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位杂交检测人乳头瘤病毒E6/E7 mRNA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分型检测阴性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中的表达研究
1
作者 刘玉珍 冯慧敏 张友忠 《实用妇产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93-399,共7页
目的:通过原位杂交检测技术探索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分型检测阴性的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是否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进而为子宫颈HSIL的精确诊断及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就诊于山... 目的:通过原位杂交检测技术探索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分型检测阴性的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是否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进而为子宫颈HSIL的精确诊断及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就诊于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妇科行子宫颈活检或手术治疗的305例子宫颈HSIL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HR-HPV分型检测阴性患者为研究组(15例),阳性患者为对照组(290例)。采用RNAscope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两组患者样本中HPV E6/E7 m RNA的表达,并使用染色强度半定量评分分析HPV E6/E7 m RNA的表达情况,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HC)方法检测p16、Ki-67的表达情况。结果:(1)305例HSIL患者中,15例(4.9%)HR-HPV分型检测为阴性。(2)研究组中73.3%(11/15)HPV E6/E7 m RNA呈阳性表达,与对照组100.0%(290/29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研究组p16的阳性表达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3.3%vs.100.0%,P=0.049),两组Ki-67阳性表达率均为100.0%。(4)组织病理学类型为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2的样本中,研究组HPV E6/E7 m RNA总体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CIN3的样本中,研究组HPV E6/E7 m RNA总体评分虽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8)。结论:子宫颈癌筛查中,单纯采用HR-HPV分型检测可能导致4.9%的HSIL患者因结果阴性而出现漏诊或误诊。HPV E6/E7 m RNA原位杂交检测技术可能有助于降低HR-HPV分型检测在HSIL中的假阴性率,并辅助预测子宫颈病变的发展方向,进而为实现个体化精准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 高级别上皮内病变 人乳头瘤病毒 人乳头瘤病毒E6/E7 mRNA 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阴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李静然 郄明蓉 +12 位作者 常淑芳 郭瑞霞 尤志学 吴瑞芳 耿力 洪颖 玛依努尔·尼牙孜 赵昀 李明珠 赵超 谢亚静 李芳 魏丽惠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680-684,共5页
目的:探讨高级别外阴鳞状上皮内病变(VHSIL)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8年6月10家医院568例经病理证实的外阴鳞状上皮内病变(VSIL)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低级别外阴鳞状上皮内病变(VLSIL)185例,VHSIL 383例,比较不同... 目的:探讨高级别外阴鳞状上皮内病变(VHSIL)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8年6月10家医院568例经病理证实的外阴鳞状上皮内病变(VSIL)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低级别外阴鳞状上皮内病变(VLSIL)185例,VHSIL 383例,比较不同级别病变的发病特征、治疗方式及预后情况。结果:(1)VHSIL组平均年龄(45.20±14.59岁)与VLSIL组(44.42±14.04岁)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以41~50岁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31~40岁。(2)VHSIL组有症状者占75.46%,以瘙痒为最多见(51.96%),VHSIL组瘙痒、疼痛发生率明显高于VLSIL组(P<0.05)。VHSIL组中皮肤黏膜增生/增厚性病变、疣状/乳头状及溃疡/糜烂性病变发生率,明显高于VLSIL组;而斑块/斑点、扁平疣发生率明显低于VLSI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VHSIL组合并子宫颈上皮内病变、阴道上皮内病变、肛周上皮内病变的发生率高于VLSIL组(62.00%vs 50.45%,P<0.05)。(4)54例VHSIL患者中,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阳性率88.89%。其中,HPV16型占68.75%,HPV56和HPV 58型各占10.42%。(5)两组均以手术治疗为主,两组的手术切缘阳性率及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HSIL的发病呈年轻化趋势,临床表现与VLSIL有不同,易合并其他外生殖道部位病变。仔细妇科检查或转诊阴道镜可及早活检诊断,VHSIL中HPV感染率高,以HPV16亚型为主,并且所有治疗方法复发率均较高,需长期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级别外阴鳞状上皮内病变 级别上皮内病变 临床特征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道灌洗液中炎症因子与CD4^(+)和CD8^(+)T细胞在高级别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与早期宫颈癌发病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岚 唐娟 +2 位作者 庾广聿 丁国彦 姚婷婷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37-341,共5页
目的:探讨阴道灌洗液中CD4^(+)与CD8^(+)T细胞亚群分布及局部炎症因子水平在高级别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cervical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HSIL)与早期宫颈鳞癌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桂林市人民医院高危型人类乳... 目的:探讨阴道灌洗液中CD4^(+)与CD8^(+)T细胞亚群分布及局部炎症因子水平在高级别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cervical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HSIL)与早期宫颈鳞癌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桂林市人民医院高危型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 virus,HR-HPV)感染的HSIL患者120例和早期宫颈癌(cervical cancer,CC)患者144例的临床资料。并随机选取未感染HR-HPV的健康女性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血清和宫颈灌洗液炎症因子(IL-2、INF-γ、IL-10、TNF-α)、CD4^(+)与CD8^(+)T细胞分布与比值。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HSIL进展至早期CC的影响因素,绘制ROC及校准图对模型评估。结果:对照组、HSIL组与早期CC组患者血IL-2、INF-γ、IL-10、TNF-α水平、CD4^(+)细胞分布、CD8^(+)T细胞分布与CD4^(+)/CD8^(+)比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患者阴道灌洗液中IL-2、INF-γ、IL-10、TNF-α水平、CD4^(+)细胞分布、CD8^(+)T细胞分布与CD4^(+)/CD8^(+)比值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早期CC组高于HSIL组及对照组(均P<0.05),HSIL组高于对照组(P<0.05)。逻辑回归分析显示,模型2中产次>2次(OR=3.119,95%CI:4.353~6.737)与阴道灌洗液CD4^(+)T细胞百分比(OR=0.327,95%CI:0.188~0.478)(P<0.001,AUC=0.908),模型3中CD4^(+)/CD8^(+)(OR=0.809,95%CI:0.356~1.868)(P<0.001,AUC=0.873)对HSIL发展至早期CC有独立影响;两模型ROC曲线无明显差异(Z=1.550 4,P=0.121)。模型3中仅用CD4^(+)/CD8^(+)就能良好预测,该模型为优,该模型校准曲线与标准曲线接近。结论:HR-HPV感染后,宫颈局部免疫状态参与HSIL及HSIL进展至早期CC,且CD4^(+)/CD8^(+)T细胞比值可作为其独立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病变 宫颈癌 道灌洗液 CD4^(+)与CD8^(+)T细胞 局部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阴高级别及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的临床诊断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董晶 汪清 +8 位作者 张宏伟 高蜀君 杜明 谢锋 丰华 李燕云 丛青 宋昱 隋龙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601-605,共5页
目的:研究和比较外阴高级别及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SIL)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SIL患者119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外阴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88例,外阴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 目的:研究和比较外阴高级别及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SIL)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SIL患者119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外阴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88例,外阴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31例。结果:①临床症状方面,外阴无症状占63.9%(76/119),外阴LSIL和HSIL无症状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4.8%vs 61.3%,P>0.05)。②细胞学异常[意义不明确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LSIL、HSIL]比例为42.9%(51/119)。人乳头瘤病毒(HPV)阳性率占89.1%(106/119)。外阴LSIL和HSIL在细胞学异常和HPV阳性比例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9.8%vs 51.6%;88.6%vs 90.3%,P>0.05)。③外阴LSIL和HSIL病灶存在色素沉着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6%vs 58.1%,P<0.05),在多灶性分布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5.2%vs 35.5%,P>0.05)。④外阴LSIL与外阴HSIL在阴唇后联合及舟状窝部位的活检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7.8%vs 43.9%,P<0.05)。⑤外阴SIL患者伴随多中心病灶达36.1%(43/119),外阴LSIL与外阴HSIL合并多中心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阴SIL与HPV感染密切相关,存在色素沉着是外阴HSIL与外阴LSIL相区别的重要特征。在下生殖道检查中,应避免漏诊外阴S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内病变 人乳头瘤病毒 道镜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激光与LEEP术治疗适龄期女性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妊娠结局
5
作者 李清 张宏伟 +4 位作者 陈丽梅 丛青 汪清 隋龙 华克勤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77-683,共7页
目的比较CO_(2)激光与宫颈环形电切(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LEEP)术治疗适龄期女性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就诊的适龄期女性(2... 目的比较CO_(2)激光与宫颈环形电切(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LEEP)术治疗适龄期女性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就诊的适龄期女性(20~34岁)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阴道镜检查转化区(transformation zone,TZ)为1型/2型,阴道镜活检病理诊断为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根据医师建议及患者意愿,接受激光或LEEP治疗。评估两种手术的有效性,比较术后细胞学、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结果、阴道镜病理;随访术后妊娠率、妊娠并发症和妊娠结局。结果共纳入566例患者,其中233例接受激光消融治疗(激光组),333例接受LEEP治疗(LEEP组)。两组患者术前细胞学、HPV结果、宫颈管长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激光组有91.5%的患者细胞学正常,而LEEP组有86.9%的患者细胞学正常。两组的组织学治愈率均为91.5%,HPV转阴率均为74.6%。两组细胞学、HPV结果和阴道镜病理均无显著差异。术后激光组的宫颈管显著长于LEEP组[(29.09±3.15)mm vs(.27.05±3.84)mm,P<0.001]。两组术后妊娠率、妊娠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TZ1型或2型、有生育要求的宫颈HSIL患者,CO_(2)激光消融和LEEP两种手术的临床疗效及妊娠结局均无明显差异,但LEEP术后组织标本送检病理可减少浸润癌的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激光 宫颈环形电切(LEEP) 宫颈 高级别上皮内病变(HSIL) 妊娠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道镜下宫颈量化指标在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宫颈萎缩患者术式选择中的价值 被引量:8
6
作者 徐海洋 王爽 +4 位作者 梁华茂 游珂 张春妤 张坤 耿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073-1076,共4页
目的探讨阴道镜下宫颈量化指标在绝经后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患者术式选择中的价值。方法对2012年1月~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年龄≥50岁宫颈HSIL,因无法宫颈锥切而直接行筋膜外全... 目的探讨阴道镜下宫颈量化指标在绝经后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患者术式选择中的价值。方法对2012年1月~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年龄≥50岁宫颈HSIL,因无法宫颈锥切而直接行筋膜外全子宫切除术的绝经后宫颈萎缩患者(全切组)以及行锥切后再行筋膜外全子宫切除患者(锥切组)进行1∶1配对,每组各41例。阴道镜下分别测量宫颈前后径D1和宫颈横径D2。根据D1和D2构建判别模型,研究判别模型的灵敏度、特异度及与手术分组符合率。另外选取35例锥切术进行验证。结果全切组D1、D2分别为(1.58±0.41)cm和(1.69±0.39)cm,锥切组分别为(2.10±0.31)cm和(1.90±0.39)cm,2组间D1和D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15)。根据D1和D2构建的判别模型与手术分组相比,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2.93%(95%CI:70.90%~94.95%)和75.61%(95%CI:61.89%~89.33%)。2组患者通过分类判别函数分类后术式符合率为79.27%(65/82),35例验证分类判别函数分类后术式符合率为82.86%(29/35)。结论阴道镜下宫颈径线测量可以更客观地反映患者宫颈情况,与主观判断选择手术方式有一定的一致性,可考虑作为术式选择的临床量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级别上皮内病变 绝经后 道镜 宫颈径线测量 筋膜全子宫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检测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病变 被引量:4
7
作者 张慧 马琦 +3 位作者 李晓莹 张爽 侯文颖 孙立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545-1549,共5页
目的前瞻性研究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3DPDUS)检测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120例疑似宫颈病变患者,排除宫颈有明显肿块者。对所有患者均行二维常规经阴道超声和3DPDUS检查,对照病理学结果进行分析。采用4Dview... 目的前瞻性研究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3DPDUS)检测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120例疑似宫颈病变患者,排除宫颈有明显肿块者。对所有患者均行二维常规经阴道超声和3DPDUS检查,对照病理学结果进行分析。采用4Dview VOCAL软件获得宫颈三维血管参数,包括血管化指数(VI)、血流指数(FI)及血管化血流指数(VFI)。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采用ROC曲线分析3DPDUS诊断HSIL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并计算曲线下面积。结果 120例中,病理证实HSIL患者59例,二维超声诊断12例,3DPDUS诊断36例。HSIL患者的三维血管参数均高于宫颈良性病变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二维超声诊断HSIL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20.33%(12/59)、75.40%(46/61),3DPDUS诊断HSIL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1.01%(36/59)、81.96%(50/61)。ROC曲线分析显示当VI为3.38时,曲线下面积为0.883,特异度和敏感度分别为68.0%和72.9%,当FI为32.18时,曲线下面积为0.723,特异度和敏感度分别为68.2%和76.3%,当VFI为1.18时,曲线下面积为0.888,特异度和敏感度分别95.5%和72.9%。结论 VFI可用于临床早期鉴别宫颈HS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高级别上皮病变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方案治疗绝经后女性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的临床对比 被引量:22
8
作者 龚芫 张惠民 +2 位作者 芶飞飞 王珺 李东林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29-333,共5页
目的对比宫颈环形电切(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LEEP)、宫颈冷刀锥切(cold knife conization,CKC)、全子宫切除术(total hysterectomy,TH)3种方案治疗绝经后宫颈萎缩女性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的术中术后情况。方... 目的对比宫颈环形电切(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LEEP)、宫颈冷刀锥切(cold knife conization,CKC)、全子宫切除术(total hysterectomy,TH)3种方案治疗绝经后宫颈萎缩女性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的术中术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7月于贵州省人民医院妇科行LEEP、CKC或TH的130例绝经后HSIL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组病例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分布不全相同(H=87.65、102.90、84.86,P<0.001),组间两两比较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EEP组和CKC组术后阴道流血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1362.00,P=0.520);LEEP组有1例手术并发症,为术中膀胱损伤。LEEP组术后标本切缘阳性率比CKC组高(38.5%vs.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4,P=0.031)。手术方式、术后病理级别可能是影响宫颈锥切术后标本切缘情况的相关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病例术后病理确诊宫颈癌21例,其中TH组6例,2例IA1期术后常规随访,1例IA2期术后失访,3例IB1期术后进行了盆腔外照射及顺铂同期化疗。结论CKC兼具诊断及治疗功能,在安全性、病灶残留率方面有一定优势,可以作为绝经后宫颈萎缩女性HSIL治疗的首选;在行宫颈锥切术时,随着病变级别的增加,病灶残留风险也相应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 绝经后女性 宫颈环形电切 宫颈冷刀锥切 全子宫切除术 切缘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学习鉴别ⅠA期宫颈癌与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基于MRI影像组学模型 被引量:8
9
作者 樊知昌 夏雨薇 +4 位作者 甄俊平 周宇堃 靳波 边文瑾 杨洁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8-43,共6页
目的利用宫颈MRI图像提取影像组学特征,建立随机森林模型识别ⅠA期宫颈癌与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3例ⅠA期宫颈癌患者与51例HSIL患者,按照4∶... 目的利用宫颈MRI图像提取影像组学特征,建立随机森林模型识别ⅠA期宫颈癌与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3例ⅠA期宫颈癌患者与51例HSIL患者,按照4∶1的比例设置训练集(ⅠA=34,HSIL=41)与测试集(ⅠA=9,HSIL=10)。收集其术前MRI图像,经预处理后上传至影像组学云平台,分别在OSag-T2WI、OAx-T1WI以及OAx-T2FS上逐层手动勾画宫颈,获得宫颈三维容积感兴趣区(volume of interest,VOI),提取组学特征。采用方差阈值分析法(Variance Threshold)、单变量特征选择法(SelectKBest)以及最小绝对值收缩和选择法(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进行数据降维、特征选择。采用随机森林模型进行机器学习,绘制ROC曲线,分析不同序列组学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基于OSag-T2WI、OAx-T1WI、OAx-T2FS以及OSag-T2WI联合OAx-T2FS分别得到8个、10个、6个以及9个有效特征。以OSag-T2WI联合OAx-T2FS的组学特征值建立的随机森林模型诊断效能最高,AUC为0.89[95%CI(0.741.00)];基于OAx-T1WI的模型诊断效能最低,AUC为0.51[95%CI(0.230.78)]。结论基于MRI的影像组学随机森林模型可以较好地在没有明确病灶的情况下区分ⅠA期宫颈癌与HSIL,对于术前减少侵入性检查与指导术式有着重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高级别上皮内病变 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16/Ki-67在ASCUS合并HPV阳性患者中对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的检测意义 被引量:4
10
作者 方钦 Soule Hassanati +2 位作者 房园园 戎荣 邢燕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459-1463,共5页
目的:探讨p16/Ki-67双染检测在不能明确意义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typical squamous cell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high 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ASCUS)合并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阳性者中对宫颈高级... 目的:探讨p16/Ki-67双染检测在不能明确意义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typical squamous cell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high 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ASCUS)合并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阳性者中对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2018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就诊的283例ASCUS合并高危型HPV阳性者阴道镜下的宫颈活检组织病理结果,探讨HSIL的危险因素,比较p16/Ki-67双染检测和HPV分型检测的诊断效能。结果:283例患者中88例被诊断为HSIL。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HPV型别、p16/Ki-67双染检测结果间HSIL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龄患者HSIL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PV16/18阳性、p16/Ki-67双染检测阳性是HSIL的高危因素(P<0.001)。p16/Ki-67双染检测较HPV分型检测有更高的灵敏度(62.03%vs. 51.14%)、阴性预测值(81.6%vs. 78.9%)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0.794 vs. 0.669,P<0.05)。结论:p16/Ki-67双染检测阳性是ASCUS合并HPV阳性者中发现HSIL的预警因素,其筛查效能优于HPV分型检测,为宫颈病变初筛提供了一种新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16/Ki-67 不能明确意义的非典型上皮细胞 人乳头瘤病毒分型 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锥切术后高危型HPV持续感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11
作者 陈香 董燕 张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2039-2043,共5页
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以锥切治疗为主。HSIL治疗后的女性患宫颈癌的风险高于一般人群。HSIL锥切术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持续感染在宫颈病变的复发中起着重要作用,复发的病灶甚至可能发展为宫颈癌。影响HSIL锥切术后HR... 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以锥切治疗为主。HSIL治疗后的女性患宫颈癌的风险高于一般人群。HSIL锥切术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持续感染在宫颈病变的复发中起着重要作用,复发的病灶甚至可能发展为宫颈癌。影响HSIL锥切术后HR⁃HPV清除的因素尚未明确,可能与患者HPV亚型、术前HPV载量、多重感染、锥切方式、年龄和绝经状态、病变级别、切缘状态、阴道微生态等密切相关。明确HSIL锥切术后HR⁃HPV持续感染的危险因素,能早识别宫颈病变复发风险增加的女性,降低宫颈癌的发生。故本文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对HSIL锥切术后HR⁃HPV持续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级别上皮内病变 宫颈锥切术 HPV 持续感染 高危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碳激光气化治疗下生殖道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的要点难点 被引量:7
12
作者 孔东丽 李双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892-894,共3页
下生殖道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包括子宫颈、阴道和外阴的鳞状上皮内瘤变2,3级(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INs 2,3),是一类多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性感染相关的癌前病变。... 下生殖道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包括子宫颈、阴道和外阴的鳞状上皮内瘤变2,3级(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INs 2,3),是一类多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性感染相关的癌前病变。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2,3)比较常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生殖道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 高级别上皮内病变 二氧化碳激光 持续性感染 要点难点 癌前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焦超声治疗对外阴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模型大鼠外阴皮肤缺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突变型p5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范艺巾 唐华均 +1 位作者 刘瑶 李成志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359-363,共5页
目的探讨聚焦超声治疗对外阴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模型大鼠外阴皮肤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突变型p53(mtp53)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28只外阴LSIL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治疗组(n=14)及对照组(n=14)。治... 目的探讨聚焦超声治疗对外阴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模型大鼠外阴皮肤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突变型p53(mtp53)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28只外阴LSIL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治疗组(n=14)及对照组(n=14)。治疗组予以聚焦超声辐照,对照组予超声假辐照(治疗仪无功率输出)。4周后取模型大鼠外阴皮肤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并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HIF-1α、VEGF及mtp53表达。结果聚焦超声辐照/假照后4周治疗组92.86%(13/14)外阴皮肤基本恢复正常生理结构,对照组71.43%(10/14)进展为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治疗组大鼠外阴皮肤中HIF-1α、VEGF及mtp53表达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聚焦超声可通过降低HIF-1α、VEGF及mtp53表达,改善局部组织微环境而安全、有效治疗大鼠外阴LS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焦超声治疗 大鼠 级别上皮内病变 皮肤 缺氧诱导因子1 Α亚基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突变型P5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危型HPV-DNA联合TCT检查对高级别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LEEP术后复发预测价值 被引量:12
14
作者 金友存 华玉蓉 +1 位作者 王佩佩 张丽娜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85-1189,共5页
目的目前国内尚缺乏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联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TCT)检查对高级别宫颈鳞状上皮内瘤样病变(HCSIL)患者宫颈环形电切除(LEEP)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报道。文中旨在探讨HR-HPV-DNA联合TCT对HCSIL LEEP术后复发预测... 目的目前国内尚缺乏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联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TCT)检查对高级别宫颈鳞状上皮内瘤样病变(HCSIL)患者宫颈环形电切除(LEEP)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报道。文中旨在探讨HR-HPV-DNA联合TCT对HCSIL LEEP术后复发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妇产科收治的164例HCSIL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LEEP治疗,术前采用第二代杂交捕获法行HR-HPV-DNA检查,术前TCT检查采用Bethesda分级系统法,术后随访12个月。统计治疗6个月后复发情况;HCSIL患者LEEP术前HR-HPV-DNA、TCT检查结果;比较复发者与未复发者术前HR-HPV-DNA、TCT阳性情况;分析HR-HPV-DNA联合TCT检查对HCSIL LEEP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行LEEP术治疗的HCSIL患者治疗6个月后复发率为19.51%(32/164)。HCSIL患者LEEP术前HR-HPV-DNA阳性率为52.44%(86/164),术前TCT检查阳性率为74.39%(122/164)。复发者HR-HPV-DNA、TCT阳性率高于未复发者(P<0.05)。HR-HPV-DNA、TCT及两者联合预测HCSIL LEEP术后复发的灵敏度分别为87.50%、93.75%、93.75%,特异度分别为56.06%、43.48%、96.97%。结论HR-HPV-DNA联合TCT检查是预测HCSIL患者LEEP术后复发的有效手段,两者联合检查对HCSIL患者LEEP术后复发具有较高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 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宫颈环形电切除术 复发 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阴鳞状上皮内病变诊治要点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静然 魏丽惠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889-892,共4页
外阴鳞状上皮内病变(vulvar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VSIL)是指发生于女性外生殖器皮肤和黏膜的鳞状上皮内的病变。近三十年其发病呈明显上升趋势^([1,2])。2014年第4版世界卫生组织(WHO)女性生殖器官肿瘤分类和2015年国际外... 外阴鳞状上皮内病变(vulvar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VSIL)是指发生于女性外生殖器皮肤和黏膜的鳞状上皮内的病变。近三十年其发病呈明显上升趋势^([1,2])。2014年第4版世界卫生组织(WHO)女性生殖器官肿瘤分类和2015年国际外阴阴道疾病协会(ISSVD)均将VSIL分为: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生殖器 上皮内病变 诊治要点 女性生殖器官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基苯并蒽诱导外阴鳞状上皮内病变大鼠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4
16
作者 范艺巾 唐华均 +1 位作者 刘瑶 李成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318-1324,共7页
目的建立SD大鼠外阴鳞状上皮内病变动物模型。方法采用二甲基苯并蒽(DMBA)丙酮溶液制备外阴鳞状上皮内病变动物模型,将70只雌性SD大鼠分成空白对照组(10只)、机械刺激组(10只)、丙酮组(10只)、机械刺激+DMBA丙酮实验组(模型组,40只);每... 目的建立SD大鼠外阴鳞状上皮内病变动物模型。方法采用二甲基苯并蒽(DMBA)丙酮溶液制备外阴鳞状上皮内病变动物模型,将70只雌性SD大鼠分成空白对照组(10只)、机械刺激组(10只)、丙酮组(10只)、机械刺激+DMBA丙酮实验组(模型组,40只);每周3次对各组SD大鼠外阴皮肤进行相应处理,实验处理14周,观察至18周。分别于6、8、10、12、14、18周在肉眼及光镜下动态观察4组SD大鼠外阴皮肤变化情况;取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SD大鼠外阴皮肤,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免疫印迹法检测突变型p53(mtp5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的相对表达量,qRT-PCR检测mtp53和VEGF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空白对照组、机械刺激组及丙酮组大鼠各个时期形态学及组织病理学变化无明显差异。模型组SD大鼠在第14周70%出现了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改变,27.5%出现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改变,造模成功率达97.5%;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mtp53和VEGF蛋白均有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qRTPCR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外阴皮肤中mtp53和VEGF mRNA的表达均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5%DMBA丙酮溶液联合单纯机械刺激可以诱导雌性SD大鼠建立外阴鳞状上皮内病变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内病变 二甲基苯并蒽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阴营养不良、外阴鳞状上皮细胞癌凝集素标记免疫组化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庄兴俊 高志田 +1 位作者 曹嫒 常德安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4期290-293,共4页
目的 :探讨外阴营养不良增生型、硬化苔藓型表皮细胞和外阴鳞状上皮细胞癌等细胞膜结构与凝集素受体结合表达特征及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慢性外阴营养不良表皮增生型、苔藓硬化型及外阴鳞状上皮细胞癌 3种状态下的细胞进行了 8... 目的 :探讨外阴营养不良增生型、硬化苔藓型表皮细胞和外阴鳞状上皮细胞癌等细胞膜结构与凝集素受体结合表达特征及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慢性外阴营养不良表皮增生型、苔藓硬化型及外阴鳞状上皮细胞癌 3种状态下的细胞进行了 8种凝集素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分析、比较。结果 :外阴营养不良增生型表皮各层细胞细胞膜与刀豆凝集素 (ConA)、扁豆凝集素 (LCA)、花生凝集素 (PNA)、蓖麻凝集素 (RCA 1)和大豆凝集素 (SBA)结合强度弱 ,其表皮细胞细胞核膜与ConA、PNA和麦胚凝集素 (WGA)有中等强度结合。外阴营养不良硬化苔藓型表皮各层细胞细胞膜与ConA、RCA 1、SBA和WGA结合强度弱 ,而与LCA不结合 ,其 12例中的 8例与荆豆凝集素 (UEA 1)发生较弱的结合。外阴鳞状上皮细胞癌癌细胞与 8种凝集素均结合 ,其 12例中的 7例其癌细胞膜与双花扁豆凝集素 (DBA)弱结合 ,癌细胞膜与UEA 1强结合 ,但癌巢中央细胞团不与UEA 1结合 ,癌细胞细胞核膜与ConA、LCA、RCA 1呈强结合。结论 :凝集素标记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作为诊断、鉴别诊断外阴营养不良增生型、硬化苔藓型和外阴鳞状上皮细胞癌新的指标。具有恶变潜能的增生型外阴营养不良与外阴鳞状上皮细胞癌 ,两者细胞核膜凝集素标记有相似之处 ,提示在外阴组织的癌变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凝集素类 疾病 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营养不良 上皮细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16/ki67双标记和HPV E6/E7 mRNA检测及其联合应用在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细胞学分流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4
18
作者 官燕飞 彭建明 +5 位作者 袁春雷 米贤军 陈志强 陈健锋 陈昂 刘君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3-68,共6页
目的探讨P16/ki67双标记、人乳头瘤病毒(HPV)E6/E7 mRNA检测及联合检测在宫颈薄层细胞学技术(TCT)中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分流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初次TCT结果为LSIL,于4周内进行了阴道镜及活检术检查的患者239例,对患者剩余细... 目的探讨P16/ki67双标记、人乳头瘤病毒(HPV)E6/E7 mRNA检测及联合检测在宫颈薄层细胞学技术(TCT)中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分流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初次TCT结果为LSIL,于4周内进行了阴道镜及活检术检查的患者239例,对患者剩余细胞学样本进行P16/ki67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双标记并采用Panther全自动HPV E6/E7 mRNA检测系统对HPV E6/E7 mRNA进行检测。使用SPSS22.0软件,纵向分析P16/ki67双标记、 HPV E6/E7 mRNA和联合检测分别在不同宫颈病变组中阳性率的差异。横向比较P16/ki67双标记、 HPV E6/E7 mRNA和联合检测在相同宫颈病变中阳性率的差异。综合评估P16/ki67双标记、 HPV E6/E7 mRNA和联合检测诊断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及以上阳性病变效率的差异。结果239例宫颈细胞学LSIL相对应的HE染色诊断结果为慢性宫颈炎71例(29.71%)、 LSIL 143例(59.83%)、 HSIL22例(9.20%)、宫颈癌3例(1.26%)。P16^+ki67^+病变46例(19.25%)、 ki67^+P16^-病变41例(17.15%)、 ki67^-P16^+病变33例(13.81%)、 P16^-ki67^-病变119例(49.79%)。P16/ki67双标记、 HPV E6/E7mRNA和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均随着宫颈病变程度加重而增加。HSIL中联合检测阳性率最高,高于P16/ki67双标记、 HPV E6/E7mRNA检测的阳性率。联合检测的灵敏度高于P16/ki67双标记、 HPV E6/E7 mRNA检测的灵敏度。联合检测的约登指数最大为0.7850。结论 P16/ki67双标记、 HPV E6/E7 mRNA和联合检测在细胞LSIL的分流管理中均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联合检测明显提高HSIL及以上病变诊断的灵敏度和约登指数,同时维持了较高的特异度和符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16/ki67 人乳头瘤病毒 E6/E7 mRNA 级别/高级别上皮内病变 宫颈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4^+ T细胞和CD8^+ T细胞浸润与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的相关性 被引量:12
19
作者 刘阳 马涛 武昕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61-563,共3页
目的通过检测CD4+T细胞、CD8+T细胞和CD34蛋白表达阳性细胞标记的微血管数目在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中的表达情况,探讨细胞免疫和微循环改变与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CD4+T细胞、CD8+T细胞和CD3... 目的通过检测CD4+T细胞、CD8+T细胞和CD34蛋白表达阳性细胞标记的微血管数目在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中的表达情况,探讨细胞免疫和微循环改变与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CD4+T细胞、CD8+T细胞和CD34阳性细胞在20例外阴鳞状上皮增生和40例外阴硬化性苔藓病变中的表达,取10例正常外阴皮肤作对照。结果 CD4+T细胞在外阴鳞状上皮增生和外阴硬化性苔藓中的表达均明显低于正常外阴皮肤(P均<0.05)。CD8+T细胞在外阴硬化性苔藓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外阴皮肤和外阴鳞状上皮增生(P<0.05)。CD34阳性细胞标记的微血管数目在外阴鳞状上皮增生中较正常外阴皮肤稍增多,两者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外阴硬化性苔藓晚期病变中微血管数目明显减少,与正常外阴皮肤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外阴鳞状上皮增生真皮内细胞免疫无明显增强,炎性细胞浸润可能与微血管的扩张有关。外阴硬化性苔藓病变组织内存在免疫应答过度,造成局部组织细胞的破坏,进一步证明外阴硬化性苔藓可能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外阴硬化性苔藓病变晚期的胶原纤维化和细胞透明样变,导致微血管数目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内非瘤样病变 吸增生 硬化性苔藓 CD4+T细胞 CD8+T细胞 微血管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阴上皮内瘤样病变 被引量:5
20
作者 黄勤 王景美 胡娅莉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8年第2期199-202,共4页
外阴上皮内瘤样病变(VIN)是用来描述外阴皮肤鳞状上皮异常增生的一组癌前病变。近年来,其发病率快速上升。基于有无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VIN可分为HPV阳性及阴性两类。前者通常发病年龄较轻,31%~40%可能进展为浸润性癌;... 外阴上皮内瘤样病变(VIN)是用来描述外阴皮肤鳞状上皮异常增生的一组癌前病变。近年来,其发病率快速上升。基于有无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VIN可分为HPV阳性及阴性两类。前者通常发病年龄较轻,31%~40%可能进展为浸润性癌;后者常与硬化性苔藓相关,发生于老年患者,约60%可能进展为浸润性癌。VIN根据形态学特征及病变深度,可分为Ⅰ级、Ⅱ级和Ⅲ级。VIN可自行消退,但也可能进展为浸润性癌。激素治疗可阻止其恶性转化,但不能达到治愈,外科手术切除是浸润性癌的主要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内瘤样病变 人乳头瘤病毒 细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