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合并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1例报道
1
作者 逯青丽 刘佩 +3 位作者 孙超 史亚玲 蔺雪梅 吴松笛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01-1305,共5页
视网膜病变是高血压常见并发症之一,但同时合并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少有报道。本文报道1例34岁男性患者,以视物模糊、头痛为主要表现,视力、眼压正常,双眼眼底检查显示火焰状视网膜出血和棉絮斑,诊断为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门诊测血压2... 视网膜病变是高血压常见并发症之一,但同时合并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少有报道。本文报道1例34岁男性患者,以视物模糊、头痛为主要表现,视力、眼压正常,双眼眼底检查显示火焰状视网膜出血和棉絮斑,诊断为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门诊测血压230/150 mmHg(1 mmHg=0.133 kPa),头颅MRIFLAIR序列示双侧大脑半球及脑干多发斑片状高信号。除肾损害外,血清学和脑脊液检查未见异常。积极予以降血压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和头颅影像学征象均改善,最终临床诊断为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 可逆后部脑病综合征 血压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评估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神经元损伤应用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赵润泽 孙小佳 +1 位作者 Melba Marquez Hernandez 窦国睿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82-1087,共6页
背景当前高血压的患病率呈逐年增长趋势,其眼部并发症高血压视网膜病也日益受到关注。然而目前对于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中神经元损伤的研究尚少。目的本研究以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检查为检查手段,探究其在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中神经元损伤评... 背景当前高血压的患病率呈逐年增长趋势,其眼部并发症高血压视网膜病也日益受到关注。然而目前对于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中神经元损伤的研究尚少。目的本研究以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检查为检查手段,探究其在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中神经元损伤评估中的应用和重要价值。方法纳入2019年3月—2020年7月于Hospital Clínico Quirúrgico“Hermanos Ameijeiras”(HHA医院)就诊的102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纳入45名健康受试者,监测24 h动态血压,取24 h舒张压和收缩压的平均动脉血压值,测量眼压,计算眼灌注压。检测视盘区视网膜神经纤维(RNFL)厚度和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复合层(GCC)厚度。依据血压控制情况将患者分为血压控制组(n=51)和血压未控制组(n=51),45名健康受试者为对照组。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或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究血压、眼灌注压、视网膜病变与GCC厚度和血压、眼灌注压与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采用R 3.5.3软件进行中介作用分析。结果3组研究对象人种、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眼压、眼灌注压、视网膜病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未控制组平均RNFL厚度低于对照组(P<0.05),血压控制组、血压未控制组GCC平均厚度低于对照组,血压未控制组GCC最小值低于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GCC平均厚度、上方GCC厚度、颞下方CCG厚度与收缩压、舒张压、眼灌注压、视网膜病变呈负相关(P<0.05),颞上方GCC厚度与收缩压、舒张压、眼灌注压呈负相关(P<0.05),下方GCC厚度与舒张压呈负相关(P<0.05),视网膜病变与收缩压、舒张压、眼灌注压呈正相关(P<0.05)。中介效应结果显示,“收缩压→GCC平均厚度→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效应显著,收缩压与GCC平均厚度呈正相关,GCC平均厚度与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呈正相关(P<0.05)。收缩压对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发生风险具有直接影响(β=0.013,95%CI=0.007~0.020,P<0.001),GCC平均厚度部分介导了收缩压对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发生风险的影响(β=0.117,95%CI=0.014~0.360,P=0.04),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11.7%。结论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检查是一种无创的眼科检查方法,可优于普通眼底检查提前发现高血压性视网膜神经元受损情况,对高血压导致视神经受损的不可逆盲和高血压靶器官受损进行早期预防和预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 高血压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 神经纤维 中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观察 被引量:4
3
作者 王志玉 史爱云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65-367,共3页
目的评价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对恶性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疗效观察的有效性。方法对26例(31眼)恶性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分析治疗前及治疗后15 d、1个月、3个月时的视力... 目的评价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对恶性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疗效观察的有效性。方法对26例(31眼)恶性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分析治疗前及治疗后15 d、1个月、3个月时的视力、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和黄斑区6 mm直径神经上皮总体容积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15 d视力提高者22眼,治疗后1个月为26眼,治疗后3个月为29眼。患者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及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治疗前为(393.20±18.05)μm和(486.58±69.00)μm,治疗后15 d、1个月、3个月分别为(363.20±26.80)μm和(392.13±30.65)μm、(342.75±25.82)μm和(315.03±22.33)μm、(305.64±23.38)μm和(213.87±25.68)μm;黄斑区6 mm直径神经上皮总体容积治疗前为(17.04±3.31)mm3,治疗后15 d、1个月、3个月分别为(11.07±2.02)mm3、(9.36±0.93)mm3、(8.42±0.75)mm3;各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后各时间点间两两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恶性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的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和黄斑区6 mm直径神经上皮总体容积变化与其病变程度相关,OCT对恶性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疗效评价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为病情的追踪和指导用药提供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特征融合的高血压视网膜病变分类方法 被引量:2
4
作者 王伟 浦一雯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30-236,共7页
由于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hypertensive retinopathy,HR)病灶特征不明显,传统分类算法难以对其进行有效分类。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具有整体特征和局部特征的区域特征融合HR分类方法,即在整体HR分类模型的基础上,融合局部特征动静脉交... 由于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hypertensive retinopathy,HR)病灶特征不明显,传统分类算法难以对其进行有效分类。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具有整体特征和局部特征的区域特征融合HR分类方法,即在整体HR分类模型的基础上,融合局部特征动静脉交叉压迫(arteriovenous nicking,AVN)分类模型来增强HR分类效果。在AVN分类中,提出一种新型的交叉点检测算法,该算法对分类后的动静脉进行逻辑与运算以求出交叉点位置,利用感兴趣区域提取方法从HR眼底图像中提取AVN图像块。提出的融合模型在私有数据集上进行了评估,准确率、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3.50%、69.83%和98.33%。在单阶段分类模型中分别与已有的方法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证明所提出模型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特征融合 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分类 动静脉交叉压迫分类 交叉点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小血管病与视网膜血管异常的相关性研究及进展
5
作者 陈思颖 赵新湘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6-118,共3页
脑小血管病(CSVD)是一种动态的全脑微血管疾病,是认知功能障碍和血管性痴呆的最常见原因,因此对CSVD早期诊断和干预具有重要意义[1]。目前诊断主要基于MRI对6种神经影像的识别[2-3]。但神经影像对观察微观血流的变化存在局限性,无法检测... 脑小血管病(CSVD)是一种动态的全脑微血管疾病,是认知功能障碍和血管性痴呆的最常见原因,因此对CSVD早期诊断和干预具有重要意义[1]。目前诊断主要基于MRI对6种神经影像的识别[2-3]。但神经影像对观察微观血流的变化存在局限性,无法检测CSVD亚临床早期的微血管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小血管疾病 视网膜血管 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出血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不同中医证型高血压患者视网膜动静脉充盈时间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真 林松 +3 位作者 张晨 王彤 徐强 王保和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29-531,共3页
目的:通过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法观察肝火亢盛型与肝气郁结两种证型的高血压病患者眼底血管充盈时间的改变。方法:筛选两种证型高血压患者各20例,进行眼底血管造影,同时以正常人群20例作为对照组,统计视网膜动脉期、动静脉期及静脉期。结... 目的:通过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法观察肝火亢盛型与肝气郁结两种证型的高血压病患者眼底血管充盈时间的改变。方法:筛选两种证型高血压患者各20例,进行眼底血管造影,同时以正常人群20例作为对照组,统计视网膜动脉期、动静脉期及静脉期。结果:两组高血压人群视网膜动静脉充盈时间较正常人群均有延迟,其中肝气郁结组动静脉期延长有显著差异,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两种证型均可造成眼底血管硬化、血管充盈时间延长,肝气郁结组延迟更明显,可能与肝郁证更易造成微循环障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 肝开窍于目 肝火亢盛 肝气郁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学习在视网膜疾病研究中的现状与发展
7
作者 成洪壮 宁欣如 +1 位作者 郭楚云 钟捷 《眼科新进展》 2025年第9期738-746,共9页
深度学习为视网膜疾病的早期诊断、病变分割和治疗预测等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显著提高诊断的效率和准确性。但也面临模型适用范围不同和性能差异等方面的挑战,其主要原因在于不同的网络结构在特征提取能力、计算复杂度和临床适应性方... 深度学习为视网膜疾病的早期诊断、病变分割和治疗预测等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显著提高诊断的效率和准确性。但也面临模型适用范围不同和性能差异等方面的挑战,其主要原因在于不同的网络结构在特征提取能力、计算复杂度和临床适应性方面存在差异,使得它们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下具有不同的优势和局限。通过对近5年内PubMed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检索,本文整理了常见玻璃体视网膜疾病中最常用的深度学习网络架构,总结其不同的优势与局限,并分析各架构在眼科领域的最佳应用方向,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黄斑病变 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动脉炎患者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张健 戴荣平 +2 位作者 陈有信 叶俊杰 董方田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53-156,共4页
目的分析大动脉炎患者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大动脉炎患者FFA特点及其相关临床资料。结果12例患者中慢性缺血性眼底改变9例(15眼),5例臂-视网膜循环时间延长,时间为(19.20±2.95)s,5例视网膜循环时间延... 目的分析大动脉炎患者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大动脉炎患者FFA特点及其相关临床资料。结果12例患者中慢性缺血性眼底改变9例(15眼),5例臂-视网膜循环时间延长,时间为(19.20±2.95)s,5例视网膜循环时间延长,时间为(10.62±6.15)s;2例(2眼)视盘周围动静脉花冠状吻合,4例(6眼)黄斑拱环结构不完整;8例(14眼)可见视网膜毛细血管扩张及微动脉瘤。视网膜、视盘新生血管各1例(2眼)。高血压性眼底改变3例(4眼),主要表现为小动脉变细,动脉硬化,出血、棉絮斑、黄斑区硬性渗出。12例患者中有10例为内科确诊大动脉炎后眼科会诊,2例首诊于眼科,行FFA检查后诊断为大动脉炎。结论大动脉炎患者的视网膜改变主要有慢性缺血性和高血压性2种。了解大动脉炎视网膜病变的FFA特征有助于部分大动脉炎的临床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动脉炎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缺血视网膜病变 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