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8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血浆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β2-糖蛋白Ⅰ复合物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1
作者 吕露露 祝万洁 +2 位作者 肖明洋 李祎珂 张娟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2228-2233,共6页
背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控制不佳可导致心血管并发症和靶器官损伤,目前我国临床实践中对血压昼夜节律干预较少,且缺乏有效的血清学指标评估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风险。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异常与血浆氧化... 背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控制不佳可导致心血管并发症和靶器官损伤,目前我国临床实践中对血压昼夜节律干预较少,且缺乏有效的血清学指标评估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风险。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异常与血浆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ox-LDL)/β2-糖蛋白I(β2GPI)复合物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4年1—6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和高血压门诊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08例为研究对象,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并根据夜间血压下降率把研究对象分为3组:勺型组(83例)、非勺型组(83例)和反勺型组(42例)。收集入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血糖、肾功能、肝功能、血脂、甲状腺功能、电解质、IL-6、hs-CRP、ox-LDL/β2GPI复合物等指标的检测,进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最后进行数据收集和统计学处理,分析血压昼夜节律紊乱与血浆ox-LDL/β2GPI复合物水平、hsCRP、IL-6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来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部血管斑块形成的影响因素。结果3组患者性别、年龄、BMI、吸烟、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勺型组、反勺型组患者hs-CRP、IL-6、oxLDL/β2GPI复合物水平及颈部血管斑块占比均高于勺型组,反勺型组患者hs-CRP水平高于非勺型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hs-CRP、IL-6、ox-LDL/β2GPI复合物与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均呈正相关(r=0.424、0.245、0.480,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SBP(OR=1.091,95%CI=1.007~1.182)、hs-CRP(OR=5.141,95%CI=1.700~15.541)、ox-LDL/β2GPI复合物(OR=1.033,95%CI=1.023~1.044)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部血管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更高,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更重,血浆ox-LDL/β2GPI复合物水平更高。血浆ox-LDL/β2GPI复合物有望作为预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疾病风险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昼夜节律 超敏C反应蛋白 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β2-糖蛋白Ⅰ复合物 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 相关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及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水平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秦瑞丹 张娟 +2 位作者 梁营营 吕露露 李祎珂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7期3359-3364,共6页
背景高血压是当前临床上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由于人口老龄化和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全球高血压患病率呈上升趋势。长期血压增高会导致心、脑、肾、眼底等多种靶器官的损害,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是全球疾病负担的主要原因。而左心室作为... 背景高血压是当前临床上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由于人口老龄化和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全球高血压患病率呈上升趋势。长期血压增高会导致心、脑、肾、眼底等多种靶器官的损害,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是全球疾病负担的主要原因。而左心室作为终末器官损伤的主要靶点,其结构改变也是许多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病理基础。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P)及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与左心室肥厚(LVH)的关系。方法纳入2021年10月—2023年6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67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基线资料,收集患者空腹肘静脉血检测生化指标,入院后24 h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计算左心室质量(LVM)、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根据LVMI将患者分为非左心室肥厚组(NLVH组)87例、LVH组80例。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及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究血清Lp-PLA2水平及AIP与超声心动图参数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高血压患者发生LVH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探究血清Lp-PLA2水平及AIP对高血压患者合并LVH的诊断价值,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LVH组患者年龄、高血压病程、N末端B型尿钠肽前体(NT-pro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左心室后壁厚度(LVWPT)、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房收缩末期内径(LAESd)、Lp-PLA2水平、AIP、LVM及LVMI高于NLVH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LVMI与Lp-PLA2、AIP、NT-proBNP、hs-CRP、年龄、高血压病程呈正相关(P<0.05),LVWPT与Lp-PLA2、AIP、NT-proBNP、hs-CRP、高血压病程呈正相关(P<0.05),IVST与Lp-PLA2、AIP、hs-CRP、年龄、高血压病程呈正相关(P<0.05),LVEDd与Lp-PLA2、AIP、NT-proBNP、hs-CRP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Log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s-CRP升高(OR=1.249,95%CI=1.007~1.548,P=0.043)、NT-proBNP升高(OR=1.009,95%CI=1.002~1.017,P=0.011)、AIP升高(OR=14.557,95%CI=1.220~173.753,P=0.034)、Lp-PLA2升高(OR=1.042,95%CI=1.024~1.059,P<0.001)是高血压患者发生LVH的危险因素。ROC曲线结果显示,AIP、Lp-PLA2及联合检测诊断高血压合并LVH的AUC分别为0.649(95%CI=0.566~0.733)、0.780(95%CI=0.705~0.854)、0.804(95%CI=0.733~0.874)。结论血清Lp-PLA2水平及AIP值与左心室形态结构改变紧密相关,两者联合检测有助于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早期临床诊断,对临床诊疗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肥大 左心室 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与大血管并发症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袁慧娟 田睿 +2 位作者 朱好辉 刘岷 赵志刚 《中国卒中杂志》 2012年第5期370-375,共6页
目的通过下肢血管彩超、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监测,探讨糖尿病、高血压及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特征,并了解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与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病及进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及多... 目的通过下肢血管彩超、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监测,探讨糖尿病、高血压及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特征,并了解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与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病及进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及多普勒血流探测仪分别监测双下肢动脉血管粥样硬化情况及踝动脉与肱动脉收缩压的比值,通过卡方检验对糖尿病(diabetes mellius,DM)组、高血压(hypertension,HT)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diabetes mellitus-hypertension,DM-HT)组及非糖尿病非高血压(nondiabetes metus-non-hypertenson,N-DM N-HT)组患者的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发病及特征进行分析、并统计各组大血管并发症发病情况,分析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与大血管并发症的相关性。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示:DM组及HT组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现率明显高于N-DM-N-HT组(P<0.01),并且DM-HT组最高,发现率为82.06%。ABI检测示:ABI<0.9的发现率在DM-HT组最高,为16.27%,且与N DM-N-HT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 01)。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K0.01)。结论糖尿病及高血压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较严重,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及ABl监测结果与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高血压 超声 彩色多普勒 踝-肱指数 并发 大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总动脉内径扩大与内膜—中层厚度是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两个重要标志 被引量:22
4
作者 张贞耀 陈达光 +2 位作者 陈玲 王华军 陈松苍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6年第6期337-341,共5页
目的:研究高血压病人的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即颈总动脉后壁内膜—外层之间的距离,CAIMT)与颈总动脉内径(即颈总动脉前壁内膜—后壁内膜之间的距离,CADIA)的变化。方法:用双功能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286例高血压病人及172名正常对照C... 目的:研究高血压病人的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即颈总动脉后壁内膜—外层之间的距离,CAIMT)与颈总动脉内径(即颈总动脉前壁内膜—后壁内膜之间的距离,CADIA)的变化。方法:用双功能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286例高血压病人及172名正常对照CADIA。结果:高血压病人CADIA扩大,CAIMT增厚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关系密切。CADIA扩大随着高血压病病程延长而增大,矫正年龄与收缩压因素后,差别仍然十分明显。CADIA扩大与动脉粥样硬化各种危险因素相关关系比CAIMT增厚明显。结论:CADIA扩大与CAIMT增厚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可靠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总动脉 内径 内膜中层 高血压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患者心肌缺血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由天辉 陆亚琴 +2 位作者 田作军 周玉兰 王涛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11-314,共4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的心肌缺血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5年5月至2008年9月在本院经查冠脉CTA排除冠心病的高血压患者共85例,首先根据平板运动负荷试验的结果将资料分为有无心肌缺血2组,与其影响因素间行单因素及多因...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的心肌缺血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5年5月至2008年9月在本院经查冠脉CTA排除冠心病的高血压患者共85例,首先根据平板运动负荷试验的结果将资料分为有无心肌缺血2组,与其影响因素间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然后再分析其与颈总动脉IMT及斑块的Crouse评分、室间隔及左室壁的厚度之间的相关性;最后建立ROC曲线评估颈总动脉的IMT及斑块的Crouse评分预测心肌有无缺血的价值。结果颈动脉斑块形成被发现是高血压患者心肌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OR=4.982,P=0.004),伴有颈动脉斑块形成的高血压患者其心肌缺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颈动脉无斑块形成的高血压患者(χ2=9.317,P=0.002);高血压患者的心肌缺血与室间隔及左室壁的厚度呈正相关(r=0.362,P=0.001;r=0.298,P=0.009),颈总动脉的IMT与室间隔厚度呈正相关(r=0.231,P=0.045);以Crouse评分预测高血压患者心肌有无缺血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26±0.061,P=0.001;IMT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82±0.061,P=0.006。结论颈动脉斑块形成是高血压患者心肌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与其发病呈正相关,但斑块的Crouse评分及颈总动脉IMT均不是预测其心肌缺血的很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心肌缺血 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患者的介入治疗 被引量:17
6
作者 王凯 蒋国民 +3 位作者 田丰 李绍钦 贾中芝 恽文伟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10期1033-1035,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患者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行血管腔内成形治疗的老年患者50例,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介入治疗前后的血压、应用降压药物种类、肾功能变...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患者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行血管腔内成形治疗的老年患者50例,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介入治疗前后的血压、应用降压药物种类、肾功能变化以及肾动脉支架通畅情况。结果 50例患者共56支肾动脉均成功进行肾动脉支架置入术;与术前比较,患者术后6、12个月收缩压[(144.76±11.39)mm Hg,(143.73±9.84)mm Hg vs(167.88±22.54)mm Hg,1 mm Hg=0.133kPa]、舒张压[(77.78±7.54)mm Hg,(76.52±8.47)mm Hg vs(109.74±9.97)mm Hg]明显降低(P<0.05)。服用降压药物种类由术前(2.97±1.12)种减少为(1.75±0.34)种(P<0.05)。4例患者因出现肾动脉支架再狭窄再次行肾动脉成形术。结论血管腔内成形术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中期疗效安全、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梗阻 支架 血管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0
7
作者 徐燕 王梦琳 高旭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206-1209,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BPV)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择15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和39例血压正常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颈动脉超声检测内膜中层厚度(IMT),并行无创24 h动态血压监测,以血压读数的标准差(...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BPV)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择15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和39例血压正常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颈动脉超声检测内膜中层厚度(IMT),并行无创24 h动态血压监测,以血压读数的标准差(SD)代表BPV值。根据日间收缩压SD的第50百分位数(P50)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低BPV组(n=76)和高BPV组(n=82),比较两组间动态血压参数和颈动脉IMT的差异。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以颈动脉IMT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高血压组各时间段(24 h、日间、夜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及夜间收缩压SD高于对照组(P<0.01);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BPV组的24 h平均收缩压、双侧颈动脉IMT高于低BPV组(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24 h平均收缩压和日间收缩压SD与颈动脉IMT呈正相关(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BPV增高,且独立于平均血压,BPV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动态血压监测 血压变异性 动脉粥样硬化 内膜中层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尿酸及C反应蛋白的关系 被引量:8
8
作者 刘东 刘增长 +1 位作者 殷跃辉 高大中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1期57-59,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与血尿酸及C反应蛋白的关系。方法12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分为内膜中膜增厚组(Ⅰ组),斑块形成组(Ⅱ组)和管腔狭窄组(Ⅲ组),分别测定其血尿酸及C反应蛋白的浓度,观察...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与血尿酸及C反应蛋白的关系。方法12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分为内膜中膜增厚组(Ⅰ组),斑块形成组(Ⅱ组)和管腔狭窄组(Ⅲ组),分别测定其血尿酸及C反应蛋白的浓度,观察血尿酸与C反应蛋白的关系。结果斑块形成组和管腔狭窄组的血尿酸及C反应蛋白的浓度显著高于内膜中膜增厚组(P<0.05),血尿酸亦与C反应蛋白呈正相关(r=0.45,P<0.01)。结论血尿酸及C反应蛋白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正相关。血尿酸可能是通过促炎症作用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动脉粥样硬化 血尿酸 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证候要素诊断量表的研制 被引量:7
9
作者 王凯 路玉良 +3 位作者 唐赛雪 栗洪娟 陈玉状 丁元庆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863-1865,共3页
目的:运用文献研究和专家咨询问卷调查的方法初步确定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常见证素及相关对应条目。方法:结合文献研究,在对证候诊断和证候评价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制订专家咨询问卷,通过2轮专家问卷调查数据,采用均数、变异系数、累... 目的:运用文献研究和专家咨询问卷调查的方法初步确定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常见证素及相关对应条目。方法:结合文献研究,在对证候诊断和证候评价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制订专家咨询问卷,通过2轮专家问卷调查数据,采用均数、变异系数、累积百分比评价四诊信息条目的诊断重要性,筛选常见证素及相关条目池。结果:本研究按照累积百分比>60%及变异系数<0.35为标准,筛选出3个病位证素,5个病性证素并相关的对应条目。结论: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常见证候要素为肝、肾、脾、痰证、血瘀、阴虚、火热、阳亢,符合该病本虚标实的证候规律与临床所见。同时,本研究将有助于实现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中医辨证研究暨中医药疗效评价研究的规范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动脉粥样硬化 专家问卷 证候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8
10
作者 袁丽粉 杜勤 +2 位作者 陆平 盛净 蔡文玮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4197-4199,共3页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稳定、重复性好的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大鼠模型。方法:健康雄性16周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24只,经标准饲料适应性喂养2周后随机均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模型组:VitD370万IU灌胃3d,继续高脂饲料喂养6周;对照组:...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稳定、重复性好的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大鼠模型。方法:健康雄性16周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24只,经标准饲料适应性喂养2周后随机均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模型组:VitD370万IU灌胃3d,继续高脂饲料喂养6周;对照组:等量生理盐水灌胃3d,继续标准饲料喂养6周。实验前后测定尾动脉收缩压、血脂和血钙水平,同时光镜和电镜下观察血管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两组血压变化无统计学差异。模型组大鼠血脂、血钙水平显著升高,光镜和电镜下血管壁均可见泡沫样细胞和钙盐沉积等动脉硬化病变。对照组未见变化。结论:以大剂量VitD3灌胃,结合高脂饲料喂养SHR是一种简单快速的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的建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动脉粥样硬化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建档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危险分层及血脂达标调查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边立立 李肖肖 +3 位作者 杜雪平 戴勤芳 武琳 宋贝贝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7期3388-3391,共4页
背景高血压、血脂异常是我国居民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掌握社区高血压居民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危险分层,制订个体化的血脂干预目标,对优化高血压患者基层管理,提高居民血脂达标率有着重要作用。目的调查北京市社区... 背景高血压、血脂异常是我国居民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掌握社区高血压居民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危险分层,制订个体化的血脂干预目标,对优化高血压患者基层管理,提高居民血脂达标率有着重要作用。目的调查北京市社区高血压患者的ASCVD危险分层及血脂达标情况,为社区开展高血压患者综合管理提供数据支持。方法纳入2019—2021年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汽南社区卫生服务站建档的2943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健康档案及电子病历收集患者的基线资料,计算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非HDL-C)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将患者按ASCVD危险分层,观察患者血脂达标情况。结果共纳入高血压患者2943例,其中男1201例、女1742例,中位年龄70(63,80)岁。高危ASCVD患者2165例,中危ASCVD患者485例,低危ASCVD患者293例。高危ASCVD患者LDL-C达标率为10.5%(227/2165),中危ASCVD患者LDL-C达标率为22.9%(111/485),低危ASCVD患者LDL-C达标率为98.0%(287/293)。合并冠心病患者血脂达标率[14.1%(116/823)]高于未合并冠心病患者[9.1%(192/2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060,P<0.001);合并脑卒中患者血脂达标率[15.5%(41/264)]高于未合并脑卒中患者[10.0%(267/26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40,P=0.005)。结论高血压患者高危和中危ASCVD血脂达标率低,高血压合并多种其他高危因素高危ASCVD患者血脂控制情况不理想,在高血压患者血脂管理中应该引起重视,提高血脂达标率,降低ASCVD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动脉粥样硬化 血脂异常 社区卫生服务 现况调查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肱动脉内皮功能与内皮素1、C-反应蛋白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9
12
作者 张俊 罗开良 +6 位作者 刘增长 殷耀辉 佘强 淡学川 邓昌明 胡容 吕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88-291,共4页
目的 :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大动脉粥样斑块、内皮功能与内皮素 1和C 反应蛋白的关系。  方法 :选择 10 9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其中男性 5 6例 ,女性 5 3例 ,平均年龄 (60 8± 6 2 )岁。应用B型超声对所有病例颈动脉、肱动脉进... 目的 :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大动脉粥样斑块、内皮功能与内皮素 1和C 反应蛋白的关系。  方法 :选择 10 9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其中男性 5 6例 ,女性 5 3例 ,平均年龄 (60 8± 6 2 )岁。应用B型超声对所有病例颈动脉、肱动脉进行扫查 ,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IMT)及粥样斑块 ,在静息、反应性充血时分别测量肱动脉内径 ,用免疫学方法测定血液中内皮素 1、C 反应蛋白浓度。然后分析超声结果与内皮素 1、C 反应蛋白浓度的关系。  结果 :随着IMT增厚 ,内皮素 1、C 反应蛋白浓度亦增大 ,各组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1) ,粥样斑块 1、 2、3级内皮素 1、C 反应蛋白浓度高于粥样斑块 0级 (P <0 0 5 )。加压充血后 ,肱动脉管径的内皮依赖性血管扩张(Flow MD)与内皮素 1、C 反应蛋白浓度呈负相关 ,相关系数分别是 -0 62 7、 -0 693 (P <0 0 0 1)。  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液中内皮素 1、C 反应蛋白浓度增高与肱动脉内皮细胞功能受损、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 内皮功能 内皮素l 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患者室间隔增厚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由天辉 田作军 +2 位作者 陆亚琴 周玉兰 曾昭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61-764,共4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室间隔增厚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5年5月至2008年9月在本院经查冠脉CTA排除冠心病的高血压患者共152例,首先根据心彩超结果将资料分为有无室间隔增厚2组,对其影响因素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再...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室间隔增厚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5年5月至2008年9月在本院经查冠脉CTA排除冠心病的高血压患者共152例,首先根据心彩超结果将资料分为有无室间隔增厚2组,对其影响因素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再比较2组间各因素均数的大小;最后建立ROC曲线评估IMT及Crouse评分预测室间隔增厚的价值。结果:高血压患者室间隔增厚的发生率在颈动脉IMT>8mm与≤8mm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χ2=5.544,P=0.019);颈动脉的IMT、斑块的Crouse评分、SBP对高血压患者室间隔增厚有影响(ORIMT=36.349,PIMT=0.022;ORCrouse=1.151,PCrouse=0.043;ORSBP=1.025,PSBP=0.053);高血压患者有无室间隔增厚2组间SBP(P<0.05)、颈动脉的IMT(P<0.01)及斑块的Crouse评分(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以颈动脉IMT及斑块的Crouse评分预测高血压患者室间隔增厚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均为0.669(P<0.05;P<0.01)。结论: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是其室间隔增厚的主要危险因素,但颈动脉IMT及斑块的Crouse评分均不是预测其室间隔增厚的很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室间隔 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型高血压与脑大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14
14
作者 徐依成 徐亚辉 +4 位作者 王培福 贺大权 高靖 邱石 李继来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12期1295-1297,共3页
目的探讨H型高血压与脑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高血压,并接受主动脉弓+头颅CT血管成像检查的患者196例。依据是否存在脑血管狭窄分为狭窄组149例和非狭窄组47例。以同型半胱胺酸(Hcy)≥10... 目的探讨H型高血压与脑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高血压,并接受主动脉弓+头颅CT血管成像检查的患者196例。依据是否存在脑血管狭窄分为狭窄组149例和非狭窄组47例。以同型半胱胺酸(Hcy)≥10μmol/L作为高Hcy的诊断标准。其中H型高血压患者153例,非H型高血压患者43例。结果狭窄组Hcy水平显著高于非狭窄组[(21.91±13.87)μmol/L vs(14.52±10.09)μmol/L,P<0.01]。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显示,H型高血压与脑大动脉粥样硬化显著相关(P<0.01)。将Hcy水平按四分位数组分,采用logistic回归比较不同Hcy水平的脑大动脉粥样硬化发生风险,结果显示,脑大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随Hcy水平的升高而增加,未校正危险因素模型1示OR值依次为2.40、10.80、8.45;校正年龄和吸烟危险因素模型2示OR值依次为2.90、10.75、6.91(P<0.05,P<0.01)。结论 H型高血压与脑大动脉狭窄具有明显相关性,在高血压人群中,Hcy水平越高,发生动脉粥样硬化风险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动脉粥样硬化 大脑前动脉 高半胱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动态血压特征分析 被引量:20
15
作者 杨敏京 毕齐 +1 位作者 冯立群 张茁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704-706,共3页
目的研究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动态血压特征和临床意义。方法选择高血压患者111例,行动态血压监测。所有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根据结果将患者分为斑块组66例和无斑块组45例,斑块组又根据斑块数量分为单一斑块组24例和多发斑... 目的研究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动态血压特征和临床意义。方法选择高血压患者111例,行动态血压监测。所有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根据结果将患者分为斑块组66例和无斑块组45例,斑块组又根据斑块数量分为单一斑块组24例和多发斑块组42例。比较各组动态血压情况。结果斑块组较无斑块组患者24 h、昼间和夜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和动脉压均显著增高(P<0.05),且斑块组非杓型血压发生率较无斑块组也显著增高(63.6%vs 44.4%,P<0.05);多发斑块组较单一斑块组患者24 h、昼间和夜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和动脉压均显著增高(P<0.05),且多发斑块组非杓型血压发生率较单一斑块组显著增高(76.2%vs 41.7%,P<0.05)。结论持续血压升高是产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影响因素,且颈动脉斑块更易引发血压昼夜节律调节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动脉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 血压监测 便携式 脑超声描记术 昼夜节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隐性高血压患者家庭自测血压变异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被引量:16
16
作者 郭芳 赵颖馨 +1 位作者 曹春林 刘振东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937-940,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隐性高血压患者家庭自测血压变异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尿微量白蛋白(MAU)的关系。方法选择老年体检者197例,根据受试者诊室血压及7d家庭自测血压测定结果,将受试者分为血压正常组62例、隐性高血压组62例及高血压组73例。所... 目的探讨老年隐性高血压患者家庭自测血压变异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尿微量白蛋白(MAU)的关系。方法选择老年体检者197例,根据受试者诊室血压及7d家庭自测血压测定结果,将受试者分为血压正常组62例、隐性高血压组62例及高血压组73例。所有受试者均进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硬化系数β值及MAU检测。结果隐性高血压组和高血压组诊室收缩压、自测收缩压、自测舒张压、收缩压变异性、舒张压变异性、IMT、硬化系数β值、MAU明显高于血压正常组(P<0.05,P<0.01);隐性高血压组诊室收缩压、诊室舒张压、自测收缩压、硬化系数β值明显低于高血压组(P<0.05,P<0.01)。隐性高血压患者自测血压变异性与IMT、硬化系数β值及MAU呈正相关。收缩压变异性是IMT、硬化系数β值及MAU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老年隐性高血压患者家庭自测血压变异性升高,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MAU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血压测定 血压监测 便携式 动脉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酸对老年H型高血压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被引量:52
17
作者 王东霞 吴俊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05-206,共2页
目的探讨叶酸对老年H型高血压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动脉粥样硬化疗效的影响。方法入选老年H型高血压患者120例,随机分成2组,干预组60例,给予叶酸5mg/d;对照组60例,未给予叶酸治疗;2组患者同时接受高血压常规治疗。测量2组入院后... 目的探讨叶酸对老年H型高血压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动脉粥样硬化疗效的影响。方法入选老年H型高血压患者120例,随机分成2组,干预组60例,给予叶酸5mg/d;对照组60例,未给予叶酸治疗;2组患者同时接受高血压常规治疗。测量2组入院后、治疗12周后Hcy水平,同时行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测定。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干预组治疗12周后血浆Hcy和baPWV水平明显减低(P<0.01),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与对照组治疗12周后比较,干预组血浆Hcy和baPWV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在老年H型高血压患者中,应用叶酸干预治疗,可明显减低血浆Hcy水平,同时可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酸 高血压 高半胱氨酸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及常见证候临床调研 被引量:8
18
作者 王凯 路玉良 丁元庆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587-1589,共3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相关危险因素及临床常见证候,以期为卒中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收集高血压CAS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本病常见危险因素,并运用前期研制的证素诊断量表进行证候调研,探讨临床常见证候。结果:高血压CAS多... 目的:探讨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相关危险因素及临床常见证候,以期为卒中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收集高血压CAS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本病常见危险因素,并运用前期研制的证素诊断量表进行证候调研,探讨临床常见证候。结果:高血压CAS多见于老年人,男性平均发病年龄早于女性(P<0.05);超重/肥胖率较高(59.2%),常见危险因素中,血脂异常最多见,吸烟/被动吸烟及饮酒存在性别差异(P<0.01);痰、瘀为高血压CAS最常见证素,痰瘀互结为最常见复合证候,痰或瘀+其它一种证素为本病最基本的证候表现形式。结论:高血压CAS危险因素众多,综合因素的长期作用推动疾病进展。痰瘀互结为最常见证候,痰、瘀组合其它证素构成本病复杂证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动脉粥样硬化 危险因素 常见证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5
19
作者 张晶 关欣 +2 位作者 梁伯平 梁春卉 梁蓉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6年第4期286-288,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对25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93例健康对照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测,测量血管内径、内中膜厚度(IMT)、血流频谱参数及观察斑块的存在与否,了解其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对25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93例健康对照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测,测量血管内径、内中膜厚度(IMT)、血流频谱参数及观察斑块的存在与否,了解其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IMT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斑块发生率增加(P<0.01),颈动脉内径增大,血流速度减低,阻力和搏动指数增加。随着原发性高血压分级增高及病程延长,颈动脉IMT及斑块发生率、斑块Crouse积分增加(P<0.01)。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原发性高血压关系密切,有助于监测原发性高血压的进展及预后,对其防治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 超声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高血压患者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与冠心病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7
20
作者 诸国华 孙希鹏 +1 位作者 李静 华琦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807-810,共4页
目的评估老年高血压患者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P)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8年8~12月我国10个省市26家社区医院就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2296例,将患者分为冠心病组459例和非冠心病组1837例。比较2组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和血脂指标。... 目的评估老年高血压患者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P)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8年8~12月我国10个省市26家社区医院就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2296例,将患者分为冠心病组459例和非冠心病组1837例。比较2组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和血脂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AIP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AIP水平较非冠心病组明显升高[0.08(-0.06,0.27)vs 0.04(-0.14,0.24),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在校正年龄、糖尿病、吸烟、收缩压、舒张压后,TC、TG和AIP仍是冠心病的强危险因素(OR=1.084,95%CI:1.007~1.168,P=0.008;OR=1.111,95%CI:1.027~1.201,P=0.009;OR=1.705,95%CI:1.179~2.465,P=0.005)。结论 AIP可能是老年高血压患者冠心病风险的独立预测因子,且优于常规的血脂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动脉粥样硬化 冠心病 糖尿病 吸烟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