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6篇文章
< 1 2 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协同发展背景下京津冀资源配置对比与优化研究——以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为例
1
作者 陈源源 耿佳琪 +1 位作者 张竞帆 赵彤彤 《绿色科技》 2024年第23期208-214,共7页
基于多源统计数据和DEA-Malmquist模型,从数量和质量2个方面系统对比和揭示京津冀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情况,并提出优化建议,以期为进一步推进京津冀高等教育协同发展提供数据支撑和政策支持。研究结果表明:2014年以来,京津冀高等教育资源... 基于多源统计数据和DEA-Malmquist模型,从数量和质量2个方面系统对比和揭示京津冀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情况,并提出优化建议,以期为进一步推进京津冀高等教育协同发展提供数据支撑和政策支持。研究结果表明:2014年以来,京津冀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数量和质量均不同程度提高,但区域差异较为显著,具体表现在河北省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数量和质量均明显落后,成为协同发展的短板;天津市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效率与北京市接近,但配置数量与北京市存在较大差距。指出了需进一步加大对河北省高等教育资源的支持力度、补齐协同发展短板,加强天津市对北京市教育功能的承接、唱好京津“双城记”,发挥北京市辐射带动作用,促进京津冀高等教育协同发展再上新台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京津协同发展 DEA-Malmquis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协同发展视域下的高等教育资源优化配置 被引量:7
2
作者 梁旭 吴星 张凝宁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27-31,共5页
文章以京津冀协同发展视域下的高等教育为例,用真实客观的数据分析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教育资源的基本状况,梳理京津冀地区教育资源共享面临的问题,并探讨其形成原因,进而提出了京津冀高等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路径,即建立多方协调的三级运... 文章以京津冀协同发展视域下的高等教育为例,用真实客观的数据分析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教育资源的基本状况,梳理京津冀地区教育资源共享面临的问题,并探讨其形成原因,进而提出了京津冀高等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路径,即建立多方协调的三级运作体系,建立高端引导的现代治理机制,建立现代化高等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方式,最终实现京津冀高等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促进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共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 协同发展 高等教育 资源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协同发展下北京市职业教育资源配置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侯兴蜀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5-13,共9页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对北京市职业教育资源总量和配置影响巨大。通过大范围调查、文献研究和个案研究,发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已经并将持续对北京市职业教育产生较大影响。北京市职业教育规模和结构正在进行较大幅度的调整,自身转...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对北京市职业教育资源总量和配置影响巨大。通过大范围调查、文献研究和个案研究,发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已经并将持续对北京市职业教育产生较大影响。北京市职业教育规模和结构正在进行较大幅度的调整,自身转型升级压力很大,资源分散问题凸显,优化配置任务十分艰巨。2015年至2017年的实践表明,北京市职业教育在自我品质提升和对外辐射方面均取得积极进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行业总量限制、体系不健全、产教融合不充分、区域发展不平衡、跨区域协作不力的问题。建议未来北京市职业教育坚定走"(体量)小而精(致、彩)"的特色发展之路。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贴合北京城市战略定位,服务区域人才需求,推动设施空间布局调整、学校功能转型和专业结构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京津协同发展 资源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协同学序参量的京津冀职业教育协同发展实证研究——以高等职业教育为例 被引量:3
4
作者 周晶晶 刘斌 邹吉权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8-58,共11页
职业教育协同发展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地职业教育虽不断探索协同的有效路径,但仍存在较大差距。哪些关键因素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协同发展?如何降低职业教育协同的复杂性?基于协同学序参量的概念,明晰京津冀职业教育协同发... 职业教育协同发展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地职业教育虽不断探索协同的有效路径,但仍存在较大差距。哪些关键因素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协同发展?如何降低职业教育协同的复杂性?基于协同学序参量的概念,明晰京津冀职业教育协同发展序参量的内涵,构建影响京津冀高等职业教育协同的状态参量体系,利用必要条件分析法(NCA),从实证视角甄别京津冀三地职业教育协同发展序参量,通过控制序参量以达到简化职业教育协同发展复杂性的目的。研究发现:人力投入水平是京津冀三地职业教育共同的序参量,且处于极高影响水平。北京市与天津市更需要注重政策制定和职业教育协同网络的构建。不同省市、不同水平高职院校的主导序参量不同,北京市需加强中部职业院校发展能力提升,强化师资建设;天津市需加强顶部职业院校发展能力提升,强化职业教育协同网络构建;河北省需加强底部职业院校发展能力提升,着重提高财政投入。研究结论不仅有助于理解如何通过控制序参量有效提升职业教育协同效率,而且可为京津冀三地政府及职业院校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协同发展 职业教育协同发展 序参量 必要条件分析法(NCA) 实证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历史成就、现实困境与路径探索 被引量:1
5
作者 袁航 柳天恩 《区域经济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46,共12页
近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在顶层规划政策设计、非首都功能疏解、北京“新两翼”建设、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联动发展、科技协同创新、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高质量发展新动力源的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协同发展不... 近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在顶层规划政策设计、非首都功能疏解、北京“新两翼”建设、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联动发展、科技协同创新、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高质量发展新动力源的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然而,京津冀协同发展依然面临区际发展差距大、跨区域产业联动发展不紧密、科技成果跨区转化比例偏低、公共服务均等化任务艰巨、全面绿色转型任重道远等现实问题。应进一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向广度深度拓展的优化路径,包括完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强化产业链上下游协作、加快科技成果跨区转化、促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健全生态协同治理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协同发展 历史成就 现实困境 路径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高等教育协同发展的进展成效与路径优化 被引量:9
6
作者 柳天恩 董葆茗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3-68,共6页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向纵深推进,高等教育合作在北京教育功能疏解、区域协同发展模式、区域协同发展机制等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同时,高等教育合作仍面临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空间布局失衡、区域高等教育发展差距明显、区域教育链与产业链匹...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向纵深推进,高等教育合作在北京教育功能疏解、区域协同发展模式、区域协同发展机制等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同时,高等教育合作仍面临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空间布局失衡、区域高等教育发展差距明显、区域教育链与产业链匹配度不高、多利益主体难以协调等突出问题。优化区域高等教育资源空间布局,补齐河北在高等教育领域短板,建立区域高等教育协同创新体系,构建区域高等教育协同发展机制是京津冀高等教育协同发展的优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 高等教育 协同发展 路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市群资源配置效率测度与提升方略:以京津冀城市群为重点的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刘秉镰 高子茗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2-87,共16页
以城市群要素资源配置为研究切入点,利用中国城市2007—2021年面板数据构建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对城市群内各城市生产技术效率、资源配置效率和各要素贡献进行测度。研究发现:以2014年为分界线,2014年后京津冀、成渝、山东半岛等城市... 以城市群要素资源配置为研究切入点,利用中国城市2007—2021年面板数据构建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对城市群内各城市生产技术效率、资源配置效率和各要素贡献进行测度。研究发现:以2014年为分界线,2014年后京津冀、成渝、山东半岛等城市群生产技术效率上升,其变动来源于资源配置效率的同向变动效果,且资本投入的改善效应最大。京津冀城市群生产技术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均不及珠三角城市群,2014年前后的优化程度亦不如成渝、长三角城市群,但均优于长江中游城市群。在京津冀城市群内部,北京的生产技术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均处于高位;2014年后天津、石家庄、唐山、秦皇岛的资源配置效率由负转正,其他京津冀城市未明显提升;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持续实施显著增加了资本要素配置贡献,但劳动和能源配置效率提升相对有限。在新发展格局下,各地要健全区域要素流通市场机制并着重发展新质生产力,即通过促进劳动力向人才转变、提升资本利用效率、推广绿色集约生产模式,在优化资源配置的同时拓展生产技术效率提升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高质量发展 资源配置效率 新质生产力 京津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高等教育资源的整合与优化 被引量:5
8
作者 李娟 田宝柱 静丽贤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28-30,共3页
京津冀作为我国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蕴含着丰富的高等教育资源,但由于区域之间资源分布的不均衡,导致资源浪费和利用率低下等问题。文章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立足于京津冀地区整体利益的前提,分析京津冀地区在高等教育资源整... 京津冀作为我国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蕴含着丰富的高等教育资源,但由于区域之间资源分布的不均衡,导致资源浪费和利用率低下等问题。文章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立足于京津冀地区整体利益的前提,分析京津冀地区在高等教育资源整合和优化方面存在的问题,探索深度整合和优化京津冀地区高等教育资源的途径,以使区域内高等教育资源发挥最大效益,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协同发展 高等教育资源 整合与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高等教育协同发展的现状与未来 被引量:10
9
作者 鲁静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6-19,共4页
协同发展是协调与发展的有机整合。要实现协同发展,协作主体间要具备协作的意愿、共同的发展目标及信息的沟通这三个基本要素。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有现实基础和发展需求,同时也受到政府和社会的积极认可和大力支持,有其发展的可行性和... 协同发展是协调与发展的有机整合。要实现协同发展,协作主体间要具备协作的意愿、共同的发展目标及信息的沟通这三个基本要素。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有现实基础和发展需求,同时也受到政府和社会的积极认可和大力支持,有其发展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不仅是教育的发展,还是经济的发展。其不仅能提升区域间的教育竞争力,还是对国家竞争力的提升。但是,在三地协同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缺乏有效协作机制,还是出现了很多问题,对此,我们将从政府、社会、学校等方面提出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协同发展 行政壁垒 高等教育布局 平衡区域教育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区域协同发展的京津冀地区智慧物流评价及障碍因子分析
10
作者 唐正源 张冀民 李亭慰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9-38,共10页
为了适应京津冀物流产业协同发展加速现状、解决要素配置失衡问题,构建智慧物流评价指标体系,在考虑基建联通、要素流动和政策适配的协同基础上运用CPDR-C模型测度三地智慧物流发展水平,并结合障碍度模型识别关键阻滞因素。结果表明:区... 为了适应京津冀物流产业协同发展加速现状、解决要素配置失衡问题,构建智慧物流评价指标体系,在考虑基建联通、要素流动和政策适配的协同基础上运用CPDR-C模型测度三地智慧物流发展水平,并结合障碍度模型识别关键阻滞因素。结果表明:区域综合智慧物流发展水平及速度排序北京高于天津高于河北;发展结构协同性分析下,北京-河北智慧物流发展结构初期协同性较差,但随时间推移有所缓解,2020—2022年,北京地区智慧物流发展水平相较于天津、河北出现极化现象;影响北京、天津智慧物流发展的障碍集中在产出效益部分,而影响河北地区智慧物流发展的障碍集中在智慧物流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与应用方面。根据研究结论,从深化智慧物流发展、实施产业转移协作、优化协同发展环境等方面提出京津冀地区智慧物流水平提升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物流 综合评价 障碍因子 协同发展 京津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区域跨境物流协同发展评价、时空差异及促进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易舒心 张紫琳 《价格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2-61,共10页
针对京津冀区域跨境物流协同发展的现实需求,基于2015—2022年京津冀1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涵盖跨境贸易规模、物流基础设施、物流服务能力、经济发展水平、政策环境及物流行业发展水平六大维度的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综合指数法和熵... 针对京津冀区域跨境物流协同发展的现实需求,基于2015—2022年京津冀1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涵盖跨境贸易规模、物流基础设施、物流服务能力、经济发展水平、政策环境及物流行业发展水平六大维度的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综合指数法和熵权TOPSIS法对区域协同发展水平进行实证测度。研究表明:第一,京津冀跨境物流协同发展整体呈“核心突出、梯度分化”特征,北京、天津在跨境贸易规模、经济实力及高端物流服务领域优势显著,河北则受限于基础设施投入不足与政策协同滞后;第二,区域在跨境贸易规模与经济发展水平方面达标,但物流基础设施、物流服务能力、政策环境及物流行业发展水平未达预期,多式联运衔接不畅、信息共享机制缺失及人才储备不足为主要制约因素。基于此,提出三点优化路径:一是强化区域协同机制,推进一体化发展;二是提升物流服务能力,促进人才培养和国际合作;三是完善政策体系,提升区域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 跨境物流 协同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城市群智慧物流水平测度及障碍因子分析——基于区域协同发展的视角
12
作者 唐正源 张冀民 方峙博 《地域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8-54,72,共8页
基于协同发展视角,构建智慧物流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云PDR-余弦相似度模型与障碍度模型,对京津冀城市群智慧物流发展水平进行多维测度。结果表明:(1)从发展水平与发展速度上看,北京、天津、石家庄构成区域发展核心增长极,河北省内智... 基于协同发展视角,构建智慧物流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云PDR-余弦相似度模型与障碍度模型,对京津冀城市群智慧物流发展水平进行多维测度。结果表明:(1)从发展水平与发展速度上看,北京、天津、石家庄构成区域发展核心增长极,河北省内智慧物流中高发展水平城市呈现时序波动变化特征;(2)从空间维度上看,区域智慧物流发展呈现“京津石”三极,以及东南高、西北低的分布格局,且河北省发展动能呈现向东南部集聚趋势;(3)障碍因子分析表明,基础设施配套水平、专业化人才储备规模、数字技术渗透能力及环境协调机制建设构成制约区域智慧物流升级的四大关键要素。基于以上分析结果提出促进区域智慧物流发展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物流 综合评价 障碍因子 协同发展 京津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借京津冀协同发展之势 创沽源农技推广新模式
13
作者 杨俊刚 薛亮 +3 位作者 马利 王激清 连炳瑞 张红杰 《现代农村科技》 2025年第2期8-9,共2页
自2018年起由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牵头组建成立的“沽源专家工作站”,借助京津冀协调发展之势,在沽源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突出“节水、减肥、降药”这一新时代主题,独创“沽源农技推广模式”,集成了转化应用程度较高的3项农技推广核心... 自2018年起由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牵头组建成立的“沽源专家工作站”,借助京津冀协调发展之势,在沽源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突出“节水、减肥、降药”这一新时代主题,独创“沽源农技推广模式”,集成了转化应用程度较高的3项农技推广核心技术,在沽源县全域所有行政村宣讲培训,并在坝上各县推广应用,提高了冀西北蔬菜产业科技支撑能力,带动了基层农技推广能力的明显提升,三大效益显著,为创新河北省乡村振兴之路进行了有益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技推广 沽源模式 专家工作站 京津协同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同创新背景下京津冀滑雪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14
作者 赵慧博 《天津农学院学报》 2025年第2期86-89,共4页
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调查和逻辑分析法,在梳理协同创新背景和京津冀滑雪产业的发展现状的基础下,结合国内外成功案例的实践经验,分别从协同发展机制构建、科技创新与应用、品牌建设与市场营销、人才培养与服务体系优化、国际化视... 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调查和逻辑分析法,在梳理协同创新背景和京津冀滑雪产业的发展现状的基础下,结合国内外成功案例的实践经验,分别从协同发展机制构建、科技创新与应用、品牌建设与市场营销、人才培养与服务体系优化、国际化视野下的开放合作等方面,提出了京津冀滑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路径,以提升京津冀滑雪产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创新 京津 滑雪产业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区域高等教育协同发展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王福建 孙继红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92-96,共5页
在京津冀高等教育协同发展中,区域内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差距悬殊,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支撑程度存在较大梯级差。目前制约京津冀高等教育协同发展的问题主要是:各自为政,缺乏系统性协同机制;本位主义、行政壁垒的阻碍;区域高校与区域... 在京津冀高等教育协同发展中,区域内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差距悬殊,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支撑程度存在较大梯级差。目前制约京津冀高等教育协同发展的问题主要是:各自为政,缺乏系统性协同机制;本位主义、行政壁垒的阻碍;区域高校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契合度较低。因此,推动京津冀高等教育协同发展,需要建立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的官方协调机制;以合作共建模式推动高等教育的实质性发展;进一步深化院校联盟建设;强化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协同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一体化 高等教育 协同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区域高等教育协同发展 被引量:5
16
作者 穆伟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8期20-22,共3页
京津冀区域是我国继长三角和珠三角之后拉动经济发展的"第三极",更是我国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中心。如今京津冀区域在环境治理、农林建设、能源共享等方面都开展了深入合作,有效推动了区域经济的飞速发展。但是,京... 京津冀区域是我国继长三角和珠三角之后拉动经济发展的"第三极",更是我国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中心。如今京津冀区域在环境治理、农林建设、能源共享等方面都开展了深入合作,有效推动了区域经济的飞速发展。但是,京津冀区域高等教育的协同发展却不尽如人意,合作缺乏整体规划,科教先导优势作用发挥不足,高等教育发展不能优势互补。因此,应把握京津冀区域发展机遇,建立有效的京津冀区域高等教育协同发展机制,整合京津冀区域高等教育协同发展规划,提升协同发展思想认识,明确高等教育在区域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扩大高等教育协同发展合作领域,为区域精神文明建设发挥应有作用,推进京津冀区域高等教育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区域 协同发展 高等教育 行政壁垒 文化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院资源差异与区域政策效应——基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1
17
作者 索云龙 陈超亿 冯占春 《卫生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1-55,共5页
目的:分析京津冀医院资源的变化特征,识别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对区域医院资源配置的政策效应。方法:基于2011—2019年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合成控制法评估京津冀医院集聚度的政策效应。结果:北京、天津医院集聚度水平远高于河北... 目的:分析京津冀医院资源的变化特征,识别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对区域医院资源配置的政策效应。方法:基于2011—2019年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合成控制法评估京津冀医院集聚度的政策效应。结果:北京、天津医院集聚度水平远高于河北,在政策影响下,北京医院集聚度下降幅度持续扩大,“非首都功能”疏解成效显著;河北医院集聚度水平上升,资源得到持续补充;天津医院集聚度的政策效应不稳定,但也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医院配置公平性。结论:京津冀医院资源配置整体优化,但“中心化”特征仍旧明显,应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创新服务模式、优化资源结构,进一步推动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资源 京津协同发展 卫生资源集聚度 合成控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科技创新政策协同与效果研究:基于多维度政策工具作用机制的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勇军 胡新如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57,共14页
采用“基本政策—产业链—创新共同体”三维分析框架,并结合“主体—目标—工具”分析路径,构建其与实施效果之间的作用机制理论分析框架,运用文本和统计数据对京津冀地区科技创新政策协同及其实际效果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三地从多... 采用“基本政策—产业链—创新共同体”三维分析框架,并结合“主体—目标—工具”分析路径,构建其与实施效果之间的作用机制理论分析框架,运用文本和统计数据对京津冀地区科技创新政策协同及其实际效果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三地从多维度加大了科技创新政策协同力度;区域内环境面政策工具供给要高于供给面和需求面政策工具,需求面政策工具总体供给不足;产业链维度的政策工具供给最为充足的环节是研发,其次是推广和服务环节,知识产权和成果转化环节供给低且相关不大,产业链和创新链融合工具乏力;在共同体维度方面,方案规划类工具主要集中于创新共同体建设方面,在平台建设、科技产业链和产业服务、合作示范区、改革实验区层面存在工具供给不足的问题。从效果上看,区域科技创新总体能力有提升,但科技创新梯度差异并未明显降低且呈现新情况;科技创新协同度呈上升趋势,离高度协同状态仍有很大差距;区域创新机制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但体系化和高质量发展方面有待进一步提升;区域合作网络初步形成,但是河北一些重要节点城市活跃程度低,影响了其创新吸纳和承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发展 科技创新 政策工具 京津 政策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教育改革如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以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为例 被引量:22
19
作者 卓泽林 杨体荣 马早明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35-43,共9页
构建协调发展的区域是当前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重要思路,是迎击当前社会发展阶段主要矛盾的关键策略。高等教育以其在知识生产与传播、技术创造与升级、文化传承与创新等方面的作用,贡献于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的开发。以高等教育改革促进... 构建协调发展的区域是当前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重要思路,是迎击当前社会发展阶段主要矛盾的关键策略。高等教育以其在知识生产与传播、技术创造与升级、文化传承与创新等方面的作用,贡献于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的开发。以高等教育改革促进区域新发展,其内涵在于改变高等教育资源的组合方式,助力实现以人才驱动为核心的区域发展;以高等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拓展资源网络,推动内外联动式的区域发展;以高等教育社会服务功能的转型升级,高效率落实知识型区域发展。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过程中,高等教育面临着多种类型的挑战,突出表现为新型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制度壁垒、国际交流合作中新型全球化的考验、高校与社会互动中的多维文化挑战。为此,高校应围绕高等教育规律和区域发展规律进行人才培养工作改革,为新时代区域高等教育的国际交流合作搭建多维保障体系,以区域发展需求为准则来调整高校与社会互动中的权责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改革 区域协调发展 京津 长三角 粤港澳大湾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与主体视角下京津冀高等职业教育协同发展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喜才 房风文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1-25,共5页
高等职业教育是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的重要内容。京津冀三地高等职业教育各有优势、各有所长,但发展很不均衡。三地高等职业教育协同发展面临体制机制障碍、行业作用发挥不明显、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程度不深、高职院校发展不协调... 高等职业教育是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的重要内容。京津冀三地高等职业教育各有优势、各有所长,但发展很不均衡。三地高等职业教育协同发展面临体制机制障碍、行业作用发挥不明显、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程度不深、高职院校发展不协调、科研引领能力薄弱等问题。为此,需要调动"政、行、企、校、研"等主体的积极性,加强政府统筹职能,增强行业指导作用,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加深高职学校的内涵建设,提升研究机构的科研引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 高等职业教育 协同发展 多主体参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