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铸态中碳高硼合金钢的三体磨料磨损特性 被引量:3
1
作者 李日良 岑启宏 +1 位作者 蒋业华 李祖来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3-67,共5页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自制的三体磨料磨损试验机研究了铸态中碳高硼合金钢的组织、性能与三体磨料磨损特性。结果表明:随硼含量的增大,试验钢中硬质相的体积分数增大,试验钢硬度提高、冲击性能降低、硬质相数量和尺寸的增大都对...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自制的三体磨料磨损试验机研究了铸态中碳高硼合金钢的组织、性能与三体磨料磨损特性。结果表明:随硼含量的增大,试验钢中硬质相的体积分数增大,试验钢硬度提高、冲击性能降低、硬质相数量和尺寸的增大都对抵抗磨料切削和犁削变形有利;基体主要因微观切削和塑变而造成磨损,硬质相表现出断裂磨损机制;低载荷时变形的基体堆积较多而磨损量小,高载荷时硼碳化合物断裂加快而使磨损量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体磨料磨损 高硼合金 碳化合物 磨损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淬火方式对高硼合金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万明佳 俞浪浪 +1 位作者 易艳良 邢建东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90-97,共8页
为获得性能较优的马氏体基体同时避免过大残余应力的形成,研究了淬火方式对高硼合金组织、力学性能及残余应力的影响。采用空冷和油冷两种淬火方式调控合金基体组织和残余应力,进而分析了合金在不同淬火方式下的力学性能和残余应力的变... 为获得性能较优的马氏体基体同时避免过大残余应力的形成,研究了淬火方式对高硼合金组织、力学性能及残余应力的影响。采用空冷和油冷两种淬火方式调控合金基体组织和残余应力,进而分析了合金在不同淬火方式下的力学性能和残余应力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热处理后,基体由珠光体转变为马氏体,进而促使合金宏观硬度从铸态下的HRC42.73提高至空冷下的HRC55.31和油冷下的HRC57.18,增幅分别为29.44%和33.82%,同时合金中残余应力从铸态下的-307.66 MPa增至空冷下的-407.35 MPa和油冷下的-462.21 MPa。与油冷方式相比,空冷方式下合金宏观硬度虽略有降低,但形成的残余应力较小,进而降低了合金的淬裂倾向。综上所述,在空冷方式下,高硼合金既可获得较优的力学性能又可避免过大残余应力形成,显示出更优的性价比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硼合金 淬火方式 力学性能 残余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锻造加热处理对高硼铸造铁基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建军 高义民 +2 位作者 邢建东 马胜强 刘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12-116,121,共6页
采用锻造+热处理复合工艺消除高硼铸造铁基合金中硼化物的连续网状分布,显著提高了合金的韧性.借助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等手段分析了锻造+热处理对高硼铸造铁基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锻造使网状硼化物破断,获得了... 采用锻造+热处理复合工艺消除高硼铸造铁基合金中硼化物的连续网状分布,显著提高了合金的韧性.借助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等手段分析了锻造+热处理对高硼铸造铁基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锻造使网状硼化物破断,获得了均匀分布在基体中的条块状硼化物,硼化物局部出现"颈缩"和亚晶界;经热处理后,硼化物尖角圆整化,而存在"颈缩"部位和亚晶界的硼化物则断开和球化;经锻造+热处理复合工艺处理后,合金的宏观硬度略有增加,由HRC51.4增加到HRC54.7,冲击韧性则大幅度提高,由5J/cm2提高到107J/cm2,增加了约21倍,冲击断口由脆性断口转变为韧性断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造铁基合金 锻造 热处理 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硼中碳铸造耐磨合金组织和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张静 刘海明 +1 位作者 宋绪丁 杨军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0-42,45,共4页
借助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一次性冲击摆锤试验和销盘磨损试验等手段,研究了w(B)>2.0%和w(C)=0.35%~0.5%的高硼中碳铸造耐磨合金的凝固组织,并对不同热处理后的高硼中碳铸造耐磨合金进行了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高硼中碳铸造耐磨... 借助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一次性冲击摆锤试验和销盘磨损试验等手段,研究了w(B)>2.0%和w(C)=0.35%~0.5%的高硼中碳铸造耐磨合金的凝固组织,并对不同热处理后的高硼中碳铸造耐磨合金进行了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高硼中碳铸造耐磨合金的凝固组织主要由初生Fe2B,三元包晶组织(γ-Fe+Fe2B+Fe3(B,C))和珠光体组成,高硼中碳铸造耐磨合金的耐磨性与其基体马氏体及高硬度的Fe2B密切相关,热处理能显著改善高硼中碳铸造合金的硬度和耐磨性。在高硼中碳合金的冲击韧度与高铬铸铁的相当的前提下,其硬度和耐磨性都大于高铬铸铁,故可以作为一种新型耐磨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碳耐磨合金 三元包晶组织 热处理 耐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淬火冷却方式对高硼中碳合金组织和高温磨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李日良 岑启宏 +1 位作者 李祖来 蒋业华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5-141,共7页
为研究淬火冷却方式与高硼中碳合金组织转变的关系,对1 000℃空冷、油冷和水冷及500℃回火后的高硼中碳合金进行X射线衍射分析、硬度测试和高温摩擦磨损试验,用电子显微镜与能谱观察和分析其高温磨损的形貌.结果表明:空冷试样的基体为... 为研究淬火冷却方式与高硼中碳合金组织转变的关系,对1 000℃空冷、油冷和水冷及500℃回火后的高硼中碳合金进行X射线衍射分析、硬度测试和高温摩擦磨损试验,用电子显微镜与能谱观察和分析其高温磨损的形貌.结果表明:空冷试样的基体为回火索氏体+少量珠光体,Fe2B消失且有较多M3(B,C)析出,而油冷和水冷试样的基体全部为回火索氏体,硬质相主要有MB、M2B型硼化物,随淬火冷却速度的增大,硬质相的体积分数有所下降,基体的微观硬度增大,耐磨性也有所提高;空冷试样在高温摩擦时以直接的氧化磨损为主,油冷试样的氧化剥落减轻,水冷试样的磨损则主要因犁沟变形与氧化-去除共同作用而造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淬火方式 中碳合金 温磨损 氧化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氮对高硼铁基合金凝固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胡建国 邹小伟 张旺盛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19-21,25,共4页
研究了稀土、氮复合变质处理对含0.26wt%C,2.05wt%B和0.64wt%Ti的高硼低碳铁基合金凝固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高硼低碳铁基合金的凝固组织中除了有网状分布的Fe2B化合物外,还存在少量TiB2块状组织;经稀土、氮复合变质处理后,组织... 研究了稀土、氮复合变质处理对含0.26wt%C,2.05wt%B和0.64wt%Ti的高硼低碳铁基合金凝固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高硼低碳铁基合金的凝固组织中除了有网状分布的Fe2B化合物外,还存在少量TiB2块状组织;经稀土、氮复合变质处理后,组织明显细化且分布均匀性增加,硼化物中出现了多处明显颈缩和断网现象,没有新相出现,其硼化物仍是Fe2B和TiB2;此外,变质处理对高硼低碳铁基合金硬度无明显影响,但明显提高抗弯强度和冲击韧度。最后分析了高硼低碳铁基合金凝固组织和性能变化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铁基合金 变质处理 稀土 化物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磷-硼铁基胎体性能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王恒 杨展 杨洋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1-34,共4页
本文试验研究了高磷-硼铁基胎体材料的性能,采用混料回归试验设计方法,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回归分析和非线性规划求解,得到了胎体硬度及耐磨性与胎体成分及其含量之间的回归模型,并得出优化配方。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磷-硼铁合金粉含量的增加... 本文试验研究了高磷-硼铁基胎体材料的性能,采用混料回归试验设计方法,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回归分析和非线性规划求解,得到了胎体硬度及耐磨性与胎体成分及其含量之间的回归模型,并得出优化配方。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磷-硼铁合金粉含量的增加,胎体的硬脆性相应有了提高,镍与钴金属对胎体硬度与耐磨性有明显影响,而增加663铜合金粉含量时硬度有降低趋势。这些规律为依据不同岩石设计钻头配方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针对可钻性9级岩石,采用试验研究的4号配方试制了钻头,并进行了生产性钻进试验,获得了钻进时效1.80 m/h、钻头寿命60.65 m/个的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方均匀设计 合金 硬脆性胎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钢复合轧辊材料及制造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8
作者 韩翔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10-12,共3页
对当前广泛使用的轧辊材质及性能特点进行分析,研究了弥补当前材质缺陷的高速钢轧辊材料性能和不同制造技术的特点,指出依据我国硼资源丰富,而铌、钴资源短缺的现状,开发高硼低合金高速钢复合轧辊是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从而使国产高速钢... 对当前广泛使用的轧辊材质及性能特点进行分析,研究了弥补当前材质缺陷的高速钢轧辊材料性能和不同制造技术的特点,指出依据我国硼资源丰富,而铌、钴资源短缺的现状,开发高硼低合金高速钢复合轧辊是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从而使国产高速钢轧辊的制造和使用水平尽快达到或超过国际先进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轧辊 速钢 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钒含量对Fe-Cr-V-B-C系堆焊合金显微组织和耐磨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龚建勋 董海龙 +1 位作者 黄洪江 肖志强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7-42,共6页
采用复合粉体颗粒+H08A实心焊丝的自保护明弧焊法在Q235A钢表面制备了Fe-Cr-V-B-C系高硼堆焊合金,研究了钒质量分数(0~7.5%)对合金显微组织及耐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钒质量分数为0时,堆焊合金由α-Fe、M_(2)B和M_(3)C等相组成;当... 采用复合粉体颗粒+H08A实心焊丝的自保护明弧焊法在Q235A钢表面制备了Fe-Cr-V-B-C系高硼堆焊合金,研究了钒质量分数(0~7.5%)对合金显微组织及耐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钒质量分数为0时,堆焊合金由α-Fe、M_(2)B和M_(3)C等相组成;当钒质量分数为1.5%,块状M_(2)B相的含量和尺寸增大,其晶间析出点状、十字花状VC相;当钒质量分数增至3.0%和4.5%时,初生M_(2)B晶粒细化;当钒质量分数增至6.0%时,M_(2)B相晶间和晶内析出针状和条状V_(3)B_(2)相;当钒质量分数增至7.5%时,V_(3)B_(2)相明显增多,M_(2)B相减少。随着钒含量的增加,堆焊合金的硬度先升后降,磨损质量损失先降后升,当钒质量分数3.0%时,硬度最高,为61.6 HRC,磨损质量损失最小,为0.019 4 g,堆焊合金耐磨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粉体颗粒 堆焊合金 显微组织 耐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