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创新创业能力评价: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真正难题与破解思路 被引量:35
1
作者 王洪才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39-46,共8页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是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内涵,而对创新创业能力评价则发挥着导向作用。目前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评价成为一道卡脖子难题:关于创新创业能力概念界定尚不清晰,对创新创业能力结构认识也非常粗浅,如此就无法对创...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是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内涵,而对创新创业能力评价则发挥着导向作用。目前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评价成为一道卡脖子难题:关于创新创业能力概念界定尚不清晰,对创新创业能力结构认识也非常粗浅,如此就无法对创新创业能力进行科学评价,因此创新创业教育就难以走向深入。要破解这一难题,首先就需要对创新创业能力概念进行科学地界定,其次是要彻底地厘清创新创业能力的基本结构,再次是准确地阐明影响创新创业能力构成的基本维度,最后是基于这些基本维度构建创新创业能力评价量表,如此才能对创新创业能力进行科学的客观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创业能力评价 创新创业能力概念 创新创业能力结构 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逻辑 被引量:21
2
作者 彭拥军 巩雪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9-16,共8页
全球性竞争已经使高等教育质量提升被视为展现国家实力并获得全球认可的重要尺度,高质量发展也成为与新时代相适应的高等教育发展新理念。就像源于物理学的质量还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一样,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也是一个正在走向成熟的概... 全球性竞争已经使高等教育质量提升被视为展现国家实力并获得全球认可的重要尺度,高质量发展也成为与新时代相适应的高等教育发展新理念。就像源于物理学的质量还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一样,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也是一个正在走向成熟的概念,它包含新的质量理念和发展理念两个相倚内容。高等教育质量有价值说、符合说、匹配说等不同理念,这些理念关涉高等教育发展的不同质量逻辑。在高等教育演进过程中,高等教育衍生不同的发展理念、质量形态和不同的质量评价主体和评判标准。产品质量、学生发展和知识生产都与高等教育不同的发展理念相伴随,展现高等教育不同的发展逻辑。如何从高等教育质量现实中寻觅高等教育的理想质量或质量理想,需要从质量的确定性和相对性中把握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形成逻辑和现实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形成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发展理念下我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践困境及其超越 被引量:24
3
作者 廖晓衡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9-35,共7页
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是贯穿新发展理念的发展,从内在逻辑来看,新发展理念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价值遵循,高质量发展是落实新发展理念的行动目标。从现实状况来看,高等教育在落实新发展理念方面存有偏差,导致发展质量不高。为解决内在逻辑... 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是贯穿新发展理念的发展,从内在逻辑来看,新发展理念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价值遵循,高质量发展是落实新发展理念的行动目标。从现实状况来看,高等教育在落实新发展理念方面存有偏差,导致发展质量不高。为解决内在逻辑与现实偏差的矛盾,需要站在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战略高度,对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进行整体审视与系统设计,即坚持制度创新与科研创新相结合,增强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坚持布局调整与结构优化相结合,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整体协调;坚持内涵建设与分类评价相结合,营造高质量发展的良好生态;坚持面向世界与扎根中国相结合,拓宽高质量发展的全球视野;坚持资源共建与成果共享相结合,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理念 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内在逻辑 现实困境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与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的时空格局演化研究
4
作者 张凌 吴梦圆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25年第8期82-90,共9页
基于2013—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引入时间变量的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我国数字经济与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水平进行测算,并进一步采用Dagum基尼系数、Moran指数和Kernel密度估计探究其时空格局演化规律。研究发现:我国... 基于2013—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引入时间变量的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我国数字经济与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水平进行测算,并进一步采用Dagum基尼系数、Moran指数和Kernel密度估计探究其时空格局演化规律。研究发现:我国数字经济与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经历了“轻度失调-濒临失调”跨越,但高质量协调发展还远未实现;在空间上呈现出“多核心”辐射整体格局和东部地区不断向中西部及东北三省扩展延伸区际格局;全国耦合协调度总体差异逐渐缩小,区域间差异是空间差异的主要来源;区域空间关联逐渐由“极化效应”转变为“扩散效应”。基于此,提出提升数字经济与高等教育高质量协调发展政策建议,为二者融合提质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耦合协调 时空格局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水平高等教育对外开放:动因、使命与推进路径
5
作者 蒋凯 朱施蓉 《大学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39,共10页
我国始终坚持扩大与深化包括教育在内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致力于构建更全方位、更宽领域、更多层次、更加主动的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新发展格局,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力量。全球环境、革新需求和国际影响是我国高水平... 我国始终坚持扩大与深化包括教育在内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致力于构建更全方位、更宽领域、更多层次、更加主动的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新发展格局,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力量。全球环境、革新需求和国际影响是我国高水平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现实动因。通过加强政府宏观引领、深化高校国际化发展战略、推进人才引育模式改革,高水平高等教育对外开放能够更好地实现其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助推教育强国建设、增强高校办学能力、服务高校师生发展、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职责使命,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对外开放事业乃至高等教育整体发展实现由“跟跑”向“并跑”乃至“领跑”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对外开放 水平高等教育对外开放 高等教育国际化 教育强国建设 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高等教育赋能共同富裕的内涵新释、运行机理和优化路径
6
作者 陈亮 叶明裕 《教育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2-52,共11页
新质生产力作为新发展阶段的经济发展新引擎,为高等教育赋能共同富裕提供了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前瞻性擘画。观照新质生产力视域下的全要素创新内涵,高等教育通过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为共同富裕带来新的可能性,并延展本体论、功能... 新质生产力作为新发展阶段的经济发展新引擎,为高等教育赋能共同富裕提供了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前瞻性擘画。观照新质生产力视域下的全要素创新内涵,高等教育通过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为共同富裕带来新的可能性,并延展本体论、功能论、价值论、方法论等多维新内涵。基于此,高等教育赋能共同富裕形成四维逻辑驱动的运行机理:构建以育强拔尖创新人才为旨归的主体逻辑,以深嵌区域科创集群为职责的功能逻辑,以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为导向的价值逻辑,以实现共同体共鸣为主轴的实践逻辑。面对赋能过程中高等教育外部性的过度崇拜、社会服务深度的缺乏、优绩主义的蔓延等现实障碍,亟须创新全要素协同育人机制,优化颠覆性知识创新机制,锻造新质生产力联动机制,持续探索高等教育赋能共同富裕的优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共同富裕 颠覆性创新 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视角下西部高等教育布局优化分析
7
作者 李立国 田浩然 《重庆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24,共12页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背景下西部高等教育的发展问题,既不是西部自身教育、科技、人才如何“内循环”的问题,更不是西部如何赶超东部的问题,实质上是通过优化西部高等教育布局助推全局意义上的教育科技人才统筹发展、促进全局创新发展的问...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背景下西部高等教育的发展问题,既不是西部自身教育、科技、人才如何“内循环”的问题,更不是西部如何赶超东部的问题,实质上是通过优化西部高等教育布局助推全局意义上的教育科技人才统筹发展、促进全局创新发展的问题。基于教育科技人才一体视角审视西部高等教育振兴事业,可以破除将西部高等教育天然置于“被动受援”地位而形成的认知性锁定。西部高等教育需要通过优化布局,建立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相互支撑并带动区域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机制,提升对经济社会和创新发展的支撑力、贡献力;根据少子化、高等教育适龄人口先升后降等的人口形势变化,合理调节布局规模,建立适应人口高质量发展要求的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格局,将西部的人口压力及生育潜力转化为人才红利;面向产业升级、科技进步和国家战略需求,优化高校办学定位、学科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调整类型和层次等布局结构,完善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适配机制,为西部人才自主培养及续留创造条件,为科技创新发展注入更强动能。西部内部不同地区需要在考虑自身资源禀赋、办学条件及能力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完善区域高等教育系统,构建与大国国情、战略全局和区域特色相适应的高等教育发展体系,不断加大优质资源供给力度,差异化地实现区域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协同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迈向更高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 西部高等教育 区域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视域下来华留学生奖学金政策转型的困境、逻辑与进路 被引量:4
8
作者 杨体荣 高皇伟 《复旦教育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4-120,共7页
来华留学生教育是构建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格局的关键组成部分,但相关奖学金政策亟须转型。基于对来华留学生奖学金政策结构、类型和功能的研判,并结合对国内外多个城市的实地调查和经验研究,分析提出奖学金政策转型面临的挑战集中在发... 来华留学生教育是构建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格局的关键组成部分,但相关奖学金政策亟须转型。基于对来华留学生奖学金政策结构、类型和功能的研判,并结合对国内外多个城市的实地调查和经验研究,分析提出奖学金政策转型面临的挑战集中在发展理念、政策实施形式、政策结构、政策效益等方面。来华留学生奖学金政策转型的逻辑在于提升政策的核心议程地位、构建多元的政策主体结构、开发多样的政策工具类型、设置多元关联的政策目标。奖学金政策转型的进路如下:转变指导理念,增强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能力;开发政策新类型,拓展留学生教育新功能;搭建政策新组合,扩展政策实施单元;切实下放政策实施权,提升多元主体参与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教育对外开放 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来华留学生 奖学金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家精神引领高校教师成长的解释框架、认知坐标与行动路径 被引量:14
9
作者 杜晓燕 刘蓓蓓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9-140,共12页
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以教育家精神为指引、以培养教育家型教师为目标来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高校教师作为一支肩负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的高水平职业队伍,需要用科学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作指导,基于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理论构建教育... 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以教育家精神为指引、以培养教育家型教师为目标来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高校教师作为一支肩负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的高水平职业队伍,需要用科学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作指导,基于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理论构建教育家精神“三重特性+六点指向”解释框架,即:遵循理想信念引领性要求,将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要求指向教师的职业信仰和职业责任;遵循服务人民根本性要求,将仁爱之心和弘道追求指向教师的职业操守和职业品格;遵循教学育人科学性要求,将因材施教和求是创新指向教师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从理论、历史、现实等三个认知坐标出发,揭示教育家精神引领高校教师成长的内在机制机理。依据教育家精神引领高校教师成长的解释框架与蕴含的机制机理,从个体、组织、载体、社会等四个维度发力,通过创新教育实践、优化组织管理、搭建成长平台、提供社会支持来共同培养教育家型教师队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家精神 教育家型教师 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行动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