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白细胞血症患者行腹腔镜脾切除术麻醉处理一例
1
作者 何海燕 杨建军 曹路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29-1230,共2页
患者,男,71岁,168 cm,72 kg,因“乏力1年,加重1个月”入院。无病毒性肝炎、先天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史,吸烟史50年,每天10支。体格检查:慢性病面容,言语不利,神经病理征阴性,口唇黏膜无紫绀,脾距肋下缘约20 cm,超正中线,超脐。静息状态下... 患者,男,71岁,168 cm,72 kg,因“乏力1年,加重1个月”入院。无病毒性肝炎、先天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史,吸烟史50年,每天10支。体格检查:慢性病面容,言语不利,神经病理征阴性,口唇黏膜无紫绀,脾距肋下缘约20 cm,超正中线,超脐。静息状态下,呼吸节律平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征阴性 言语不利 腹腔镜脾切除术 正中线 麻醉处理 呼吸节律 下缘 高白细胞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换血在儿童高白细胞血症百日咳患者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12
2
作者 甘川 吴小英 +1 位作者 许红梅 张祯祯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721-725,共5页
目的探讨换血在高白细胞血症百日咳治疗中的作用及时机。方法回顾分析白细胞(WBC)计数最高值>50×109/L的百日咳患儿采用换血及非换血治疗的效果。结果收集WBC最高值>50×109/L百日咳患儿72例,男24例、女48例,分为换血组1... 目的探讨换血在高白细胞血症百日咳治疗中的作用及时机。方法回顾分析白细胞(WBC)计数最高值>50×109/L的百日咳患儿采用换血及非换血治疗的效果。结果收集WBC最高值>50×109/L百日咳患儿72例,男24例、女48例,分为换血组17例、非换血组55例。与非换血组相比,换血组患儿发病到入院时长更短,重症肺炎、心脏衰竭发生率更高,WBC最高值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WBC最高值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换血组WBC最高值≥70×109/L的比例较高。换血组中WBC最高值≥70×109/L患儿WBC下降速度大于非换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绘制非换血组WBC最高值预测百日咳死亡的ROC曲线发现,非换血组最佳临界值为71.9×109/L时,预测死亡的灵敏度80%,特异度90%,AUC=0.89(95%CI:0.74~1.00,P=0.004)。结论换血治疗是一种有效的降白细胞治疗措施,但对临床症状改善作用并不明确。WBC在(50~71.9)×109/L时采用换血治疗需同时考虑其他指标,而WBC≥71.9×109/L时可能需换血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日咳 治疗 高白细胞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的高白细胞血症及治疗对策 被引量:2
3
作者 郭新红 哈力达.亚森 +3 位作者 江明 郝建萍 迪力娜孜.阿布来提 陈瑢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2期439-441,共3页
为了解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过程中高白细胞血症发生情况并探讨白细胞数的高低对ATRA治疗效果的影响,本研究根据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数量的多少,将其分为白细胞数<30×109/L单用ATRA诱导治疗组、白细... 为了解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过程中高白细胞血症发生情况并探讨白细胞数的高低对ATRA治疗效果的影响,本研究根据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数量的多少,将其分为白细胞数<30×109/L单用ATRA诱导治疗组、白细胞>30×109/L单用ATRA治疗组及白细胞>30×109/L用ATRA和化疗相结合治疗组,以观察疗效。结果表明:39例APL病人在用ATRA治疗过程中23例出现高白细胞血症,高白细胞血症发生率为58.97%。单用ATRA及ATRA+化疗的总缓解率为91.3%。其中外周血白细胞数<30×109/L而单用ATRA治疗组缓解率为100%,血白细胞数>30×109/L而单用ATRA治疗组缓解率为87.5%,血白细胞数>30×109/L而用ATRA+化疗组的组缓解率为90.9%。结论:ATRA与化疗相结合,可有效控制ATRA治疗期间出现的高白细胞血症,降低早期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甲酸 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 高白细胞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功抢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并发DIC和高白细胞血症1例
4
作者 季美华 陶健 +3 位作者 黄泉 胡彩华 陈进 马海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3718-3718,共1页
患者女,44岁,因"牙龈出血、皮肤瘀斑伴低热3d"收入住院。既往有"甲亢"史6年,经治疗后好转。体格检查:T37.7℃,P、R、BP正常,神志清,精神萎,牙龈有渗血,右侧臀部大片瘀斑,浅表淋巴结(-),胸骨无压痛,心肺(-),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 高白细胞血症 DIC 并发 抢救 牙龈出 皮肤瘀斑 浅表淋巴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经验性治疗分析 被引量:33
5
作者 杨华 朱成英 +7 位作者 王全顺 牛建花 张琪 朱海燕 姚子龙 徐媛媛 靖彧 于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15-322,共8页
本研究旨在探索初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的临床特点及最佳治疗方法,以便指导临床治疗。对APL合并DIC的治疗方法及疗效进行回顾... 本研究旨在探索初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的临床特点及最佳治疗方法,以便指导临床治疗。对APL合并DIC的治疗方法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3月收治的初治APL患者25例,给予全反式维甲酸20mg,每日2次口服;三氧化二砷10 mg,每日1次静脉滴注,诱导分化治疗。待早幼粒细胞脱颗粒后加用化疗。在患者治疗同时给予血小板补充、新鲜冰冻血浆、纤维蛋白原、冷沉淀、凝血酶原复合物,适当应用氨甲苯酸、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DIC。根据血常规、凝血功能及纤溶指标,调整用药。应用多因素分析初诊时白细胞数,血小板数,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水平,年龄等因素与出血严重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在25例APL患者中(低危组5例,中危组13例,高危组7例)合并DIC 22例,DIC发生率为88%。22例合并DIC患者中经系统治疗后,DIC得到纠正21例(95.5%),死亡1例(4.5%)。第1疗程获得完全缓解(CR)23例(92%),平均CR时间为31.8±7.2 d。诱导至完全缓解期平均输注血小板7.68±5.88 U,红细胞8.90±5.69U;发生DIC患者中平均输注新鲜冰冻血浆21.92±19.32 U,血小板数恢复时间29.3±9.3 d,PT恢复时间12.7±9.5 d,APTT恢复时间为11.6±8.6 d,FDP恢复时间16.0±9.3 d,纤维蛋白原恢复时间12.3±8.3 d。多因素分析显示,发病时白细胞数>10×109/L及APTT延长为严重出血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初治APL易发生DIC,因此早期积极输注血制品,积极应用抗凝血及抗纤溶的药物及肝素,尽快使凝血功能恢复正常水平,达到早期纠正DIC,可明显降低早期APL因DIC造成的死亡,高白细胞血症及APTT延长为严重出血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 弥散性管内凝 高白细胞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前后血清sE-cad测定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许媛媛 吴广胜 +1 位作者 王晓敏 郎涛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1期69-72,共4页
为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可溶型上皮细胞钙粘蛋白(sE-cad)的水平变化与疗效的关系。使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法(ELISA)测定ALL患者组、对照组血清sE-cad的水平。结果表明:ALL患者初治组血清sE-cad水平(83.98±... 为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可溶型上皮细胞钙粘蛋白(sE-cad)的水平变化与疗效的关系。使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法(ELISA)测定ALL患者组、对照组血清sE-cad的水平。结果表明:ALL患者初治组血清sE-cad水平(83.98±22.62)ng/mL及未完全缓解组血清sE-cad水平(75.68±14.01)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25.74±7.79)ng/mL及完全缓解组(27.77±10.21)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LL患者血清sE-cad水平治疗达完全缓解后血清sE-cad水平较治疗前(84.26±22.49)ng/mL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未完全缓解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L患者高白细胞血症组血清sE-cad水平(111.18±21.23)ng/mL明显高于非高白细胞血症组(75.32±15.11)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LL患者治疗前后血清sE-cad水平与骨髓原始幼稚细胞百分数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687(P<0.01)。结论血清sE-cad水平与ALL患者疗效相关,检测sE-cad对ALL患者的预后判断和疗效观察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 急性 可溶型上皮细胞钙粘蛋白 高白细胞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幼儿重症百日咳死亡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0
7
作者 吴小英 甘川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32-437,共6页
目的探讨婴幼儿重症百日咳死亡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10月31日收治的婴幼儿百日咳25例病死病例(死亡组)及80例同期收治的重症存活病例(存活组)的临床资料。结果死亡组男性5例(20.0%),中位发病日龄77天,20例(80.0%... 目的探讨婴幼儿重症百日咳死亡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10月31日收治的婴幼儿百日咳25例病死病例(死亡组)及80例同期收治的重症存活病例(存活组)的临床资料。结果死亡组男性5例(20.0%),中位发病日龄77天,20例(80.0%)未接种百日咳疫苗;存活组男性47例(58.8%),中位发病日龄83天,63例(78.8%)未接种疫苗。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男性少、痉挛性咳嗽发生率低、肺实变(或肺不张)发生率高、外周血白细胞(WBC)增多更显著、肺动脉高压发生率高、使用丙种球蛋白比例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男性、使用丙种球蛋白(OR=0.03、0.03)为重症百日咳死亡的保护因素,WBC最高值高、肺动脉高压(OR=1.10、13.31)为死亡的危险因素,有痉挛性咳嗽患儿死亡概率更小(OR=0.02)。预测死亡的WBC最高值的最佳临界值为55.37×10^9/L,AUC=0.83(95%CI:0.73~0.93)P<0.001。结论未接种疫苗、高WBC血症、肺动脉高压明显增加婴幼儿重症百日咳的病死率,使用丙种球蛋白、早期换血减轻高WBC血症可能改善其预后,慎用激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日咳 死亡 危险因素 高白细胞血症 婴幼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