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6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1WI深度学习模型评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脑损伤
1
作者 崔静威 牛永超 +4 位作者 谢北辰 刘畅 段金辉 薛芹 闫瑞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4-398,共5页
目的观察T1WI深度学习模型评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NHB)脑损伤的价值。方法收集中心A 106例NHB患儿(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评分≤37,NHB组)及119名非NHB新生儿(对照组),以及中心B 34例NHB患儿及18名非NHB新生儿;于颅脑T1WI中沿双侧苍白球勾... 目的观察T1WI深度学习模型评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NHB)脑损伤的价值。方法收集中心A 106例NHB患儿(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评分≤37,NHB组)及119名非NHB新生儿(对照组),以及中心B 34例NHB患儿及18名非NHB新生儿;于颅脑T1WI中沿双侧苍白球勾画ROI,对中心A数据进行预处理获得690片切片,按8∶2比例分为训练集(n=552)与测试集(n=138),分别建立ResNet18、DenseNet121及EfficientNetB0模型;以中心B数据为验证集进行外部验证。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与传统目视分析方法比较,评价模型评估NHB脑损伤的效能。结果ResNet18模型评估NHB脑损伤的AUC为0.910~0.990,显著高于DenseNet121模型(0.710~0.820)及EfficientNetB0模型(0.640~0.740)(P均<0.001)。ResNet18模型评估NHB脑损伤的准确率、敏感度及精确度均高于目视分析(P均<0.05),二者特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1WI ResNet18模型用于评估NHB脑损伤效能优异,且泛化能力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胆红素血症 新生儿 脑损伤 磁共振成像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熊去氧胆酸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文献分析
2
作者 李娟 何舒丽 +1 位作者 方佳慧 李英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2-49,共8页
目的Meta分析熊去氧胆酸(ursodeoxycholic acid,UDCA)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 Med/MEDLINE及Scopus等中英文数据库中检索,筛选出2010—2023年期间有关UDCA用于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治疗的随... 目的Meta分析熊去氧胆酸(ursodeoxycholic acid,UDCA)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 Med/MEDLINE及Scopus等中英文数据库中检索,筛选出2010—2023年期间有关UDCA用于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对文献质量评价,提取相关文献研究资料,采用Review Manager 5.4统计软件对筛选出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以探讨UDCA联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结果筛出符合研究的6篇随机临床试验文献,包括1篇中文与5篇英文文献。文献中的对照组新生儿总计371例,均行蓝光照射疗法;试验组总计439例,均行UDCA+蓝光照射疗法。文献的I2值均>50%且P值均<0.10时,表示存在异质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经Meta分析,试验组新生儿在治疗后不同时间段的总胆红素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试验组光疗持续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MD=-19.15,95%CI:-20.80~-17.50,P<0.01)。结论相较于传统的蓝光疗法,联合UDCA治疗能进一步促进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胆红素水平下降,缩短光疗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高胆红素血症 蓝光照射 熊去氧胆酸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GiC技术诊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被引量:2
3
作者 刘畅 闫瑞芳 +4 位作者 谢北辰 任继鹏 段金辉 崔静威 翟晓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08-513,共6页
目的 观察MAGiC技术诊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NHB)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纳入33例NHB新生儿作为NHB组,以30名正常新生儿为对照组;行MAGiC序列颅脑MR扫描,记录苍白球、壳核及丘脑ROI定量值,包括T1、T2弛豫值及质子密度(PD)值,并计算苍白球/... 目的 观察MAGiC技术诊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NHB)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纳入33例NHB新生儿作为NHB组,以30名正常新生儿为对照组;行MAGiC序列颅脑MR扫描,记录苍白球、壳核及丘脑ROI定量值,包括T1、T2弛豫值及质子密度(PD)值,并计算苍白球/壳核定量比值。比较组间各脑区定量值及定量比值,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以评估诊断效能,并以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估血清总胆红素(TSB)水平与各脑区定量值及定量比值的相关性。结果 组间各脑区T1、T2及PD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NHB组苍白球/壳核T1值比值、T2值比值均小于对照组(P均<0.05)。苍白球/壳核T1值比值诊断NHB的AUC为0.79(P<0.05);而苍白球/壳核T2值比值诊断NHB的效能低(AUC=0.63,P>0.05)。TSB与苍白球T2值(r=-0.299,P<0.05)、苍白球/壳核T1值比值(r=-0.480,P<0.05)及苍白球/壳核T2值比值(r=-0.328,P<0.05)均呈负相关。结论 以MAGiC技术获取苍白球/壳核T1值比值对于诊断NHB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胆红素血症 新生儿 回波平面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基因变异分析:一项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4
作者 刘庆瑜 王立伟 +5 位作者 林义临 肖睿 周慧 张晓倩 付梦冉 米弘瑛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82-786,共5页
目的了解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黄疸相关基因变异和所致疾病,及其在不同程度黄疸患儿中的分布情况。方法选择2022年7月—2023年7月在医院NICU诊断为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167例,分为重度和非重度黄疸组,采用高通量二代基因测序技术进行基... 目的了解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黄疸相关基因变异和所致疾病,及其在不同程度黄疸患儿中的分布情况。方法选择2022年7月—2023年7月在医院NICU诊断为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167例,分为重度和非重度黄疸组,采用高通量二代基因测序技术进行基因检测,将黄疸基因变异者进行致病性评级,分析患儿黄疸基因变异的阳性、携带和阴性率情况;以及黄疸基因变异和所致疾病在两组患儿中的分布。结果167例患儿中,检出黄疸基因变异阳性者18例(10.8%),携带者55例(32.9%),阴性者94例(56.3%);涉及UGT1A1、ATP7B、HBB、SLC25A13、ATP8B1、SMPD1、G6PD、SLC10A18个基因,其中UGT1A1基因变异频率高达45.3%,c.211G>A为高频突变位点。重度黄疸组31例患儿中黄疸基因变异阳性16例(51.6%),15例Gilbert综合征/Crigler-Najjar综合征均为UGT1A1基因变异;非重度黄疸组136例患儿中阳性仅2例(1.5%),1例Gilbert综合征/Crigler-Najjar综合征系UGT1A1基因变异。比较两组黄疸基因变异阳性率、携带率和阴性率,结果显示重度黄疸组阳性率显著高于非重度黄疸组,阴性率显著低于非重度黄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结论黄疸基因变异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和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常见病因是UGT1A1基因变异,c.211G>A为高频突变位点,对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尤其是重度高胆红素血症进行基因检测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胆红素血症 基因检测 变异位点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和实验验证探讨苹果对溶血致高胆红素血症的影响
5
作者 安琼 魏媛 +3 位作者 李倩 王江文 岳国仁 王贞香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4-152,共9页
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苹果治疗溶血所致高胆红素血症的可能活性成分、潜在靶点及其富集的通路和作用过程,构建苹果的“疾病-通路-活性成分-靶标”;采用Autodock软件对关键活性成分和潜在靶标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网络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苹果治疗溶血所致高胆红素血症的可能活性成分、潜在靶点及其富集的通路和作用过程,构建苹果的“疾病-通路-活性成分-靶标”;采用Autodock软件对关键活性成分和潜在靶标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网络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并构建溶血所致高胆红素血症大鼠实验模型,探讨苹果对溶血性所致高胆红素血症的作用。结果表明,搜集整理符合胃肠吸收度高、类药性优的苹果活性成分有17个,其中槲皮素、2α-羟基熊果酸、β-谷甾醇、根皮素、表儿茶素对治疗溶血所致高胆红素血症有重要的贡献。网络中度值排名前5的靶标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通过胆汁分泌、缺氧诱导因子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信号通路、核因子-κB信号通路等发挥治疗作用;对网络筛选的主要活性成分和核心靶标进行分子对接,结果显示苹果筛选的活性成分和获得的治疗溶血所致高胆红素血症潜在靶标有较强的亲和能力,网络分析结果可靠;动物实验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血液中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的水平明显降低,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间接胆红素(indirect bilirubin,IB)、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苹果醇提物干预组、阳性对照组的HB水平升高,TB、IB、ALT、AST、TNF-α、IL-6水平明显下降(P<0.05或P<0.01)。综上,苹果可以减轻溶血所致高胆红素血症,本研究可为新生儿黄疸无损伤疗法的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高胆红素血症 网络药理学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脑电图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肖湛 梁少辉 肖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20期2320-2321,共2页
目的:观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对脑电图的影响和机制。方法:对60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进行脑电图检测。结果: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EEG异常35例,异常率为58.3%,主要表现为变异性缺乏12例、低电压18例、暴发抑制4例、癫痫样放电1例。结论:高... 目的:观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对脑电图的影响和机制。方法:对60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进行脑电图检测。结果: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EEG异常35例,异常率为58.3%,主要表现为变异性缺乏12例、低电压18例、暴发抑制4例、癫痫样放电1例。结论:高胆红素血症可引起脑电图异常,高胆红素血症轻重程度与脑电图改变有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高胆红素血症 脑图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脑电图分析 脑电图检测 EEG异常 癫痫样放电 脑电图异常 脑电图改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危险因素的Logistic分析 被引量:49
7
作者 田青 李晓东 +2 位作者 查文清 何中倩 蒙好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2560-2562,共3页
目的:探讨本地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高危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我院产科出生的活产婴儿为研究对象,监测生后黄疸出现至消退。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1... 目的:探讨本地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高危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我院产科出生的活产婴儿为研究对象,监测生后黄疸出现至消退。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1)全年共分娩活产婴儿4349例,失访213例,实际观察婴儿4136例,生后出现黄疸的婴儿3954例(95.60%);患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595例(14.39%)。(2)经多元回归分析,早产(OR值2.136,95%CI1.281~5.123)、胎膜早破(OR值1.672,95%CI1.025~6.369)、头颅血肿(OR值1.892,95%CI0.636~5.657)、低出生体重(OR值1.985,95%CI2.031~5.359)、剖宫产(OR值1.501,95%CI1.698~5.236)、窒息(OR值1.867,95%CI1.220~4.123)、母亲患妊娠期糖尿病(OR值1.723,95%CI2.013~5.017)、母子血型不合(OR值2.823,95%CI1.524~4.421)、同胞有高胆红素血症者(OR值2.378,95%CI0.867~4.523)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高危因素。结论: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症状,95.60%的新生儿出现黄疸;14.39%的新生儿患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科医生进驻产科爱婴区查房、对存在高危因素的婴儿重点监测是早期发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和预防核黄疸的最有效医疗预防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疸 新生儿 高胆红素血症 发生率 危因素 多元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对肾滤过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3
8
作者 李敏 杜洪蓉 +2 位作者 秦丽 刘万红 何威逊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717-718,共2页
高胆红素血症(高胆)是新生儿常见疾病,其对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已被广泛认识,但高胆红素血症对肾功能影响国内外报道较少.为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对肾功能的影响,我们对53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血清胱蛋白酶抑制剂C(Cys C)进行了检测,现... 高胆红素血症(高胆)是新生儿常见疾病,其对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已被广泛认识,但高胆红素血症对肾功能影响国内外报道较少.为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对肾功能的影响,我们对53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血清胱蛋白酶抑制剂C(Cys C)进行了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高胆红素血症 肾滤过功能 影响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风险预测 被引量:21
9
作者 王瑛 王金秀 +3 位作者 江华 张琳 刘滢 丁雪晶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38-241,共4页
目的探讨一种无创性、按每小时计的经皮胆红素(TcB)百分位列线图,以预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风险。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0年3月出生、胎龄≥35周且出生体质量≥2 000 g的健康新生儿679例,测定其出生后152 h内的TcB值。将出生后6... 目的探讨一种无创性、按每小时计的经皮胆红素(TcB)百分位列线图,以预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风险。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0年3月出生、胎龄≥35周且出生体质量≥2 000 g的健康新生儿679例,测定其出生后152 h内的TcB值。将出生后68 h内对应最高危区域的胆红素测定值作为预测指标,利用以小时为单位的胆红素曲线图评估其高胆红素血症的危险度,利用诊断试验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胆红素百分位列线图预测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风险。结果将679例新生儿7 482个对应不同小时龄的TcB值纳入分析。42例新生儿出生后68 h内的胆红素水平处于高危区,预测高胆红素血症的灵敏度为34.52%,特异度为97.82%;212例新生儿胆红素水平处于高危区和中高危区,预测高胆红素血症的灵敏度为80.95%,特异度为75.80%;213例新生儿胆红素水平处于低危区,预测高胆红素血症的灵敏度为98.81%,特异度为35.63%。以TcB百分位列线图危险区域表示的出院前胆红素水平预测高胆红素血症发生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46;胎龄与出生68 h内的胆红素水平结合预测高胆红素血症发生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57;出生后前3 d的生理性体质量下降与出院前胆红素水平结合预测高胆红素血症发生风险的AUC为0.859。结论根据新生儿出院前胆红素水平结合胎龄、出生后前3天的生理性体质量下降能简单而准确地预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胆红素血症 经皮胆红素 风险评估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熊去氧胆酸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对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心肌酶、免疫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20
10
作者 杨松媚 梁玉美 +2 位作者 冯燕妮 林梅 黄艳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7期773-776,共4页
目的:探讨熊去氧胆酸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对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各心肌酶谱指标、免疫功能因子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 目的:探讨熊去氧胆酸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对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各心肌酶谱指标、免疫功能因子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给予熊去氧胆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均治疗7d。检测两组患儿治疗前及治疗7d后,血清中CK-MB、CK、LDH、AST、CD3^+、CD4^+、CD4^+/CD8^+、CD8^+、CRP及TNF-α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清中CK-MB、CK、LDH、AST、CD3^+、CD4^+、CD4^+/CD8^+、CD8^+、CRP及TNF-α水平相当(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中CK-MB、CK、LDH、AST、CD8^+、CRP、TNF-α水平较本组治疗前均明显降低,CD3^+、CD4^+、CD4^+/CD8^+水平均明显升高,且治疗后观察组血清中CK-MB、CK、LDH、AST、CD8^+、CRP、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CD3^+、CD4^+、CD4^+/CD8^+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熊去氧胆酸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可以通过降低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各心肌酶谱指标活性,改善炎症状态,增强患儿免疫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去氧胆酸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 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 心肌酶 免疫功能因子 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5
11
作者 杨树杰 易海英 +4 位作者 汪珍珍 黄杰 何源 魏贤 王艳华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14-217,共4页
目的探讨晚期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至2012年收治的211例高胆红素血症晚期早产儿和246例非高胆红素血症晚期早产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可能造成晚期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危险因素。结果211例高胆红素晚期早... 目的探讨晚期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至2012年收治的211例高胆红素血症晚期早产儿和246例非高胆红素血症晚期早产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可能造成晚期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危险因素。结果211例高胆红素晚期早产儿中27例为重症,晚期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与新生儿相关的因素包括:入院时日龄〈3d、出生窒息、小于胎龄儿、头颅血肿或明显产伤淤血、低白蛋白血症、红细胞增多症、感染、溶血病、喂养不耐受、胎粪排泄延迟10个变量;与母亲相关的因素包括:来自农村、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症)及胎膜早破3个变量。以上变量在高胆红素血症和非高胆红素血症晚期早产儿中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生窒息、胎粪排泄延迟、低白蛋白血症和母亲妊高症为晚期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危险因素(OR=2.35~4.05);母亲妊高症和新生儿溶血病是晚期早产儿发生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危险因素(OR=5.74、73.64)。结论出生窒息、胎粪排泄延迟、低白蛋白血症、溶血病及母亲妊高症是晚期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的高危因素。加强妊高症和新生儿溶血病诊治,可减少晚期早产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胆红素血症 早产儿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小时胆红素百分位曲线图的制备及早期预测高胆红素血症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35
12
作者 董小玥 韩树萍 +4 位作者 余章斌 陈玉林 邱玉芳 程佳 孙青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10年第3期180-186,共7页
目的绘制新生儿胆红素百分位曲线图预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风险。方法选择2009年1~9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妇幼保健院出生的母婴同室和普通婴儿室胎龄≥35周且出生体重≥2 000 g的正常新生儿为研究对象,监测生后7 d经皮胆红素值... 目的绘制新生儿胆红素百分位曲线图预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风险。方法选择2009年1~9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妇幼保健院出生的母婴同室和普通婴儿室胎龄≥35周且出生体重≥2 000 g的正常新生儿为研究对象,监测生后7 d经皮胆红素值(TCB),对TCB≥250μmol.L-1者测定微量血胆红素,以所得到的胆红素值数据绘制小时胆红素百分位曲线图。以小时胆红素百分位曲线图将出院前末次胆红素值转换至危险区域(低危:≤P40;中低危:~P75;中高危:~P95;高危:〉P95)。选取72 h内对应最高危区域的胆红素测定值作为预测指标,采用ROC曲线分析胆红素百分位曲线图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预测价值。结果4 462例新生儿的27 271个对应不同小时龄的胆红素值纳入分析。出院前有5.2%(233/4 462例)的新生儿在生后72 h内的胆红素水平处于高危区,其中48.9%(114/233例)的新生儿在出院后胆红素水平仍处于高危区,预测新生儿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似然比为9.5,敏感度为26.7%,特异度为97.1%,患病率为48.9%;出院前共有23.2%(1 034/4 462例)的新生儿胆红素水平处于高危区和中高危区,预测新生儿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敏感度为78.9%,特异度为82.5%;出院前有41.3%(1 845/4 462例)的新生儿胆红素水平处于低危区,其中无一例在出院后发生高胆红素血症,似然比为0,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45.5%,患病率为0。出院前胆红素水平预测高胆红素血症发生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70。胎龄与出院前胆红素水平相结合预测高胆红素血症发生风险的ROCAUC为0.908。结论用出院前小时胆红素水平预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风险是一种有效的方法,结合胎龄可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高胆红素血症 风险评估 小时胆红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大鼠高胆红素血症及脑病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被引量:21
13
作者 王晓丽 郭明星 +1 位作者 梁俊晖 张常娥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523-1531,共9页
目的:建立新生SD大鼠高胆红素血症和胆红素脑病模型并评价其效果。方法:将3日龄SD新生大鼠按窝系和体重随机均分为7组,分别经腹腔注射生理盐水(Con)以及胆红素6.25μg/g(T1)、12.5μg/g (T2)、25μg/g(T3)、50μg/g(T4)... 目的:建立新生SD大鼠高胆红素血症和胆红素脑病模型并评价其效果。方法:将3日龄SD新生大鼠按窝系和体重随机均分为7组,分别经腹腔注射生理盐水(Con)以及胆红素6.25μg/g(T1)、12.5μg/g (T2)、25μg/g(T3)、50μg/g(T4)、100μg/g(T5)和200μg/g(T6),每天2次,共3 d。末次注射12 h后拍照、称重、取材,称量胃内容物重量,计算胃内容物指数和肝/体重比,测定血清总胆红素和游离胆红素浓度,检测脑组织的含水量、胆红素含量和ATP含量,HE和尼氏染色进行形态学检测。结果:随着注射次数和剂量的增加,新生鼠的一般表现逐渐变差,皮肤和黏膜黄染加重,活动次数逐渐减少,体重增长被抑制,T6组出现体重负增长;死亡率逐渐升高,T6组72 h死亡率接近100%,停止注射后观察1周,T4和T5组死亡率继续升高;与Con和T1组相比,T3~T5组胃内容物重量及其指数显著降低(P<0.05);T5组肝/体重比显著升高(P<0.05);血清总胆红素、游离胆红素和脑组织总胆红素的浓度在T1~T5组逐渐递增;各组大鼠脑组织的含水量没有差异;脑组织ATP含量在T1~T5组先升高后降低,T3组达高峰,与Con 组相比,T4组和T5组显著降低( P<0.05)。 HE染色结果显示:随着胆红素浓度升高,各组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数量逐渐减少,T4和T5组神经元结构紊乱,细胞肿胀,部分细胞核染色质致密浓缩。尼氏染色显示,随着胆红素浓度增多,神经元胞体逐渐变小,尼氏小体减少、染色逐渐变浅, T4和T5组部分神经元溶解甚至消失。结论:新生3日龄SD大鼠腹腔注射胆红素12.5、25、50和100μg/g,每天2次,注射3 d可致高胆红素血症,50和100μg/g可引起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红素 高胆红素血症 核黄疸 大鼠 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足月儿高胆红素血症482例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7
14
作者 刘芳 杜志芳 +3 位作者 郑一博 吕朝霞 郭志梅 周春风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01-203,共3页
目的探讨足月儿高胆红素血症(简称高胆)的相关因素以及高胆程度。方法对2001年7月—2006年7月收治的高胆足月儿482例进行分析。结果482例高胆患儿中,早发型母乳性黄疸178例(36.9%,其中70.3%为剖宫产),迟发型母乳性黄疸125例(25.9%),ABO... 目的探讨足月儿高胆红素血症(简称高胆)的相关因素以及高胆程度。方法对2001年7月—2006年7月收治的高胆足月儿482例进行分析。结果482例高胆患儿中,早发型母乳性黄疸178例(36.9%,其中70.3%为剖宫产),迟发型母乳性黄疸125例(25.9%),ABO血型不合溶血60例(12.5%),围产相关因素54例(11.2%),感染相关因素49例(10.2%),其他16例(3.3%)。以溶血者总血清胆红素最高(351.0±188.1)μmol/L。482例高胆患儿中轻、中、重度分别占42.5%、36.3%和21.2%。重度高胆中早发型母乳性黄疸31例(30.4%),ABO溶血20例(19.6%),迟发型母乳性黄疸25例(24.5%)。482例中核黄疸4例,1例为严重酸中毒、脱水,3例为ABO溶血。结论母乳性黄疸为住院足月儿高胆的主要原因,剖宫产可能与早发型母乳性黄疸有关;ABO溶血是导致患儿核黄疸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胆红素血症 新生儿 母乳喂养 核黄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听力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20
15
作者 杜志方 刘芳 +3 位作者 李建红 吕朝霞 郭志梅 周春风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45-847,共3页
目的通过对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进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及听性脑干反应(ABR)检测,了解其听力损伤的特点,为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105例足月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进行DPOAE检查,其中有17例急性胆红素脑病患儿同时进行ABR检测。105... 目的通过对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进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及听性脑干反应(ABR)检测,了解其听力损伤的特点,为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105例足月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进行DPOAE检查,其中有17例急性胆红素脑病患儿同时进行ABR检测。105例新生儿根据胆红素水平分为轻、中、重度3组,中、重度黄疸新生儿再分为溶血组与非溶血组,对其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高胆红素血症患儿DPOAE总异常率为33.7%。DPOAE异常率随着胆红素浓度增高逐渐增高,42 d后逐渐恢复;溶血组DPOAE异常率(48%)较非溶血组异常率(35.23%)高;胆红素脑病组ABR的异常率(61.76%)与DPOAE异常率比较(47.06%)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胆红素血症可引起新生儿耳蜗功能异常,但可逐渐恢复。新生儿溶血是引起胆红素听力损伤的高危因素之一。ABR与DPOAE联合应用对早期评估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听力损伤比单独应用更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胆红素血症 新生儿 畸变产物耳声发射 听性脑干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程度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及神经行为的预后研究 被引量:27
16
作者 王乐 傅燕娜 +2 位作者 郑洪 张健 芦玮玮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2413-2417,共5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期不同程度高胆红素血症对患儿听力及神经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3年12月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儿科临床学院新生儿内科收治的高胆红素血症足月新生儿105例为研究对象,按总胆红素(TSB)水平分为轻度黄疸组(TSB... 目的探讨新生儿期不同程度高胆红素血症对患儿听力及神经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3年12月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儿科临床学院新生儿内科收治的高胆红素血症足月新生儿105例为研究对象,按总胆红素(TSB)水平分为轻度黄疸组(TSB为221.0~341.9μmol/L,39例)、中度黄疸组(TSB为342.0~427.5μmol/L,35例)和重度黄疸组(TSB〉427.5μmol/L,31例)。患儿治疗后TSB水平降至85.0μmol/L以下时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测和20项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3月龄时复查NBNA并进行52项神经行为测定。结果3组患儿新生儿期Ⅰ波、Ⅲ波、Ⅴ波潜伏期(PL)和Ⅲ~Ⅴ波、Ⅰ~Ⅴ波峰间期(IP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重度黄疸组Ⅰ波、Ⅲ波、Ⅴ波PL和Ⅲ~Ⅴ波、Ⅰ~Ⅴ波IPL较轻度黄疸组和中度黄疸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轻、中度BAEP异常主要表现为Ⅰ、Ⅲ、Ⅴ波PL延长,重度BAEP异常主要表现为波形缺失。轻度黄疸组BAEP异常8例(20.5%),中度黄疸组中BAEP异常15例(42.9%),重度黄疸组BAEP异常25例(80.6%),3组BAEP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338,P〈0.01)。3组患儿3月龄时Ⅲ波P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重度黄疸组Ⅲ波PL较轻度黄疸组和中度黄疸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轻、中度BAEP异常主要表现为Ⅰ、Ⅲ、Ⅴ波PL延长,重度BAEP异常主要表现为波形缺失。轻度黄疸组中BAEP异常2例(5.1%),中度黄疸组中BAEP异常5例(14.3%),重度黄疸组BAEP异常18例(58.1%),3组BAEP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305,P〈0.01)。3组患儿新生儿期NBN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重度黄疸组NBNA评分低于轻、中度黄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2项神经行为测定结果显示,轻度黄疸组神经行为异常9例(23.1%),中度黄疸组神经行为异常12例(34.3%),重度黄疸组神经行为异常25例(80.6%),3组神经行为测定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187,P〈0.01)。结论新生儿期胆红素水平越高,听力损伤越严重,神经行为发育异常率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胆红素血症 新生儿 诱发电位 听觉 脑干 神经行为学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19
17
作者 沈雪林 毕丽娜 倪介平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36-137,共2页
关键词 病毒性肝炎 高胆红素血症 治疗 阿波莫斯 苦参碱 液净化 压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光照射联合茵栀黄颗粒口服治疗重度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应小明 叶辉 +5 位作者 陈爱菊 张国华 张婷 任应鹏 卢华萍 张卫红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3年第3期617-618,共2页
目的:探讨蓝光联合茵栀黄颗粒口服治疗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选择住院足月新生儿120例为研究对象,按黄疸水平将其分为对照组(12.9 mg/dL≤总胆红素TBL<20 mg/dL,60例)及实验组(TBL≥20 mg/dL,n=60),均采取光疗联合茵... 目的:探讨蓝光联合茵栀黄颗粒口服治疗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选择住院足月新生儿120例为研究对象,按黄疸水平将其分为对照组(12.9 mg/dL≤总胆红素TBL<20 mg/dL,60例)及实验组(TBL≥20 mg/dL,n=60),均采取光疗联合茵栀黄口服退黄治疗;每隔24 h对血中的胆红素水平进行测定,直到达到目标安全胆红素水平(TBL≤20 mg/dL)。并于入院48 h内及黄疸治疗结束1个月后对两组患儿分别进行头颅MRI检查;于黄疸治疗结束1个月后进行BAEP检查。结果:本治疗方法在两组患儿中均可以很快降低总胆红素水平,且各时间点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在退黄时间上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均可以治疗神经系统损害的程度,其有效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蓝光联合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具有良好的退黄疗效并可以改善神经系统的损害,与治疗轻症组比较,具有非劣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光 茵栀黄口服液 新生儿 高胆红素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GT1A1基因多态性与不同民族间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关系 被引量:19
19
作者 钟勇 蒋晓梅 +2 位作者 冯于玲 吴晓静 钟丹妮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24-327,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民族间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与胆红素-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1A1)基因编码区第一及第四外显子突变类型的关系。方法对147例病因不明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和73例非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UGT1A1基因进行PCR扩增、凝胶... 目的探讨不同民族间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与胆红素-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1A1)基因编码区第一及第四外显子突变类型的关系。方法对147例病因不明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和73例非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UGT1A1基因进行PCR扩增、凝胶电泳、基因测序,比较两组间以及不同民族间的等位基因频率差异。结果两组在第一及第四外显子中只发现G71R基因突变,未发现其他突变类型。两组G71R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204和0.034,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G71R基因频率高于非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中壮族、汉族、混合民族的错义突变基因频率分别为0.19、0.27、0.20,非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为0.04、0.03、0.03,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71R基因突变与研究地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相关,第一及第四外显子其他突变类型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无关。不同民族在G71R错义突变基因频率上无明显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醛酸转移酶 基因突变 高胆红素血症 民族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护理 被引量:11
20
作者 陈丽萍 谭小华 +3 位作者 张费通 李于凡 吴惠晴 崔其亮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2663-2665,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茵桅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及护理观察、处理应注意的问题。方法: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A、实验组B、对照组各40例,各组患儿性别、发病时间、治疗前血清总胆红素(T-BILI)水平无显著差... 目的:探讨应用茵桅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及护理观察、处理应注意的问题。方法: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A、实验组B、对照组各40例,各组患儿性别、发病时间、治疗前血清总胆红素(T-BILI)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予以常规治疗基础上,实验组A应用茵桅黄口服液1mL/kg、实验组B应用茵桅黄口服液1.5mL/kg,均每天2次。各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第4天、第7天检测血清T-BILI、间接胆红素(I-BILI)水平,比较各组检测指标、治疗效果的差异,观察药物副作用的发生情况。结果:各组患儿经治疗后T-BILI、I-BILI水平均明显下降,至治疗第7天下降明显,其中治疗第4、7天血清T-BILI、I-BILI水平实验组A、B分别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7天血清T-BILI、I-BILI水平实验组B与实验组A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A、B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茵桅黄口服液在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具有良好疗效,药物副作用发生率不高,症状轻,停药后可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高胆红素血症 茵桅黄口服液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