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精度地震属性储层预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27
1
作者 张洪波 王纬 顾汉明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35-37,i021,共4页
地震属性技术是储层预测的重要手段,但地震储层预测存在多解性,可靠性程度低问题,预测出的最终图件难以进行合理的地质解释,文章基于地震属性与地质属性随时空变化的关系,根据地震属性与储层属性相关程度,以及地震属性对储层参数敏感程... 地震属性技术是储层预测的重要手段,但地震储层预测存在多解性,可靠性程度低问题,预测出的最终图件难以进行合理的地质解释,文章基于地震属性与地质属性随时空变化的关系,根据地震属性与储层属性相关程度,以及地震属性对储层参数敏感程度来进行地震属性有效性分析;然后将搜索算法与神经网络相结合来实现地震属性优化,用优化出的地震属性再进行多元储层预测。实际工区的砂岩厚度预测结果表明,上述方法可明显提高储层预测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预测技术 精度 地震属性技术 有效性分析 地质解释 时空变化 地质属性 相关程度 敏感程度 储层参数 属性优化 神经网络 搜索算法 预测结果 砂岩厚度 多解性 可靠性 图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细储层预测技术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2
作者 王西文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09-218,共10页
针对油田开发过程中储层预测面临的问题,本文总结了一套适应中国复杂地质条件的精细储层预测的思路和配套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精细构造解释技术;2测井沉积微相建模技术;3测井数据校正与标准化处理技术;4储层测井响应研究技术;... 针对油田开发过程中储层预测面临的问题,本文总结了一套适应中国复杂地质条件的精细储层预测的思路和配套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精细构造解释技术;2测井沉积微相建模技术;3测井数据校正与标准化处理技术;4储层测井响应研究技术;5高精度储层反演技术;6储层建模技术;7储量计算与井位部署等。整个研究过程是一个既独立又统一的迭代式研究过程。文中就油田开发阶段小层对比及测井沉积微相建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控—等时小层对比方法,可以提高小层对比精度。最后,将此法用于大港板南4 - 2井区油田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预测技术 油田开发 应用 复杂地质条件 建模技术 沉积微相 研究过程 小层对比 开发过程 配套技术 解释技术 精细构造 处理技术 数据校正 研究技术 测井响应 反演技术 储量计算 开发阶段 对比方法 标准化 精度 迭代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濮凹陷文卫马地区油气滚动勘探开发技术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任保瑞 卢会来 袁杰 《断块油气田》 CAS 2005年第3期4-6,共3页
文卫马地区地质条件复杂,沉积类型多,储层变化大,构造复杂,油藏类型多样,滚动勘探开发难度大。近几年通过滚动勘探开发研究、部署及实施,总结出一套适合该区滚动勘探开发的配套技术,在应用中取得了较好效果。
关键词 文卫马地区 地质条件 油气滚动勘探 油气潜力 地层研究 微构造研究 高精度储层横向预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中石化探区油气勘探进展、难点及技术需求 被引量:23
4
作者 李宗杰 刘军 +1 位作者 张永升 苏江玉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79-591,共13页
回顾了中石化在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的历程,总结了经验、教训,明确了中石化在塔里木盆地取得的三大油气勘探成果。梳理了塔里木盆地不同探区、不同类型油气藏勘探难点,总结了主要物探技术进展及应用成果。油气勘探实践结果表明,大油气田... 回顾了中石化在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的历程,总结了经验、教训,明确了中石化在塔里木盆地取得的三大油气勘探成果。梳理了塔里木盆地不同探区、不同类型油气藏勘探难点,总结了主要物探技术进展及应用成果。油气勘探实践结果表明,大油气田的发现离不开勘探理论创新和技术进步,特别是三维高精度地震勘探技术。面对更深、更小、隐蔽性更强的勘探目标,提出了需要夯实地震波场发育机理基础研究,发展超深层低信噪比区高精度地震采集技术,攻关低序级断裂、小尺度缝洞目标处理技术及山前复杂速度场条件下构造成像技术,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叠前叠后联合应用技术在强非均质性碳酸盐岩缝洞储层预测及油气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油气勘探 物探技术 精度三维地震 碳酸盐岩 缝洞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规则地质体隐蔽圈闭识别模式与关键技术应用尝试——以扇体圈闭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罗群 王崇孝 +1 位作者 唐敏 黄捍东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3年第6期30-34,52,共6页
不规则地质体隐蔽性强、识别难度大,用常规的理论与技术难以对其进行有效预测。地震沉积学的引入和地球物理技术的应用,为有效识别不规则地质体隐蔽圈闭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指导和有力的技术支撑。建立地震属性、沉积微相和隐蔽圈闭三者之... 不规则地质体隐蔽性强、识别难度大,用常规的理论与技术难以对其进行有效预测。地震沉积学的引入和地球物理技术的应用,为有效识别不规则地质体隐蔽圈闭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指导和有力的技术支撑。建立地震属性、沉积微相和隐蔽圈闭三者之间的联系是对隐蔽圈闭进行有效识别的基础,地震相分析、小波分频特殊处理和相控随机非线性高精度储层反演等技术则是不规则地质体隐蔽圈闭识别的关键技术。对济阳坳陷车镇凹陷车15井区沙三下亚段各种扇体隐蔽圈闭的预测和勘探效果表明,"地震-地质一体化、理论-技术一体化"的不规则地质体隐蔽圈闭识别的研究思路与技术模式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规则地质体 隐蔽圈闭 识别技术 地震沉积学 精度储层反演 济阳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