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2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联合NRS2002评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3
1
作者 李蒙 付三仙 +3 位作者 王素凡 周力为 梁锐 吕全军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6-109,共4页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CAR)联合营养风险筛查常用量表评分(NRS2002评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1至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9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发病90 d内的生存情...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CAR)联合营养风险筛查常用量表评分(NRS2002评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1至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9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发病90 d内的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n=223)和死亡组(n=71)。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短期预后的危险因素,通过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CAR、NRS2002评分及CAR联合NRS2002评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AR和NRS2002评分是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OR(95%CI)分别为1.212(1.026~1.432)、1.510(1.233~1.849),P<0.05]。CAR联合NRS2002评分预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短期预后的方程为Y=-3.242+0.412×NRS2002+0.192×CAR,预测短期预后的AUC(95%CI)为0.711(0.639~0.782),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648、0.709。结论:CAR联合NRS2002评分预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短期预后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 NRS2002评分 高血压脑出血 短期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热化痰通腑法对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胃管鼻饲后继发性肺部感染的作用效果
2
作者 王鹏 唐志锋 +5 位作者 赵自育 郭伟 王明明 王晓曦 缑丽霞 王琦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8-21,共4页
目的评估清热化痰通腑法对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胃管鼻饲后继发性肺部感染的作用效果。方法选择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胃管鼻饲后继发性肺部感染患者100例。按照等比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予以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 目的评估清热化痰通腑法对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胃管鼻饲后继发性肺部感染的作用效果。方法选择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胃管鼻饲后继发性肺部感染患者100例。按照等比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予以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清热化痰通腑法。2周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测定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和动脉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_(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aCO_(2))],评价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linical pulmonary infection score,CPIS)。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观察组血清IL-6、TNF-α和Hs-CRP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观察组PaO_(2)高于对照组,PaCO_(2)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治疗2周观察组CPI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化痰通腑法对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胃管鼻饲后继发性肺部感染的控制效果确切,有助于抑制炎症和改善动脉血氧,减轻感染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热化痰通腑法 高血压脑出血 早期胃管鼻饲后继发性肺部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早期滋养型肠内营养支持方案的构建与应用
3
作者 廖思思 邓培培 +3 位作者 石小毛 陈双艳 李梅枝 刘志英 《护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06-110,共5页
目的 构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早期滋养型肠内营养支持方案,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 通过文献研究、小组讨论、德尔菲法拟定早期滋养型肠内营养支持方案。随机将62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予以常规肠内营养... 目的 构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早期滋养型肠内营养支持方案,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 通过文献研究、小组讨论、德尔菲法拟定早期滋养型肠内营养支持方案。随机将62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予以常规肠内营养干预,干预组予以早期滋养型肠内营养干预。比较两组营养指标、胃肠道反应、高血糖发生率、神经功能和住院时间及费用。结果 营养干预14 d,干预组前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腹胀、腹泻、误吸,高血糖发生率,神经功能评分和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重症患者实施早期滋养型肠内营养支持方案可减少患者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患者的营养情况和神经功能情况,减轻患者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滋养型肠内营养 德尔菲法 营养支持 胃潴留 血糖 神经功能 营养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LR4/NLRP3信号通路探讨化浊行血汤促进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
4
作者 胡昱月 张晓冬 范晶晶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8-132,共5页
目的探究化浊行血汤促进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HICH)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及对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NOD样受体蛋白3(NLRP3)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2021年1月—2023年7月该... 目的探究化浊行血汤促进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HICH)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及对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NOD样受体蛋白3(NLRP3)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2021年1月—2023年7月该院收治的120例HICH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60例)和试验组(6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术后治疗,试验组予以化浊行血汤+常规术后治疗,时长均为1个月。比较两组疗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分、脑血流动力学(脑血管平均流速、平均流量、血管外周阻力)、氧化应激及炎性因子指标[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TLR4/NLRP3炎性小体表达水平和用药安全性。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M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后血管外周阻力低于对照组,脑血管平均流速、平均流量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后MMP-9、TNF-α、MDA、TLR4、NLRP3 mRNA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SOD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浊行血汤可能通过抑制TLR4/NLRP3信号通路的活化降低炎症及氧化应激反应,改善脑血流动力学,促进HICH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浊行血汤 高血压脑出血 TOLL样受体4 NOD样受体蛋白3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脑出血后血肿周围水肿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5
作者 龙昌友(综述) 曹云太 鲍海华(审校)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04-710,共7页
血肿周围水肿(PHE)是高血压脑出血后最主要的继发性脑损伤,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PHE作为一个可量化指标并与临床预后不良相关,被认为是高血压脑出血后一个有希望的治疗靶点。但目前关于PHE与其相关影响因素之间的研究出现了部分有争议的结... 血肿周围水肿(PHE)是高血压脑出血后最主要的继发性脑损伤,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PHE作为一个可量化指标并与临床预后不良相关,被认为是高血压脑出血后一个有希望的治疗靶点。但目前关于PHE与其相关影响因素之间的研究出现了部分有争议的结果,特别是影像学方面。清楚了解PHE的相关影响因素有助于临床选择更精细、更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本文从影像学征象、实验室指标及患者基线资料等方面全面对PHE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血肿周围水肿 影响因素 继发性损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刺联合硬膜外管定向溶吸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大捷 杨国康 冉德森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2-152,共1页
应用穿刺联合硬膜外管定向溶吸和传统穿刺溶吸的方法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结果显示穿刺联合硬膜外管定向溶吸术式的血肿清除率提高,预后改善。现将我们的体会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自2003—11至2011-11期间我院70例高血压脑出血... 应用穿刺联合硬膜外管定向溶吸和传统穿刺溶吸的方法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结果显示穿刺联合硬膜外管定向溶吸术式的血肿清除率提高,预后改善。现将我们的体会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自2003—11至2011-11期间我院7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其中男45例,女25例,年龄38—76岁,平均62岁,患者既往均有高血压病史,起病急骤,均伴有头痛头晕,大部分患者伴有恶心呕吐,继而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在8-13分之间,全部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肢体运动障碍。头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提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幕上高血压脑出血 硬膜外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 穿刺 治疗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肢体运动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脑出血立体定向穿刺与内科保守治疗的临床比较分析 被引量:53
7
作者 张超 谢延风 +4 位作者 但炜 詹傲 熊伟茗 谭赢 石全红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624-626,共3页
目的比较立体定向穿刺引流与内科保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20~30mL时(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的住院费用、时间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2年12月我院9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出血量20—30mL,一组为立... 目的比较立体定向穿刺引流与内科保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20~30mL时(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的住院费用、时间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2年12月我院9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出血量20—30mL,一组为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治疗,一组为内科保守治疗,比较两组的住院时间、费用、出院时及3个月随访神经功能障碍率(主要为肢体瘫痪)及恢复结果。结果立体定向穿刺引流组平均住院时间(14.4±8.3)d,内科保守治疗组(24.5±14.1)d(P〈0.05),在住院费用上,前组(26296.28±5292.12)元,后组(31769.48±6342.83)元(P〈0.05),在GOS预后上,出院时立体定向穿刺引流组恢复良好39例、恢复较差5例,无开颅手术治疗病例;内科保守治疗组分别为30、18例,其中2例因脑水肿重行开颅手术;3个月随访,立体定向穿刺引流组生活自理23例、轻度偏瘫16例、中重度5例,内科保守治疗组分别为20、8、20例(u=2.499,P〈0.05)。立定定向穿刺引流组在上述方面较内科保守治疗组具有优势(P〈0.05)。结论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20—30mL时,可缩短住院时间、降低费用、预后更佳,较内科保守治疗有更好的近期及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定向 高血压脑出血 保守治疗 住院时间 治疗费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内镜微创手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的临床比较分析 被引量:159
8
作者 陈祎招 徐如祥 +3 位作者 赛力克 聂永庚 王向宇 罗成义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616-619,共4页
目的比较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内镜微创手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的临床特点与疗效。方法收集77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和GCS评分等临床资料,根据其治疗方案分为神经内镜微创手术组与开颅血肿清除术组,以第3个月GOS评分... 目的比较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内镜微创手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的临床特点与疗效。方法收集77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和GCS评分等临床资料,根据其治疗方案分为神经内镜微创手术组与开颅血肿清除术组,以第3个月GOS评分作为预后指标。采用SPSS10.0,比较两种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血肿清除率及其GOS预后评分的差别,观察、分析手术疗效。结果神经内镜微创手术组与开颅血肿清除术组两组病例术前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异(P值均>0.05)。在手术时间上,神经内镜组平均手术时间(1.6±0.5)h,开颅血肿清除术组平均手术时间(4.6±1.8)h(P<0.01);在手术失血量上,神经内镜微创组平均手术失血量33.2±6.2mL,开颅血肿清除术组平均手术失血量(406.4±305.6)mL(P<0.01);在血肿清除率上,神经内镜组脑内血肿平均清除率为88.6%±6.2%,开颅组平均血肿清除率为69.4%±27.9%(P<0.05);在GOS预后方面,在26例术后随访满3月神经内镜组患者中恢复良好6例,轻度残疾10例,重度残疾5例,植物状态4例,死亡1例(家属放弃治疗后院内死亡)。开颅组49例患者中,恢复良好7例,轻度残疾8例,重度残疾13例,植物状态12例,死亡6例。3例因经济原因在术后放弃治疗脱失。神经内镜微创组患者预后优于开颅组患者预后(P<0.05)。结论神经内镜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是一种更具有微创、高效、快速、出血少等特点的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 高血压脑出血 微侵袭神经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硬通道微创手术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46
9
作者 张龙 漆松涛 +5 位作者 冯文峰 张国忠 李伟光 李明洲 何小艳 邓鹏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469-472,共4页
目的对比软通道及硬通道微创手术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安全性及手术时间。方法2008年10月1日至2011年10月1日,在南方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80例首次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进行了单盲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患者或接受软通道微创手术... 目的对比软通道及硬通道微创手术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安全性及手术时间。方法2008年10月1日至2011年10月1日,在南方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80例首次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进行了单盲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患者或接受软通道微创手术或实施硬通道微创手术,其他治疗相同,每组各40例。主要观察指标:手术时间,术后继发颅内血肿例数,治疗后1、6个月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巴氏指数(Barthel Index,BI)与死亡率。结果软通道组术后继发颅内血肿(1例)较硬通道组(8例)少(掊2=4.507,P<0.05)。软通道组的手术时间(58.88 min±11.21min)较硬通道组(45.60 min±7.31 min)长(t=6.276,P<0.05)。治疗后1、6个月GOS,治疗后1、6个月BI,治疗后1、6个月死亡率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软、硬通道微创手术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均疗效确切。软通道微创手术较硬通道更加安全,但手术更加费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通道 硬通道 微创手术 幕上 高血压脑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术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6
10
作者 左光银 于宏伟 +3 位作者 袁玉会 张颜礼 景方坤 邹鹏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65-567,共3页
回顾分析我院2007年4月至2010年12月间收治的35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开颅手术组18例,微创引流组17例,对2组患者术后1周GCS评分、并发症和术后6个月Barthel指数评分、病程、费用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发现,2组患者术后1周GCS... 回顾分析我院2007年4月至2010年12月间收治的35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开颅手术组18例,微创引流组17例,对2组患者术后1周GCS评分、并发症和术后6个月Barthel指数评分、病程、费用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发现,2组患者术后1周GCS评分、术后再出血、脑梗死、消化道出血发生率等无统计学差异(P>0.05);开颅手术组在血肿清除率、术后感染率、病程、住院费用等方面高于微创引流组(P<0.05);开颅手术组术后6个月Barthel指数评分优于微创引流组(P<0.05)。因此认为开颅手术及微创引流两种术式各有优缺点,术后1周血肿清除率和术后6个月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开颅手术优于微创引流;术后1周感染发生率、住院病程及住院费用方面微创引流优于开颅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开颅手术 微创引流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体定向与简易定位颅内置管治疗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18
11
作者 郝铮 刘楠 +5 位作者 王路 李东原 赵丛海 刘伟明 陈卓 张金男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0-134,共5页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仪引导颅骨钻孔置管吸引术和应用简易marker定位法引导颅骨钻孔置管吸引术治疗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HICH)2种术式的优缺点,为临床医师选择治疗中等量HICH的合理术式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因HICH急诊入本院行颅骨钻孔置管...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仪引导颅骨钻孔置管吸引术和应用简易marker定位法引导颅骨钻孔置管吸引术治疗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HICH)2种术式的优缺点,为临床医师选择治疗中等量HICH的合理术式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因HICH急诊入本院行颅骨钻孔置管吸引术患者43例,依照患者家属意愿,采用立体定向颅骨钻孔置管吸引术治疗20例(立体定向组),应用简易marker定位法引导颅骨钻孔置管吸引术治疗23例(简易定位组),均为中等出血量(30~70mL)的基底节区HICH患者。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后第1和3天血肿清除率、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引流管在血肿腔内的长度、术后置管精确度、术后并发症和术后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结果:与简易定位组比较,立体定向组患者术后置管精确度、术后第1天血肿清除率和术后6个月GOS评分明显升高(P<0.05),术后第3天血肿清除率、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再出血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中等量HICH患者,立体定向引导颅骨钻孔置管吸引术临床效果确切。及早清除颅内血肿可能更有利于改善患者HICH远期预后,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立体定向 吸引术 简易定位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作用及TCD评价 被引量:53
12
作者 张自豪 张文亮 +7 位作者 刘叶 吴志宝 刘亮 高普 甘宁 安树章 郭宏川 周敏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6期837-840,共4页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作用,及动态TCD监测对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0例,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微创组及保守组各35例;两组入院后均接受药物保守治疗,微创组...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作用,及动态TCD监测对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0例,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微创组及保守组各35例;两组入院后均接受药物保守治疗,微创组同时行尿激酶联合YL-1型血肿穿刺针微创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d、5d、10d和21d行TCD检测,计算血肿及水肿体积变化,并于各时间段行神经功能障碍评分(NIHSS)以评价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微创组治疗后各时间点TCD检测参数Vs、Vd、Vm逐渐升高,PI逐渐降低;保守组治疗后Vs、Vd、Vm先降低后升高,PI先升高后减低,且在治疗后第10d达到低点/峰值;治疗后5d、10d、21d微创组Vs、Vd、Vm高于保守组,PI低于保守组(P<0.05)。治疗后两组脑血肿及水肿体积逐渐降低(P<0.05),微创组各时间点脑血肿及水肿体积明显低于保守组(P<0.05)。治疗后微创组NIHSS评分逐渐下降,保守组NIHSS评分先升高后降低,于治疗后第10d达到峰值,且各时间点均高于微创治疗(P<0.05)。结论:早期微创手术可明显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血流量,利于神经功能恢复,TCD不仅可以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脑血流量的动态变化监测,对患者神经功能预后具有一定评价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 经颅多普勒超声 NIHSS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内镜微创手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比较 被引量:108
13
作者 葛新 陈晓雷 +1 位作者 孙吉庆 李铎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605-608,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微创手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连续收集同一术者手术病例120例,分成开颅手术组和神经内镜手术组,每组60例。通过手术时间、血肿清除率、术后GCS、NICU滞留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出现和术后3个月G...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微创手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连续收集同一术者手术病例120例,分成开颅手术组和神经内镜手术组,每组60例。通过手术时间、血肿清除率、术后GCS、NICU滞留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出现和术后3个月GOS,比较两组手术疗效。结果所有120名患者接受持续随访,随访时间大于3个月。内镜手术组和开颅组2组病例术前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时间内镜组为(1.5±0.4)h,开颅组为(3.9±0.6)h(P<0.01);血肿清除率内镜组为95.84%±2.72%,开颅组为87.48%±7.84%(P<0.01);术后第1、3、7天GCS评分内镜组分别为:10(6,12),12(8,13),13(10,13),开颅组分别为6(5,9),7(5,11),8(5,12()P均<0.01);NICU滞留时间内镜组为(3.55±4.21)d,开颅组为(9.10±4.72)d(P<0.01);术后并发症内镜组无颅内感染病例,坠积性肺炎5例;开颅组颅内感染6例,坠积性肺炎41例,内镜组优于开颅组(P均<0.05);术后3个月GOS评分,内镜组3(3,4),开颅组2(2,3)(P<0.01)。结论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微创高效的特点,是治疗脑出血的有效方式,多个方面优于开颅血肿清除术,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神经内镜微创手术 开颅血肿清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血涤痰汤联合高压氧对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功能恢复速度和血流动力学水平影响 被引量:27
14
作者 高继英 石代乐 +6 位作者 高晓玲 刘腾飞 王丽雯 曹兵 乔建新 刘春江 刘熙鹏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13-216,共4页
目的分析活血涤痰汤联合高压氧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对患者神经功能恢复速度和血流动力学水平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7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6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脱水降颅压及支持对症治疗... 目的分析活血涤痰汤联合高压氧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对患者神经功能恢复速度和血流动力学水平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7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6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脱水降颅压及支持对症治疗,对照组加用高压氧治疗,观察组加用活血涤痰汤和高压氧联合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绝对脑水肿体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7、14 d后绝对脑水肿体积(12.58±1.73)cm^3、(8.62±1.17)cm^3小于对照组,NIHSS评分(14.88±4.23)分、(10.29±2.85)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白细胞介素-1(IL-1)水平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7、14 d后ET、NO、IL-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血流动力学参数水平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4 d后脑血管平均流速、脑血管平均流量高于对照组,血管外周阻力、动态阻力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活血涤痰汤联合高压氧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改善脑血管动力学参数,降低ET、NO、IL-1的表达水平,减轻神经功能缺损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血涤痰汤 高压氧 高血压脑出血 神经功能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弥散张量成像评估中小量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的治疗效果 被引量:19
15
作者 蒋永祥 马颖 +1 位作者 程远 陈维福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66-670,共5页
目的利用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评估中小量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微创治疗效果。方法以101例中小量(10~40 ml)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微创手术组(52例)和内科治疗组(49例),血肿体... 目的利用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评估中小量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微创治疗效果。方法以101例中小量(10~40 ml)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微创手术组(52例)和内科治疗组(49例),血肿体积为15~36(23.36±7.24)ml。所有患者在发病后48 h内和发病后14 d进行DTI扫描,得到双侧皮质脊髓束(corticospinal tract,CST)的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及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iffusiontensor tractography,DTT)图像,并根据CST完整性将微创手术组分为A(1~2级,22例)、B(3级,30例)两个亚组,比较微创手术组和内科治疗组之间及A、B亚组之间在以上指标的差异。结果发病后首次DTI扫描显示微创手术组、内科治疗组受累侧的内囊区和大脑脚FA值均降低,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第2次DTI扫描提示,微创手术组的FA值[内囊区(0.49±0.02)、大脑脚(0.47±0.03)]较内科治疗组[内囊区(0.39±0.02)、大脑脚(0.43±0.03)明显升高(P<0.05)],且从DTT图像上可见微创手术组的CST恢复程度明显好于内科治疗组,提示对于这类患者微创手术治疗效果优于内科治疗。微创手术组的A亚组术后FA值[(0.51±0.02)高于B亚组(0.48±0.02)(P<0.05)],提示CST损伤越小,手术效果越好。结论微创治疗可以提高中小量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尤其是DTT显示CST以推移、变形为主者(1~2级)应更为积极采取微创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基底节区 微创治疗技术 弥散张量成像 各向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2
16
作者 徐侃 黄蕾 张燕飞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44-446,共3页
目的 探讨内外科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方法,评估临床疗效。方法 本研究通过对100例高血压脑出血,进行内外科随机分组。两组各50例。外科治疗采用微创手术,运用立体定向技术或神经内窥镜,术后辅以纤溶治疗。比较高血压脑出血内科... 目的 探讨内外科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方法,评估临床疗效。方法 本研究通过对100例高血压脑出血,进行内外科随机分组。两组各50例。外科治疗采用微创手术,运用立体定向技术或神经内窥镜,术后辅以纤溶治疗。比较高血压脑出血内科治疗与微侵袭外科治疗的近期(1个月)和远期随访(6个月)结果。结果 内外科治疗组在病情分级(GCS评分)、出血量上无显著差异。外科组的治愈率(76%)高于内科(52%),病残率(20%)明显低于内科组(54%),而内、外科组间死亡率(6%,4%)和再出血率(6%,4%)无明显差异。结论 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较内科治疗疗效显著,对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具有明显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微创手术 随访 治疗 疗效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通道血肿穿刺引流术与神经内镜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 被引量:66
17
作者 李元贵 杨燕文 +1 位作者 王晓麒 杨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33-837,共5页
目的评价软通道血肿穿刺引流术(soft channel puncture drainage,SCPD)与神经内镜颅内血肿清除术(neural endoscopic intracranial hematoma evacuation,NEIHE)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差异。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1... 目的评价软通道血肿穿刺引流术(soft channel puncture drainage,SCPD)与神经内镜颅内血肿清除术(neural endoscopic intracranial hematoma evacuation,NEIHE)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差异。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NCU收治的分别接受SCPD和NEIHE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共110例(SCPD组53例,NEIHE组5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72 h血肿清除率、术后并发症及功能恢复、住院时长、花费等相关指标。结果与NEIHE组相比,SCPD组手术时间短[(1.13±0.41)h vs.(1.78±0.31)h],术中出血量少[(10.83±3.95)mL vs.(70.62±43.12)mL],花费低[(66135.01±33178.64)元vs.(95834.93±42784.48)元],但NEIHE组比SCPD组72 h血肿清除率高(86.87%vs.7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在术后并发症、功能恢复、总住院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CPD和NEIHE均操作简单,且能有效清除颅内血肿,改善神经功能,但SCPD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而且适合不能耐受全麻手术的患者,而NEIHE则血肿清除更为彻底,二者在改善功能预后及总体住院时间等方面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通道血肿穿刺引流术 神经内镜颅内血肿清除术 高血压脑出血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不同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12
18
作者 王芃 李挪 +3 位作者 黄山 李铁男 郎晓峰 刘伟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67-672,共6页
目的:探讨颞叶皮层入路、沟裂显微手术和钻孔引流术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SHICH)患者的安全性及疗效,为选择SHICH手术方式提供参考。方法:收集118例SHICH患者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颞叶皮层组(皮层组,39例),沟裂显微手术组(沟裂组... 目的:探讨颞叶皮层入路、沟裂显微手术和钻孔引流术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SHICH)患者的安全性及疗效,为选择SHICH手术方式提供参考。方法:收集118例SHICH患者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颞叶皮层组(皮层组,39例),沟裂显微手术组(沟裂组,31例)和钻孔引流组(钻孔组,48例)。记录3组患者年龄、血肿量、哥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发病至手术开始的时间、血肿清除率、术后24h病情好转率、术后再出血率、颅内感染率、生存率和预后良好率。结果:沟裂组患者血肿清除率、术后24h病情好转率、生存率和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皮层组(P<0.05)。3组患者发病至手术开始时间、术后再出血率和颅内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沟裂组和钻孔组中血肿量30~49mL和50~69mL亚组患者预后指标(血肿量、GCS评分、生存率和预后良好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钻孔组血肿量50~69mL亚组患者年龄明显高于沟裂组(P<0.05)。结论:经沟裂显微手术和钻孔引流术治疗SHICH患者的手术效果和预后好于颞叶皮层入路,对高龄、中等量以上脑出血患者更宜适时行钻孔引流术;大量血肿患者可采用沟裂显微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幕上高血压脑出血 颞叶皮层入路 沟裂显微手术 侧裂 顶间沟 钻孔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被引量:17
19
作者 王知非 刘飞 +1 位作者 廖达光 张天一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24-426,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应用神经内镜手术清除16例高血压脑内血肿,与常规开颅组比较手术创伤指标、残留血肿量及疗效。结果:内镜组血肿完全清除者9例,近全清除或大部分清除7例。随访6个月,疗效优6例,良...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应用神经内镜手术清除16例高血压脑内血肿,与常规开颅组比较手术创伤指标、残留血肿量及疗效。结果:内镜组血肿完全清除者9例,近全清除或大部分清除7例。随访6个月,疗效优6例,良6例,中2例,差和死亡各1例。各创伤指标和残留血肿量较开颅组均显著降低(P<0.05);疗效与开颅组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神经内镜手术清除脑内血肿具有微创、省时、直视等优点,为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神经内镜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术期奥美拉唑预防高血压脑出血、重型颅脑损伤后急性应激性溃疡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20
作者 范丹 蒋蓉 +2 位作者 谢先丰 许婷 兰志勋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863-865,共3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围术期早期预防性应用奥美拉唑对胃液pH值的影响以及对应激性溃疡(SU)的疗效。方法 30例急诊高血压脑出血、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开颅手术,随机均分为三组,A组于麻醉诱导前予以奥美拉唑40mg,B组和...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围术期早期预防性应用奥美拉唑对胃液pH值的影响以及对应激性溃疡(SU)的疗效。方法 30例急诊高血压脑出血、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开颅手术,随机均分为三组,A组于麻醉诱导前予以奥美拉唑40mg,B组和C组在手术后分别予以奥美拉唑40mg、西咪替丁800mg,观察并记录麻醉前(T0)、手术2h(T1)、术毕(T2)及术后ICU第1天(T3)、第2天(T4)、第3天(T5)各时点胃液pH值、胃液红细胞计数及潜血阳性率变化、血浆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浓度。结果 A组胃液pH值在T1~T3时均高于B组和C组(P<0.05),A组血浆ACTH和Cor浓度T1~T3时均低于B组和C组(P<0.05),A组无一例发生SU,B组1例、C组2例发生SU。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围术期尽早应用奥美拉唑可以有效的预防SU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美拉唑 高血压脑出血 重型颅损伤 应激性溃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