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背压+引射器+抽汽供热方式下热网调节特性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武云跃 马素霞 闫利如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3-137,共5页
分析一次热网调节方式的调节特性并获得最佳的一次热网调节方式在供热期对能源节约利用至关重要。基于某2×350MW热电机组高背压+引射器+抽汽梯级供热系统,研究比较了供热初末寒期与寒期各3种调节方式的经济特性,给出了不同环境温... 分析一次热网调节方式的调节特性并获得最佳的一次热网调节方式在供热期对能源节约利用至关重要。基于某2×350MW热电机组高背压+引射器+抽汽梯级供热系统,研究比较了供热初末寒期与寒期各3种调节方式的经济特性,给出了不同环境温度下所需要乏汽量及抽汽量;并以机组发电量与循环泵耗电量的净电量最佳为目标量化了不同环境温度段的最优供热调节方式。结果表明:整个供热期调节方式的相对流量比越大,总乏汽量利用越多,抽汽总量越少;初末寒期:环境温度为-3℃~1℃、2℃~3℃、4℃~5℃3个阶段对应的最优热网调节方式分别为相对流量比为1、0.84、0.7的质调节。寒期:环境温度为-11℃~-4℃,质调节最优且平均净电量优于质量综合调节约3.087MW、优于量调+质调约4.75MW,-14℃~-12℃3种调节方式净电量几乎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机组 高背+引射器+抽汽 调节特性 相对流量比 净电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冷机组高背压供热与抽汽供热的热经济性比较 被引量:19
2
作者 余耀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04-108,113,共6页
直接空冷机组可采用高背压供热和低背压抽汽供热两种方式,为了比较两种方式的热经济性,构建了热经济性分析模型,通过计算,分析比较了定主蒸汽流量和定功率条件下,某330MW机组不同供水温度和热负荷时,高背压供热(背压为34kPa)与低背压抽... 直接空冷机组可采用高背压供热和低背压抽汽供热两种方式,为了比较两种方式的热经济性,构建了热经济性分析模型,通过计算,分析比较了定主蒸汽流量和定功率条件下,某330MW机组不同供水温度和热负荷时,高背压供热(背压为34kPa)与低背压抽汽供热(背压为10kPa)的能源利用效率。分析结果表明,供水温度不高于70℃,供热负荷越高,高背压供热相比低背压抽汽供热的节能优势越明显。供水温度升高,高背压供热需抽取中压缸排汽,导致经济性减弱;供水温度越高,高背压供热方案相比低背压抽汽供热的节能优势减小。如果供热负荷较低时,条件允许情况下,可以将高背压供热机组的部分电负荷转移到临机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空冷机组 高背供热 抽汽供热 经济性 能源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背压双抽热电联产机组联合运行特性及负荷分配 被引量:6
3
作者 刘学 胡刚刚 +3 位作者 李健 杨志平 王宁玲 戈志华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19-228,共10页
大型汽轮机组采用高背压方式进行供热能够尽可能多利用排汽余热,节能效果显著,在热负荷允许的条件下,已成为越来越多火电厂供热改造的首选。针对某电厂2×330 MW高背压抽汽热电联产机组进行建模,分析其理论供热能力,结合热网供回水... 大型汽轮机组采用高背压方式进行供热能够尽可能多利用排汽余热,节能效果显著,在热负荷允许的条件下,已成为越来越多火电厂供热改造的首选。针对某电厂2×330 MW高背压抽汽热电联产机组进行建模,分析其理论供热能力,结合热网供回水温度分析其调峰能力与经济性投运条件,研究了采用抽凝-抽背方式(EC-EHBP)、双抽凝方式(EC-EC)运行时的抽汽与负荷分配问题,确定了抽汽分配和电负荷分配原则,明确了不同环境温度下的背压运行方式。研究结果对电厂实际运行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背 热电联产 经济性运行 抽汽分配 负荷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成蒸汽引射器热电联产余热供热系统全工况性能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张尤俊 戈志华 +3 位作者 庞敬帅 徐磊 杨志平 杜小泽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80-390,共11页
为了提高工业余热的利用率,提出了增设蒸汽引射器的新型热电联产余热供热系统,通过抽汽引射部分低温乏汽以提质利用,并将其作为1级中间热源梯级加热热网水。基于蒸汽引射器能量匹配特性,以某350 MW余热供热机组为例,通过变工况计算确定... 为了提高工业余热的利用率,提出了增设蒸汽引射器的新型热电联产余热供热系统,通过抽汽引射部分低温乏汽以提质利用,并将其作为1级中间热源梯级加热热网水。基于蒸汽引射器能量匹配特性,以某350 MW余热供热机组为例,通过变工况计算确定蒸汽引射器的工作性能参数,完成梯级供热系统集成,在此基础上建立热力系统模型,并开展变工况热力学性能和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与案例系统相比,新型系统在设计供热工况下的乏汽利用率提升了12.15%,机组平均发电热效率提高了4.64%,平均供电煤耗率降低8.50 g/(kW·h),负荷调节灵活性提高,当供热负荷率为80%时,新型系统调峰容量比为27.26%,提高了5.78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联产 高背 蒸汽引射器 余热利用 电热负荷特性 灵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电联产机组新型高效耦合供热技术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王祖林 梁占伟 +2 位作者 张磊 乔加飞 王顺森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0-138,共9页
热电联产机组多种新型高效供热技术耦合供热是实现热能梯级利用和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提出了一种新型高效的耦合供热技术方案,建立了基于热量分析法和[火用]分析法的能效评价方法,计算了纯凝工况、抽汽供热工况、耦合... 热电联产机组多种新型高效供热技术耦合供热是实现热能梯级利用和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提出了一种新型高效的耦合供热技术方案,建立了基于热量分析法和[火用]分析法的能效评价方法,计算了纯凝工况、抽汽供热工况、耦合供热工况的热效率、热指数、供电煤耗及供热煤耗。结果表明:基于热量分析法计算得到耦合供热方式比抽汽供热的热效率高19.59百分点、热指数高2.61百分点、供电煤耗低76.23 g/(k W·h);基于[火用]分析方法计算得到耦合供热方式比抽汽供热的[火用]效率高3.61百分点、[火用]指数高0.60百分点、供电煤耗降低21.62 g/(kW·h)、供热煤耗降低0.09 kg/GJ;基于[火用]分析法得到的抽汽供热的供电煤耗反而比纯凝工况的供电煤耗高;通过对抽汽供热的抽汽工况对比得到全厂最大供电量工况。研究结果为新型高效供热技术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联产 冷端余热 高背 抽汽供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供热机组经济性指标简化计算方法 被引量:2
6
作者 贾红金 冷敏 李珩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15-120,共6页
供热机组经济性指标的精确核算任务繁重、工作量大。对此提出了一套经济性指标的简化计算方法,以便对机组经济性指标的变化进行快速核算。针对抽汽供热机组、采用余热回收装置的供热机组和高背压循环水供热机组3种类型的供热机组,以供... 供热机组经济性指标的精确核算任务繁重、工作量大。对此提出了一套经济性指标的简化计算方法,以便对机组经济性指标的变化进行快速核算。针对抽汽供热机组、采用余热回收装置的供热机组和高背压循环水供热机组3种类型的供热机组,以供热比、发电热耗率的核算为例进行详细说明。并与全面性热力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采用简化方法核算的对外供热量与全面性热力计算的结果具有相当好的一致性,对于核算的机组功率及机组热耗率二者最大相差仅约0.9%,当供热量较小时,二者相差会进一步减小,故能够很好满足工程估算的要求;对于高背压循环水供热机组,采用电动给水泵时机组热耗率约3 650 k J/(k W?h),采用汽动给水泵时机组热耗率约3 720 k J/(k W?h);与抽汽供热机组相比,高背压循环水供热机组的热耗率下降幅度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热机组 经济性指标 抽汽 高背循环水 余热回收 热耗率 简化计算方法 供热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