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从科举经济、“考市”到高考经济
- 1
-
-
作者
刘海峰
-
机构
浙江大学科举学与考试研究中心
-
出处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共8页
-
基金
2024年度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湖湘文化青年传承学者重大项目“清代湖南举人群体文化特征研究”(24ZDAQ011)。
-
文摘
科举经济是指因科举考试而产生的经济活动和花费。明清闱场供给体系体现了科举制度设计的精细与严密,科举考官尤其是乡试主考官的供给十分丰盛。士子应举花费不菲,但无论家庭贫富与否,多数士子还是希望能够应举。赴考经费是举子花费的大项,公车送考和各种助考组织或基金的运作体现了科举制度下官民协作的独特机制。科举时代每逢科举考试前后都会形成一种特别的科举集市——“考市”,这是一种专门服务科举考生而形成的市场,周期性的考市使京城和省会、州县经济得到了周期性的繁荣。废科举后考市也随之衰废,但只要存在大规模考试,就会出现不同形式的考市。当今社会考试经济依然兴旺发达,一方面,反映了中国社会对教育及考试的重视;另一方面,它的过度膨胀和异化也值得警惕。高考经济利弊并存,要在适当满足社会合理需求的同时,不忘教育育人为本的初心,使高考回归其作为选拔人才活动的本质,而非制造商业狂欢的契机。从科举经济、“考市”到高考经济都是考试社会中必然存在的现象,对此应当理性看待。
-
关键词
科举经济
闱场供给
公车送考
考市
高考经济
-
Keywords
imperial examination economics
examination venue provisions
official candidatetransportation system
examination markets
Gaokao economy
-
分类号
G529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
-
题名“高考经济”的衍生、发展及利弊分析
被引量:1
- 2
-
-
作者
张渝
-
机构
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
-
出处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9-23,共5页
-
文摘
本文在搜集整理众多理论成果和数据资料的基础上,从供给和需求两个层面对"高考经济"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剖析,并对一些高考经济进行分类和经济规模测算,最后从家庭消费倾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等角度对"高考经济"带来的利弊进行了归纳总结。
-
关键词
“高考经济”
原因
经济规模
利弊
-
分类号
G521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