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硅氧玻璃纤维/酚醛树脂复合材料切削力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肖继明 侯晓莉 +2 位作者 张波 刘杰 刘荣涛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4-67,73,共5页
通过用PCD刀具对高硅氧玻璃纤维/酚醛树脂复合材料的车削试验,采用正交试验和回归分析法,研究了切削用量三要素对切削力的影响规律,建立了切削力的经验模型。结果表明,背吃刀量是影响切削力的主要因素,增大背吃刀量时主切削力和进给力... 通过用PCD刀具对高硅氧玻璃纤维/酚醛树脂复合材料的车削试验,采用正交试验和回归分析法,研究了切削用量三要素对切削力的影响规律,建立了切削力的经验模型。结果表明,背吃刀量是影响切削力的主要因素,增大背吃刀量时主切削力和进给力都显著增大;增大进给量也使主切削力增大,但其影响小于背吃刀量;而切削速度对切削力的影响很小。所建切削力经验公式可作为切削加工该复合材料时切削用量选择及切削力控制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纤维/酚醛树脂复合材料 车削试验 切削力 经验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刀具车削加工高硅氧玻璃纤维/酚醛树脂切削力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侯晓莉 李言 +2 位作者 杨振朝 袁启龙 石珣 《宇航材料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5-68,共4页
为探索高硅氧玻璃纤维/酚醛树脂复合材料的切削加工性能,对该类材料进行大直径薄壁回转类零件的车削加工。采用四种不同刀具进行实验研究,获得了不同切削参数及不同刀具材料对切削力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切削用量三要素中,切削深... 为探索高硅氧玻璃纤维/酚醛树脂复合材料的切削加工性能,对该类材料进行大直径薄壁回转类零件的车削加工。采用四种不同刀具进行实验研究,获得了不同切削参数及不同刀具材料对切削力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切削用量三要素中,切削深度对切削力的影响最大,其次是进给量,而切削速度的影响很小。当切削速度为119.32 mm/min、进给量为0.1 mm/r、背吃刀量为0.5 mm时,为最优切削参数。Ti-Al-Si-N纳米涂层硬质合金和超硬材料F2HX无涂层硬质合金刀具适合于低速加工,而PCD刀具则适合于高速加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纤维/酚醛树脂复合材料 硬质合金刀具 PCD刀具 切削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不同微结构的高硅氧/酚醛树脂基复合材料动态压缩性能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陈军红 徐伟芳 +3 位作者 谢若泽 张方举 黄西成 胡文军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13-118,共6页
为获得高硅氧/酚醛树脂基复合材料动态压缩力学性能以及研究微结构对该种材料力学性能影响,利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分别对两种不同微结构的高硅氧/酚醛树脂基复合材料进行动态压缩实验。实验结果发现,在相同应变率下,高硅氧丝/酚醛树脂... 为获得高硅氧/酚醛树脂基复合材料动态压缩力学性能以及研究微结构对该种材料力学性能影响,利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分别对两种不同微结构的高硅氧/酚醛树脂基复合材料进行动态压缩实验。实验结果发现,在相同应变率下,高硅氧丝/酚醛树脂基复合材料强度高于高硅氧布/酚醛树脂基复合材料。此外,实验结果还显示微结构对材料的失效模式有显著影响,高硅氧丝/酚醛树脂基复合材料显现出一种劈裂的失效模式,而高硅氧布/酚醛树脂基复合材料却发生剪切断裂。进一步通过对其断裂形貌分析指出,高硅氧玻璃纤维的排列方式决定复合材料的断裂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 复合材料 微结构 动态压缩 失效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成分分析用于近红外光谱定量测定高硅氧/酚醛预浸料树脂含量及挥发份含量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孙岩峰 黄玉东 王超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3年第1期52-56,共5页
采用傅里叶变换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分析了酚醛树脂固化过程的光谱变化,发现高硅氧/酚醛预浸料的近红外光谱经一阶导数处理后,被树脂信息掩盖的挥发份(乙醇)的光谱信息显露出来,由此采用处理后的光谱定量分析挥发份能取得更精确的结果... 采用傅里叶变换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分析了酚醛树脂固化过程的光谱变化,发现高硅氧/酚醛预浸料的近红外光谱经一阶导数处理后,被树脂信息掩盖的挥发份(乙醇)的光谱信息显露出来,由此采用处理后的光谱定量分析挥发份能取得更精确的结果。结合主成分分析法研究了高硅氧/酚醛预浸料树脂含量、挥发份含量的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预浸料的第一主成分在树脂含量上有极高的正载荷。用主成分回归所建立的模型对未知样品预测,树脂含量和挥发份含量平均标准偏差分别为0.6114和0.18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成分分析 近红外光谱 定量测定 树脂含量 挥发份 /酚醛预浸粒 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硅氧纤维增强苯并噁嗪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英文) 被引量:1
5
作者 吴轲 王汝敏 +1 位作者 曾金芳 董大洲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99-703,共5页
以苯并噁嗪为基体树脂,短切高硅氧纤维为增强材料,制备了一种模压用复合材料。研究了该树脂的热性能、固化动力学性能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苯并噁嗪增强高硅氧纤维混合物随固化温度升高工艺窗口未发生显著变化,利用Kissinger、Crane法... 以苯并噁嗪为基体树脂,短切高硅氧纤维为增强材料,制备了一种模压用复合材料。研究了该树脂的热性能、固化动力学性能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苯并噁嗪增强高硅氧纤维混合物随固化温度升高工艺窗口未发生显著变化,利用Kissinger、Crane法得到固化反应活化能为69.619 kJ/mol,反应级数为0.95。复合材料拉伸强度为35.5 MPa,,压缩强度为196 MPa,线烧蚀率为0.14 m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噁嗪 纤维 热性能 动力学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杂质对高硅氧纤维/酚醛复合材料烧蚀性能质量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林平 高守臻 +5 位作者 迟淑梅 魏化震 李大勇 王晓立 马开宝 罗长宏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91-194,共4页
采用氧-乙炔烧蚀试验方法研究了高硅氧/酚醛复合材料搀杂金属杂质的烧蚀性能,并采用扫描电镜对烧蚀后复合材料的表面形貌进行了分析测试。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烧蚀率随着金属杂质尺寸的增大、数目增多而增加,随着夹杂位置H1增大而减小;... 采用氧-乙炔烧蚀试验方法研究了高硅氧/酚醛复合材料搀杂金属杂质的烧蚀性能,并采用扫描电镜对烧蚀后复合材料的表面形貌进行了分析测试。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烧蚀率随着金属杂质尺寸的增大、数目增多而增加,随着夹杂位置H1增大而减小;搀杂大尺寸金属杂质的高硅氧纤维纱/酚醛复合材料烧蚀后表面有一个很深的凹坑,凹坑底部的高硅氧纤维几乎裸露,凹坑的上边缘出现明显的横向裂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 酚醛 烧蚀率 X射线 无损检测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GB改性酚醛/高硅氧布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9
7
作者 张麟 李瑞珍 +2 位作者 杨学军 马飞 李文昭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33-37,共5页
采用高强中空玻璃微珠(HGB)改性酚醛树脂(PF),制备了PF/高硅氧布/HGB复合材料层压板,研究了HGB含量对复合材料烧蚀性能、密度、隔热性能的影响,同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金相电子显微镜观察了HGB的分布。结果表明,HGB均匀分散在纤维束... 采用高强中空玻璃微珠(HGB)改性酚醛树脂(PF),制备了PF/高硅氧布/HGB复合材料层压板,研究了HGB含量对复合材料烧蚀性能、密度、隔热性能的影响,同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金相电子显微镜观察了HGB的分布。结果表明,HGB均匀分散在纤维束与纤维束之间的树脂胶液中;适量的HGB可提高复合材料炭化层强度,从而提高复合材料的耐烧蚀能力;当HGB质量分数为5%时,复合材料氧-乙炔线烧蚀率和质量烧蚀率最低,分别为0.091 mm/s和0.066 9 g/s,比未添加HGB的降低了35.9%和20.1%;复合材料的密度随HGB含量的增加而降低;综合比热容、热扩散系数和导热系数的分析,当HGB质量分数为5%时,复合材料的综合隔热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空玻璃微珠 酚醛树脂 复合材料 烧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硅氧纤维负载纳米Dy/TiO_2薄膜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2
8
作者 黄凤萍 崔梦丽 +3 位作者 张双 郭宇煜 王帅 李缨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6-70,共5页
为提高纳米TiO_2的光催化降解性能和稳定性,先采用微波-溶胶法制备Dy/TiO_2溶胶,再以高硅氧玻璃纤维编织体为载体,经过浸渍-提拉法制备具有高催化性能的高硅氧纤维负载纳米Dy/TiO_2薄膜。采用XRD,SEM,PL,EDS,XPS等仪器对薄膜的物相、表... 为提高纳米TiO_2的光催化降解性能和稳定性,先采用微波-溶胶法制备Dy/TiO_2溶胶,再以高硅氧玻璃纤维编织体为载体,经过浸渍-提拉法制备具有高催化性能的高硅氧纤维负载纳米Dy/TiO_2薄膜。采用XRD,SEM,PL,EDS,XPS等仪器对薄膜的物相、表面形貌结构、表面元素组成及薄膜的稳定性进行表征,并且研究预处理液和涂覆方式对高硅氧纤维薄膜的影响。另外以甲基橙为目标降解物,考察样品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以高硅氧玻璃纤维编织体为载体制备的Dy/TiO_2薄膜稳定性很好;经5次涂覆后,Dy/TiO_2高硅氧纤维薄膜对甲基橙的降解率在30min后达到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 Dy/TiO2薄膜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英砂粒度对高硅氧纤维母体玻璃中B_2O_3挥发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刘新年 田鹏 +4 位作者 郭宏伟 贺祯 张红林 程飞 郭晓琛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第1期33-36,共4页
SiO2-B2Ox-Na2O系统是熔制高硅氧玻璃纤维常用的母体玻璃系统,该系统玻璃在熔化过程中常产生B2O3严重挥发的现象.作者采用石英砂、硼酸、纯碱为原料高温熔制高硅氧玻璃,分析了石英砂对高硅氧玻璃中B2O3挥发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石... SiO2-B2Ox-Na2O系统是熔制高硅氧玻璃纤维常用的母体玻璃系统,该系统玻璃在熔化过程中常产生B2O3严重挥发的现象.作者采用石英砂、硼酸、纯碱为原料高温熔制高硅氧玻璃,分析了石英砂对高硅氧玻璃中B2O3挥发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石英砂粒度越小,高温熔制过程组成中的B20。挥发越小,粒度为300~360目的石英砂可以有效地将B2O3。挥发量降低到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挥发 石英砂粒度 玻璃 玻璃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硅氧玻璃纤维过滤网易割冒口隔片在铝合金上的应用
10
作者 王晓江 田广平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56-56,共1页
对高硅氧玻璃纤维过滤网作为铸造铝合金铸件的易割冒口隔片进行了实验 ,并从工艺上作了改进。不仅冒口易于割除 ,而且克服了玻璃纤维过滤网发气量大的缺点 ,生产中使用方便。
关键词 玻璃纤维 过滤网 易割冒口隔片 铝合金 铸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超强酸于多孔高硅氧纤维的负载及其在酯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林金溪 何静 +1 位作者 丁马太 陈立富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27-230,共4页
以溶胶浸渍法,将SO42-/ZrO2固体超强酸负载到由酸沥滤工艺制备的多孔高硅氧纤维上,并用于催化合成乙酸正丁酯。研究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具有用量少,酯收率较高,产物易于分离等优点;而且使用寿命长,重复用于5次合成后,酯化率仍高于70%。
关键词 多孔纤维 固体超强酸 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散工艺对酸沥滤法制备高硅氧微纤维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斌 陈敏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0-42,共3页
以无碱玻璃纤维为原料,采用酸沥滤工艺制备了高硅氧微纤维,研究了不同的搅拌形式和搅拌速度对纤维中SiO2含量和纤维宏观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提高搅拌速度可以加速分散,但过高的搅拌速度不仅会造成SiO2含量的降低,而且会严重影响... 以无碱玻璃纤维为原料,采用酸沥滤工艺制备了高硅氧微纤维,研究了不同的搅拌形式和搅拌速度对纤维中SiO2含量和纤维宏观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提高搅拌速度可以加速分散,但过高的搅拌速度不仅会造成SiO2含量的降低,而且会严重影响纤维的长度;采用双向搅拌,且搅拌转速在75r.min-1时,可以获得SiO2质量分数为97.38%的高硅氧微纤维,其比表面积为364.59m2.g-1,平均孔径为0.73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散工艺 纤维 SIO2 宏观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压高碳酚醛树脂基烧蚀复合材料制备与成型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俊华 李锦文 +3 位作者 张清辉 高延杰 李传校 魏化震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8-63,共6页
采用常规性能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热重分析、凝胶渗透色谱分析等对模压高碳酚醛树脂进行表征,通过模压成型分别制备了碳纤维和高硅氧纤维增强模压高碳酚醛树脂复合材料,测试了不同成型压力下两种复合材料... 采用常规性能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热重分析、凝胶渗透色谱分析等对模压高碳酚醛树脂进行表征,通过模压成型分别制备了碳纤维和高硅氧纤维增强模压高碳酚醛树脂复合材料,测试了不同成型压力下两种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耐烧蚀性能,最后通过超声无损检测方法对复合材料密实度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模压高碳酚醛树脂苯环上以邻位取代为主,其游离酚和游离醛含量较低,180℃的凝胶时间低于50 s,适用于较高温度下的快速模压成型工艺;该树脂分子量小,对纤维的浸润性好,适宜的固化温度为(190±5)℃,900℃的残炭率可达67.13%。随成型压力增加,碳纤维和高硅氧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拉伸和弯曲性能均逐渐提高,但当成型压力大于45 MPa后,增加趋势变缓;当成型压力为45 MPa时,两种复合材料具有最好的耐烧蚀性能,其中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线烧蚀率和质量烧蚀率分别为0.006 8 mm/s和0.055 9 g/s,高硅氧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线烧蚀率和质量烧蚀率分别为0.116 4 mm/s和0.070 8 g/s。通过超声无损检测方法可以初步判断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密实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压酚醛树脂 纤维 纤维 增强 成型压力 力学性能 烧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处理对酚醛树脂基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高守臻 张泉 +6 位作者 王晓立 马开宝 辛全友 李大勇 齐风杰 张海燕 徐晓媛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0-64,共5页
以自制的酚醛树脂(PF)为基体,玻璃纤维布(GFC)、高硅氧玻璃纤维布(HSGFC) 和碳纤维布(CFC)为增强体,采用铺层模压法制备了PF/GFC,PF/CFC 和PF/HSGFC 复合材料,并在200~800℃范围内对复合材料进行了高温处理,研究了不同处理温... 以自制的酚醛树脂(PF)为基体,玻璃纤维布(GFC)、高硅氧玻璃纤维布(HSGFC) 和碳纤维布(CFC)为增强体,采用铺层模压法制备了PF/GFC,PF/CFC 和PF/HSGFC 复合材料,并在200~800℃范围内对复合材料进行了高温处理,研究了不同处理温度对这3 种复合材料失重率和力学及烧蚀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当处理温度高于400℃后,3 种复合材料的失重率随处理温度升高逐渐增大,其中,PF/CFC 的失重率最大,而PF/GFC 的失重率最低;但800℃下3 种复合材料的失重率均在10% 以下.随处理温度升高,3 种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压缩强度、拉伸强度总体上均先增大后减小,当处理温度为400℃达到最大,烧蚀性能具有与力学性能相反的变化趋势.在400℃的处理温度下,PF/GFC 的弯曲强度、质量烧蚀率和线烧蚀率最高,拉伸强度最低;PF/CFC 的压缩强度、拉伸强度最高,线烧蚀率最低;而PF/HSGFC 的压缩强度和弯曲强度最低,其质量烧蚀率也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酚醛树脂 玻璃纤维 玻璃纤维 纤维 复合材料 温处理 力学性能 烧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Nd增强TiO_(2)高硅氧纤维薄膜光催化性能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辛萌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62-567,共6页
用浸渍-提拉法在高硅氧玻璃纤维网格布上制备了具有优异光催化性能的金属Nd/TiO_(2)薄膜,甲基橙光催化降解实验表明Nd的掺杂对TiO_(2)催化剂薄膜的光学性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当Nd的掺杂量为3 wt%时,表现出最优的光催化降解效果。采用XRD... 用浸渍-提拉法在高硅氧玻璃纤维网格布上制备了具有优异光催化性能的金属Nd/TiO_(2)薄膜,甲基橙光催化降解实验表明Nd的掺杂对TiO_(2)催化剂薄膜的光学性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当Nd的掺杂量为3 wt%时,表现出最优的光催化降解效果。采用XRD、SEM、UV-vis漫反射等分析方法对Nd/TiO_(2)薄膜进行表征分析,探讨光催化机理。结果表明:适量掺杂金属Nd能够细化TiO_(2)薄膜晶粒,得到分布致密均匀的锐钛矿型TiO_(2)薄膜;同时使TiO_(2)薄膜的拉曼和紫外可漫反射峰位红移,薄膜的禁带宽度从原来的3.15 eV减小到2.77 ev,促进了对紫外光的吸收,拓宽了TiO_(2)薄膜的光响应范围,增强了TiO_(2)薄膜的光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_(2)纤维薄膜 ND掺杂 光催化活性 光催化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F/高硅氧布/HGB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麟 刘峰 +1 位作者 杨长红 贺西玲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3-27,共5页
采用高强中空玻璃微珠(HGB)改性钡酚醛树脂(PF)/高硅氧布复合材料,采用预浸料模压工艺制备了PF/高硅氧布/HGB复合材料层压板。研究了HGB含量对PF反应活性以及对PF/高硅氧布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线膨胀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HGB的加入使体... 采用高强中空玻璃微珠(HGB)改性钡酚醛树脂(PF)/高硅氧布复合材料,采用预浸料模压工艺制备了PF/高硅氧布/HGB复合材料层压板。研究了HGB含量对PF反应活性以及对PF/高硅氧布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线膨胀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HGB的加入使体系活性降低;随着HGB含量增加,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先提高再降低,当HGB质量分数为5%时,PF/高硅氧布/HGB复合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最好,拉伸强度为81.6 MPa,压缩强度为110.5 MPa,弯曲强度为141 MPa,剪切强度为16.6 MPa,比PF/高硅氧布体系分别提高了12.86%,16.07%,21.50%和7.80%;加入适量的HGB可提高体系的尺寸稳定性。复合材料断口形貌电镜分析表明,加入HGB会阻挡断裂裂纹继续扩展,使裂纹方向发生偏移,从而使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酚醛树脂 空心玻璃微珠 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贯穿钢针对酚醛树脂基复合材料防热性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马开宝 高守臻 +3 位作者 李大勇 罗长宏 王晓立 刘凯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4-16,共3页
采用烧蚀率作为综合评价指标,研究了贯穿钢针对高硅氧纤维纱/酚醛树脂复合材料烧蚀性能的影响。并利用X射线对烧蚀前的试样进行了无损检测。最后,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烧蚀后复合材料的表面形貌进行了分析测试,并初步探讨了贯穿钢针对... 采用烧蚀率作为综合评价指标,研究了贯穿钢针对高硅氧纤维纱/酚醛树脂复合材料烧蚀性能的影响。并利用X射线对烧蚀前的试样进行了无损检测。最后,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烧蚀后复合材料的表面形貌进行了分析测试,并初步探讨了贯穿钢针对复合材料烧蚀防热性能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贯穿钢针增大了复合材料的烧蚀率,但不会发生烧穿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硅氧纤维纱/酚醛树脂 贯穿钢针 烧蚀率 X射线 无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质金属杂质对酚醛树脂基复合材料防热性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高守臻 魏化震 +3 位作者 李大勇 袁君 罗长宏 王晓立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56-59,共4页
采用氧-乙炔烧蚀试验方法研究了掺杂铸钢砂杂质的酚醛树脂/高硅氧布复合材料的烧蚀性能,并利用X射线对烧蚀前的试样进行了无损检测。结果表明,X射线透射可以明显地显示铸钢砂的透射影像。复合材料的烧蚀率随着杂质粒径的减小而增加,随... 采用氧-乙炔烧蚀试验方法研究了掺杂铸钢砂杂质的酚醛树脂/高硅氧布复合材料的烧蚀性能,并利用X射线对烧蚀前的试样进行了无损检测。结果表明,X射线透射可以明显地显示铸钢砂的透射影像。复合材料的烧蚀率随着杂质粒径的减小而增加,随着杂质含量的减少而减小;掺有杂质的试样烧蚀后出现分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酚醛树脂 铸钢砂 烧蚀率 X射线 无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液聚合BMI/DDM/ER树脂基绝缘复合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黄志雄 郭丽玲 周祖福 《玻璃钢/复合材料》 CAS CSCD 2002年第1期21-22,28,共3页
本文介绍了以单胺为封端剂 ,溶液聚合BMI DDM ER树脂配比对力学及电学性能的影响 ,研究了树脂的反应性 ,确定了树脂的固化工艺制度 ,测试了用该树脂和高硅氧纤维制备的复合材料的力学、电学性能。结果表明 ,该树脂能湿法成型 ,在12 0℃... 本文介绍了以单胺为封端剂 ,溶液聚合BMI DDM ER树脂配比对力学及电学性能的影响 ,研究了树脂的反应性 ,确定了树脂的固化工艺制度 ,测试了用该树脂和高硅氧纤维制备的复合材料的力学、电学性能。结果表明 ,该树脂能湿法成型 ,在12 0℃可进行固化反应 ,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与介电性能。在工频下tgδ为 0 0 0 44 ,在高频 1MHz下tgδ为 0 0 0 5 1。它可用作宽频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液聚合 BMI/DDM/ER 树脂基绝缘复合材料 研究 双马来酰亚胺 纤维 温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烧蚀复合材料用纤维的对比 被引量:3
20
作者 齐风杰 李锦文 +4 位作者 张清辉 张俊华 李传校 高守臻 刘忠民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27-130,共4页
对比了T–700碳纤维(T–700 CF),高硅氧玻璃纤维(HSGF),S–2高强玻璃纤维(S–2高强GF),连续玄武岩纤维(CBF)4种纤维的密度和拉伸性能,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荧光光谱,差示扫描量热及热重等测试技术对这4种纤维的表面形貌、化学组... 对比了T–700碳纤维(T–700 CF),高硅氧玻璃纤维(HSGF),S–2高强玻璃纤维(S–2高强GF),连续玄武岩纤维(CBF)4种纤维的密度和拉伸性能,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荧光光谱,差示扫描量热及热重等测试技术对这4种纤维的表面形貌、化学组成、比热容及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和对比。结果表明,T–700 CF,HSGF,S–2高强GF和CBF 4种纤维的密度由小到大的顺序为T–700 CF<HSGF<S–2高强GF<CBF,拉伸强度由小到大的顺序为HSGF<S–2高强GF<CBF<T–700 CF,T–700 CF的拉伸弹性模量最高,而S–2高强GF的断裂伸长率最高。T–700 CF的直径最小,CBF的表面最粗糙。在相同温度下,200℃以前T–700 CF和CBF的比热容基本一致,200℃以后4种纤维的比热容由小到大的顺序为S–2高强GF<HSGF<CBF<T–700 CF。在相同温度下,4种纤维的失重率由小到大的顺序为CBF<S–2高强GF<HSGF<T–700 C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700碳纤维 玻璃纤维 S–2强玻璃纤维 连续玄武岩纤维 烧蚀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