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色谱法测定烷烃和芳烃在高碳烷烃中的亨利系数 被引量:3
1
作者 王丽华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73-173,178,共2页
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50℃~100℃下烷烃和芳烃分别在正十六烷、正十七烷、正二十烷、正二十四烷、正三十烷中的亨利系数,考虑了固定液流失量和气相非理想性的校正。讨论了亨利系数H与溶质碳数和溶剂碳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证明:亨利系数... 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50℃~100℃下烷烃和芳烃分别在正十六烷、正十七烷、正二十烷、正二十四烷、正三十烷中的亨利系数,考虑了固定液流失量和气相非理想性的校正。讨论了亨利系数H与溶质碳数和溶剂碳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证明:亨利系数随着溶质碳数和溶剂碳数的增加而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亨利系数 烷烃 芳烃 高碳烷烃 气相色谱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高碳烷烃为原料利用裂化-重整混合催化剂生产芳烃
2
作者 靳爱民(摘译)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0-10,共1页
日本北九州大学对以高碳烷烃为原料在纳米结构的催化剂上选择性地生产芳烃的技术进行了研究。催化剂由纳米氧化铝和H—GaAlMFI分子筛组成。这种混合型催化剂的性能比那些纯分子筛催化剂、USY或H—ZSM-5催化剂有很大提高。
关键词 催化剂生产 高碳烷烃 混合型 芳烃 原料 ZSM-5催化剂 分子筛催化剂 重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碳(链)烷烃饱和液体pVT性质的计算
3
作者 童景山 柯红樱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7-61,共5页
基于硬球弱引力场模型应用分子热力学方法导出聚集型CS -vdW状态方程 ,然后 ,应用上述方程计算高碳(链 )烷烃饱和液体 pVT性质 ,其结果与实验数据符合良好。本方法优点是使用简便 ,只需少数已知参数 ,如临界性质(pc,Vc,Tc)及聚集参数 3C... 基于硬球弱引力场模型应用分子热力学方法导出聚集型CS -vdW状态方程 ,然后 ,应用上述方程计算高碳(链 )烷烃饱和液体 pVT性质 ,其结果与实验数据符合良好。本方法优点是使用简便 ,只需少数已知参数 ,如临界性质(pc,Vc,Tc)及聚集参数 3C 即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状态方程 pVT性质 分子聚集理论 高碳(链)烷烃 饱和液体 热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令海北部陆坡全新世以来的生物标志物记录及其古环境意义 被引量:5
4
作者 张海峰 王汝建 +3 位作者 陈荣华 高爱国 李丽 王慧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6,共16页
通过白令海北部陆坡区B2-9站位沉积物柱样高分辨率的生物标志物(菜子甾醇、甲藻甾醇、长链烯酮、n-C30-diol)提取和分析,获得了近1万年来浮游植物群落和初级生产力、高碳烷烃输入与陆源植被变化等相关记录,研究结果显示,全新世以来表层... 通过白令海北部陆坡区B2-9站位沉积物柱样高分辨率的生物标志物(菜子甾醇、甲藻甾醇、长链烯酮、n-C30-diol)提取和分析,获得了近1万年来浮游植物群落和初级生产力、高碳烷烃输入与陆源植被变化等相关记录,研究结果显示,全新世以来表层浮游植物和初级生产力都经历了"高-低-高"的变化过程,并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可能受控于陆架坡折处海冰的分布、上层海洋营养盐供应和全新世气候与环境的变迁;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较为稳定,硅藻是初级生产力的主要贡献者,甲藻次之,颗石藻和黄绿藻比前两者低了1个数量级,硅藻与甲藻之间具有明显的竞争关系,前者明显占据优势,是白令海有机碳汇的主要贡献者;正构烷烃总量分别在7.8 ka BP,6.7 ka BP和5.4 ka BP,经历了3次阶梯状的下降过程,并呈现出4个相对稳定的阶段,其主要受控于早全新世海平面上升以及周边陆地植被源区的气候与环境变化;正构烷烃分子组合特征显示其来自陆地高等植物、且陆源植被结构较为稳定,木本植物占据优势;单体碳同位素研究表明正构烷烃的主碳峰为n-C27,对烷烃总量的贡献最大,可能与当时陆源繁盛的木本植物及输入有关,含量较高的n-C23则可能主要来源于北半球沿海广泛分布的一类沉水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令海 生物标志物 浮游植物与初级生产力 高碳烷烃输入与陆地植被结构 全新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