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掺杂Fe^(3+)对高电压正极材料LiNi_(0.5)Mn_(1.5)O_4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白钢印 王英 +3 位作者 肖志平 唐仁衡 丁恒敏 肖方明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5-18,共4页
以Li2CO3、MnO2、NiO、FeC2O4·2H2O为原料,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尖晶石结构的LiNi0.5Mn1.5O4/LiNi0.5Mn1.45Fe0.05O4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并对合成的样品进行XRD、SEM及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引入Fe3+可以提高材料的结构稳定性,... 以Li2CO3、MnO2、NiO、FeC2O4·2H2O为原料,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尖晶石结构的LiNi0.5Mn1.5O4/LiNi0.5Mn1.45Fe0.05O4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并对合成的样品进行XRD、SEM及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引入Fe3+可以提高材料的结构稳定性,并且改善了材料的导电性,一定程度上减缓材料的容量衰减,LiNi0.5Mn1.45Fe0.05O4表现出较好的电化学性能,0.2C倍率下经20次充放电循环,未掺杂样品与掺杂样品的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15.4mAh/g和120.1mAh/g,容量保持率由92.1%提高到9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高电压正极材料 固相法 FE 掺杂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共溶剂体系对于高电压正极材料LiCoPO4的形貌控制 被引量:1
2
作者 柯剑煌 谢凯 +3 位作者 韩喻 孙巍巍 罗世强 刘锦锋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18-624,共7页
水分别与乙醇、乙二醇、二乙二醇混合为共溶剂,通过溶剂热法制备高电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CoPO4,研究不同醇类溶剂对于样品的微观形貌和颗粒尺寸的影响。借助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比表面积测试对样品的成分、晶型、微观形貌和... 水分别与乙醇、乙二醇、二乙二醇混合为共溶剂,通过溶剂热法制备高电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CoPO4,研究不同醇类溶剂对于样品的微观形貌和颗粒尺寸的影响。借助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比表面积测试对样品的成分、晶型、微观形貌和颗粒尺寸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制备得到的LiCoPO4颗粒平均尺寸大小与醇类溶剂对于前驱体的溶解度差异相一致,而与溶剂粘度没有明显联系。通过乙二醇/水制备得到的LiCoPO4颗粒呈六边形片状,平均尺寸最小,而通过乙醇/水和二乙二醇/水制备得到的LiCoPO4颗粒呈菱形片状形态。此外,前者结晶度较高且循环性能较好,0.05C下首圈放电容量为130mAh/g,20圈后容量保留率为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钴锂 溶剂热法 溶解度 高电压正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极包覆与界面修饰:双策略改善聚氧化乙烯固态电解质对高电压正极稳定性 被引量:1
3
作者 谭淑雨 刘晓宁 +2 位作者 毕志杰 万勇 郭向欣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466-1474,I0010,I0011,共11页
聚氧化乙烯(PEO)基固体电解质具有成本低、对锂稳定、易于大规模生产等优点,是固态锂电池最有前途的固体电解质。然而,PEO对高压正极不稳定,严重限制了其在高能量密度领域的应用。本研究在LiNi_(0.6)Co_(0.2)Mn_(0.2)O_(2)(NCM)正极颗... 聚氧化乙烯(PEO)基固体电解质具有成本低、对锂稳定、易于大规模生产等优点,是固态锂电池最有前途的固体电解质。然而,PEO对高压正极不稳定,严重限制了其在高能量密度领域的应用。本研究在LiNi_(0.6)Co_(0.2)Mn_(0.2)O_(2)(NCM)正极颗粒上部分包覆环化聚丙烯腈(cPAN)纳米层作为电子导电层,在NCM/PEO界面上引入离子液体作为离子导电通道,用以提高PEO与高压NCM正极的相容性。其中,cPAN层不仅在物理上隔离了PEO电解质与NCM正极的直接接触,而且cPAN中具有非局域的sp^(2)π键,有助于正极内部的电子传输。同时,高离子电导率的离子液体的流动性较高,可以充分润湿正极侧界面,并在循环过程中分解为富LiF和Li_(3)N的CEI层,进一步限制PEO电解质的氧化分解。基于上述复合策略的固态NCM/Li电池可在0.1C(1C=0.18 A·g^(-1)),4.30 V截止电压下稳定循环100次,且容量保持率可达85.3%。本研究通过表面包覆和界面修饰,为提高PEO基电解质对高压正极的稳定性提供了可行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氧化乙烯 环化 高电压正极 界面工程 固态锂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电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张凯庆 凌泽 王力臻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35-238,共4页
介绍了LiNi0.5Mn1.5O4、LiMnPO4和LiCoPO4等高电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结构及电化学性能,总结了掺杂、表面改性和包覆等改性研究。对镍基和钒基高电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高电压正极材料 研究进展 电压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锌掺杂提高LiNi_(1/3)Co_(1/3)Mn_(1/3)O_2正极材料的电化学稳定性(英文) 被引量:7
5
作者 李节宾 徐友龙 +2 位作者 杜显锋 孙孝飞 熊礼龙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899-1905,共7页
通过共沉淀法与固相法相结合制备了掺锌的高稳定性Li(Ni1/3Co1/3Mn1/3)1-xZnxO2(x=0, 0.02, 0.05)正极材料. 循环伏安(CV)曲线表明Zn掺杂使氧化峰与还原峰的电势差减小到0.09 V, 电化学阻抗谱(EIS)曲线表明Zn 掺杂使电极的阻抗从 266 ... 通过共沉淀法与固相法相结合制备了掺锌的高稳定性Li(Ni1/3Co1/3Mn1/3)1-xZnxO2(x=0, 0.02, 0.05)正极材料. 循环伏安(CV)曲线表明Zn掺杂使氧化峰与还原峰的电势差减小到0.09 V, 电化学阻抗谱(EIS)曲线表明Zn 掺杂使电极的阻抗从 266 Ω减小到 102 Ω. Li+嵌入扩散系数从1.20×10-11cm2·s-1增大到 2.54×10-11cm2·s-1. Li(Ni1/3Co1/3Mn1/3)0.98Zn0.02O2正极材料以0.3C充放电在较高的截止电压(4.6 V)下比其他两种材料的电化学循环性能更稳定, 其第二周的放电比容量为176.2 mAh·g-1, 室温下循环 100 周后容量几乎没衰减; 高温(55℃)下充放电循环100周, 其放电比容量平均每周仅衰减0.20%, 远小于其他两种正极材料(LiNi1/3Co1/3Mn1/3O2平均每周衰减0.54%; Li(Ni1/3Co1/3Mn1/3)0.95Zn0.05O2平均每周衰减0.38%). Li(Ni1/3Co1/3Mn1/3)0.98Zn0.02O2正极材料以3C充放电时其放电比容量可达142 mAh·g-1, 高于其他两种正极材料. 电化学稳定性的提高归因于 Zn 掺杂后减小了电极的极化和阻抗, 增大了锂离子扩散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I1/3CO1/3MN1/3O2 截止电压:Zn掺杂:正极材料: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锰源对燃烧法制备5V级正极材料LiNi_(0.5)Mn_(1.5)O_4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5
6
作者 聂翔 郭孝东 +2 位作者 钟本和 刘恒 方为茂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573-2580,共8页
以硝酸锰和醋酸锰,采用蔗糖燃烧法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0.5Mn1.5O4通过XRD、SEM、粒径分布测试、循环伏安、恒流充放电测试以及交流阻抗等方法,研究了醋酸锰和硝酸锰对产物的结构、形貌、粒径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XRD测试结果... 以硝酸锰和醋酸锰,采用蔗糖燃烧法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0.5Mn1.5O4通过XRD、SEM、粒径分布测试、循环伏安、恒流充放电测试以及交流阻抗等方法,研究了醋酸锰和硝酸锰对产物的结构、形貌、粒径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XRD测试结果表明样品的结构都为立方尖晶石型.属于Fd3m空间群。不同的锰源对材料的粒径及粒径分布有很大的影响。以醋酸锰为原料制得的材料的粒径较小并且分布更均匀,有利于锂离子的脱出和嵌入从而提高电化学性能。以醋酸锰为锰源制得的LiNi0.5Mn1.5O4在3.6~5.2V的充放电电压范围内的电化学性能更好,1C(1C=140.0mA·g^-1)倍率的首次放电容量为144.5mAh·g^-1,循环100周后容量保持率为96%,在3C,5C,10C以及20C的放电容量分别为136.3,132.0,124.7以及96.6mAh·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电压正极材料 蔗糖燃烧法 LINI0 5Mn1 5O4 锰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导体包覆镍锰酸锂正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6
7
作者 熊利芝 刘文萍 +1 位作者 吴玉先 何则强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911-1919,共9页
采用原位包覆法制备表面包覆Li1.3Al0.3Ti1.7(PO4)3(LATP)的Li Ni0.5Mn1.5O4(LNMO),即LNMO@LATP正极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及电化学测试等手段对其物相结构、表面形貌及电化学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采用原位包覆法制备表面包覆Li1.3Al0.3Ti1.7(PO4)3(LATP)的Li Ni0.5Mn1.5O4(LNMO),即LNMO@LATP正极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及电化学测试等手段对其物相结构、表面形貌及电化学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LATP以无定型态紧密包覆于Li Ni0.5Mn1.5O4的表面,包覆层厚度约为5 nm。由于LATP包覆层具有保护电极材料表面和提高锂离子导电的双重作用,减少了电极过程的副反应,降低了电化学极化,提供了更多的锂离子扩散通道,导致LNMO@LATP具有比LNMO更稳定的循环性能和更好的倍率性能,特别是在高温的情况下。室温下在0.2C放电时,LNMO@LATP和LNMO的首次放电容量分别为141.5和142.6m A·h/g,经80次循环后,二者放电容量保持率分别达到99.2%和98.0%;而在10.0C放电时,LNMO@LATP和LNMO的首次放电容量分别为93.5和70.6 m A·h/g,经80次循环后,二者放电容量保持率分别达到66.1%和49.5%。当循环温度提高到55℃时,LNMO@LATP和LNMO在0.2C循环80次后的放电容量保持率分别为95.5%和79.2%;而在10.0C放电循环80次后,放电容量保持率分别为88.0%和5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 Ni0.5Mn1.5O4 Li1.3Al0.3Ti1.7(PO4)3 高电压正极 表面包覆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三届新型电池正负极材料技术国际论坛评述——高比能量电池及关键电极材料 被引量:6
8
作者 金玉红 赵煜娟 +1 位作者 纪常伟 何向明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12-215,共4页
第三届新型电池正负极材料技术国际论坛于2017年4月12—14日在宁波市举行。会议主要讨论了高能量密度正极材料(镍锰酸锂、高镍三元和富锂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和负极材料(硅基负极材料和金属锂负极),以及高能量密度电池体系[锂-氧(空气)... 第三届新型电池正负极材料技术国际论坛于2017年4月12—14日在宁波市举行。会议主要讨论了高能量密度正极材料(镍锰酸锂、高镍三元和富锂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和负极材料(硅基负极材料和金属锂负极),以及高能量密度电池体系[锂-氧(空气)电池和锂硫电池]的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能量 锂离子电池 高电压正极材料 金属锂负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PO_(2)F_(2) additive to regulate robust electrode/electrolyte interphases for high-voltage sodium-ion batteries
9
作者 LING Zhao-hong ZHU Jue +1 位作者 CAO Xin-xin LIANG Shu-qua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SCD 2024年第12期4483-4496,共14页
High-voltage sodium-ion batteries(SIBs)are emerging as promising candidates for large-scale energy storage systems due to their abundant sodium source and high energy density.However,the instability of the electrode e... High-voltage sodium-ion batteries(SIBs)are emerging as promising candidates for large-scale energy storage systems due to their abundant sodium source and high energy density.However,the instability of the electrode electrolyte interphase remains a critical barrier to the potential use of high-voltage SIBs.Herein,sodium difluorophosphate(NaDFP)and fluoroethylene carbonate(FEC)serve as functional electrolyte additives to stabilize the interface of the high-voltage cathode.The oxidative competition between FEC and NaDFP facilitates the robust formation of the cathode-electrolyte interface(CEI)layer,enriched with inorganic components such as NaF/NaPO_(x)F_(y).The highly conductive NaF/NaPO_(x)F_(y)and inorganics provide fast ion transport pathways and mechanical strength,thereby mitigating the decomposition of carbonates and NaPF_(6).The half-cell equipped with BE 2 F+0.5 DFP demonstrates 93.9%capacity retention at 4.3 V across 600 cycles,showcasing excellent cycling capability.Full HC||NVOPF cells exhibit sustained performance with 91.69%capacity retention and a capacity of 91.57 mA·h/g over 1000 cycles at a 5 C rate.This study is poised to garner increased scholarly interest in the domain of rational electrolyte formulation for practical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dium-ion battery sodium difluorophosphate functional electrolyte cathode electrolyte interface high voltage performan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源及烧结条件对三元材料电化学性能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汪永斌 贺周初 +2 位作者 彭爱国 庄新娟 任荇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81-384,共4页
采用高温固相两次烧结法,以氢氧化锂和碳酸锂为锂源制备了性能优良的三元正极材料(LiNi_(1/3)Co_(1/3)Mn_(1/3)O_2),分别用XRD和SEM对材料的晶体结构和微观形貌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以氢氧化锂低温制备的材料其综合电性能表现更加... 采用高温固相两次烧结法,以氢氧化锂和碳酸锂为锂源制备了性能优良的三元正极材料(LiNi_(1/3)Co_(1/3)Mn_(1/3)O_2),分别用XRD和SEM对材料的晶体结构和微观形貌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以氢氧化锂低温制备的材料其综合电性能表现更加优异。在室温25℃,高电压范围3.0~4.45 V下,扣式电池1 C放电比容量达到171 mAh/g,400次充放电循环后,容量保持率达到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I1/3CO1/3MN1/3O2 三元材料 高电压正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LZTO固态电解质的固态锂金属电池
11
作者 高捷 韩晓刚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7-140,共4页
有机液态电解质具有可燃性,存在起火甚至爆炸等安全隐患,有限的电化学窗口限制了锂金属负极和高电压正极的应用。采用固态电解质代替电解液和隔膜,有望解决安全问题,更宽的电化学窗口可匹配锂金属负极和高电压正极,较大幅度地提高电池... 有机液态电解质具有可燃性,存在起火甚至爆炸等安全隐患,有限的电化学窗口限制了锂金属负极和高电压正极的应用。采用固态电解质代替电解液和隔膜,有望解决安全问题,更宽的电化学窗口可匹配锂金属负极和高电压正极,较大幅度地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具有高离子电导率(8.14×10^(-4)S/cm)的锂镧锆钽氧(LLZTO)固态电解质。基于LLZTO电解质组装匹配镍锰酸锂(LNMO)高电压正极的锂金属电池,以0.05 C的倍率在3.5~5.3 V充放电,能稳定循环超过50次,放电比容量保持在100~120 mAh/g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池安全性 能量密度 固态电解质 高电压正极 锂金属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