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12篇文章
< 1 2 10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等教育、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效应——以安徽省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曹泽 陶董 《宜春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34-40,共7页
高等教育—科技创新—经济发展(HTE)耦合协调发展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模型、核密度估计法及探索性空间分析法,对2010—2021年安徽省16个城市HTE耦合协调度及空间演进特征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1)时序上... 高等教育—科技创新—经济发展(HTE)耦合协调发展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模型、核密度估计法及探索性空间分析法,对2010—2021年安徽省16个城市HTE耦合协调度及空间演进特征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1)时序上,安徽省城市HTE耦合协调度总体呈上升趋势,且城市之间差异不断缩小。(2)空间上,2010—2021年,严重失调(Ⅱ级)城市和中度失调(Ⅲ级)均由6个减少为0,勉强协调(Ⅵ级)及以上城市由1个增加到3个,优质协调(Ⅹ级)城市由0增加到1个;(3)安徽省区域整体耦合协调度存在正向空间自相关,位于皖中东部的合肥、马鞍山、滁州,表现为“高—高”聚集,铜陵表现为“低—高”聚集,位于皖南部的黄山表现为“低—低”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科技创新—经济发展系统 耦合协调 核密度估计 时空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教育发展、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的耦合关系及其收敛性、动态演进分析——以长江经济带为例
2
作者 贺建清 伍莉 《宜春学院学报》 2024年第8期48-55,共8页
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对长江经济带高等教育发展、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耦合协调关系进行测度,并分析其收敛性和动态演进趋势。研究结果表明:考察期内长江经济带各省市高等教育发展、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耦合协调水平总体处于上... 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对长江经济带高等教育发展、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耦合协调关系进行测度,并分析其收敛性和动态演进趋势。研究结果表明:考察期内长江经济带各省市高等教育发展、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耦合协调水平总体处于上升趋势,但耦合水平较低,贵州和云南一直处于极度失调阶段,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重庆由极度失调阶段过渡到严重失调阶段;上海则在中度失调和轻度失调之间徘徊;浙江由严重失调阶段进入中度失调和轻度失调阶段;江苏省由轻度失调进入濒临失调、勉强协调阶段;长江经济带高等教育发展、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耦合协调度存在δ-收敛和β-收敛;耦合协调水平差异在扩大,出现了多极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发展 技术创新 产业结构升级 耦合关系 长江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教育、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测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5
3
作者 宋美喆 李孟苏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9-25,共7页
对我国30个省份高等教育、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三者的耦合协调度进行测度发现,考察期内三者的耦合协调度呈逐年上升趋势,耦合协调等级从中度失调衰退提高至轻度失调衰退。当前三大地区耦合协调度从高到低依次为东部、中部和西部,表现出&q... 对我国30个省份高等教育、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三者的耦合协调度进行测度发现,考察期内三者的耦合协调度呈逐年上升趋势,耦合协调等级从中度失调衰退提高至轻度失调衰退。当前三大地区耦合协调度从高到低依次为东部、中部和西部,表现出"西部低东部高""内陆低沿海高"的空间分布格局。影响因素检验结果表明,政府干预强度对耦合协调度的影响为负,而财政分权、市场化水平和市场竞争对耦合协调度有正向影响。要进一步实现高等教育、科技创新、经济的耦合协调发展,还需处理好政府与市场间的关系、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科技创新 经济发展 耦合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数字科技自主创新的战略研究
4
作者 符洋 万嘉华 +2 位作者 鲁泓颍 刘虎 万勇 《消费电子》 2025年第4期125-127,共3页
本文探讨了数字科技自主创新在引领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关键作用,通过分析数字技术产业生态、创新主体和人才储备等现状,提出加强数字科技创新的具体战略。重点包括夯实基础设施,推动经济动力转型;强化技术创新,提升经济效率;促进国... 本文探讨了数字科技自主创新在引领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关键作用,通过分析数字技术产业生态、创新主体和人才储备等现状,提出加强数字科技创新的具体战略。重点包括夯实基础设施,推动经济动力转型;强化技术创新,提升经济效率;促进国内外数字企业的深度合作;构建多元化的协同创新机制,吸引和培养高水平数字化人才;以及加强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的结合,完善开放开源的技术创新生态。实践这些措施,可推动数字经济向高质量、可持续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科技 自主创新 数字经济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城市群高等教育、科技创新和经济增长的耦合协调效应 被引量:15
5
作者 蔡文伯 陈念念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33-42,共10页
新常态经济背景下探究长江经济带高等教育、科技创新和经济增长的耦合协调关系,有助于促进区域共同发展。本研究选取2007—2018年长江经济带城市群高等教育、科技创新和经济增长24个指标,并通过耦合度模型、σ收敛性检验以及分位数回归... 新常态经济背景下探究长江经济带高等教育、科技创新和经济增长的耦合协调关系,有助于促进区域共同发展。本研究选取2007—2018年长江经济带城市群高等教育、科技创新和经济增长24个指标,并通过耦合度模型、σ收敛性检验以及分位数回归模型探究长江经济带城市群三大系统的耦合协调效应及差异影响因素。研究发现:2007—2018年长江经济带城市群三大系统综合发展水平整体呈现稳步上升趋势;长江经济带城市群三大系统的耦合协调关系表现为增长型和同步型;2007—2018年长江经济带城市群耦合协调呈现稳步上升趋势,由轻度失调逐渐转化为初级协调且耦合协调度σ值呈现阶段性σ收敛,不同城市群的耦合协调存在显著差异;各省市的耦合协调水平呈现出“由东北向西南逐渐递减”的空间异质性。从影响因素看,专任教师、科研人员、科技成果转化和居民消费水平在0.1至0.9分位点上对长江经济带城市群的耦合协调效应产生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 城市群 高等教育 科技创新 经济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人才集聚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
6
作者 刘静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25年第2期109-112,共4页
一、前言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人力资源的合理分配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而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尤其是挖掘科学技术人才的作用,更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因此,探讨我国科学技术人员对经济转型、产业结构优化和技术创新的影响,成为一个... 一、前言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人力资源的合理分配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而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尤其是挖掘科学技术人才的作用,更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因此,探讨我国科学技术人员对经济转型、产业结构优化和技术创新的影响,成为一个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优化 人力资源 科学技术人员 科学技术人才 经济转型 技术创新 科技人才集聚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高等教育、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耦合协同研究——以浙江省台州市为例
7
作者 项梦丹 陈晗幽 《改革与开放》 2023年第19期1-9,25,共10页
为研究民营经济发祥地浙江省台州市的高等教育、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同情况,文章通过融合应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实证分析了台州市2011—2021年三元子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及其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发现,台州市高等... 为研究民营经济发祥地浙江省台州市的高等教育、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同情况,文章通过融合应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实证分析了台州市2011—2021年三元子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及其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发现,台州市高等教育、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总体上呈现持续增长状态,但属于区域经济引领发展、高等教育滞后发展型社会;三元子系统的耦合协调程度呈现较为一致的增长态势,整体上实现了从失调衰退向协调发展的良性转变。为推动台州市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文章提出,要建立地方政府、高等学校、科研机构、行业企业等多方联动的长效交流合作机制;同时,还要实施教育先导性政策,大力推动台州市高等教育跨越式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科技创新 经济发展 耦合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保险创新助力上海科创策源与产业融合,为新质生产力发展保驾护航
8
作者 陈贤 《上海保险》 2025年第1期37-38,共2页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发展阶段,科技创新成为推动经济发展、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关键力量。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并将“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作为2025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发展阶段,科技创新成为推动经济发展、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关键力量。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并将“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作为2025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作为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保险可以有效分散科技创新过程中的风险。大力发展科技保险,是扎实做好以科技金融为首的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内在要求,也是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客观需要。近年来,上海保险业以服务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创中心为重要目标,从健全科技保险发展机制、提升科技保险发展质效、扩大科技保险辐射范围、涵养科技保险发展生态等方面发力,在新机制、新产品、新服务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保险 发展阶段 辐射范围 保险创新 全球影响力 产业融合 新动能 推动经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理论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6
9
作者 李锋 张伟良 朱燕空 《中国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48-50,共3页
不同学者基于不同的成长背景和研究经历,从不同的视角对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本研究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回顾、分类以及评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系统视角的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理论展望,以期为相关理论研究... 不同学者基于不同的成长背景和研究经历,从不同的视角对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本研究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回顾、分类以及评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系统视角的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理论展望,以期为相关理论研究者提供文献参考和理论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经济发展 相互关系 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科技创新、产业结构升级与农业经济发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罗娴 丛润珂 雷银生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24年第1期54-57,77,共5页
基于30个省市区2007—2018年的面板数据,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对农业科技创新、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和农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并将其划分为4个区域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农业科技创新会以农业产业结构升级为中介促进农业经... 基于30个省市区2007—2018年的面板数据,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对农业科技创新、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和农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并将其划分为4个区域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农业科技创新会以农业产业结构升级为中介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8.9%,中部、东部的中介效应比例约为西部和东北地区的3~4倍,差异性明显。因此,提高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利用率,协调区域之间农业科技创新与农业产业升级之间的关系,对保持经济均衡发展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技创新 农业产业结构升级 农业经济发展 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教育发展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视角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建平 许润达 +1 位作者 孙爱军 张敏 《高校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8-51,73,共15页
基于2008—2021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本研究构建了纳入数字化因素的全要素生产率测算体系,采用全国31个省份面板数据构建高等教育发展指标体系,将上市公司数据和省级数据进行宏微观匹配,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检验后发现,高等教育发展能够... 基于2008—2021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本研究构建了纳入数字化因素的全要素生产率测算体系,采用全国31个省份面板数据构建高等教育发展指标体系,将上市公司数据和省级数据进行宏微观匹配,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检验后发现,高等教育发展能够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高等教育发展主要通过提高人力资本、推动科技创新和优化产业结构三个传导机制作用于全要素生产率;这三个传导机制因高校集聚程度、知识产权保护强度和市场经济活跃度的异质性存在差异。有鉴于此,地方政府应根据区域高校集聚程度差异、知识产权保护程度强弱和市场经济活跃度高低,发挥高等教育发展的人力资本效应、科技创新效应和产业结构效应,为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提供内生动力、制度保障和结构承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发展 全要素生产率 新质生产力 人力资本 科技创新 产业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教育创新发展助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探索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希 《改革与开放》 2019年第23期23-25,39,共4页
高等教育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和先导性的作用。长江经济带建设是国家三大发展战略之一,区域内高等教育资源富集,为区域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强大的基础动力。高校应立足自身建设,探索校地融合新模式;加强互动交流,探... 高等教育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和先导性的作用。长江经济带建设是国家三大发展战略之一,区域内高等教育资源富集,为区域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强大的基础动力。高校应立足自身建设,探索校地融合新模式;加强互动交流,探索协同发展新路子;发挥辐射效应,探索开放共享新经验,以创新发展助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长江经济 高质量发展 创新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结构、科技创新与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榆芳 《征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9-79,共11页
以黄河流域各省区2003—2023年数据为样本,借助实证模型深入探讨黄河流域金融结构、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结果表明:黄河流域间接融资比重上升会对整个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负面影响;间接融资比重上升主要通... 以黄河流域各省区2003—2023年数据为样本,借助实证模型深入探讨黄河流域金融结构、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结果表明:黄河流域间接融资比重上升会对整个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负面影响;间接融资比重上升主要通过抑制科技创新对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施加影响;随着地区经济发展质量水平的稳步提升,间接融资比重增加的负向影响会逐渐减弱。此外,金融结构对黄河流域经济发展质量具有显著的门限效应。鉴于此,黄河流域应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与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以便从经济基本面和社会成果两方面促进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结构 科技创新 黄河流域 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半岛农业科技创新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探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夏青 《南方农业》 2024年第16期48-50,共3页
农业科技创新是推动山东半岛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为给山东半岛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基于山东半岛农业发展现状,分析了农业科技创新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提出了促进山东半岛农业经济发展的农业科技创新策略,包括推广应用... 农业科技创新是推动山东半岛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为给山东半岛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基于山东半岛农业发展现状,分析了农业科技创新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提出了促进山东半岛农业经济发展的农业科技创新策略,包括推广应用高效精准的农业技术、加强基因工程技术引进与研发、加大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研发力度及加强农业服务创新平台建设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经济 农业科技创新 发展策略 山东半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地区的经济腾飞与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上)
15
作者 李钟善 《辽宁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22-24,共3页
关键词 西北地区 高等教育 经济建设 教育发展 科技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科技创新与农业经济发展的关系探讨
16
作者 吴灵芝 《农村科学实验》 2024年第24期93-95,共3页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科技创新工作尤为重要,不仅是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关键动力,更有利于农业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有助于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为实现农业科技创新的价值、明确其与农业经济发展的关系,摸索出协同发展的...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科技创新工作尤为重要,不仅是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关键动力,更有利于农业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有助于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为实现农业科技创新的价值、明确其与农业经济发展的关系,摸索出协同发展的双赢路径,显得十分重要。该文简要分析了农业科技创新与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对乡村振兴背景下二者的关系展开了探讨,并提出了协同路径,以期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业 科技创新 经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创新与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陶良虎 李东才 《设计艺术研究》 1999年第2期18-20,共3页
关键词 知识创新 我国高等学校 知识经济时代 创新能力 高等教育体制改革 办学体制改革 国家创新体系 创新精神 管理体制 高校科技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经济发展历史看当今高等教育改革
18
作者 李慧明 《经济研究参考》 2006年第66期46-48,共3页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是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经济格局,知识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掌握专业知识、具备知识创新能力的可持续发展人才成为世界各国竞争的对象。高等教育作为传播知识、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不可避免地被推到了经...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是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经济格局,知识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掌握专业知识、具备知识创新能力的可持续发展人才成为世界各国竞争的对象。高等教育作为传播知识、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不可避免地被推到了经济发展的中心。面对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改革 经济格局 发展历史 世界经济发展 可持续发展人才 知识经济 知识创新能力 专业知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高等教育如何适应经济的发展
19
作者 王吉春 杨惠 《中南工学院学报》 1999年第3期75-79,共5页
文章阐述了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大量数据说明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谈了几点应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 高等教育 知识经济 科技人才 教学效率 经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模型 被引量:65
20
作者 杨武 杨淼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0-35,共6页
通过分析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揭示两者的耦合协调发展机理,构建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基于中国1991—2012年的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社会效用动态最优和社会效用静态最优条件下,科技创新... 通过分析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揭示两者的耦合协调发展机理,构建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基于中国1991—2012年的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社会效用动态最优和社会效用静态最优条件下,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都具有耦合协调的协同发展关系;中国的政府财政收入和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对经济产出的作用相当;科技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协同发展对经济产出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经济发展 耦合关系 系统耦合度 系统耦合协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