外聚合物的分泌,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生物炭会提高吸附、降解污染物相关的优势菌门的丰度,如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高负荷接触稳定法 碳捕获 生物炭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