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碳铬轴承钢球化退火碳化物尺寸评级标准的对比讨论
1
作者 胡伟勇 王峰 +4 位作者 陈启云 王泽远 薛晶 马恒孝 郦剑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59-763,共5页
本文对比分析制造业现行以下各标准关于高碳铬轴承钢碳化物尺寸规定:GB/T 18254-2016高碳铬轴承钢第5级别图退火组织,SEP 1520-1998钢中碳化物图谱系列显微检验法(斯凯孚公司D33标准总则采用同一标准),ASTM A892-09(2020)高碳轴承钢显... 本文对比分析制造业现行以下各标准关于高碳铬轴承钢碳化物尺寸规定:GB/T 18254-2016高碳铬轴承钢第5级别图退火组织,SEP 1520-1998钢中碳化物图谱系列显微检验法(斯凯孚公司D33标准总则采用同一标准),ASTM A892-09(2020)高碳轴承钢显微组织的定义和等级的标准导引及其附录金相图谱,舍弗勒公司轴承钢100Cr6球化退火显微组织标准(图谱)S 261010。对于球化退火碳化物尺寸评级,可见我国标准比国外标准级数少,且碳化物尺寸级差不均匀;我国企业通常要求第2级合格,碳化物尺寸偏大,并且显示偏聚程度较大和存在个别大颗粒;没有对超细球化退火组织碳化物级别的界定。需要结合我国轴承企业发展现状并参照国际先进标准,适当修订相关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碳铬轴承钢 标准 碳化物尺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碳铬轴承钢组织双超细化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朝磊 朱禹承 蒋波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8-143,共6页
高端轴承已成为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中的“卡脖子”问题。轴承用钢的质量是决定轴承性能、精度、寿命及可靠性的重要基础和保证。轴承钢的发展已经历四代,高碳铬轴承钢始终是使用量最大、适用面最广的轴承关键材料。其在微观组织上追求... 高端轴承已成为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中的“卡脖子”问题。轴承用钢的质量是决定轴承性能、精度、寿命及可靠性的重要基础和保证。轴承钢的发展已经历四代,高碳铬轴承钢始终是使用量最大、适用面最广的轴承关键材料。其在微观组织上追求晶粒和碳化物的双超细化,由晶界碳化物引起的脆化及疲劳破坏是限制其质量进一步提升的瓶颈。目前,传统的组织调控手段存在一些不足,导致轴承钢应用受阻,不足之处主要是未从根本上解决淬火组织中晶界碳化物数量多、尺寸大从而恶化韧性,以及以循环淬火为主的组织超细化手段显著增大热处理变形等问题。本文概述了高性能轴承钢材料的发展现状与趋势,以及组织双超细化的前沿技术;并详细介绍了晶界改质处理和温成形等新技术在高碳铬轴承钢中的应用情况,探讨了组织双超细化技术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最后指出不仅需要提升轴承钢的冶金质量和研发新型轴承钢材料,还需要对传统轴承钢的组织超细化均匀化、晶界净化调控等进行基础理论研究和技术开发,突破轴承钢、工具钢等过共析钢的共性短板,满足高端轴承国产化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碳铬轴承钢 组织超细化 晶界改质处理 温成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碳铬轴承钢贝氏体等温淬火 被引量:7
3
作者 张增歧 刘耀中 +1 位作者 樊志强 李丽霞 《轴承》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15-17,共3页
综合国内各研究成果 ,对高碳铬轴承钢下贝氏体的力学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 ,并对表面残余应力和尺寸涨大的成因进行了探讨 ,阐述了生产中贝氏体淬火工艺的优势和应用。附表 1个 ,参考文献
关键词 高碳铬轴承钢 贝氏体等温淬火 力学性能 残余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6版高碳铬轴承钢标准解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刘波 黄晓艳 《轴承》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59-63,共5页
2016年修订发布的GB/T 18254—2016《高碳铬轴承钢》较2002版发生了较大变化,对新标准中有较大变化的内容进行介绍,并与旧标准进行分析比较,解释、讨论了重大变化内容的背景和意义。
关键词 滚动轴承 高碳铬轴承钢 标准 材料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碳铬轴承钢退火缺陷组织及评级 被引量:2
5
作者 梁华 《轴承》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8-32,共5页
在充分理解和领会标准评定原则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对因原材料、热处理工艺及生产设备等因素造成的退火缺陷组织的检验及评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对长期以来极容易引起争议的退火缺陷组织的识别及级别评定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滚动轴承 高碳铬轴承钢 退火组织 缺陷 评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版高碳铬不锈轴承钢和渗碳轴承钢标准的解读 被引量:2
6
作者 刘波 于明 《轴承》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65-69,共5页
2019年修订发布的GB/T 3086—2019《高碳铬不锈轴承钢》和2016年修订发布的GB/T 3203—2016《渗碳轴承钢》与旧标准相比有较大变化。GB/T 3086—2019与2008版相比主要变化有:增加了按钢材最终用途分类,明确了钢丝直径允许偏差,加严了S,N... 2019年修订发布的GB/T 3086—2019《高碳铬不锈轴承钢》和2016年修订发布的GB/T 3203—2016《渗碳轴承钢》与旧标准相比有较大变化。GB/T 3086—2019与2008版相比主要变化有:增加了按钢材最终用途分类,明确了钢丝直径允许偏差,加严了S,Ni含量要求,修改了低倍组织评定标准要求,修改了脱碳层深度要求及共晶碳化物评定方法等。GB/T 3203—2016与1982版相比主要变化有: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分类和代号”及“订货内容”3章,增加了G23Cr2Ni2Si1Mo牌号及相关技术要求,加严了S,P含量并增加了Al,Ti,Ca,O,H含量要求等。就主要修改内容进行了归纳和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轴承 高碳不锈轴承钢 渗碳轴承钢 国家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Ce含量对GCr15SiMn轴承钢冲击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李晓凯 信瑞山 +2 位作者 俞占扬 滕艾均 康举 《轴承》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8-62,68,共6页
制备了不同Ce加入量的GCr15SiMn轴承钢,并对其冲击性能的变化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钢中MnS和Al2O3夹杂物在适量Ce的作用下变为球形或椭球形且尺寸较小的稀土夹杂物;稀土夹杂物的种类和数量随Ce含量的增加而增加,Ce加入过量后,... 制备了不同Ce加入量的GCr15SiMn轴承钢,并对其冲击性能的变化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钢中MnS和Al2O3夹杂物在适量Ce的作用下变为球形或椭球形且尺寸较小的稀土夹杂物;稀土夹杂物的种类和数量随Ce含量的增加而增加,Ce加入过量后,夹杂物出现聚合长大导致其尺寸变大且形貌不规则;随着Ce含量的增加,试样的冲击性能先升高后降低,当Ce含量为0.016%时,直径3μm以下小尺寸夹杂物占比最多,夹杂物分布最弥散,且试验钢冲击性能最佳,比不加Ce时提高了173.7%,Ce含量过高时反而降低冲击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轴承 高碳铬轴承钢 轻稀土 大型夹杂物 冲击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r15轴承钢电火花线切割工艺参数优化 被引量:7
8
作者 宗晓明 高飞 +2 位作者 权超健 权思佳 王梦茵 《轴承》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9-14,共6页
为了提升GCr15轴承钢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的表面质量,研究了峰值电流、脉宽时间和脉间时间对GCr15轴承钢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材料的表面粗糙度和去除率随峰值电流和脉宽时间的增大而增大,脉间时间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不大... 为了提升GCr15轴承钢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的表面质量,研究了峰值电流、脉宽时间和脉间时间对GCr15轴承钢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材料的表面粗糙度和去除率随峰值电流和脉宽时间的增大而增大,脉间时间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不大,当脉间时间过小时,容易发生加工短路现象。对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峰值电流为2 A、脉宽时间为1μs、脉间时间为4μs时,加工效果最佳,表面粗糙度Ra值为0.76μm,加工效率为10.1 mm2/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承 超越离合器 高碳铬轴承钢 电火花线切割 峰值电流 脉宽时间 脉间时间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r15轴承钢比磨削力建模 被引量:3
9
作者 陈永清 赵坤 +1 位作者 郭建亮 陈廉清 《轴承》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1-44,共4页
比磨削力不受砂轮宽度或工件宽度的影响,在磨削力研究中具有普适性。为精确预测磨削力,采用中心组合试验设计,以非线性模型线性化后的线性编码为原则,结合工艺手册中磨削参数的常用取值范围(磨削深度a_(p)=10~30μm,磨削速度v_(s)=20~30... 比磨削力不受砂轮宽度或工件宽度的影响,在磨削力研究中具有普适性。为精确预测磨削力,采用中心组合试验设计,以非线性模型线性化后的线性编码为原则,结合工艺手册中磨削参数的常用取值范围(磨削深度a_(p)=10~30μm,磨削速度v_(s)=20~30 m/s,进给速度v_(w)=6~15 m/min),对磨削参数进行非线性编码,通过最小二乘法建立GCr15轴承钢平面磨削时比磨削力的统计模型。试验表明,该模型的平均预测精度达到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轴承 高碳铬轴承钢 磨削 表面缺陷 经验模型 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r15SiMn轴承钢表面超声滚压处理改性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宫崟翔 潘金芝 +2 位作者 陈春焕 赵秀娟 任瑞铭 《轴承》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1-25,共5页
使用HK30数控车床对GCr15SiMn轴承钢进行表面超声滚压处理,利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试样超声滚压前后表面形貌和截面组织,并对比分析了超声滚压处理前后试样的硬度、表面粗糙度和残余应力。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滚压处理后,试样表面... 使用HK30数控车床对GCr15SiMn轴承钢进行表面超声滚压处理,利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试样超声滚压前后表面形貌和截面组织,并对比分析了超声滚压处理前后试样的硬度、表面粗糙度和残余应力。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滚压处理后,试样表面显微组织发生明显的塑性变形,形成约1μm的塑性变形层;试样平均表面粗糙度Ra值降低,表面更加平整,表面硬度和表面残余压应力升高;超声滚压处理改变了表面压应力的分布规律,即试样的残余压应力最大值都不在表面,而在次表面,残余压应力作用层由100μm增加至700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轴承 高碳铬轴承钢 超声波滚压 硬度 表面粗糙度 残余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r15SiMn轴承钢无机高分子水溶性淬火液淬火工艺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燕一笑 范欣玉 +2 位作者 王元麒 庄权 王磊 《轴承》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8-31,共4页
对比渗碳淬火油和无机高分子水溶性淬火液对GCr15SiMn轴承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GCr15SiMn轴承钢采用渗碳淬火油淬火工艺,淬、回火后硬度为60.5 HRC,显微组织为马氏体5级;GCr15SiMn轴承钢采用无机高分子水溶性淬火液淬火工艺,淬... 对比渗碳淬火油和无机高分子水溶性淬火液对GCr15SiMn轴承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GCr15SiMn轴承钢采用渗碳淬火油淬火工艺,淬、回火后硬度为60.5 HRC,显微组织为马氏体5级;GCr15SiMn轴承钢采用无机高分子水溶性淬火液淬火工艺,淬、回火后硬度为61~67 HRC,显微组织为马氏体3级,表层3 mm内无屈氏体。无机高分子水溶性淬火液淬火工艺淬、回火后的硬度和金相组织符合JB/T 1255—2014的要求。无机高分子水溶性淬火介质淬火工艺提升了GCr15SiMn轴承钢的综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承 高碳铬轴承钢 滚子 高分子化合物 渗碳淬火油 硬度 显微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研磨对GCr15轴承钢耐蚀性的影响
12
作者 吴俊 梁忠伟 +2 位作者 刘晓初 吴子轩 范立维 《轴承》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57-63,67,共8页
通过改变强化研磨喷射角度对GCr15轴承钢进行加工,并开展盐雾腐蚀试验,结合腐蚀动力学曲线、傅里叶红外光谱图、腐蚀微观形貌图、三维形貌图进行腐蚀机理分析。结果表明:盐雾腐蚀试验后强化研磨试样得到的n=0.7238,且腐蚀产物中γ-FeOO... 通过改变强化研磨喷射角度对GCr15轴承钢进行加工,并开展盐雾腐蚀试验,结合腐蚀动力学曲线、傅里叶红外光谱图、腐蚀微观形貌图、三维形貌图进行腐蚀机理分析。结果表明:盐雾腐蚀试验后强化研磨试样得到的n=0.7238,且腐蚀产物中γ-FeOOH的占比较低,表明强化研磨试样腐蚀产物层对基体材料的保护性能更好;随着强化研磨喷射角度的增加,试样耐蚀性能变好,试样表面逐渐由均匀腐蚀转化为边缘点蚀,试样的腐蚀速率逐渐降低;强化研磨喷射角度为90°时,GCr15轴承钢腐蚀速率为0.0604 mm/a,耐蚀等级为5,腐蚀速率远低于未强化研磨试样,表明强化研磨加工可使工件具有较好的耐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轴承 高碳铬轴承钢 表面强化 耐蚀性 腐蚀产物 盐雾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GCr15钢的化学成分设计看轴承钢的研发准则 被引量:4
13
作者 杨晓蔚 《轴承》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8-31,共4页
高碳铬轴承钢GCr15是最为典型的轴承钢。通过对GCr15钢化学成分设计的解析,梳理撷取出其发明时所奠定的技术理念与基本准则——“使用性能、工艺性和经济性”。对于近一阶段新型轴承钢的研发,列举了国外遵循该准则的案例,指出了国内背... 高碳铬轴承钢GCr15是最为典型的轴承钢。通过对GCr15钢化学成分设计的解析,梳理撷取出其发明时所奠定的技术理念与基本准则——“使用性能、工艺性和经济性”。对于近一阶段新型轴承钢的研发,列举了国外遵循该准则的案例,指出了国内背离该准则的一些现象。重申强调,在轴承钢乃至新材料的研发中,必须铭记和秉承这一准则才是正确方向与根本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轴承 轴承钢 高碳铬轴承钢 使用性能 工艺性能 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轴承用钢技术的进展 被引量:5
14
作者 范崇惠 刘耀中 《轴承》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4-36,共3页
关键词 轴承钢 真空脱气钢 双真空钢 高碳铬轴承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307轴承国内外质量对比分析
15
作者 张伟 高晓蓉 +1 位作者 陈辉 鞠立忠 《轴承》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2-35,共4页
关键词 轴承材料 国内外 质量对比 高碳铬轴承钢 热处理质量 材料分析 碳素结构钢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r15轴承套圈热处理变形数值模拟 被引量:11
16
作者 张学飞 李卓 崔晓 《轴承》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45-49,69,共6页
以GCr15外圈为研究对象,通过JMatPro软件建立套圈材料性能数据库,使用Deform-3d软件对套圈的淬火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预测套圈在淬火过程中的温度、相变、变形等的变化情况。模拟结果表明:在淬火初期,套圈外表面的冷却速率大于心部;从... 以GCr15外圈为研究对象,通过JMatPro软件建立套圈材料性能数据库,使用Deform-3d软件对套圈的淬火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预测套圈在淬火过程中的温度、相变、变形等的变化情况。模拟结果表明:在淬火初期,套圈外表面的冷却速率大于心部;从心部到外表面,马氏体转变量出现滞后现象,外表面先开始发生马氏体相变;套圈冷却过程中,径向位移出现波动,未发生相变前,热应力使径向位移减小,发生相变后,相变应力使径向位移增大;数值计算模拟为实际工程问题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轴承 高碳铬轴承钢 套圈 热处理变形 淬火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车加工不当对轴承套圈表面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检贵 叶健熠 +2 位作者 单琼飞 王智勇 康风波 《轴承》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9-22,共4页
尽管硬车加工有很多优点,但若硬车加工不当,将会损伤工件表面性能。以四列圆柱滚子轴承FCDP120164575/P5外圈为对象,研究硬车加工不当对套圈表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硬车不当可使套圈表面性能发生变化,如表面硬度升高,残余奥氏体含量... 尽管硬车加工有很多优点,但若硬车加工不当,将会损伤工件表面性能。以四列圆柱滚子轴承FCDP120164575/P5外圈为对象,研究硬车加工不当对套圈表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硬车不当可使套圈表面性能发生变化,如表面硬度升高,残余奥氏体含量变化,拉应力增加,甚至会造成崩边及表面局部烧伤等质量问题,对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轴承 四列圆柱滚子轴承 套圈 高碳铬轴承钢 硬车 崩边 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热处理方式对白色组织剥落的影响
18
作者 魏新琦 《轴承》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9-86,共8页
研究了马氏体淬火、贝氏体淬火、碳氮共渗、渗碳4种不同热处理方式对白色组织剥落的影响,使用10%硫氰酸铵溶液对试样预充氢处理后进行疲劳试验,结果表明:试样中氢含量大于1.5×10^(-6)时,随氢含量的增加,试样发生剥落的时间相差不多... 研究了马氏体淬火、贝氏体淬火、碳氮共渗、渗碳4种不同热处理方式对白色组织剥落的影响,使用10%硫氰酸铵溶液对试样预充氢处理后进行疲劳试验,结果表明:试样中氢含量大于1.5×10^(-6)时,随氢含量的增加,试样发生剥落的时间相差不多;氢含量小于1.5×10^(-6)时,随氢含量的减少,发生剥落的时间增加;小于1.0×10^(-6)时,氢会失去促进白色组织剥落的作用;马氏体淬火未充氢与充氢试样的L_(10)寿命比为1:0.46,马氏体淬火、贝氏体淬火、碳氮共渗、渗碳充氢试样的L_(10)寿命比为1:1.19:2.17:5.76;渗碳热处理能够有效改善钢材白色组织剥落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轴承 高碳铬轴承钢 热处理 剥落 疲劳寿命 残余奥氏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氮共渗GCr15钢的组织及性能 被引量:2
19
作者 扈林庄 王姗姗 +2 位作者 王浩 张朕 程彬 《轴承》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2-56,共5页
对高碳铬轴承钢GCr15进行碳氮共渗,从显微组织、硬度、残余奥氏体、应力状态等方面研究其组织和性能,研究表明:碳氮共渗后,GCr15钢制内圈表面可获得深度约为0.40 mm的碳氮共渗层,内圈表面组织为弥散分布的碳氮化合物组织,显微组织(晶粒... 对高碳铬轴承钢GCr15进行碳氮共渗,从显微组织、硬度、残余奥氏体、应力状态等方面研究其组织和性能,研究表明:碳氮共渗后,GCr15钢制内圈表面可获得深度约为0.40 mm的碳氮共渗层,内圈表面组织为弥散分布的碳氮化合物组织,显微组织(晶粒度)为8级;内圈表面层存在含量大于20%的残余奥氏体,其随回火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表面层呈现压应力状态,成品内圈表面可获得一定深度的压应力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轴承 高碳铬轴承钢 碳氮共渗 硬度 显微组织 残余奥氏体 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长寿命双重S-N曲线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伟 鲁连涛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01-105,共5页
基于某些高强度钢、钛合金等特殊金属材料由于破坏机理(表面和内部破坏)的不同而表现出的双重S—N(应力—寿命)曲线特性,以高碳铬轴承钢为试验材料进行旋转弯曲疲劳的试验研究,用Basquin,Langer和三参数模型分别描述其S—N曲线关系,并... 基于某些高强度钢、钛合金等特殊金属材料由于破坏机理(表面和内部破坏)的不同而表现出的双重S—N(应力—寿命)曲线特性,以高碳铬轴承钢为试验材料进行旋转弯曲疲劳的试验研究,用Basquin,Langer和三参数模型分别描述其S—N曲线关系,并且应用常规最小二乘法、广义极大似然法分别研究其概率S—N曲线模型。结果表明:在区分破坏机理的情况下,试验数据较好地服从对数正态分布;从试验数据的拟合效果和可靠性设计出发,三参数模型更能有效地描述这些特殊金属材料的双重S—N曲线关系,并且更宜采用广义极大似然法描述其概率S—N曲线模型,以避免常规最小二乘法受试验数据局部统计特征影响而给出偏于非安全的估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碳铬轴承钢 疲劳试验 双重S—N曲线 S—N模型 P—S—N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