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2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及其Nomogram风险预测模型构建
1
作者 桂元 詹继东 +3 位作者 蒋毅 肖婷 张静 余晶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4年第8期719-724,共6页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左心室血栓(LVT)形成的影响因素,并构建Nomogram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873例急性STEMI患者以7∶3分为训练集(n=611)和验证...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左心室血栓(LVT)形成的影响因素,并构建Nomogram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873例急性STEMI患者以7∶3分为训练集(n=611)和验证集(n=262)。根据训练集患者LVT发生情况分为非LVT组(n=549)和LVT组(n=6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STEMI患者发生LVT的影响因素;利用R软件rms程序包构建预测急性STEMI患者LVT发生风险的Nomogram模型,并通过ROC及Hosmer-Lemeshow检验验证其预测效能。结果与非LVT组比较,LVT组血红蛋白(Hb)[(131.15±15.99)g/L比(143.28±16.71)g/L]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39.99±5.01)%比(45.24±6.69)%]明显较低(t=5.441、5.991,P<0.05),合并室壁瘤(37.10%比20.40%)、基线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0级(59.68%比44.81%)、未形成冠状动脉侧支循环(88.71%比72.13%)以及未进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或药物溶栓的占比(69.35%比48.82%)明显较高(χ^(2)=9.022、4.953、7.921、9.403,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Hb(OR=0.948)和LVEF(OR=0.868)为急性STEMI患者发生LVT的保护因素(P<0.05),合并室壁瘤(OR=6.812)、基线TIMI血流分级0级(OR=6.884)、未形成冠状动脉侧支循环(OR=7.273)、未进行急诊PCI或药物溶栓(OR=4.173)为其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分析显示,训练集AUC为0.871(95%CI 0.830~0.912),验证集为0.838(95%CI 0.731~0.945);Hosmer-Lemeshow检验中训练集χ^(2)=11.379,P=0.181,验证集χ^(2)=11.261,P=0.187。结论急性STEMI患者LVT的发生与Hb、LVEF、室壁瘤、基线TIMI分级、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及是否接受急诊PCI或药物溶栓密切相关,基于这些因素构建的Nomogram预测模型区分度及一致性良好,有助于临床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心肌 左心室血栓 影响因素 Nomogram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与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血栓负荷的相关性 被引量:5
2
作者 王宇朋 李虹伟 +1 位作者 王萍 陈晖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0年第10期726-730,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与冠状动脉内血栓负荷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急诊住院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424例,且均在6 h内接受了直接经皮冠...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与冠状动脉内血栓负荷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急诊住院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424例,且均在6 h内接受了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根据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术中情况,将患者分为高血栓负荷组(199例)和低血栓负荷组(225例)。所有患者均在急诊就诊时测量基线的血液学指标和血栓负荷状态。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组间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分析。结果高血栓负荷组与低血栓负荷组平均年龄[(59.4±11.7)和(61.9±11.8)岁]、aPTT[(24.9±3.2)和(26.6±4.0)s]、凝血酶原时间(PT)[(11.3±0.8)和(11.5±1.0)s]、左回旋支(LCX)比例[9.5%(19/199)和18.0%(40/225)]、男性比例[84.3%(168/199)和74.3%(167/225)]、白细胞计数[(10.0±3.1)×10^9和(9.3±3.1)×10^9/L]、右冠状动脉(RCA)比例[45.2%(90/199)和29.8%(68/22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吸烟状况、用药、既往患有高血压及糖尿病比例、肝肾功能、电解质、PTA、AT-Ⅲ、FBG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间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aPTT(OR=1.175,95%CI 1.102~1.252)和RCA(OR=2.783,95%CI 1.409~5.497)为高血栓负荷的独立预测因子(P<0.01)。aPTT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660(95%CI 0.608~0.711,P<0.001)。结果提示,排除高血栓负荷的aPTT的最佳临界值为26.05(灵敏度为53.5%,特异度为72.6%)。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就诊时缩短的aPTT值与PCI治疗时所见的高血栓负荷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血栓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高血栓负荷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3
作者 董松武 张静 《安徽医学》 2020年第4期479-480,共2页
近年来,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逐渐呈年轻化趋势[1-2],经过积极抗栓、再灌注等治疗后,死亡率明显下降,但其仍是人类死亡的重要原因,且易再次发生心血管事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近年来,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逐渐呈年轻化趋势[1-2],经过积极抗栓、再灌注等治疗后,死亡率明显下降,但其仍是人类死亡的重要原因,且易再次发生心血管事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PCI)是目前最有效的开通梗死相关动脉(infarction related artery,IRA)的方法,但术中慢血流、无复流等情况显著影响患者的临床获益及预后。研究[3-4]证实,IRA血栓是影响再灌注效果的重要因素,可增加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急性STEMI高血栓负荷的特点,以提高临床对该情况的认识及处置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 急性ST段抬 血栓负荷 危险因素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支架置入时期对高血栓负荷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QTc离散度和心肌灌注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陈雪 郑晓 杨枫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2年第5期444-449,共6页
目的探讨1期支架置入和延期支架置入对高血栓负荷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QTc离散度、心肌灌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1年2月保定市第二医院收治的80例高血栓负荷STEMI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1期组和延期组,各40... 目的探讨1期支架置入和延期支架置入对高血栓负荷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QTc离散度、心肌灌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1年2月保定市第二医院收治的80例高血栓负荷STEMI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1期组和延期组,各40例。两组均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1期组术中采用1期支架置入,延期组术中采用延期支架置入。统计两组支架置入后2 h ST段回落指数、QTc离散度(QTcd)、校正QT间期(QTc)、冠状动脉血流情况、心肌灌注、血栓积分、血小板计数(PLT)、D-二聚体(D-D)、微小RNA-302b(miR-302b)、B型钠尿肽(BNP)、PCI情况,并随访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结果支架置入后2 h延期组QTcd(40.33±3.39)ms、QTc(42.30±5.51)ms低于1期组(55.15±4.06)ms、(58.82±5.17)ms,差值(27.68±5.15)、(28.03±4.89)高于1期组(11.84±4.48)、(12.63±3.95)(P<0.05),支架置入后2 h ST段回落指数高于1期组(P<0.05);支架置入后2 h延期组冠状动脉血流情况优于1期组(P<0.05);支架置入后2 h延期组血栓积分(2.41±0.16)分低于1期组(2.58±0.23)分,心肌灌注积分(2.65±0.11)分高于1期组(2.50±0.12)分,差值(0.81±0.04)分、(1.63±0.15)分大于1期组(0.58±0.05)分、(1.47±0.10)分(P<0.05);支架置入后2 h两组miR-302b、BNP水平低于支架置入前(P<0.05),支架置入后2 h延期组PLT(125.56±15.51)×10^(9)/L、D-D(0.40±0.08)mg/L水平低于1期组(182.33±17.65)×10^(9)/L、D-D(0.52±0.10)mg/L(P<0.05);延期组无复流/慢血流发生率17.50%低于1期组(40.00%,P<0.05);术后1个月随访,两组均无脱落病例。两组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期支架置入有助于降低高血栓负荷STEMI患者QTcd,改善心肌灌注,抑制血栓形成,减少无复流/慢血流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负荷 急性ST段抬急性心肌 延期支架置入 1期支架置入 QTC离散度 心肌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住院患者合并左心室附壁血栓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
5
作者 汤慧民 朱志勇 杨水祥 《中国医学工程》 2024年第3期107-110,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住院患者合并左心室附壁血栓(LVT)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住院的180例STEMI患者,均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根据术后2周内有无LVT...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住院患者合并左心室附壁血栓(LVT)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住院的180例STEMI患者,均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根据术后2周内有无LVT分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LVT的相关因素。结果术后2周,180例STEMI患者有44例合并LVT,发生率为24.44%(44/180)。两组年龄、饮酒史、舒张压、收缩压、总缺血时间、术前TIMI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合并左心室室壁瘤、血肌酐(Scr)、冠脉侧支循环建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饮酒史(O^R=4.946)、总缺血时间(O^R=11.396)、术前TIMI分级(O^R=0.189)、LVEF(O^R=0.272)、合并左心室室壁瘤、冠脉侧支循环建立(O^R=0.191)是引发LVT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STEMI患者术后LVT发生风险较高,主要与饮酒史、总缺血时间、术前TIMI分级、LVEF、合并左心室室壁瘤、冠脉侧支循环建立等因素有关,临床需加以预防、干预,从而降低术后LVT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心肌 左心室附壁血栓 左心室室壁瘤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板运动负荷超声心动图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左室功能的价值
6
作者 王海林 梁秋成 +1 位作者 曾敏仪 孔国光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3期112-114,共3页
目的:分析平板运动负荷超声心动图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左室功能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于肇庆市广宁县人民医院行急诊PCI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常规心电图、... 目的:分析平板运动负荷超声心动图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左室功能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于肇庆市广宁县人民医院行急诊PCI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平板运动负荷超声心动图检测患者术后1个月左室功能,以临床综合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三种检查方式的诊断价值。结果:临床综合检查显示,150例开展急诊PCI术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有31例发生左室功能异常,占比20.67%。动态心电图诊断PCI术后左室功能异常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高于常规心电图,平板运动负荷超声心动图诊断PCI术后左室功能异常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高于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板运动负荷超声心动图评价PCI术后左室功能的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左室功能 平板运动负荷超声心动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GF-β_(1)联合aPTT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高血栓负荷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7
作者 关洁 孙佳莹 +2 位作者 蒋丽鑫 邱丽 谢荣盛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10期26-30,共5页
目的分析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联合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高血栓负荷(HTB)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140例STEMI患者,视血栓负荷情况分为HTB组66例和低血栓负荷(LTB)组74例,采用酶联免... 目的分析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联合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高血栓负荷(HTB)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140例STEMI患者,视血栓负荷情况分为HTB组66例和低血栓负荷(LTB)组74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与凝固法检测血清TGF-β_(1)水平与aPTT。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TEMI患者HTB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TGF-β_(1)水平和aPTT对STEMI患者HTB的预测价值。结果HTB组男性、吸烟比例和年龄、白细胞计数、TGF-β_(1)水平高于LTB组,aPTT短于LTB组(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增加(OR=1.033,95%CI:1.005~1.063)、吸烟(OR=1.880,95%CI:1.102~3.208)、TGF-β_(1)升高(OR=1.924,95%CI:1.047~3.536)为STEMI患者HTB的独立危险因素,aPTT延长(OR=0.893,95%CI:0.820~0.972)为独立保护因素(P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TGF-β_(1)水平和aPTT单独与联合预测STEMI患者HTB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6、0.711、0.840,灵敏度分别为64.89%、59.54%、83.21%,特异度分别为81.88%、71.81%、70.47%。血清TGF-β_(1)水平和aPTT联合预测STEMI患者HTB的AUC大于二者单独预测(P均<0.05)。结论血清TGF-β_(1)水平升高和aPTT缩短与STEMI患者HTB密切相关,可作为STEMI患者HTB的辅助预测指标,二者联合对STEMI患者HTB的辅助预测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心肌 血栓负荷 转化生长因子-β_(1)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选择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灌注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唐良秋 梁家荣 +6 位作者 陈云宪 张晓静 徐新 陈宝峰 陈锦峰 孙维倩 刘素芳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5年第12期1123-1126,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超选择注射盐酸替罗非班及联合血栓抽吸对心肌灌注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8月粤北人民医院STEMI患者21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n=110)和对照组(n=100)。所有...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超选择注射盐酸替罗非班及联合血栓抽吸对心肌灌注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8月粤北人民医院STEMI患者21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n=110)和对照组(n=100)。所有入选患者均在发病12h内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照组冠脉口注射替罗非班后进行血栓抽吸,再放置药物支架;试验组通过抽吸导管超选择冠脉闭塞处注射替罗非班后进行血栓抽吸,再放置药物支架。主要观察指标为PCI术后即刻造影结果(TIMI帧数)、术后90min完全sT段回落率、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I(cTnI)峰值、cTnI峰值时间及住院期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和出血风险。结果两组患者基线特征未见统计学差异。试验组与对照组术后校正的TIMI帧数分别是[(29.25±10.22)s比(37.46±11.32)s,P=0.046],术后90min完全ST段回落率分别是188(80%)比67(67%),P=0.091],CK-MB峰值分别是[(380.68±298.41)U/L比(425.33±317.62)U/L,P=0.202],eTnI峰值分别是[(12.31±10.08)ng/ml比(15.18±10.89)ng/ml,P=0.191],cTnI峰值时间分别是[(17.25±10.72)h比(19.01±11.22)h,P=0.277],可见试验组在数据上比对照组有着更好的趋势。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住院期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2(20%)比18(18%),P=0.954],出血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4(13%)比11(11%),P=0.926],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超选择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相比冠脉口注射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可能更好改善STEMI患者PCI术后早期心肌灌注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心肌 盐酸替罗非班 血栓抽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梗死相关动脉内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注射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9
作者 戴芝银 严金川 +1 位作者 王中群 朱杰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8期1-4,共4页
目的观察梗死相关动脉(IRA)内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注射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疗效。方法选择STEMI患者18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60例。A组给予IRA内血栓抽吸及替罗非班注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B组给予IRA内血栓抽吸... 目的观察梗死相关动脉(IRA)内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注射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疗效。方法选择STEMI患者18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60例。A组给予IRA内血栓抽吸及替罗非班注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B组给予IRA内血栓抽吸+PCI,C组给予PCI。PCI术后1天(基础状态)及1年时进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心室重构情况。比较三组术后1周内出血情况及术后1年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175例患者完成1年随访观察,A组1例于PCI术后第5天因心脏破裂死亡,B组2例、C组2例于PCI术后1年内发生心源性猝死。术后1年时,与B、C组比较,A组LVEDVI、LVESVI降低(P均<0.05),LVEF升高(P均<0.05);A组4例(6.7%)、B组12例(20.6%)、C组17例(29.3%)发生心室重构,A组心室重构率低于B、C组(P均<0.05);A组发生心绞痛复发3例、心功能不全2例、心源性猝死1例,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0.1%,B组分别为7、5、2例和24.1%,C组分别为9、8、2例和32.7%,A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B、C组(P均<0.05)。术后1周内三组均出现皮肤、黏膜、穿刺部位及牙龈轻度出血,无大出血或严重出血,三组出血情况比较,P均>0.05。结论 IRA内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注射能够减少STEMI患者行PCI后心室重构发生,改善心脏功能,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 心室重构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血栓抽吸 替罗非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EEK血栓抽吸导管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应用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0
作者 马利祥 王庆胜 +4 位作者 巢永波 孟晓京 王文广 崔蕊 杨新春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30-431,共2页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急诊开通冠状动脉闭塞血管,已成为临床治疗共识。而临床应用血栓抽吸导管进行的介入性再灌注治疗,直接抽吸,去除冠状动脉内血栓,从而开通血管,效果直观明确,操作简便实用。在冠状动脉内有明显大量...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急诊开通冠状动脉闭塞血管,已成为临床治疗共识。而临床应用血栓抽吸导管进行的介入性再灌注治疗,直接抽吸,去除冠状动脉内血栓,从而开通血管,效果直观明确,操作简便实用。在冠状动脉内有明显大量血栓的情况时,应用血栓抽吸治疗的临床效果明确,同时对减少STEMI再灌注治疗后的无复流及末梢栓塞等现象的发生,也有积极作用。血栓抽吸导管技术,已被大多数心脏中心广泛应用。目前,此项技术是否列为常规而早于球囊应用,仍有争议。本研究回顾分析秦皇岛市第一医院应用ZEEK血栓抽吸导管的临床效果,以评价其在sTEMI患者中应用的获益与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心肌 临床应用 血栓抽吸 抽吸导管 临床观察 秦皇岛市第一医院 冠状动脉内 再灌注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应用血栓抽吸和静脉溶栓开通冠脉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
11
作者 关怀敏 解金红 +4 位作者 陈玉善 罗明华 王贺 邱承杰 王鹏飞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4年第5期419-422,共4页
目的 比较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导管血栓抽吸和静脉溶栓两种方法对择期PCI即刻及近期疗效的差异.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60例急性STEMI且符合梗死相关动脉(IRA)高血栓负荷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4例... 目的 比较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导管血栓抽吸和静脉溶栓两种方法对择期PCI即刻及近期疗效的差异.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60例急性STEMI且符合梗死相关动脉(IRA)高血栓负荷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4例通过反复抽吸血栓使IRA血流恢复TIMI 3级,设为抽吸组;22例成功静脉溶栓患者,设为溶栓组.依其IRA的残余狭窄病变(RSL)及非IRA以外的罪犯相关病变(CRL)的冠脉造影,狭窄程度≥70%为冠脉支架置入标准,比较两组IRA的RSL病变与非IRA的CRL病变处理的差异、冠脉TIMI血流分级及心肌灌注呈色(BMG)显像分级的差异、即刻效果、1个月时心功能的差异及MACE差异.结果 IRA及CRL的病变分布及形态、支架置入无复流、支架特征(个数、直径、长度)、支架直接置入率、高压球囊使用率、最后扩张压力等指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MBG达到3级者抽吸组明显优于溶栓组(93.0%比63.6%,P<0.05).1个月时左室直径、EF值、血浆BNP和hs-CRP,抽吸组均明显优于溶栓组(均P<0.05),两组均无MACE事件发生.结论 对高血栓负荷的STEMI患者进行单纯急诊血栓抽吸,择期PCI较静脉溶栓开通后择期PCI效果好,也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心肌 导管血栓抽吸 静脉溶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高血栓负荷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过程中联合应用血栓抽吸导管与替罗非班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7
12
作者 夏斌 巴登其其克 +2 位作者 柯霞 柳菲 巴音巴特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16期97-98,共2页
目的观察分析急性心肌梗死高血栓负荷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过程中联合应用血栓抽吸导管与替罗非班的临床疗效。方法 56例急性心肌梗死高血栓负荷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行血栓抽吸导管及替罗非班治疗,对照组... 目的观察分析急性心肌梗死高血栓负荷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过程中联合应用血栓抽吸导管与替罗非班的临床疗效。方法 56例急性心肌梗死高血栓负荷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行血栓抽吸导管及替罗非班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7 d及3个月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ST段抬高总和回落百分比>50%情况、术后TIMI 3级血流情况、植入支架数量。结果观察组术后7 d及术后3个月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T段抬高总和回落百分比>50%患者26例(92.86%),对照组ST段抬高总和回落百分比>50%患者18例(64.29%);观察组术后TIMI 3级血流患者25例(89.29%),对照组术后TIMI 3级血流患者18例(64.29%);观察组植入支架数量为(1.25±0.57)枚,对照组植入支架数量为(1.41±0.56)枚。观察组ST段抬高总和回落百分比>50%率、术后TIMI 3级血流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788、4.909, P<0.05);两组植入支架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60, 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高血栓负荷患者的诊治过程中应用血栓抽吸导管及替罗非班进行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坏死心肌数量,疗效显著,临床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罗非班 血栓抽吸导管 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急性心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栓抽吸联合低剂量替罗非班对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肌再灌注水平及安全性的影响 被引量:33
13
作者 马健 王岳松 +2 位作者 王学忠 董学滨 邵旭武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0年第2期110-114,共5页
目的评价血栓抽吸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低剂量替罗非班对老年高血栓负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肌再灌注水平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于马鞍山临床学院行PCI的老年ST... 目的评价血栓抽吸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低剂量替罗非班对老年高血栓负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肌再灌注水平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于马鞍山临床学院行PCI的老年STEMI高血栓负荷患者12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2例及对照组65例,观察组在常规PCI之前联合应用血栓抽吸和冠状动脉内注射低剂量替罗非班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PCI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临床效果、出血事件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术后观察组梗死相关动脉的TIMI血流3级、2 h心电图ST段回落>50%、LVEF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IMI血流3级:57例(91.9%)比49例(75.4%),χ^2=2.295,P=0.040;心电图ST段回落>50%:50例(80.6%)比40例(61.5%),χ^2=5.611,P=0.018;LVEF值:(52.7±3.5)%比(50.9±5.0)%,t=2.229,P=0.028];观察组CK-MB峰值、碎裂QRS波、心包积液均低于对照组[CK-MB峰值:(274.4±173.1)U/L比(334.5±154.0)U/L,t=2.069,P=0.041;碎裂QRS波:24例(38.7%)比38例(55.5%),χ^2=4.955,P=0.026;心包积液:6例(9.5%)比15例(23.1%),χ^2=4.128,P=0.042];术后30天,观察组小/微出血事件多于对照组[小/微出血事件:7例(11.3%)比4例(6.2%),χ^2=4.019,P=0.043],大出血和卒中事件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MACE事件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抽吸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低剂量替罗非班可改善老年高血栓负荷STEMI患者心肌再灌注水平,同时不增加严重出血风险,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心肌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替罗非班 血栓抽吸 心肌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纯冠状动脉血栓抽吸术治疗血栓负荷过重的急性心肌梗死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施明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6期10-13,共4页
目的:探讨单纯应用冠状动脉血栓抽吸术治疗血栓负荷过重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STEMI)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行急诊冠状动脉血栓抽吸术的23例急性STEMI患者的病历资料,术前心电图诊断为急性前(间)壁、广泛前壁心肌梗... 目的:探讨单纯应用冠状动脉血栓抽吸术治疗血栓负荷过重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STEMI)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行急诊冠状动脉血栓抽吸术的23例急性STEMI患者的病历资料,术前心电图诊断为急性前(间)壁、广泛前壁心肌梗死14例,急性下(后)壁、右室心肌梗死9例。急诊冠状动脉造影( CAG)示梗死相关血管( IRA)均为血栓负荷过重。均采用冠状动脉血栓抽吸术处理IRA,至IRA残余狭窄<80%且血流恢复到TIMI 3级或至少2级以上时结束手术。术后予抗凝药物治疗。分析手术疗效。结果患者均成功行冠状动脉血栓抽吸术,血栓抽吸后即刻造影示IRA残余狭窄均<80%,TIMI均为2级以上,均未继续行支架置入。发病后10~14 d后复查CAG,IRA远端血流均为TIMI 3级,7例残余狭窄70%~80%,对该7例患者在IRA病变部位置入冠状动脉支架。发病后12~18个月复查CAG,IRA远端血流均为TIMI 3级,置入支架的7例患者中1例出现支架内再狭窄,狭窄程度约50%;未置入支架的患者中1例残余狭窄80%,于IRA病变部位置入冠状动脉支架。术后随访12~18个月,无死亡、再次心肌梗死等发生。结论单纯应用冠状动脉血栓抽吸术急诊治疗血栓负荷过重的急性STEMI患者近期及远期IRA血管再通率高,可使患者避免或延迟置入支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抽吸 血栓形成 冠状动脉 支架 血栓负荷过重 急性心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血栓抽吸导管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直接冠脉介入治疗中心肌灌注及血浆脑钠肽水平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潘洪涛 孙磊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2期92-93,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血栓抽吸导管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冠脉介入治疗中心肌灌注及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影响。方法连续入选80例行直接冠脉内支架植入术(PCI)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随机分成单纯PCI组及PCI+血栓抽吸(PT)组(各40例)... 目的探讨应用血栓抽吸导管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冠脉介入治疗中心肌灌注及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影响。方法连续入选80例行直接冠脉内支架植入术(PCI)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随机分成单纯PCI组及PCI+血栓抽吸(PT)组(各40例),观察术中心肌呈色分级(MBG)、术后1h心电图梗死相关导联ST回落及术前、术后24h、术后1周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差异。结果单纯PCI组术中MBG3级者33.3%,PCI+抽吸组56.7%;术后1h心电图ST回落50%者PCI组26.7%,PCI+抽吸组60%;术前两组BNP水平无明显差异,术后24hPCI组:(371.2±124.5)pg/ml,PCI+抽吸组(287.3±93.8)pg/ml,术后1周PCI组(297.6±68.3)pg/ml,PCI+抽吸组(209.4±67.7)pg/ml。结果急性STEMI患者直接PCI术中应用血栓抽吸导管明显影响BNP水平,改善心肌灌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抽吸导管 急性ST段抬心肌 直接冠脉内支架植入 心肌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采用血栓抽吸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探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何如平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3期36-37,共2页
目的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采用血栓抽吸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20例为治疗组行血栓抽吸,另120例患者行常规治疗。结果两组患者血管再通率100%;治疗组无复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CK-MB、ST段回落... 目的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采用血栓抽吸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20例为治疗组行血栓抽吸,另120例患者行常规治疗。结果两组患者血管再通率100%;治疗组无复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CK-MB、ST段回落率均低于对照组,LVEDD、LVEF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复发率为4.2%,对照组复发率13.3%,两组对比(P<0.05),对症处理好转。结论血栓抽吸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安全有效,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心肌 血栓抽吸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联合血栓抽吸治疗大面积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磊 《中国社区医师》 2017年第15期59-60,共2页
目的:探讨大面积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联合血栓抽吸的效果。方法:收治STEMI患者126例,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血栓抽吸治疗,研究组采用血栓抽吸联合IABP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 目的:探讨大面积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联合血栓抽吸的效果。方法:收治STEMI患者126例,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血栓抽吸治疗,研究组采用血栓抽吸联合IABP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心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面积STEMI患者行血栓抽吸联合IABP治疗的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面积ST段抬急性心肌 血栓抽吸 IAB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栓抽吸导管在高龄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健 《北方药学》 2015年第6期174-175,共2页
目的:探讨血栓抽吸导管在高龄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资料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92例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划分成研究组、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介入治疗,... 目的:探讨血栓抽吸导管在高龄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资料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92例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划分成研究组、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介入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血栓抽吸导管进行治疗,对比及分析两组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后有效率97.83%,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4.78%,表明研究组的治疗效果非常好,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而言,采用血栓抽吸导管及介入法进行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比较高,可以将冠状动脉中的血栓全部有效清除,使心肌组织的灌注得到改善,进而使心功能得到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抽吸导管 急性心肌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荷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心血管事件及感染相关并发症的影响
19
作者 杨可飞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12期2812-2814,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术前应用负荷剂量阿托伐他汀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心血管事件及感染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2021年10月至2023...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术前应用负荷剂量阿托伐他汀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心血管事件及感染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期间本院收治行PCI老年AMI患者,均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按剂量不同分对照组(常规剂量20 mg)和研究组(负荷剂量40-80 mg),各40例。治疗3 m后统计患者术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采用飞利浦EPIQ CVx型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患者PCI术前及术后左室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CO)、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水平,采用免疫抑制法、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杂化型(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s MB,CK-MB)、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I)水平,并统计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的总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PCI术后LVEDD及心肌损伤标志物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CO、LVEF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负荷剂量阿托伐他汀用于老年AMI能减少PCI心肌损伤,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改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荷剂量 阿托伐他汀 急性心肌 PCI 心血管事件 感染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导管血栓抽吸术在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PCI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的探讨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春良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第22期47-47,49,共2页
经皮导管血栓抽吸术在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PCI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依然备受质疑,文章通过分析最近的AT相关报道,结合临床经验提出一些问题及解决方法。
关键词 经皮导管血栓抽吸术 急性ST抬心肌 PCI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