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线阵相机二维高精度内方位元素标定 被引量:7
1
作者 远国勤 郑丽娜 +4 位作者 张洪文 丁亚林 孙建军 于春风 张壮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901-1907,共7页
针对精密测角算法标定线阵相机内方位元素时仅标定一维方向的主点坐标及畸变,导致该标定算法适应性及精度受限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线阵相机二维高精度内方位标定方法。首先,分析了线阵相机内方位元素模型,然后,针对该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 针对精密测角算法标定线阵相机内方位元素时仅标定一维方向的主点坐标及畸变,导致该标定算法适应性及精度受限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线阵相机二维高精度内方位标定方法。首先,分析了线阵相机内方位元素模型,然后,针对该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二维转台的二维标定方法,并给出了详细的标定步骤及数据处理方法,最后,将本文提出方法的标定结果与精密测角算法的标定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标定方法的重投影误差为0.34 pixel,相比于精密测角算法的1.25 pixel,显著提高了标定精度,且标定时不需要进行对准、调平等操作,标定过程操作简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阵相机 高精度内方位元素标定 二维标定 精密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借助于星点标定相机的内方位元素 被引量:7
2
作者 刘伟毅 丁亚林 +1 位作者 贾继强 刘波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086-2093,共8页
为满足单个或一批次测绘相机的标定,提出了一种利用已知坐标值的星点对测绘相机进行标定的方法。介绍了该方法的原理以及计算步骤,给出了实验过程。该方法建立在小孔成像的基础上,通过各个坐标系的相互转换,建立起星点坐标和像素坐标之... 为满足单个或一批次测绘相机的标定,提出了一种利用已知坐标值的星点对测绘相机进行标定的方法。介绍了该方法的原理以及计算步骤,给出了实验过程。该方法建立在小孔成像的基础上,通过各个坐标系的相互转换,建立起星点坐标和像素坐标之间的联系,以此求解相机内方位元素。与基于平行光管和精密转台的精密测角法相比,该方法不需要昂贵的实验设备,且简化了标定步骤。最后,对标定精度进行了分析,讨论了噪声扰动和已知内方位元素误差对标定结果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采用该标定方法,相机的主点精度优于3μm(1/3pixel),主距精度优于7μm(小于1pix-el),满足标定精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机标定 星点 内方位元素 标定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密测角法中测量误差对内方位元素标定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刘伟毅 贾继强 +1 位作者 丁亚林 耿文豹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05-709,共5页
通过误差传递推导误差公式,确定了各参数对内方位元素精度的影响关系。为了明确对相机内方位元素精度的影响因素,对像点位置坐标精度和物方视场角精度与相机内方位元素精度的关系进行研究。在现有的精密测角法的基础上,推导关系公式来... 通过误差传递推导误差公式,确定了各参数对内方位元素精度的影响关系。为了明确对相机内方位元素精度的影响因素,对像点位置坐标精度和物方视场角精度与相机内方位元素精度的关系进行研究。在现有的精密测角法的基础上,推导关系公式来确定各参数对内方位元素精度的影响关系。对采样点各个数据的精度及其组数对结果精度的影响进行讨论。结果表明:在像点位置坐标标准差1μm内,物方视场角极限误差0.7″内,位置坐标精度对主距f精度影响较大,而物方视场角精度对主点x0精度影响较大;测量数组数(采样点数)量对结果误差有很大的影响。实验证明:该影响与实际结果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度分析 相机标定 内方位元素 精密测角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高精度捷联惯组方位引出方法 被引量:2
4
作者 仲岩 王丹丹 +3 位作者 王兴全 王东升 李彦征 孙学成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45-848,共4页
设计了捷联惯组方位基准镜安装误差的标定方法,实现了高精度的方位引出。首先,把捷联惯组固定在标准六面体内,在高精度转台上进行捷联惯组的参数标定,使捷联惯组导航坐标系与标准六面体一致;然后,在有L形靠面的水平大理石平板上,借助实... 设计了捷联惯组方位基准镜安装误差的标定方法,实现了高精度的方位引出。首先,把捷联惯组固定在标准六面体内,在高精度转台上进行捷联惯组的参数标定,使捷联惯组导航坐标系与标准六面体一致;然后,在有L形靠面的水平大理石平板上,借助实验室内高精度的北向方位基准,使用经纬仪对平面镜与标准六面体之间的安装误差进行标定。通过坐标系间姿态矩阵转换,修正安装误差后,平面镜成为方位基准镜,从而实现捷联惯组的方位角引出,其均方误差不大于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捷联惯组 方位引出 精度转台 标准六面体 标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标定技术的相机内方位元素测试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王东杰 张继友 +1 位作者 马丽娜 岳丽清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89-93,共5页
内方位元素测试精度对于航天相机至关重要,可以有效提高图像的几何质量,需作重点分析。传统航天相机内方位元素标定方法一般采用光电精密测角法,该测试方法通过旋转相机的方式实现高精度的内方位元素和畸变测试,对测试设备的精度和承重... 内方位元素测试精度对于航天相机至关重要,可以有效提高图像的几何质量,需作重点分析。传统航天相机内方位元素标定方法一般采用光电精密测角法,该测试方法通过旋转相机的方式实现高精度的内方位元素和畸变测试,对测试设备的精度和承重要求较高,具有应用局限性。相机自标定技术方法灵活,仅需建立图像点和网格板角点之间的对应关系,无需复杂、精密的测试设备便可直接求解出内方位元素。本文从自标定算法的推导中,分析基于自标定技术的内方位元素测试精度的影响因素,通过实际标定试验归纳出达到理想标定精度时各个影响因素的最优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定技术 内方位元素 标定算法 标定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线阵CCD相机亚像元精度几何标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23
6
作者 刘金国 李杰 郝志航 《光电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6-39,共4页
为了解决三线阵CCD立体测绘相机内方位元素的几何标定问题,提出了一种实现相机亚像元精度内方位元素和交会角标定的方法。该方法利用光学高精度角度发生器和CCD细分测量相结合的检测方法,由最小二乘回归分析,实现相机内方位元素的标定,... 为了解决三线阵CCD立体测绘相机内方位元素的几何标定问题,提出了一种实现相机亚像元精度内方位元素和交会角标定的方法。该方法利用光学高精度角度发生器和CCD细分测量相结合的检测方法,由最小二乘回归分析,实现相机内方位元素的标定,并通过扫描星点图像标定交会角。校飞实验的数据处理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D摄像机 相机 内方位元素 交会角 几何标定 三线阵 亚像元 测量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惯性平台姿态在高精度摇摆台上的标校方法 被引量:6
7
作者 孟士超 李彦征 +2 位作者 刘伟 马林 徐凯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50-252,共3页
为提高自身不能提供姿态调整手段的惯性平台在高精度转台上的动态试验精度,设计了独特的安装及标校方法。利用新设计的方位标定装置,使用光学经纬仪及电子水平仪将方位标定装置上的光学六面体的法线与高精度转台的方位轴线取齐。然后,... 为提高自身不能提供姿态调整手段的惯性平台在高精度转台上的动态试验精度,设计了独特的安装及标校方法。利用新设计的方位标定装置,使用光学经纬仪及电子水平仪将方位标定装置上的光学六面体的法线与高精度转台的方位轴线取齐。然后,拆下方位标定装置,摇摆台置零,安装水平调整机构。将电子水平仪放置到水平调整机构的安装平板上,调节水平调整机构,将安装平板调平。安装惯性平台,将电子水平仪放置到惯性平台的水平基准平台上,再次调节水平调整机构,使电子水平仪的输出与转台示值一致,从而达到惯性平台与高精度转台水平取齐的目的。随后以光学经纬仪为过渡基准,将惯性平台的光学方位基准与高精度转台方位取齐,从而达到惯性平台与高精度转台坐标系对齐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惯性平台 精度转台 标校 方位标定装置 水平调节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汶川地震区航空影像地质灾害自动识别技术 被引量:7
8
作者 张敏 杨武年 +3 位作者 黄瑾 刘汉湖 胡宝荣 胡国超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2-45,F0002,共5页
汶川地震引发的大量地质灾害在高精度航片上表现出明显的纹理特征。对航片进行正射校正后,采用数学形态学方法,选取包括全部方向的结构元素,设计单波段全方位结构元素边缘增强和多波段加权彩色合成相结合的边缘检测算法,自动提取汶川地... 汶川地震引发的大量地质灾害在高精度航片上表现出明显的纹理特征。对航片进行正射校正后,采用数学形态学方法,选取包括全部方向的结构元素,设计单波段全方位结构元素边缘增强和多波段加权彩色合成相结合的边缘检测算法,自动提取汶川地震引发的灾害体信息,既考虑了灾害体具有亮度突变信息、色调突变信息和边界发展具有多方向性的特点,又考虑了各种色调地物在各个波段上具有不同亮度值的特点,对粘连的地物信息进行分离,根据各个波段与实际灾害体信息的相关性做加权合成,充分挖掘了高精度遥感的色调信息和纹理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数学形态学 方位结构元素 多波段加权彩色合成 精度航片 地质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