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缝洞型碳酸盐岩气藏多层合采供气能力实验 被引量:35
1
作者 王璐 杨胜来 +5 位作者 刘义成 徐伟 邓惠 孟展 韩伟 钱坤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79-787,共9页
在孔隙型、孔洞型和缝洞型岩心CT扫描、压汞资料分析储集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的基础上,建立多层合采物理模拟实验模型,研究了层间非均质性、生产压差、含水饱和度和水侵等因素对供气能力的影响,并采用Eclipse软件建立多层合采径向流模型... 在孔隙型、孔洞型和缝洞型岩心CT扫描、压汞资料分析储集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的基础上,建立多层合采物理模拟实验模型,研究了层间非均质性、生产压差、含水饱和度和水侵等因素对供气能力的影响,并采用Eclipse软件建立多层合采径向流模型对实验结果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缝洞型储集层渗流能力强,前期产气贡献大,孔洞型和孔隙型储集层渗流能力较弱,产气贡献主要体现在中后期;储集层渗透率的绝对大小影响自身的产能贡献率,相对大小影响多层合采总采收率;合理的生产压差下各类储集层之间可以达到"动态补给平衡"供气状态;缝洞型储集层产气能力受边底水影响较小,但会优先见水并封堵其他储集层,大幅降低合采供气能力与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洞型碳酸盐岩 微观孔隙结构 高温高压物理模拟 多层合采 供气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