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代汉语中的“意动用法”不能成立的理由
1
作者 王锡祥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1993年第2期91-95,共5页
古代汉语中的“意动用法”,自从作为一条语法法则提出后,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并且一直沿用至今。首先摆出“意动”的是陈承泽先生(《国文法草创》)。以后的语法学者大多沿用他的说法,如杨树达的《高等国文法》、吕叔湘的《中国文法要略》... 古代汉语中的“意动用法”,自从作为一条语法法则提出后,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并且一直沿用至今。首先摆出“意动”的是陈承泽先生(《国文法草创》)。以后的语法学者大多沿用他的说法,如杨树达的《高等国文法》、吕叔湘的《中国文法要略》、王力的《汉语史稿》等。不过,他们在意义关系上比陈氏说得更周详、更具有“法则”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动用 古代汉语 高等国文法 现象 《汉语史稿》 王力 国文要略 郭锡良 意义关系 使动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皆”类副词考略 被引量:1
2
作者 段德森 《云梦学刊》 1992年第1期74-77,73,共5页
“皆”类副词指古汉语中表示总括的范围副词。对于这类副词,一些古汉语语法著作或虚词专著列举的数目多少不一,杨树达《高等国文法》列举了十六个,何乐士等《古代汉语虚词通释·前言》列举了二十多个,等等,但常见的是十多个,其中“... “皆”类副词指古汉语中表示总括的范围副词。对于这类副词,一些古汉语语法著作或虚词专著列举的数目多少不一,杨树达《高等国文法》列举了十六个,何乐士等《古代汉语虚词通释·前言》列举了二十多个,等等,但常见的是十多个,其中“皆”、“俱”、“举”、“悉”、“咸”、“尽”从先秦直到近代的文言作品中出现最频繁,我们对这类副词粗略地进行了一番考察,虽然例证没有尽举,但反映的情况却是整体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国文法 范围副词 著作 古代汉语 何乐士 语气副词 通释 比较文 《语讲义》 双音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