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后前房角测量参数变化与术后眼压的关系 被引量:6
1
作者 刘茜 董仰曾 +4 位作者 李海军 王应飞 黄亚琳 董良 刘长庚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89-293,共5页
目的评估超声生物显微镜(UBM)观察原发性房角关闭(PAC)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LPI)后眼压失控患者房角解剖结构特点与眼压变化情况,分析与手术疗效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15年9月在河... 目的评估超声生物显微镜(UBM)观察原发性房角关闭(PAC)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LPI)后眼压失控患者房角解剖结构特点与眼压变化情况,分析与手术疗效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15年9月在河南省眼科研究所诊断为PAC的患者58例58眼的临床资料,年龄41~68岁,平均(52.69±9.07)岁;眼压10.3—20.0mmHg(1mmHg=0.133kPa),平均(14.91±2.86)mmHg。应用UBM进行检查,并根据结果进行房角宽度参数测量,比较LPI术前和术后2周、6个月和12个月房角开放距离(AOD)、小梁下-虹膜空间面积(TISA)和房角隐窝(ARA)参数。分别记录LPI术前、术后1h、2h、8h、24h、2周、6个月和12个月眼压变化情况。根据术后眼压将患者分为术后眼压≤21mmHg(1mmHg=0.133kPa)组(41眼)和术后眼压〉21mmHg组(17眼)。对影响LPI手术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stic回归分析,探讨术前UBM测量房角宽度参数与LPI术后眼压变化的关系。结果2个组患者术前眼压、房角宽度各参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手术前后各组眼压变化的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353,P〈0.01)。术后12例出现一过性眼压升高,药物控制眼压稳定后停药,随访1年均未出现眼压升高和视野损害。术后6~12个月,随访发现眼压异常5例。LPI术后2周、6个月和12个月眼压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UBM房角宽度参数较术前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个组患者术前眼压、房角宽度各参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多因素Logstlc回归分析发现,术前房角宽度参数ARA750[优势比(OR)=0.75,P〈0.05]是术后眼压的影响因素,而年龄、术前眼压、AOD和TISA均与LPI术后眼压无关(均P〉0.05)。结论UBM测量房角宽度参数ARA750是LPI术后眼压升高的影响因素。通过UBM观察前房角结构对提高LPI成功率及安全性、防治术后并发症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生物显微镜 生物测量 房角 高眼压/手术 激光/治疗用途 激光虹膜周边切除 回顾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