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25篇文章
< 1 2 2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实践探索和经验启示 被引量:1
1
作者 郝清杰 《江苏高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17,共10页
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特别是《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关于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总体工作要求,是发挥高等教育在教育强国建设中龙头作用的重要任务和迫切需要。文章从政府简政放权、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部分省市改革... 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特别是《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关于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总体工作要求,是发挥高等教育在教育强国建设中龙头作用的重要任务和迫切需要。文章从政府简政放权、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部分省市改革试点、高校层面综合改革等方面,总结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宝贵经验,对于《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的全面构建自强卓越的高等教育体系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综合改革 简政放权 自主办学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推动产教深度融合的实践路径研究
2
作者 任友群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11,共9页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以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推动产教深度融合,是破解教育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结构性矛盾的必然要求。传统教育治理的行政分割性、学科调整滞后性及学术化评价导向,使得人才培养类型、层级、知识能力结构与产...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以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推动产教深度融合,是破解教育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结构性矛盾的必然要求。传统教育治理的行政分割性、学科调整滞后性及学术化评价导向,使得人才培养类型、层级、知识能力结构与产业创新需求不匹配,导致学生就业与企业选才双难、校企协同低效、成果转化薄弱等一系列问题。高等教育应以综合改革为动力,加快构建“需求牵引—制度嵌入—价值共创”的融合发展新范式。国家层面应优化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格局,全面深化产教融合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产教融合发展路径;地方政府层面需完善区域整体发展布局和重点平台建设规划,强化高等教育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加强组织保障机制建设;高校层面要深化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人才培养机制、科研组织机制、人事人才管理机制、资源配置机制等系统性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综合改革 产教融合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外合作大学应当成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特区” 被引量:3
3
作者 喻立森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8-62,共5页
中外合作大学应当成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特区"。其涵义是"特"在教育观念上,是"特"在优质资源上,是"特"在自主办学上;其原因是各国高等教育发展需要寻求"新型"模式,是中国高等... 中外合作大学应当成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特区"。其涵义是"特"在教育观念上,是"特"在优质资源上,是"特"在自主办学上;其原因是各国高等教育发展需要寻求"新型"模式,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需要引入"竞争"机制,是中外合作大学建设需要承担"先行"使命;其路径是实行"学院制"的大学管理制度,是构建"治学式"的学生学习体系,是创新"客观性"的教育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外合作大学 高等教育改革“特区” 涵义 原因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背景下高等教育学业评价改革探索及实践 被引量:6
4
作者 王世强 葛丽丽 宋艳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3-49,共7页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多元化拔尖创新人才,是一流大学人才培养工作的主要目标。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学业、培养专业志趣、拓展综合素质和树立未来目标,避免“唯分数论”造成的内卷压力,是我国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面临的...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多元化拔尖创新人才,是一流大学人才培养工作的主要目标。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学业、培养专业志趣、拓展综合素质和树立未来目标,避免“唯分数论”造成的内卷压力,是我国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面临的重要难题。为积极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树立科学成才观念,培养“五育”并举的拔尖创新人才,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简称“生命学院”)为例,探索试行等级制成绩评定方式并取消平均学分绩点(简称“GPA”)的学业评价标准,实践高等教育学业评价制度改革的突破点和符合新时代学业评价需求的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一流 高等教育 学业评价改革 GPA 等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行知的高等教育改革创举及其教育家精神新探 被引量:7
5
作者 王运来 杜淑惠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1-48,共8页
陶行知是一位实现了教育家精神和改革家实践耦合发展的大先生,是“革命的教育家”和“教育家的革命”的典范。在投身平民教育运动之前,他业已在我国高等教育革新方面做出了若干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创举,包括力主首开“女禁”,开辟中国女子... 陶行知是一位实现了教育家精神和改革家实践耦合发展的大先生,是“革命的教育家”和“教育家的革命”的典范。在投身平民教育运动之前,他业已在我国高等教育革新方面做出了若干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创举,包括力主首开“女禁”,开辟中国女子高等教育新天地;首倡“教学法”,以“学”为中心引领全国;引进“选科制”,拉开我国高校通识教育大幕;创办“暑期学校”,发出以教育改造社会之嚆矢。除了大爱、奉献、创造、求真这“四种精神”之外,“平等精神”也在陶行知精神图谱上占有重要位置,因为他主张师生平等、男女平等;呼吁教学相长,“教”“学”平等;倡导知行合一,“劳力”与“劳心”平等;追求“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行知 高等教育改革 平等精神 陶行知“五种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教育强国视域下高校教学改革的逻辑和路径 被引量:4
6
作者 周海涛 林思雨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0-46,F0002,共8页
深化教学改革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举措。在改革取向上,高校教学改革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宗旨,秉持唯物主义的辩证教学观,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增强产教融合的契合度;立足科技支撑的现代教学观,紧跟科技发展前沿,提高科教融汇... 深化教学改革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举措。在改革取向上,高校教学改革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宗旨,秉持唯物主义的辩证教学观,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增强产教融合的契合度;立足科技支撑的现代教学观,紧跟科技发展前沿,提高科教融汇的适配度;突出人文日新的主体教学观,推动文化传承创新,强化文教结合的协同度。在基本逻辑上,注重教学内容的理论与实践、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教学方式的个性与共性、效率与质量的辩证统一,教学场景中人与人、人与技术的和谐共生。在改革路径上,应进一步完善教学治理的制度设计,促进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加速教学要素的集成创新,优化教学生态的融合互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强国 教学改革 取向 逻辑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大数据技术激发高等教育信息化改革的内生动力——评《教育数字化:区块链技术与实践》 被引量:3
7
作者 罗金光 《重庆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F0003-F0003,共1页
高等教育信息化改革不仅是实现教育公平和提升教育效率的重要手段,还是高校发展的战略选择,也是实现教育公平和提升教育效率的战略选择。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引入大数据技术,应用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成果优化教学理念、过程和方法,不仅有... 高等教育信息化改革不仅是实现教育公平和提升教育效率的重要手段,还是高校发展的战略选择,也是实现教育公平和提升教育效率的战略选择。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引入大数据技术,应用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成果优化教学理念、过程和方法,不仅有利于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创新,还为进一步拓展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空间提供了内生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效率 教育公平 大数据技术 高等教育信息化 内生动力 区块链技术 教育教学过程 高等教育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笔谈) 被引量:2
8
作者 任小龙 唐志书 马贵生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13,共11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重大决定。从“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的高度,对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作出了重要部署。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主力军,教育...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重大决定。从“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的高度,对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作出了重要部署。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主力军,教育、科技、人才的结合点,整个教育体系的龙头,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意义重大,任务紧迫。高等教育战线必须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系统思维、辩证思维“全面深化改革”,推动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为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发挥牵引作用,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战略性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综合改革 中国式现代化 国家创新体系 牵引作用 良性循环 高等教育 创新体制机制 全面深化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与师范大学转型发展 被引量:1
9
作者 汪明义 伍汗飞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2-29,193,共9页
建设新质师范大学是师范大学开展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时代选择,也是以教学与研究为基础、服务社会高质量发展为中心的新型师范大学的改革方向。这种新质师范大学展现出办学赛道新、教育模式新、育人能力新、结构要素新、办学使命新、科... 建设新质师范大学是师范大学开展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时代选择,也是以教学与研究为基础、服务社会高质量发展为中心的新型师范大学的改革方向。这种新质师范大学展现出办学赛道新、教育模式新、育人能力新、结构要素新、办学使命新、科教融合新等若干新质属性。建设好新质师范大学,坚守人才培养职能、完善立德树人机制是“人才提质”之路,强化科学研究职能、完善高校科技创新机制是“创新提质”之路,提升社会服务职能、完善高校学科与产业衔接机制是“改革提质”之路,夯实文化传承创新职能、完善教师教育体制是“强师提质”之路,深化国际交流合作职能、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是“开放提质”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综合改革 新质师范大学 新质教师 新质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世纪日本高等教育改革的两个重要指向---胡建华教授专访
10
作者 胡建华 于正阳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8-107,共10页
建立和完善国立大学法人制度与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价制度是21世纪日本高等教育改革的两个重要指向。法人化改革在很大程度上变革了日本国立大学的设置形态和治理体制,国立大学获得“国立大学法人”资格,办学自主性和自律性不断加强;其内... 建立和完善国立大学法人制度与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价制度是21世纪日本高等教育改革的两个重要指向。法人化改革在很大程度上变革了日本国立大学的设置形态和治理体制,国立大学获得“国立大学法人”资格,办学自主性和自律性不断加强;其内部管理机制也发生变化,大学权力重心由学部向学校方向发生“位移”,决策流程由传统的“自下而上”模式向“自上而下”模式转变。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价以法律制定作为制度建设基础,以程序规范保障大学评价顺利实施,以定性标准助推大学个性化、特色化、多样化发展,以信息公开和公众监督确保大学评价结果的公正性,从而完善了日本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制度。进一步探索改进国立大学内外部治理体系,持续优化大学评价机制,继续推进大学个性化、特色化和多样化发展是未来日本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高等教育改革 大学治理 国立大学法人化 高等教育质量保障 第三方大学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教育“放管服”改革的学理诠释与推进路径
11
作者 孙家明 孙丽昕 李寒梅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9-35,共7页
高等教育“放管服”改革作为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破解制约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障碍的关键举措。运用教育政策借鉴理论分析框架,从跨国吸引、决策、实施和内化四环节重新解读改革政策。研究发现:高等教育“放... 高等教育“放管服”改革作为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破解制约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障碍的关键举措。运用教育政策借鉴理论分析框架,从跨国吸引、决策、实施和内化四环节重新解读改革政策。研究发现:高等教育“放管服”改革是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当然根本上是国家整体推动“放管服”改革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自然和必然产物。但是此次改革依然是沿着“正面清单管理”思路而展开的“增量改革”,因而具有过渡性质。推动高等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走向纵深,需要重视理念共识与创新,促进改革内驱力形成;运用法治思维和工具,推进改革法治化建设;深化国际与本土对话,构建改革特色化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放管服”改革 教育政策借鉴理论 推进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成效探析——基于“全美大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NSSE)”2001-2018年数据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黄雨恒 史静寰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0-164,共15页
本科教学改革是高校持续推进入才培养创新的重要举措。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高校为走出高等教育普及化初期质量低谷,广泛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基于“全美大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NSSE)”2001—2018年约500万本科生样本数据... 本科教学改革是高校持续推进入才培养创新的重要举措。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高校为走出高等教育普及化初期质量低谷,广泛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基于“全美大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NSSE)”2001—2018年约500万本科生样本数据的研究发现,在此次改革中,美国高等教育领域积极回归以学生能力增值为导向的通识性教学目标,涵养以学习主体性、社会建构性和真实情境性为特征的教学生态,营造有利于大学生学习投入的教学环境,并借助学生调查完善教学质量反馈机制。21世纪以来,美国本科教学质量显著提升,但逐渐进入“高原”瓶颈期。具体表现为:本科生能力增值明显,教学过程中反思性学习、合作式学习、课堂表达和生师互动行为显著增加,院校的学业和社会性支持持续增强,但同时多个教学质量指标逐渐趋于停滞甚至有所下降。总体而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对保持美国高校人才培养的全球竞争力产生了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 以学生为中心 美国本科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对时代“升维”的高等教育变革
13
作者 马陆亭 《江苏高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共7页
科技革命再次推动时代的“升维”发展,一个叠加在三维视觉空间里的数字空间正在形成,高等教育面临着整体性变革。落后是会挨打的,科技革命带来的世界形态之变是人类生存维度的变化,如由农业时代到工业时代,再到数字时代所发生的变迁,新... 科技革命再次推动时代的“升维”发展,一个叠加在三维视觉空间里的数字空间正在形成,高等教育面临着整体性变革。落后是会挨打的,科技革命带来的世界形态之变是人类生存维度的变化,如由农业时代到工业时代,再到数字时代所发生的变迁,新的数字空间需要大量技术产品去充填。高等教育要能接得住这种变化,实现以创新为引领的高质量发展,这需要在发展模式上由跟踪追赶转向自主创新,并把创新转化为生产力,支撑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高等学校的创新工作需要以成熟知识为基础,沿着理论、应用、新质三个方向发展,这需要分类推进高校改革,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建构让广大教师醉心学术的体制机制。时代“升维”倒逼教育评价从教育环节的后端反馈提到前端引领,推动高等教育从原始创新到生产力实现,服务产业全链条创新,指引高等学校聚焦本质特征以人才引领驱动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革命 时代“升维” 高等教育 创新引领 综合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教育普及化进程:历史脉络与未来展望
14
作者 张雷生 于蒙蒙 《高校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19,共9页
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先后经历概念引入与规模扩张、教育规模与教育质量矛盾凸显、质量提升与教育公平深化以及高等教育普及化高质量发展等阶段。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面临教育发展与质量保障的理念错位、高等教育区域发展结构和... 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先后经历概念引入与规模扩张、教育规模与教育质量矛盾凸显、质量提升与教育公平深化以及高等教育普及化高质量发展等阶段。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面临教育发展与质量保障的理念错位、高等教育区域发展结构和布局不均衡、对教育公平定位和认识的片面化和狭隘化等问题。面对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我国高等教育要主动变革和超前谋划,从“以量谋大”转向“以质图强”,从“资源集中和依赖”转向“科学均衡布局”,重构教育公平理念,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普及化 高质量发展 教育综合改革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理化”理论视阈下我国高等教育的困境、成因与改革路径 被引量:2
15
作者 冯韫韬 王腾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5-51,共7页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中国高等教育在实现快速和卓越发展的同时,逐步显现出现代“合理化”的趋势。文章基于“合理化”理论,探讨了该理论延伸的五个维度在高等教育中的适用性,并详细分析了中国高等教育中“...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中国高等教育在实现快速和卓越发展的同时,逐步显现出现代“合理化”的趋势。文章基于“合理化”理论,探讨了该理论延伸的五个维度在高等教育中的适用性,并详细分析了中国高等教育中“合理化”现象的表现与特征。文章进一步对中国高等教育过度“合理化”的困境与成因进行了深入思考与辨析,指出这一现象深植于市场经济与社会需求、政府政策导向与教学效率追求、教育现状与战略管理不合的矛盾中。为有效应对“合理化”带来的挑战,文章从战略视角出发,提出了鼓励特色教改、分类评价、融合发展、资源共享、加大交流力度和重塑政教关系等改革策略,以促进高等教育的多元化、个性化和创新化发展,切实推进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为中国高等教育持续改进和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高校管理 合理化理论 教育改革 战略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学习者本位”高等教育改革:背景、目标与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阳 徐程成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6-98,共13页
在社会急剧变革、教育人口不断减少的背景下,日本高等教育为“最大化发展每个人的潜能”确立了“学习者本位”的改革方针,以提高教育质量、回应时代要求。日本“学习者本位”高等教育改革的人才培养目标聚焦核心素养,希望实现从教学范... 在社会急剧变革、教育人口不断减少的背景下,日本高等教育为“最大化发展每个人的潜能”确立了“学习者本位”的改革方针,以提高教育质量、回应时代要求。日本“学习者本位”高等教育改革的人才培养目标聚焦核心素养,希望实现从教学范式向学习范式的转变,通过学习成果的可视化重构质量保障,让高等教育融入终身学习体系。为了达成这一改革目标,近年来日本高等教育广纳多样化学习者,扩大教育对象范围;推进文理融合教育,从学习者的角度进行专业重组;强化出口质量保障,建立教学管理体制、凸显各大学的优势与特色;同时积极完善大学撤并机制,以保护学习者权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高等教育改革 学习者本位 核心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爱德华政策执行模型视角下印度尼西亚高等教育改革动向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夏雪景 马早明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9-86,共8页
印度尼西亚的高等教育发展面临外部环境和内部矛盾的双重挑战,为此开启了以“独立校园”政策为代表的高等教育改革,赋予大学开设新课程计划的自主权、规范高等教育机构认证体系、降低公立大学变更为法人实体的行政要求、扩展校内外多样... 印度尼西亚的高等教育发展面临外部环境和内部矛盾的双重挑战,为此开启了以“独立校园”政策为代表的高等教育改革,赋予大学开设新课程计划的自主权、规范高等教育机构认证体系、降低公立大学变更为法人实体的行政要求、扩展校内外多样态的学习空间。在实施过程中呈现出多主体协调联动、以阶段化和项目化为实施策略、以培养批判性思维为价值取向、以过程性评价为评价机制等特点。基于爱德华政策执行模型分析此次改革的成效,不够清晰一致的信息沟通影响政策实施效果;资源配置机制不足制约了改革的广度和深度;政策执行者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观念冲突;组织结构与政策目标的不一致性导致新的教育不公。审视“独立校园”政策在实施中存在的各种挑战,可以为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带来一定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尼西亚 高等教育 教育改革 教育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博洛尼亚时代俄罗斯高等教育改革的逻辑与路径 被引量:1
18
作者 沈倬丞 王云龙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7-128,共12页
退出“博洛尼亚进程”是地缘政治冲突语境下俄罗斯与西方矛盾映射在高等教育领域的标志性事件,表明俄罗斯融入欧洲教育一体化空间的进程中断,被视为国家教育史上一次重要的路线转折。在此背景下,俄罗斯重新审视国际经验与本国教育传统... 退出“博洛尼亚进程”是地缘政治冲突语境下俄罗斯与西方矛盾映射在高等教育领域的标志性事件,表明俄罗斯融入欧洲教育一体化空间的进程中断,被视为国家教育史上一次重要的路线转折。在此背景下,俄罗斯重新审视国际经验与本国教育传统的共生模式,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基本向度开启全新的高等教育改革进程。基于俄罗斯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与现实视角,深度辨识“后博洛尼亚时代”高等教育改革的动因,把握改革的建构逻辑,总结改革的实践路径,有助于理解当前俄罗斯在西方压力之下如何重建独具特色的大国高等教育体系,为我国适时审辨国际变局下高等教育发展的“危”与“机”,做好应对潜在风险的前瞻性布局,提升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高等教育体系的韧性提供域外经验和对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洛尼亚进程” 俄罗斯 高等教育改革 教育治理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地方高等教育评价改革的行动逻辑与创新路径——基于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分析框架的探索性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司林波 裴索亚 乔花云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8-127,共10页
基于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的制度变迁理论,构建新时代地方高等教育评价改革的行动逻辑分析框架,对陕西、湖南、江苏、广东四个典型试点省份的改革缘由、改革过程以及改革效果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新时代地方高等教育评价改革的行动逻辑本质上... 基于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的制度变迁理论,构建新时代地方高等教育评价改革的行动逻辑分析框架,对陕西、湖南、江苏、广东四个典型试点省份的改革缘由、改革过程以及改革效果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新时代地方高等教育评价改革的行动逻辑本质上是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三重逻辑相互作用、合力催生的结果。新时代地方高等教育评价改革的行动逻辑,不仅有力解释了地方开展高等教育评价改革的内在机理,也为探索新时代地方高等教育评价改革的创新路径提供了理论指引。遵循行动逻辑的基本要求,新时代地方高等教育评价改革应立足当前的现实问题,从践行教育评价的育人本质要求、尊重评价对象的多元诉求、发挥多元主体集成的评价效应、加快破旧立新的制度供给等方面入手,走出一条既遵循共性规律又保持各地特色的创新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地方高等教育评价改革 行动逻辑 历史逻辑 理论逻辑 实践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七个要点 被引量:2
20
作者 管培俊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7,共5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重大决定。从“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的高度,对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作出了重要部署。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主力军,教育...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重大决定。从“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的高度,对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作出了重要部署。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主力军,教育、科技、人才的结合点,整个教育体系的龙头,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意义重大,任务紧迫。高等教育战线必须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系统思维、辩证思维“全面深化改革”,推动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为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发挥牵引作用,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战略性支撑。本刊设“特别专栏”邀请知名专家学者、高校领导撰写笔谈文章,学习宣传深入阐释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综合改革 中国式现代化 国家创新体系 牵引作用 良性循环 高等教育 创新体制机制 笔谈文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