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卵巢透明细胞癌(CCC)与高级别浆液性癌(HGSC)的临床及MRI特征,评价MRI对CCC与HGSC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2019年11月经手术和病理确诊的21例CCC及32例HGSC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年龄、肿...目的:探讨卵巢透明细胞癌(CCC)与高级别浆液性癌(HGSC)的临床及MRI特征,评价MRI对CCC与HGSC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2019年11月经手术和病理确诊的21例CCC及32例HGSC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患者绝经状态、肿瘤发生部位偏侧性、实验室指标、有无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MRI表现包括肿瘤形态、囊实性组成、囊性成份内有无T1高信号、单囊或多囊、囊内有无壁结节及其形态、实性成份强化程度,有无腹膜种植转移,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盆腹腔积液。分析比较CCC与HGSC的临床及MRI特征。结果:CCC与HGSC在肿瘤发生部位偏侧性、平均最大径、形态、组成成份、囊性成份内T1高信号、单囊、囊内壁结节形态、CA199升高、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FIGO分期及腹膜种植转移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41、0.01、0.016、0.028、0.036、0.001、0.029、0.002、0.004、0.003、0.004),相对于HGSC,CCC患者肿瘤形态更规则(13/24,54%vs.11/44,25%;P=0.016),囊实性(15/24,62.5%vs.22/44,50%;P=0.022)并以单囊为主(17/24,71%vs.13/44,30%;P=0.001),单侧发病多见(18/21,86%vs.19/32,59%;P=0.041),肿块平均最大径更大(120.1±51.9 mm vs.84.4±36.1 mm,P=0.01),肿瘤囊内结节形态以结节或乳头状突起为主(10/13,77%vs.9/23,39%,P=0.029),肿瘤囊性成份T1WI高信号多见(10/24,42%vs.8/44,18%;P=0.036),腹膜种植转移更少见(6/21,29%vs.22/32,69%;P=0.004)。结论:CCC与HGSC的临床资料及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MRI能较好地鉴别两者。展开更多
目的:Janus激酶(Janus kinase,JAK)、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signal transducers and activators of transcription,STAT)构成的JAK/STAT信号通路的活化与卵巢高级别浆液性癌(high-grade serous carcinoma,HGSC)的预后和靶向治疗密切...目的:Janus激酶(Janus kinase,JAK)、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signal transducers and activators of transcription,STAT)构成的JAK/STAT信号通路的活化与卵巢高级别浆液性癌(high-grade serous carcinoma,HGSC)的预后和靶向治疗密切相关。本研究力求通过简单易行的检测手段,评估JAK/STAT信号通路的活化在卵巢HGSC中的预后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对73例卵巢HGSC的病理切片进行磷酸化STAT3(pSTAT3)和磷酸化STAT5(pSTAT5)染色,并对二者的染色强度及染色范围进行定量评估。以此为标准,将HGSC病例分为pSTAT3低/高表达组以及pSTAT5低/高表达组,并对不同分组的患者预后情况进行分析,探究pSTAT3和pSTAT5的表达与HGSC预后的关系。结果:部分卵巢HGSC存在pSTAT3和pSTAT5蛋白的高表达,且二者的表达与HGSC的预后相关。pSTAT3和pSTAT5蛋白的表达水平在预后较好组(生存期≥3年)和预后较差组(生存期<3年)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伴有pSTAT3高表达、或pSTAT5高表达、或pSTAT3和pSTAT5皆高表达的HGSC病例预后更差,表现为疾病无进展生存期以及总生存期均显著低于对应的低表达组(P<0.001)。结论:通过pSTAT3、pSTAT5蛋白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以实现对卵巢HGSC患者进行风险评估,可协助判断预后同时筛选高危人群,为STAT抑制剂及抗血管生成药物的适用人群提供有益的参考指标。展开更多
目的:在野生东方田鼠实验动物化培育过程中,9~15月龄东方田鼠在自然条件下能发生与人类上皮性卵巢癌相似的单一上皮性卵巢癌,但其病理类型和生物学特性尚不清楚。本研究对东方田鼠自发性卵巢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以期将东方田鼠发展...目的:在野生东方田鼠实验动物化培育过程中,9~15月龄东方田鼠在自然条件下能发生与人类上皮性卵巢癌相似的单一上皮性卵巢癌,但其病理类型和生物学特性尚不清楚。本研究对东方田鼠自发性卵巢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以期将东方田鼠发展成为人类上皮性卵巢癌的动物模型。方法:选取3只9~15月龄自发卵巢癌的雌性东方田鼠作为卵巢癌组,并选取与患病动物同窝的健康东方田鼠作为对照组。解剖2组东方田鼠,观察其卵巢病理变化;采用生化分析方法测定东方田鼠血常规和血液生化指标,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 and eosin,HE)染色观察东方田鼠卵巢癌组织的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卵巢癌常见免疫组织化学标志的蛋白质表达,实时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real-time RT-PCR)检测卵巢癌致病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结果:东方田鼠自发性卵巢癌以双侧发病为主,肿瘤呈实性或囊实性;经HE染色及组织病理学分析,证实东方田鼠卵巢肿瘤来源为卵巢表面上皮组织。与对照组相比,卵巢癌组血红蛋白水平(P<0.01)、红细胞压积水平(P<0.05)、白蛋白水平(P<0.05)、血糖水平(P<0.01)显著下降,而淋巴细胞水平(P<0.05)、单核细胞百分比(P<0.05)、胆固醇水平(P<0.01)、孕酮水平(P<0.01)显著上升。卵巢癌组中卵巢癌致病相关基因ID3、CDC42、RHOA、RB1CC1、NF1、PIN1、MIB1、PDS5A、MCM7和MLH1表达均显著下调(均P<0.05),PAX8基因表达显著上调(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WT1蛋白主要分布在整个细胞中,其在卵巢癌东方田鼠中表达水平相较于健康东方田鼠显著升高;肿瘤蛋白53(tumor protein 53,TP53)在健康东方田鼠和卵巢癌东方田鼠中均表达,分布在整个细胞中;而肝细胞核因子1β、孕激素受体蛋白在健康东方田鼠卵巢中高表达,在卵巢癌东方田鼠中表达水平显著降低,但均分布在细胞质中。结论:东方田鼠自发性卵巢癌为浆液性卵巢癌,与健康东方田鼠相比,卵巢组织形态、生物化学指标、卵巢癌致病相关基因及蛋白质表达均有显著差异,与人类浆液性卵巢癌生物学特性具有相似性,提示东方田鼠有望成为研究人类浆液性卵巢癌的理想动物模型。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卵巢透明细胞癌(CCC)与高级别浆液性癌(HGSC)的临床及MRI特征,评价MRI对CCC与HGSC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2019年11月经手术和病理确诊的21例CCC及32例HGSC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患者绝经状态、肿瘤发生部位偏侧性、实验室指标、有无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MRI表现包括肿瘤形态、囊实性组成、囊性成份内有无T1高信号、单囊或多囊、囊内有无壁结节及其形态、实性成份强化程度,有无腹膜种植转移,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盆腹腔积液。分析比较CCC与HGSC的临床及MRI特征。结果:CCC与HGSC在肿瘤发生部位偏侧性、平均最大径、形态、组成成份、囊性成份内T1高信号、单囊、囊内壁结节形态、CA199升高、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FIGO分期及腹膜种植转移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41、0.01、0.016、0.028、0.036、0.001、0.029、0.002、0.004、0.003、0.004),相对于HGSC,CCC患者肿瘤形态更规则(13/24,54%vs.11/44,25%;P=0.016),囊实性(15/24,62.5%vs.22/44,50%;P=0.022)并以单囊为主(17/24,71%vs.13/44,30%;P=0.001),单侧发病多见(18/21,86%vs.19/32,59%;P=0.041),肿块平均最大径更大(120.1±51.9 mm vs.84.4±36.1 mm,P=0.01),肿瘤囊内结节形态以结节或乳头状突起为主(10/13,77%vs.9/23,39%,P=0.029),肿瘤囊性成份T1WI高信号多见(10/24,42%vs.8/44,18%;P=0.036),腹膜种植转移更少见(6/21,29%vs.22/32,69%;P=0.004)。结论:CCC与HGSC的临床资料及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MRI能较好地鉴别两者。
文摘目的:Janus激酶(Janus kinase,JAK)、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signal transducers and activators of transcription,STAT)构成的JAK/STAT信号通路的活化与卵巢高级别浆液性癌(high-grade serous carcinoma,HGSC)的预后和靶向治疗密切相关。本研究力求通过简单易行的检测手段,评估JAK/STAT信号通路的活化在卵巢HGSC中的预后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对73例卵巢HGSC的病理切片进行磷酸化STAT3(pSTAT3)和磷酸化STAT5(pSTAT5)染色,并对二者的染色强度及染色范围进行定量评估。以此为标准,将HGSC病例分为pSTAT3低/高表达组以及pSTAT5低/高表达组,并对不同分组的患者预后情况进行分析,探究pSTAT3和pSTAT5的表达与HGSC预后的关系。结果:部分卵巢HGSC存在pSTAT3和pSTAT5蛋白的高表达,且二者的表达与HGSC的预后相关。pSTAT3和pSTAT5蛋白的表达水平在预后较好组(生存期≥3年)和预后较差组(生存期<3年)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伴有pSTAT3高表达、或pSTAT5高表达、或pSTAT3和pSTAT5皆高表达的HGSC病例预后更差,表现为疾病无进展生存期以及总生存期均显著低于对应的低表达组(P<0.001)。结论:通过pSTAT3、pSTAT5蛋白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以实现对卵巢HGSC患者进行风险评估,可协助判断预后同时筛选高危人群,为STAT抑制剂及抗血管生成药物的适用人群提供有益的参考指标。
文摘目的:在野生东方田鼠实验动物化培育过程中,9~15月龄东方田鼠在自然条件下能发生与人类上皮性卵巢癌相似的单一上皮性卵巢癌,但其病理类型和生物学特性尚不清楚。本研究对东方田鼠自发性卵巢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以期将东方田鼠发展成为人类上皮性卵巢癌的动物模型。方法:选取3只9~15月龄自发卵巢癌的雌性东方田鼠作为卵巢癌组,并选取与患病动物同窝的健康东方田鼠作为对照组。解剖2组东方田鼠,观察其卵巢病理变化;采用生化分析方法测定东方田鼠血常规和血液生化指标,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 and eosin,HE)染色观察东方田鼠卵巢癌组织的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卵巢癌常见免疫组织化学标志的蛋白质表达,实时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real-time RT-PCR)检测卵巢癌致病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结果:东方田鼠自发性卵巢癌以双侧发病为主,肿瘤呈实性或囊实性;经HE染色及组织病理学分析,证实东方田鼠卵巢肿瘤来源为卵巢表面上皮组织。与对照组相比,卵巢癌组血红蛋白水平(P<0.01)、红细胞压积水平(P<0.05)、白蛋白水平(P<0.05)、血糖水平(P<0.01)显著下降,而淋巴细胞水平(P<0.05)、单核细胞百分比(P<0.05)、胆固醇水平(P<0.01)、孕酮水平(P<0.01)显著上升。卵巢癌组中卵巢癌致病相关基因ID3、CDC42、RHOA、RB1CC1、NF1、PIN1、MIB1、PDS5A、MCM7和MLH1表达均显著下调(均P<0.05),PAX8基因表达显著上调(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WT1蛋白主要分布在整个细胞中,其在卵巢癌东方田鼠中表达水平相较于健康东方田鼠显著升高;肿瘤蛋白53(tumor protein 53,TP53)在健康东方田鼠和卵巢癌东方田鼠中均表达,分布在整个细胞中;而肝细胞核因子1β、孕激素受体蛋白在健康东方田鼠卵巢中高表达,在卵巢癌东方田鼠中表达水平显著降低,但均分布在细胞质中。结论:东方田鼠自发性卵巢癌为浆液性卵巢癌,与健康东方田鼠相比,卵巢组织形态、生物化学指标、卵巢癌致病相关基因及蛋白质表达均有显著差异,与人类浆液性卵巢癌生物学特性具有相似性,提示东方田鼠有望成为研究人类浆液性卵巢癌的理想动物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